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地處河南東部,是河南、山東、安徽三省交界處,在商丘市東,是距離商丘最近的縣。虞城的交通相當便捷。大家熟知的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京九鐵路、濟廣高速公路等從中穿過。
虞城不僅交通發達,同樣歷史文化悠久且燦爛,虞城是夏朝的重要城市。商湯講夏朝滅亡後後就在虞城建立了商朝,定都南亳。後來,在這裡夏禹冊封舜子商均為"有虞",就稱之為虞國。秦朝時將這裡設置為虞縣,隋朝時稱為虞城縣。
虞城自古以來,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杜康造酒、倉頡造字、巾幗英雄花木蘭等,而且這裡也頗受歷代名人親睞,司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適、蘇軾等都到虞城遊覽,並且為之寫下許多美妙的詩篇。縣內也不乏名勝古蹟,倉頡墓、商均墓、伊尹墓、木蘭祠等。
「木蘭精神」是虞城的文化底蘊,在90年代初,虞城就開始以木蘭精神基礎,打造文化品牌,在文化中探索"文化興縣"的道路。在07年,虞城被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同時成立了"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08年,"木蘭傳說"被收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虞城將特色文化轉變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讓虞城這個過去的貧困縣成為搖身一變稱為"中國鋼捲尺城"、"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最佳投資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蘋果生產20強縣",全國糧食先進縣,河南省"軟環境治理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對外開放重點縣"、"中原最具投資價值縣"。
木蘭文化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剪紙、刻瓷、根雕、貝雕等,雖然工藝精湛,但是都是家庭作坊式,銷路窄、競爭力弱。伴隨著木蘭文化的發展,與之相關文化產品成為虞城文化產業中的新星。同時,木蘭祠景區、木蘭故居、木蘭紀念館、木蘭文化公園等一系列文化、旅遊產業項目,也拔地而起。
虞城的旅遊資源也極為豐富,木蘭祠、倉頡墓、商均墓、伊尹墓、黃河故道長堤、大虞春秋文化園,春有鳥語花香,秋有碩果纍纍,池中蓮魚肥碩,田有萬畝梨花,一幅和諧的畫面。 去虞城耍吧,切身體會一下木蘭文化,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