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少川教授領銜繪製湖北作家世界地圖

2020-10-18 桂子先導

桂子先導


#海外湖北作家小說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江少川教授等著的《海外湖北作家小說研究》一書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37萬字。在全球化背景下,本書首次把研究湖北文學的視野投向海外,追尋、梳理從荊山楚水移居海外的作家的足跡,繪製全球範圍內湖北作家的文學分布地圖,對從中國移居到海外的湖北作家群體進行「田園式調查」,「描繪」出他(她)們在湖北省內的分布圖譜,理清這個作家群落在全球的分布格局。

本書所研究的海外湖北籍作家,分別為20世紀中期與後期出國而移居海外的作家:一類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從大陸去臺灣,五六十年代從臺灣移居海外,如從臺灣移居美國的有聶華苓、王默人、彭幫楨、周愚、朱立立,移居歐洲的有楊允達等。而從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出國、移居海外的作家,從規模、作家人數、作品數量與影響都是上一波臺灣作家很難比擬的。經多方調查研究、走訪搜集資料,海外湖北作家群體分布在四大洲多個國家與地區:包括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歐洲的法國、德國、荷蘭、捷克、奧地利,澳洲的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亞洲的新加坡等地。

此著在地球村視域下,從荊楚地域與文化的角度,研究這個作家群體小說創作的流脈與成就,探討海外鄂籍作家的共有特徵與個體風格特色:一、荊楚情結及其楚鄉敘事的嬗變;

二、海外視野觀照下的現實人生書寫;

三、浪漫主義傳統的海外建構;

四、跨文化中的多種藝術實驗。

全書框架為:

開篇導論:海外湖北華文作家的文學地圖 ,分別從 湖北的文化地理生態概述;從湖北到海外的文學地理志;海外湖北籍作家的創作特徵等三面進行了論述。

以下分六章展開多維敘事論述:

第一章、荊楚文化與海外湖北作家小說;

第二章、現代性語境中的地理空間書寫;

第三章、海外湖北作家的女性主義敘事 ;

第四章、跨域生存中的異鄉想像; 

第五章、地球村時代中的楚鄉敘事;

第六章、海外湖北作家研究的新視野。

#看到故園的不同風景#


此著由旅美湖北籍作家聶華苓、呂紅,評論家劉川鄂教授寫序。聶華苓在序中寫道:「能通過一本書看到故園的不同風景,領悟到他人對它的理解,這是一件幸事。」

劉川鄂教授認為:這項研究「擴大了海外湖北作家研究的新視野,是當代湖北文學研究的新收穫,也是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新的成果。」

呂紅說: 「江少川教授克服了諸多困難,發表多篇作家專論及訪談,在海內外開花結果。

這部三十多萬字的研究論述,視野開闊、內容詳實、角度新穎,展現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荊楚作家作品概貌,體現了世界華文文學多元性的文化內涵。」

此著對文學傳播荊楚價值的全球化意義在於:

首先,本書第一次對湖北海外作家群體進行了系統梳理、整合研究,將為湖北文學研究添寫新篇章,在華文文學的地域性研究方面具有開先河的意義。從海外華文文學考察,對作家進行雙向地域性研究,是一種研究移民作家的新思路。

其次,從文化、地域的角度,系統而專門地研究這一海外的文學群體,填補了湖北文學研究的空白,對加強湖北的文學研究,構建「文化湖北」,建設文化大省、強省,增強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意義。

第三,在全球化的語境下,通過文學傳播荊楚,促進湖北與海外的文化交流,搭建湖北與海外交流的文化橋梁,讓世界了解湖北,提升湖北文化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拉動新聞、出版、文藝、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江少川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武昌首義學院特聘教授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

     國際漢語應用寫作學會理事

                 碩士生導師

長期在高校從事寫作學、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的教學與研究。著有《現代寫作精要》、《臺港澳文學論稿》、《海山蒼蒼——海外華裔作家訪談錄》,《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教程》、《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作品選》、《解讀八面人生——評高陽歷史小說》等著作、教材十多部。曾獲加拿大首屆華裔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獎,北美華文文藝家協會「華文文學研究」特別貢獻獎、中國寫作學會優秀論著獎,湖北省教學成果獎、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等獎項,近年受邀赴美國、加拿大、歐洲、馬來西亞、日本出席海外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並作主題演講。



