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展|「比我們老的老頭」黃永玉早期樂觀的天真去哪了

2020-12-13 澎湃新聞

評展|「比我們老的老頭」黃永玉早期樂觀的天真去哪了

江村、朱潔樹

2017-01-22 10:47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此次評點的展覽有國家博物館的「黃永玉生肖畫展」、蘇州博物館的「彭薇個展:我想起了你」、上海外灘美術館「宋冬:不知天命」。本欄目歡迎投稿,稿酬從優,要求有感而發,言之有物,形成文章或三言兩語皆可,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澎湃評展」。

十二個十二個月:黃永玉生肖畫展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京)

時間:2017年1月19日-2月12日

票價:免費

點評:九旬畫家黃永玉辦畫展,首先當然該祝賀!何況黃永玉的生肖畫作中確實有著一種獨有的幽默。黃永玉生肖畫最著名的是1980年繪製的庚申年猴票,據說升值空間巨大,黃永玉其後的賣畫市場也紅紅火火,成為比「那些比他老的老頭」有錢得多的老頭,這幾年似乎每年都要在國家博物館辦一次展覽。然而祝賀歸祝賀,黃永玉的生肖畫作有的也確實有才情,有匠心,但與他的庚申猴畫相比,卻缺少一種內在的質樸,展出的這些生肖畫說到底仍只是漫畫,且大多的諷刺缺少內涵與回味處,缺少境界,題跋書法風格做作,如畫中畫一肥豬,題跋是「人自己減肥卻怕我瘦」,畫老鼠指著挺著大肚子懷孕的貓,說「牠肚子是我搞大的」。這些畫作對比其早期畫作的明亮質樸,不能不讓人一嘆!

黃永玉早期的木刻作品,才情勃發,具民間裝飾性,又有一種樂觀的天真,曾被汪曾祺激賞,他年少時與汪曾祺、黃裳三人極相善,晚年發達,據說愛擺闊,筆墨似也漸流於輕佻。

澎湃評星:二星

黃永玉生肖畫展海報

又到一年辭舊迎新,在即將迎來農曆雞年之際,黃永玉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生肖畫展」,其中展示了他最近12 年來創作168 幅生肖畫作品(每年均創作12幅生肖畫,集合成月曆,再加上封面畫和黃永玉手書的說明文字,每年共計14 幅)。

黃永玉畫的生肖猴

彭薇個展:我想起了你

地點:蘇州博物館

時間:2017年1月14日-3月12日

票價:免費

點評:作為一個年輕的女性藝術家,痴迷古韻與物性的彭薇有著一種靈氣,即使不看作品,這從蘇州博物館展覽本身的呈現也是可以感受到。策展人、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對於展廳效果的呈現有著一種精益求精的思考與執著,如他所言:「你(彭薇)的作品給人的印象常常太巧妙,太輕鬆。所以,最初看你的畫有一點擔心,但和你接觸了,聽你說話,明白了你想的,原來真的就是這樣,作為朋友才釋然了。因此,這個展覽,隨著心做就好了。」應當說,這個展覽是達到了吳洪亮先生的目的,畫作的古韻氣息以及現代性的呈現與蘇州博物館的氣息也十分契合。然而回到畫作本身,彭薇的長處是聰明,短處似乎也是在聰明上,以山水畫而言,筆墨線條仍待提高,墨韻與意境上的追求仍可往縱深拓展,不過,藝術家還年輕,今後的路還很長。

澎湃評星:三星半

「彭薇個展:我想起了你」展覽現場

繼大英博物館藏文藝復興素描展之後,蘇州博物館現代廳又一次詩意的變身。藝術家彭薇攜其五年來的50餘件作品,在貝聿銘設計的園林空間裡用水墨營造出一個融貫中西的對話場。

裝置作品

由北京畫院美術館副館長吳洪亮策劃的此次展覽是彭薇新系列「雅謌」的首次亮相,也是蘇博現代廳最大膽的一次展示:整個空間將以半透明的材質包裹,分割為綿延的空間,以彭薇廣為人知的「好事成雙」使用的絹的質地為基調,從蘇州園林的曲折通幽和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的幾何直線中獲得啟發。

