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殺安德海的丁寶楨,生於四川死後為何不落葉歸根,而是葬在山東
在晚清年間,當時的清政府不光光有著四大重臣,內部也有著一位權勢滔天的大太監,這位就是當年人盡皆知的清政府毒瘤安德海,因為有著慈禧撐腰,在清政府上下是說一不二,幹了不知多少禍害朝廷的壞事,好在當年的清朝也不乏眾多有義之士,一位名叫丁寶楨的勇士將他誅殺。
不要以為這位丁寶楨是個無名的小輩,刺殺行動只是一次自殺襲擊,其實論起權勢,當年身為山東巡撫的他和安德海算是同等地位。這位丁寶楨的一生可謂是傳奇,三十多歲的時候考中進士,但是不料自己還沒有等到加官進爵可以孝順自己的母親時,母親就已經病逝,悲痛的他是辭官回鄉服喪。可是就在服喪期間,居然當地是出現了一夥土匪在四處燒殺搶掠。
正值服喪期的時候碰到這種事情,丁寶楨在悲痛中感到的就是氣憤,他想讓自己的母親能夠走的安心一點,於是就拿起兵器想要保衛家鄉,帶領著當地的勇士們組成抗匪隊,把自己的家產全部拿出來換成兵器武裝,和這些土匪們是展開了殊死搏鬥。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我們初露鋒芒的丁寶楨獲勝,但是這次抗匪也付出了代價,他的故鄉是被這些土匪付之一炬,他於是就帶著自己的同胞們前往山東,自己在赴任之後開闢了一片地區給自己的同胞們居住。
雖然說生在四川,但是丁寶楨對於山東這片土地一直有著好感,這裡畢竟是孔孟出生的地方,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有著濃厚的人文歷史氣息。鄉親們也很和睦友善,在這裡丁寶楨是大展拳腳,為當地的百姓各種謀福利。
比如在洋務運動的時候就及時吸取了外國的技術,建造了機器局,給這裡帶來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在山東發生洪災的時候也是他第一時間帶人前往救災,不光是止住了洪水還在這裡修建了可以維持百年的防洪關卡。
在山東丁寶楨一待就是十幾年,這期間他帶來的家眷,兄弟,先後都是在這裡去世,畢竟自己的家鄉已經不在了,所以他也沒有把他們下葬在故鄉四川,而是向朝廷請奏,希望可以安葬在山東,朝廷也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在丁寶楨臨終之時,他已經是把山東當成了自己的故鄉,並最後是和自己的親人妻子們都葬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