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為何敢殺慈禧跟前紅人安德海?之後他的結局又是如何?

2020-12-14 唐古看今

在慈禧的一生中,共捧紅過兩個太監,一個是陪伴了慈禧53年的大太監李蓮英,而另一個就是在「辛酉政變」中,為慈禧奪權立下汗馬功勞的安德海,也就是在這場政變之後,安德海成為了慈禧身邊的紅人,他的身份也由一個普通太監一躍成為了宮中的總管大太監。

自此,安德海便佔著慈禧對他的寵信恃寵而驕,視朝中大臣於無物。不僅如此,安德海連當時的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中,經常在慈禧面前告同治帝的狀。可以說,在當時的朝中,上至同治帝,下至朝臣、宮人無一不痛恨安德海,但出於對慈禧的懼怕,大家也都敢怒不敢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隻手遮天的人,卻栽在了當時官職並不大的山東巡撫丁寶楨手中。那麼,丁寶楨為何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殺慈禧跟前的紅人安德海呢?丁寶楨的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

丁寶楨其人;

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牛場鎮人,他於33歲這一年考中進士,自此便開啟了他的官場生涯。在丁寶楨為官期間,由於其有擔當、為官清廉且為人剛正,因此而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在他擔任山東巡撫期間,曾兩次為當地百姓治理黃河水患,不僅如此,他還在山東創辦了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並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

也就在他擔任山東巡撫期間,遇到了打著為同治帝採購婚禮用品而擅自出宮的安德海,要知道按照清宮的祖訓: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而當時的安德海雖然深受慈禧寵信,但官職卻只有六品,且未攜帶任何出宮公文,因此,丁寶楨便以安德海違反祖制、擅出宮禁為由將其下入大獄。

在安德海被關進濟南大獄期間,丁寶楨將安德海出宮後的種種惡行寫入奏摺並打到京城軍機處,由於安德海在京城的人緣很差,人人都盼其早死,因此,軍機處便給丁寶楨下了份處死安德海的秘諭,其內容如下:

「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

當丁寶楨拿到秘諭之時,也就是安德海的死期來臨之時,在對安德海驗明正身以後,丁寶楨便命人將其拉到菜市口斬殺,之後,還將其暴屍三日。

當慈禧在得知安德海被殺的消息後,並沒有怪罪於丁寶楨,因為她知道安德海只不過是個仗勢欺人的奴才,他的死對於慈禧來說影響並不大。而丁寶楨是個口碑極好又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如果因為此事而怪罪責罰丁寶楨,肯定會引起朝臣及百姓的不滿,對自己的從政之路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權衡利弊之下,慈禧當然選擇不追究此事。

幾年後,丁寶楨被升任為四川總督,在職期間,丁寶楨仍然是兢兢業業,恪守本分,而慈禧為了表揚他的功績,還親自贈予了他「國之寶楨」四個字。也就在他擔任四川總督期間,時年66歲的丁寶楨最終因病在任上去世。在丁寶楨死後,山東百姓感念其恩,於是便聯名奏清朝廷,請求將其靈柩運回山東安葬。朝廷下旨:「準葬山東,予山東、四川、貴州建祠。」並追贈其太子太保,諡號文誠 。