宋冬:不知天命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時間:2017年1月21日-3月26日

票價:30元

點評:據說這是上海外灘美術館較接地氣的展覽。瀰漫牆壁的鏡子,組成屋子的窗框,「不做白不做」的標語,宋冬運用這些日常物事,霸佔了整個展廳空間。展覽開幕環節,藝術家邀請嘉賓一起吃掉餅乾做成的整個城市。不過,聽說外灘美術館有很多老鼠出沒。萬一吃客在手中咬了半口的威化餅乾上看到一個小腳印,這時候該如何反應,也許就要考驗各人的智慧了。作為行為藝術,這樣的「吃掉一座城市」或許還是一種噱頭而已。

澎湃評星:三星半

藝術季宋冬在布置餅乾屋,「吃掉一座城」為開幕式活動之一。

當策展人前去招呼參加發布會的記者的時候,藝術家宋冬還留在他的餅乾屋裡,用法棍、披薩和威化餅乾搭出高樓大廈,外灘美術館整棟大樓都瀰漫著一股奶油的異香。宋冬帶著他的66件作品,填滿了外灘美術館,也讓這個一貫看起來挺冷淡的空間,變得熱鬧起來。

展覽6樓空間

這也許是外灘美術館有史以來最接地氣的展覽。瀰漫牆壁的鏡子,組成屋子的窗框,「不做白不做」的標語,宋冬運用這些日常物事,霸佔了整個展廳空間。在某個樓層,觀眾會面對公共場合時常運用的排隊護欄,上面掛滿了日常所見的宣傳標語,沿著護欄繞著圈子走許久,才能進到房間盡頭,那裡佇立著一個無字方碑。萬語千言,抑或不著一言,日常生活侵入美術館空間,召喚著來自常民的智慧。

展覽內容雖然參差多態,藝術家本人亦沒有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態。《三十六歷》中,他坦承地講述自己的故事,成長、戀愛、孩子降臨、參加展覽,母親為了拯救一隻小鳥而摔落。在另一處,藝術家將小空間掛上自己的相片,仿佛是自家客廳一般,50個放大的玩偶,則展現了藝術家對自我的剖白。

《三十六歷》中的一歷,述說母親為了拯救一隻小鳥而摔落

美術館的每一個樓層都被打造成獨立主題的劇場,與此同時,一些空間又彼此貫通。藝術家在美術館的非常規展覽空間也做了一些安排,觀眾或許會有一些特別的體驗。


更多展覽資訊:

詹姆斯·特瑞爾回顧展

地點: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

時間:2017 年 1 月 22 日–5 月 21 日

此次展覽涵蓋了藝術家50年來的藝術作品,包括其代表性的燈光與空間裝置和精選的攝影、版畫作品。特瑞爾根據龍美術館空間設計建造的全新場域特定作品也將在展覽中重點呈現。


吉祥安泰:海上名家迎新書畫印展

地點:朵雲藝術館

時間:2017年1月18日-2月8日

辭舊迎新之際,朵雲軒攜書法家劉小晴、劉一聞、張偉生、丁申陽,畫家龔繼先、楊正新、車鵬飛、樂震文,篆刻家陸康、孫慰祖、吳承斌、袁慧敏帶來吉祥寓意的迎新書畫印展,恭祝吉祥安泰!


新年 這裡最溫暖

地點:視平線藝術(上海紅坊)

時間:2017年1月21日-2月15日

本次展覽以院廳陳設、書桌擺件和現代雕塑裝置並峙陳列,其中兩件巨大的雕塑作品出顯藝術家品弎的藝術面貌 ,另有井上有一 、丁雄泉、丁立人、夏陽、姚興文、秦一峰等藝術作品展示。



浙江:

越中佛傳·東南佛教盛事勝跡聖物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

時間:2017年1月13日-3月27日

展覽展出的111件(組)佛教遺物,多出自東南浙江省境佛塔、地宮、窯址、墓葬中,以吳越國至宋元明時期佛塔出土的金銅造像居多,還有其它質地的佛教造像和經卷、舍利容器,以及寺院中使用的梵鍾、磬等器物,尤以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金銅造像數量最多、內容最為豐富。


