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啟功,大家首先想起的肯定是他那一手瀟灑飄逸、骨力內含的「啟功體」,作為近代知名的書法家,他對現代的書風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麼,啟功的草書你見過嗎?他的草書《千字文》,美的一塌糊塗。

《千字文》全篇共計250句,每四字成一組,共計1000字,文章構思極為巧妙,沒有一個重複的字,且句句合轍押韻,主要介紹了天文、自然、歷史、地理、乃至起居飲食等各個方面。《千字文》憑藉其優美的文筆和華麗的辭藻成為歷代知名書法家創作書法的經典文本,智永、懷素、歐陽詢、趙孟、文徵明等大家都有極為優美的《千字文》法帖傳世。其他名家在這裡不多介紹,今天我們主要來領略一下啟功先生的草書「千字文」的獨特魅力。

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以行楷書居多,草書作品少之又少,這也使得這篇草書《千字文》異常的珍貴,實屬精品中的精品。通過這篇洋洋灑灑的草書,我們可以充分的領略到啟功先生對運筆的把控能力。和他擅長的行楷書作品相比,這篇《千字文》瀟灑華麗,給人一種令人愉悅的美感。

可以想像,啟功先生在書寫此篇《千字文》時,心情也是十分的歡快,整篇行筆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沒有半點停頓頓挫之感。都說書為心畫,此篇佳作的完成,也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不可多得。

具體到文中的細節,啟功先生的行筆風格還是延續他「啟功體」的特色,線條的質感仍然是一貫的高水平,不同的是,這篇《千字文》的行文更加的流暢,筆法也較行楷更加的靈活生動,少了刻意的安排,整篇下來順其自然,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有人看到這就說了,啟功寫啥都一樣,風格基本都一樣,並無太多的新意。我不知道這個新意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如果說是為了新意而刻意去做作,那肯定是不可取的。啟功的書風是獨特的,是融入骨子裡的,那種外柔內剛的質感是值得我們去好好研究的。

有人還說,啟功臨帖不像臨帖,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抄寫古人的東西,其實這是對啟功最大的誤解。啟功自己就說過,臨帖要寫的像,但更重要的是取其神,比如他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雖然外形上看去並無太多的相像,可是啟功對其骨力的把控可以說已經遠遠超過了照葫蘆畫瓢的臨摹範疇。

啟功先生在不停的取法古人,啟功先生更是始終的堅持著自己,就像他的草書《千字文》,在自己的外形下面,不斷的注入古人的精髓,才使得他的書法值得推敲。這也正是我們書法愛好者需要好好學習的地方,我們面對古人聖賢,既要深入研習,得其筆法,同時也要向啟功老師一樣,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東西,這樣才能不被古人束縛,融會貫通,得到屬於自己的全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