相關焦點

  • 山東巡撫丁寶楨為何敢殺慈禧寵臣安德海?
    山東巡撫丁寶楨為何敢對安德海下手?其實不外乎一個「理」字。丁寶楨不過是山東巡撫,為何他敢動慈禧寵臣安德海呢?安德海在慈禧手下做太監總管時,可是一個如日中天的小白臉,依仗自己幫過慈禧奪權,又深得慈禧歡心,他不但敢穿皇帝龍袍在遊逛後花園,還敢手持玉如意玩耍。
  • 安德海分明是慈禧太后面前紅人,為什麼山東巡撫丁寶楨還敢殺他?
    安德海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山東巡撫丁寶楨要想擅自處死他還是需要勇氣的,不過,真正要處死安德海的,並非丁寶楨,而是東太后慈安,有了東太后的首肯,丁寶楨才會放手在山東將安德海就地處決。正是在安德海的挑撥離間下,同治帝性格變的越來越乖張,與慈禧太后的關係越發緊張,心中的鬱悶,他只能找嫡母慈安太后講,曾多次在嫡母面前痛斥安德海目無皇帝,無法無天。
  • 丁寶楨殺了大總管安德海之後,慈禧太后為什麼沒有處置丁寶楨?
    1869年的八月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即山東巡撫丁寶楨將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殺死了。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同時很多人都為丁寶楨捏了一把汗,殺誰不行,偏偏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惹事不行,偏偏惹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怒火,丁寶楨真的能承受得起嗎?
  • 慈禧身邊的紅人「安德海」,為何被殺害?而殺害他的人又是誰呢?
    大太監安德海,是被何人害死的呢?為什麼會死於非命呢?一提起安德海,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太監,安德海可算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了,慈禧太后擁攔著大權,隻手遮天的人物,能夠得到慈禧的恩寵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了。那麼就是這樣讓慈禧太后恩寵的人,為何會被殺害呢?
  • 那個殺了慈禧身邊當紅太監安德海的官員丁寶楨後來怎麼樣了?
    提起慈禧,你的腦海中可能立即閃現出一個霸道強權又很有心機手段的太后形象。別說是朝中大臣了,就是皇帝也不得不忌憚慈禧幾分,因為慈禧的權力已經大到可以操控皇帝、獨攬大權了。俗話說得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慈禧成為太后後,她身邊就連太監都成了當朝紅人,連朝臣都要忌憚幾分。
  • 殺死慈禧貼身太監安德海的山東巡撫丁寶楨,最終結局如何?
    該吃吃該喝喝,啥事也沒有,儘管安德海深受慈禧的器重,但他作死挑釁丁寶楨被殺,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作為主人慈禧不但沒有為其報仇,反而更加重用丁寶楨。「宮保雞丁」這道菜我想大家都不陌生,雞丁、花生加上紅辣椒放入鍋中爆炒,無論是用來配酒還是配菜都非常合適,而發明這道菜的人便是晚清中興名臣之一的丁寶楨。
  • 誅殺安德海,丁寶楨為什麼敢在慈禧太后頭上動土呢?
    山東巡撫丁寶楨如實具奏,參劾安德海。樓船在山東臨清南灣起岸後,安德海一行改乘車輿,大搖大擺直奔泰山而來,於八月初二抵達泰安。丁寶楨即令總兵王正率部緝拿安德海,星夜解送濟南。丁寶楨親自審訊。,安德海有恃無恐,咆哮公堂,並口出狂言:「奉皇太后命,誰敢犯者,徒自尋死耳。」
  • 丁寶楨殺了慈禧寵信的大太監安德海,為什麼慈禧沒有選擇報復呢?
    安德海死有餘辜,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為朝廷除去一大禍害,此舉大快人心,因此慈禧最後並沒有報復丁寶楨,相反的他此後官運亨通,一再加封,官居四川總督,成為封疆大吏。而安德海擅自出宮顯然是違反了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違反祖制,必明正典刑,更何況安德海僅僅憑著慈禧太后的一句口頭答應便匆忙出宮,既沒有知會任何官方衙門,也未攜帶任何公文,屬於名不副實的「欽差」,丁寶楨完全可以以祖宗家法定他死罪。
  •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為什麼沒有被慈禧報復?說出來別不信
    據《近世中國秘史》記載,李鴻章「閱邸鈔矍然起,傳示幕客」,並高興得直呼丁寶楨之字稚璜,稱他「成名矣」。 而李鴻章之所以如此評價丁寶楨,皆是因為他處死了安德海。說起安德海,都知道他是慈禧身邊曾得勢的一個大太監,但是為何丁寶楨殺了安德海後,為什麼沒有被慈禧報復?說出來別不信!
  • 安德海被下旨而救但還是被丁寶楨給殺了,事後丁寶楨下場如何?
    如果說起慈禧太后身邊的大太監有很多人都會想起李蓮英的名字,其實除了這個人之外還有安德海也是在慈禧太后身邊的一個太監,但是這個太監最終卻因為在出宮採購物品的時候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捉拿歸案,並且殺掉了,那麼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慈禧太后是怎麼對待丁寶楨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 丁寶楨處決安德海,慈禧為何沒報復他?要怪只能怪安德海太作了