放懷丘壑:新安畫派山水畫作品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

時間:2017年1月21日-2月19日

本次展覽將展出70件(組)來自安徽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的新安畫派作品,呈現這一畫派的藝術風貌與發展過程,展品包括清代畫家孫逸的《溪撟覔句圖》、程邃的《獨往秋山圖軸》、漸江的《長林逍遙圖軸》、查士標的《仿元人山水圖軸》等。


天津:

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藝術篇)

地點:天津博物館

時間:2017年1月20日-2月19日

本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聯合舉辦,將展出三館收藏的古代藝術品逾190件,其中一、二級文物逾90件,呈現京津冀地區古代人民的藝術生活與精神世界。展覽展現文人畫、瓷器、漆器,以及京津冀三地窯址的出土文物等。


廣東:

藝術·家:隱舍inshow 藝術鑑藏展

地點:深圳市隱舍inshow藝術中心

時間:2017年1月18日-3月10日

本次展覽除展出許鴻飛、胡杰風、陸增康、顧村言、松尾伊知郎、許玉玲、松井香久子等的作品外,還呈現近現代齊白石、陳巨來、王福廠等的金石書畫,旨在引導都市人學習、鑑賞、收藏的生活方式。


紐西蘭:

大海停止處•曾三凱、王犁水墨雙個展

地點:紐西蘭奧克蘭Blue Butterly藝術空間

時間:2017年1月18日-2月20日

本次展覽由藝術家、策展人金江波策劃,展出兩位中國藝術家40多幅近期創作的作品。其中曾三凱以書入畫,長於在筆法中探究中國山水真諦;王犁筆下人物頗有意趣,顯示其舉重若輕之藝術理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彭薇,宋冬,黃永玉

相關推薦

評論(37)

