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一個違反宮廷制度的太監在宮外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抓住並且處死,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這個太監,是慈禧身邊的得力助手安德海。安德海深受慈禧的寵愛,他常常違背宮中制度出宮為慈禧買宮中沒有的物品,並且倍受慈禧的信任。不過安德海行事並非低調穩重,相反有些急躁,並且在宮外幹了許多壞事。安德海在民間的名聲十分差勁,所以他被殺後,百姓不禁拍手稱快。除了安德海被殺百姓為之叫好外,老百姓們還十分擔心那個為民除害的巡撫大人。丁寶楨並非是那種血氣方剛一心只想為民除害的無腦英雄,所以他不可能放任安德海為非作歹那麼久,這次殺了這個後臺硬的太監,只不過是丁寶楨此時有保障罷了。
安德海最先在泰安被抓捕,丁寶楨得到消息後,立即向慈安太后稟報。這時候還不是慈禧叱吒風雲的年代,權力還在慈安太后手中。慈安太后允準了丁寶楨處死安德海,這才有了丁寶楨的為民除害一舉動。而慈禧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原委,安德海罪名顯著,沒有迴旋的餘地,所以她只能更加記恨慈安太后一分。而這段傳奇的故事,被拍成了許多部影視作品。安德海狐假虎威,並且惡貫滿盈,途經之地常常有百姓哀聲怨道,許多政府官員也對他看不慣。丁寶楨正直、清廉,早就對安德海抱有極大的成見。丁寶楨在得到安德海被抓的消息,便寫下他的五道罪名,呈遞給了慈安太后。最後,安德海得到了懲處。
不過處死安德海一事,也給了慈禧當頭一棒,不僅丟了心腹不說,還惹來一堆的負面影響。許多人不僅為丁寶楨捏了一把汗,以為他的仕途會因為此事而終結。那麼巡撫斬殺太監安德海後,在仕途之路上發展怎樣?令人意外的是,丁寶楨並沒有因為他動了慈禧的心腹而受到慈禧的為難。丁寶楨在這件事情後,繼續當了七年的山東巡撫,並且因為政績突出,之後更是擔任要職。就此來看,慈禧還是有一定大家風範。在丁寶楨被派到成都做官後,初期,經常有偷竊的案件發生,但是之後,他便將那些匪徒處理乾淨,成都城中甚至可以夜不閉戶。並且慈禧為他寫4個字「國之寶楨」,可見慈禧太后對其的重視。
丁寶楨幹實事,深受百姓的愛戴,他還結合四川百姓的生活習性,編纂出了《四川鹽法志》,對四川的鹽井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丁寶楨最終在光緒十二年去世,這時候慈禧太后已經掌握了實權。因為丁寶楨的正直清廉,他得罪了許多官場人士,在他死後,許多朝臣紛紛追究起他的責任,不過慈禧太后卻並沒有去翻丁寶楨的不是。不僅如此,慈禧太后還追贈丁寶楨為太子太保,並且為其建立祭祀地點。丁寶楨的兒子遵守父親生前的意願,將丁寶楨的遺體經由水路送回濟南,許多百姓為之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