因為工作的性質,比較清閒,在每次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聽見中班的老師都開始給孩子們教一些簡單的字,甚至還有很多的爺爺奶奶們都會私自的灌輸早識字、早背古詩對孩子好的思想給孩子跟孩子的父母,還有部分的爺爺奶奶在炫耀他們的孫子能認識很多字了。
有的人說早識字、早背詩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好,又有人說識字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一些,對孩子並沒好處。那可能我們對這個方式存在點誤區,其實早點識字對孩子有點好處,但是並不是強迫孩子識字的情況下才有好處。
我曾看過一個節目—《最強大腦》,裡面有一個男孩叫做王恆屹,被主持人稱為小神童,在他五歲的時候就能認識3000多字,背300首詩了,他的記憶力也是十分超強,學習成績讓人讓人驚嘆。
但在他身上早識字並沒有帶來什麼危害,恰恰相反的是還帶來不少的好處,那是因為父母能夠做到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去學習、識字、背詩,並不是強迫孩子去做。
那如果我們強迫孩子過早識字會造成哪些後果,我們不妨往下看看,讓我們多去了解過早強迫孩子識字會讓孩子出現什麼樣的問題,給孩子將來帶來什麼樣的麻煩。
一、過早教孩子認字會產生閱讀障礙
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早早教會孩子識字,那麼孩子就會自主進行閱讀,但並不是這樣的,過早強迫學習主閱讀,教孩子識字其實只是個騙局。
神經科學家瑪麗娜.沃爾夫曾研究指明:真實的閱讀是需要大腦跟各器官合作完成,包括孩子的聽覺語言。
這些功能要共同的整合,還是需要依賴著「髓鞘」的組成。但是髓鞘的組成時間是孩子5到7歲之間才能慢慢組成完畢。過早地教孩子識字,不僅沒有任何效果,可能還會引起孩子反抗心理,提前產生閱讀障礙。
我曾經就吃過這個虧,我總是想讓孩子早早學會認字,可孩子只要一看見手上的書就會哭鬧,甚至看見書本就不願意跟我接觸,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直到後面,我就放棄逼著孩子認字。
給大家分享一套《聰明寶寶識字啟蒙故事書》。
這是一本可識字的故事書這套《聰明寶寶識字啟蒙故事書》就是將識字與繪本故事融合在一起,故事中的文字沒有拼音,孩子可以專注於漢字的字形和讀音上。
這套《聰明寶寶識字啟蒙故事書》就是將識字與繪本故事融合在一起,故事中的文字沒有拼音,孩子可以專注於漢字的字形和讀音上。
每一個故事不僅可以教孩子識字,還傳遞了一定的道理,可以教孩子學會關心、幫助他人,還教會孩子學會感恩父母等。
二、超前的教育會使孩子在上小學後爆發
作為家長的我們,太過於急於求成,就想早早地給孩子灌輸知識,讓孩子取得好的成績,看似挺好,但是我們卻忽視了所存在的危害。
我與朋友曾做過調查,對他孩子所在的早教園和我孩子所在的以玩鬧為主的傳統的幼兒園進行調查研究。
剛開始,他的孩子以較高的知識水平勝於我家孩子,這個優勢持續到小學四年,才輾轉反側,出現變故。小學四年級之後,他的孩子不但失去了學習的優勢,連他孩子的成績也有明顯的跟不上我家的孩子。
在孩子小時候進行早教,可能真的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拼的不僅僅只是起跑線的速度,還有能夠跑到終點的耐力。
後面,陸陸續續的經過研究證明:超前的教育所帶來的優勢,一般到三年以內就會被衝刷掉,之後還會逆轉。孩子在六歲之前,孩子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學習和識字,而是能夠快樂地玩。
那麼我們該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去接受識字、背詩呢?可以嘗試著利用古詩詞來打開孩子識字的開端。作為父母的我們,平常都會把古詩來當作孩子的啟蒙教材,就像我朋友一樣,從小帶著他娃背古詩,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古詩當中含有許多的知識,包括天文地理、詩詞文學等讓孩子接觸古詩是最適合的。
那我就有一本書推薦給大家—《唐詩.宋詞三百首》:裡面包含了唐詩、宋詞各三百首裡面包含配音伴讀與精美大圖最適合孩子學習識字,還有拼音與解釋,經過解釋一番讓孩子學習無障礙,紙張厚,不容易撕破,環保大豆油墨列印,一共500頁,超大寸,北師範學院出版,非常專業的幼教童書機構。
相信這本書會孩子們帶來一場不一樣的識字之旅,讓孩子更快速地融入這場旅行,開啟屬於孩子的識字之旅,不必父母操心,足夠讓孩子開心學習,也讓家長更放心。
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孩子三歲之前,不要太過於著急讓孩子識字一些,畢竟這個階段的孩子他還什麼都不懂,正是處於懵懂的時期,這時候的孩子應該是最活潑開朗的時期,也是最貪玩的。
不要去勉強孩子學習,等他願意接受學習之後再學也不錯,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認知沒有那麼齊全,對世界充滿著好奇跟無限的想像,我們沒有必要早早地將孩子的想像力斷送在搖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