    盡然放過了丁寶楨這不可能,畢竟安德海是奉自己的命令出宮採辦服飾的,再者「打狗還得看主人」,而丁寶楨處決大太監安德海的行為,顯然狠狠打了慈禧太后一巴掌,駁了她的面子,慈禧沒有放過丁寶楨的理由。很多時候小同治就這樣莫名其妙受到慈禧的責罰,一開始小同治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來知道這一切都是安德海搗的鬼,因此恨上了安德海,仇恨的種子就這樣在小同治心裡萌芽。但,安德海卻不將這當回事,認為自己有慈禧作為靠山,小同治不敢拿他怎樣。
  • ...一位敢違背慈禧懿旨殺其寵臣的清官,一生剛正不阿死後入賢良祠
    慈禧的權力之大遠遠超出的皇帝,小皇帝們都怕慈禧,而慈禧的寵臣們也可以狗仗人勢欺壓群臣、百姓,甚至有的慈禧紅人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認為那只不過是個傀儡,老佛爺才是大清國真正的主子,巴結好這個主子就可以肆意妄為了。
  • 從慈禧身邊大紅人到屍骨無存,安德海之死讓李蓮英牢牢記住一個字
    不過李蓮英總算是善終,他之所以能夠始終保全自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從他的前任安德海之死中汲取的教訓。同治八年,慈禧當時跟前最紅的大太監安德海因為出宮採辦皇帝大婚所需要的物品,出宮南下,他仗著自己有皇太后撐腰,一路上招搖過市,遊山玩水,抖威風,打秋風,勒索地方官,中飽私囊。
  • 山東巡撫丁寶楨斬殺安德海,為何還要暴屍數日?為了掩蓋慈禧醜聞
    安德海,晚清時期第一位稱得上「大太監」的宦官,比李蓮英更得慈禧太后恩寵。「辛酉政變」中,深居後宮不便出面的慈禧太后幾乎全仰仗安德海,才得以同留守京城的恭親王奕訢取得聯繫。政變成功,慈禧太后奪得晚清最高統治權,安德海也隨後成為總管大太監,寵冠朝野、權勢滔天。
  • 現實版韋小寶,擺宴娶妻的太監,慈禧身邊的紅人,出宮5天就被殺
    深得慈禧太后寵愛的安德海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奉旨"出宮採辦,"欽差大臣"的活還沒有幹滿五天就被丁寶楨給斬了。提到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大太監李蓮英,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在服侍慈禧太后。少年得志的安德海恃寵而驕,目無餘子。就連小皇子載淳也怕他幾分,如果安德海在慈禧面前說載淳的不好,慈禧是相信安德海而不是載淳的。1869年,安德海借載淳大婚需要置辦御用衣物為由,帶領一班人馬離京。他雖奉太后旨意出宮,但是沒有聖旨,也沒有提前給沿途官府報備。
  • 從太監安德海之死,看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的政治博弈
    安德海是西太后慈禧的身邊紅人和貼心太監,他出身於社會最底層,沒有什麼文化,也不大識字,缺乏教養,但他頭腦靈活,辦事機靈,又伶牙俐齒,善於逢迎,尤其是他能與慈禧閒聊,並不讓其厭煩。安德海成為慈禧心腹之後,一方面為了取悅老佛爺,也使談話更有話題,就非常熱心的收集官員們的各種情報給慈禧打小報告,不妙的是,這些小道消息還通常都很真實;另一方面,由於得到寵幸,官員們都費心討好和賄賂他,以使他能在慈禧身邊說上話,最起碼不要說壞話。為此,安德海慢慢變得就有點張狂,但絕對沒有到幹涉朝政的地步,因為再給他兩個膽,他也不敢幹預朝政。
  • 安德海這類御前太監為何深得寵信而又必然被處決?
    太監安德海在北京城最大的酒樓天福堂,擺酒設宴,迎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歲的美人,馬賽花為妻。婚禮是相當的隆重,隆重到慈禧太后都特地賞賜了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作為賀禮。而御前太監安德海也就在這裡走向了人生巔峰。同治八年,在山東地方,安德海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關於他的死因,很多人認為是丁寶楨做到巧妙和機智,「前門接旨,後門斬首」被很多戲劇搬進了舞臺。
  • 誅殺安德海的丁寶楨,生於四川死後為何不落葉歸根,而是葬在山東
    誅殺安德海的丁寶楨,生於四川死後為何不落葉歸根,而是葬在山東在晚清年間,當時的清政府不光光有著四大重臣,內部也有著一位權勢滔天的大太監,這位就是當年人盡皆知的清政府毒瘤安德海,因為有著慈禧撐腰,在清政府上下是說一不二,幹了不知多少禍害朝廷的壞事
  • 自作孽不可活,慈禧寵臣安德海出京後是怎麼在山東被殺的?
    安德海,直隸青縣人,十四歲時自閹入宮,憑藉聰明伶俐,不出幾年時間就被提拔為四阿哥奕詝處伺候。道光三十年,鹹豐帝奕詝登基,安德海順理成章的升為御前太監,一來二去,與日後成為慈禧太后的蘭貴人結成了緊密同盟。
  • 巡撫斬殺太監安德海後,在仕途之路上發展怎樣?慈禧為他寫4個字
    同治八年,一個違反宮廷制度的太監在宮外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抓住並且處死,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這個太監,是慈禧身邊的得力助手安德海。安德海深受慈禧的寵愛,他常常違背宮中制度出宮為慈禧買宮中沒有的物品,並且倍受慈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