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到落筆方知難,精、神、氣、力皆俱到;
筆端動處松生風,墨色神韻成精神。
他是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以善作巨幅山水聞名於世;他也是書畫俱佳的全才,博學多能的他用一幅畫卷,讓書法,繪畫,文字在其中爭相輝映,他就是「黎家山水」的開創者,黎雄才。
黎雄才能有卓越的成就,七分靠自己的勤奮與天賦,剩下的三分就是機緣和高劍父。
之所以把「嶺南畫派」開創者高劍父擺在黎雄才人生極為重要的位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劍父是黎雄才繪畫道路的指路人,也是他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繪畫老師。從廣東肇慶中學畢業後的黎雄才於1926年拜高劍父為師,第二年便進入其春睡畫院學習國畫創作,為追求自身繪畫技巧精進的他,同時學習素描,這也為他後來成為畫派大師,打下來堅實的基礎。惜才的高劍父,一眼便看出自己這個徒兒日後定將大有作為,便決心全力資助,送他去日本留學深造。
漂洋過海的黎雄才深知老師的良苦用心,拋卻思想之苦的他,尤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留學機遇,在日本東京美術學校裡學習的更為勤奮。
異邦的藝術風格也讓他對繪畫有了全新的認知,日本畫的朦朧風格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在自己藝術生涯前期受高劍父影響的黎雄才,開始嘗試轉變自己的創作風格,將日本朦朧畫風融入到傳統國畫的創作中。
在他的巨幅山水畫中,磅礴大氣是最直觀的感受,但不同以往的是,其中蘊含著微妙的朦朧,將雄渾壯闊之美和朦朧優雅的含蓄之妙化為一體,在風格與意境上,都實現了全新的突破,給人別致的享受。
學成歸國後的黎雄才,先後任職於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重慶市立藝術專科學校,在藝術教育事業上實現自身的抱負。
從學業到教育事業的轉變,並沒有影響到他自身的藝術進程,「勞而不獲者有之矣,未有不勞而獲者也。」恩師的諄諄教誨一直在他的耳邊迴蕩,他也時常勉勵自己,「看一個人的成就,不能光看鬍子長,要看他做了多少功夫。」
勤能補拙,更何況像黎雄才這樣極具天賦的繪畫奇才,不斷地磨礪與探索讓他的風格不再局限於一類,而是風格多變,融匯古今,憑藉焦墨、渴筆寫生獨步畫壇,筆法老辣雄勁,為人稱道。
黎家山水顯風採,巨幅畫作展國風。
暮年的黎雄才,無疑處在藝術生涯的巔峰,這一點已從他的藝術風格一展無遺。他能夠在咫尺宣紙描繪雄關巨嶺,也可在百米畫布上潑墨揮灑,收放自如,筆墨所到之處盪氣迴腸,可見深厚的傳統功底,卻又獨具風格,所畫奇松生機勃發,顧盼生姿,既有壯偉之勢,又顯不老本色,令人拍案叫絕。
黎雄才的努力,將傳統國畫推向了嶄新的境界,他與關山月一起被譽為「嶺南畫派」的高峰,讓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