相關焦點

  • 周立民領讀《比我老的老頭》《不給他音樂聽》,帶讀者走近黃永玉
    作為中國書業「同光行動」第三季名家領讀線上活動的重要內容,近日,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學者周立民為讀者們帶來「唉,那些比我們老的老頭——領讀黃永玉《比我老的老頭》《不給他音樂聽》」的主題講座。這兩本書由上海文化出版社近期出版。
  • 【鏡鑑】跟著黃永玉去翡冷翠
    原標題:跟著黃永玉去翡冷翠 跟著黃永玉去翡冷翠 2015-02-08李輝鏡鑑 鏡鑑 微信號jingjianpd 功能介紹清醒自信,砥礪前行 鏡鑑的話 黃永玉先生在李輝 供圖 這些老頭都不老 時間真快,黃永玉當年在義大利寫作這本書,是在1991年左右,轉眼20多年過去。那個年近古稀的黃永玉,如今已經走進91歲。不過,重訪義大利的他,生命力依然旺盛,對周圍的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充滿新鮮感。他總是在不停地創作,從繪畫、雕塑、建築,到詩歌、散文和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 百年時光,「比我還老的老頭」把自己過成人所羨慕、嚮往的人生
    70歲,好玩兒的老頭這樣自述。「藝術是讓人高興,讓人沒有距離。」80歲,他這樣說。「比我老的老頭」。90歲,這是他一幅自畫像。缺了門牙、赤腳、光肚臍、眯縫眼,手舞足蹈,菸斗掉在腳邊。旁邊一書:90啦!就是這樣一副糟老頭子的形象。「小屋三間,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個,左看是她,右看是她。」在一幅畫上題詩:「嫁與老夫只一好,凡有好畫留下來。
  • 那些可愛的老頭: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年輕人是時常錯過老人的」,黃永玉八十歲那年在他出版的新書《比我老的老頭》中這樣慨嘆。八十歲,已經是個可愛又頑固的老頭了,可當年混在一起的,還有比他更老的老頭,等這些老頭一個一個離去了,他也成了貨真價實的老頭,才發現原本可以找個老老頭敘敘舊的事情,如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去回憶,只能寫在紙上傾訴給世界聽。聽眾多了,反倒越孤獨。於是快九十歲時,黃老頭終於忍不住寫了一幅字: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 96歲「多面手」黃永玉,活出有趣的老靈魂
    ——寫下這些文字的黃永玉,今年已經96歲了,「六七十年前聽來的故事。再不講出來,以後就不會有人再提起它了,等於和我一起淹沒在世界之外。我不可惜,我肚子好多故事,尤其是好多笑話可惜。」於是有了《不給他音樂聽》,加上《比我老的老頭》,兩部新著日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在寒冷的雨夜,黃先生的文字總是溫暖的。那是滄桑歲月後的某種特別的溫暖。」
  • 難得天真,「玩世不恭」的大畫家黃永玉,點明人生盡興就好
    01嬉笑怒罵,自在閒適在黃永玉的畫中有著各式各樣不羈的元素,實則體現的是畫家的樂觀心態,在其畫筆之下,自由的想法呼之欲出,寥寥數筆便點綴出狂放的心態在他的題字中也風格各異,一個盤腿而坐的小老頭,使用了「人罵我我亦罵之」的題字展現魄力,而妙筆勾勒出的一隻灰老鼠,題字是「我醜我媽喜歡」則表達自信和從容。這種自在閒適的心態,在當今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擁有呢?
  • 老頑童黃永玉
    黃永玉(1924年7月9日-)祖籍為湖南鳳凰縣城,中國著名畫家。貪玩、天真黃永玉活成了現實版的老頑童。,建議老師成立「黃永玉派」,繪畫大師黃永玉這樣回答:狼才需要成群結黨,獅子不用。這樣一個瀟灑又可愛的老頭
  • 「我醜,我媽喜歡」鬼才畫家黃永玉,一個有趣的小老頭
    人物畫哪還有什麼形象可言,他把你畫成這樣,你會喜歡?而且畫的一點也不像,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那麼喜歡他的畫,藝術不應該尋求美嗎?但是筆者想說,藝術是要尋求美感的,不僅追求美,還要盡述人間百態,但是首先,美比好看好,但好,又比美好。最重要的是美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的,所以一幅畫有些人會對它持肯定意見,有些人則會說畫家亂畫,目的是洗錢而已。
  • 黃永玉:版畫展與散文隨筆集
    他決定還是買木刻板,「管他媽的頭髮長到三千丈去吧!」當時他的女朋友說:「……如果又買木刻板又理髮呢?」「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跟一位女孩子搞 『投資合營』。我覺得這個辦法實在太好了。我滿臉緋紅,不讓她跟我一起上理髮店,坐上理髮椅心裡又怕她說話不算數,到時候不出木板錢怎麼辦……我們還剛剛 『開始』不久,認真得很,不像我四十多年後的現在天天看著她那樣無所謂。
  • 這老頭真是精靈一樣的存在
    誰都看得出來,這光膀子大褲衩叼菸斗的糟老頭就是黃永玉自己。 畫家們總是對寫生懷有神聖的態度,認定寫生若非實景簡直無法向觀眾交代。而一般人到了歷史古蹟,得板起臉來作認真考據與追思狀,唯黃永玉不糾結這些,就像他說的,不用去計較但丁究竟站在哪個位置看到了貝特麗絲,也不用去考據歷史上是不是真有貝特麗絲這個人。
  • 「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黃永玉九十說生說死
    黃永玉照他「寫到哪算哪」的寫法,每天寫兩千來字,從1924年寫到1937年,已有60萬字,即將出版。「不會寫到今天,到文化大革命就結束了。」為什麼不寫到今天?「你會告訴我為什麼。」黃永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小說最近卡住了。他寫13歲離家,到山裡的小縣城上學。想不起晚自習點的是什麼燈。「那時沒有電燈,一人用一個蠟燭肯定不行,沒有這麼闊氣,點油燈也不可能。」
  • 在張梅溪眼裡,夫君黃永玉是一隻「小黃牛」
    「巖板鋪的路,小是小,比羊腸小道略寬一點,卻是本鄉子弟,到世界哪個地方去,邁出門檻的第一步。」正在創作的自傳體小說《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也提上日程,寫到四歲時就已經三十萬字,可謂是鴻篇巨製。黃老堅持用鋼筆與稿紙一字一句地進行撰寫,別的任何方式都不可以,那是屬於他的堅持。
  • 從庚申畫到丙申黃永玉和猴票的有趣故事(圖)
    黃永玉想兩張畫有所區別,一幅,就畫一隻調皮的猴,一隻手抓住樹枝,尾巴吊在樹上,另一隻手捧著紅豔的桃子,捧桃獻瑞,寄寓吉祥。另一幅,他想畫出闔家歡樂的場面,「抱一隻猴子太冷清了,抱兩隻不是更好玩嘛。」李輝說。   這就是老頭的性情了。他可沒想這麼多,求的只是一個好玩。   「今年又叫我畫猴子郵票,我九十二了,我說這是我最後一次畫猴子。
  • 剛開了版畫展的黃永玉,還出了最新散文隨筆集
    他決定還是買木刻板,「管他媽的頭髮長到三千丈去吧!」當時他的女朋友說:「……如果又買木刻板又理髮呢?」「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跟一位女孩子搞 『投資合營』。我覺得這個辦法實在太好了。我滿臉緋紅,不讓她跟我一齊上理髮店,坐上理髮椅心裡又怕她說話不算數,到時候不出木板錢怎麼辦……我們還剛剛 『開始』不久,認真得很,不像我四十多年後的現在天天看著她那樣無所謂。
  • 黃永玉新作《不給他音樂聽》:世界上最好玩的老頭,帶來妙趣刁鑽的新故事 | 此刻夜讀
    黃永玉,這個如此好玩的老頭,曾經說著「世界因為有了我,可能會變得好玩一點」的老頭,今年96歲了。正如他的那句名言,「世界長大了,我也老了」。步入「95後」的黃永玉卻以不間斷的高質量作品,展現了不老的藝術激情與創新能力。新近他推出了散文隨筆集《不給他音樂聽》,收錄二十五篇文章,包括其在2019年10月前創作的新作品。
  • 黃永玉畫猴年掛曆售價200元/套 未在網上銷售
    第一枚猴票  為了紀念他養的猴子伊沃  黃永玉喜歡動物,愛畫動物。記得前年,記者去黃老家裡拜訪,從進門到進屋,各種貓貓狗狗「紛至沓來」。老頭穿著洞洞鞋窩在沙發裡,一邊給貓梳頭,後邊的書架上還蹲著幾隻,想來爭寵。
  • 獨家專訪黃永玉——還是從前那個木刻少年
    而今天,我們要呈現給大家的是黃永玉刻骨銘心的木刻藝術。 」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黃永玉九十歲時,寫下這樣痞氣十足的一幅字,還畫了一個光著腳丫子眉開眼笑的小老頭。這個被譽為現代版老頑童的藝術家,活到老玩笑到老。
  • 黃永玉:"我想讓全世界知道我死了的猴子有多可愛"
    就是上圖中這隻名叫伊沃的小猴,它陪伴黃永玉生活和作畫,給他帶來許多天真與歡笑,離別永遠是難過的,但黃永玉卻用另一種方式,讓它永生。灑脫的人承得起重擔,開得起玩笑,亦不辜負真情。我們今天收藏猴票,除了看重升值潛力之外,也應該了解藏品背後的故事。
  • 木刻是黃永玉藝術的根
    木刻是黃永玉先生藝術的根,是他視覺體系中的壓艙石,對其所具有的豐富性與重要性,我們與公眾一樣了解得並不多,而北京畫院的研究一貫強調要「熟中生、尋根本、求新意」。我們一直希望通過更多的深入的研究,帶給公眾更多有價值的展覽。
  • 96歲的老頭黃永玉除了開跑車、寫字、畫畫,刻版畫也是一把好手
    在我們身邊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是這也太不公平了吧等等,當然這個世間的公平不是絕對的,也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但是往往大家在一個事物面前都是統一標準的,那就是時間,時間是不能欺騙任何人的,每個人在時間的面前是相對公平的,但是所呈現出的狀態也是不平等的,有的人活七八十年,可能只為了吃飯,只為了活著,有的人活七八十年卻能夠留下一些什麼讓後輩引起一些思考,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分享96歲的老頭黃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