桂子先導工作室出品

@桂公子

相關焦點

  • 十八世紀的古老世界地圖,朝鮮人繪製的地圖中國是世界中心
    1、這幅 地圖是18 世紀晚期由奧格斯堡出版商出版的世界地圖。這是根據法國地圖繪製師繪製的地圖。該地圖使用彩色色調和邊界來劃定各大洲,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的邊界劃分的非常清晰。2、這幅地圖屬於木刻地圖。
  • 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世界各國地圖
    在這些地圖上,中國的區域位於地圖的中心,而且面積很大,周邊的國家則位置模糊,汪洋大海也被人為縮小。 利瑪竇在繪製《山海輿地圖》時,依據的藍本是歐洲人繪的《萬國輿圖》,為了迎合中國士大夫的心理,他將福島(即加納利群島)零度經緯線移到圖幅中央,同時將中國移到圖中部,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則分列在地圖兩旁。
  • 在中國早期,人們繪製出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
    在沒有衛星環繞,無法以上帝視角洞察萬物的時代,繪製世界地圖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長期引領世界,並建立了中華朝貢體系的古中國,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世界地圖的繪製。如果說《海內華夷圖》對域外諸國粗略的描繪源於對世界認知的缺乏,那麼這幅在對西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繪製而成的世界地圖,則完全體現了"中國居於大地中央,為天下,天下之外四海島嶼所居之人為夷狄"的古代世界觀,是一副非常傳統的中國式世界地圖。
  • 古代地圖簡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繪製地圖的國家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繪製地圖的國家之一。在一個墓地裡,同時出土世界上最早的地圖和最早的紙質地圖,墓主人與地圖的緣分可謂匪淺。1973-1974年,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在三號墓中出土了三幅繪製在帛上的彩色地圖,即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地圖。根據同時出土的木牘記載,該地圖是漢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繪製完成的。這些地圖集中反映了秦漢時期中國製圖技術的高超水平,其中地形圖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的地圖,駐軍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彩色軍事地圖。
  • 乾貨|Pyecharts繪製好看的交互式地圖教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數據分析與籃球,ID:dylanxia201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說到使用Python來進行地圖的可視化那就一定少不了Pyecharts的身影,本文小編就對Pyecharts可實現的地圖可視化進行一番探究
  • 快速繪製中國和世界地圖輪廓的模板
    專利號:023540400、023540397  要學好地理,必須十分熟悉地圖,要熟悉地圖,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動手畫,特別是中國輪廓和世界輪廓圖,它在地理教材各章節知識體系中最廣泛應用,可以說畫好兩個輪廓圖對於掌握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十分重要.於是我設計了一套中國和世界地圖輪廓繪圖模板
  • 400年前利瑪竇繪製的中文世界地圖在美展出
    400年前利瑪竇繪製的中文世界地圖在美展出一幅1602年由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中文世界地圖前天起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展出。這幅珍貴的地圖是利瑪竇受當時的明朝萬曆皇帝委託繪製而成,地圖上中國位於世界的中心,這是第一幅結合了東西方製圖技術的地圖,也是首次繪製出五大洲的中文世界地圖。
  • 中國科學家繪製新世界地圖
  • 歐洲人過去是怎麼繪製中國地圖的?
    歐洲人過去是怎麼繪製中國地圖的?表現在地圖上,就是西方繪製的中國地圖越來越準確。巴爾布達的《中國新圖》       巴爾布達繪製的《中國新圖》,是西方歷史上繪製的第一幅單幅中國地圖。在西方以往繪製的地圖上,中國常被畫在亞洲或東亞地圖上,不被當作一個獨立地理單元來繪製。
  • 利瑪竇在南京繪製世界地圖 帶來地理新觀念
    他在我國繪製了多版世界地圖,其中有一種是他在第二次到南京時所繪製的《山海輿地全圖》。這些世界地圖給中國人帶來了全新的世界地理知識與觀念。首次把世界地圖傳入我國利瑪竇是明末義大利傳教士,在我國的傳教生涯開始於1582年。這年8月,他從印度進入澳門,開始踏上我國的土地。
  • 康熙曾組織人力繪製全國地圖 10年初步完成(圖)
    禮物是一張中國地圖。據默克爾介紹,那是「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  有一種說法,默克爾贈送的地圖,可能是由18世紀德國著名地理學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員哈斯「接力」繪製並保留下來的,內容是康熙初年的漢地十五省。該圖的繪製基於法國地圖學家德·安維爾在1734年繪製的中國地圖冊《中華帝國全志》。
  • 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圖究竟是何人繪製出來的?
    可是一幅幾千年前的古地圖的發現打破了現代人的認知,這幅地圖的出現說明了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人類對南極洲進行過探險並且繪製成了地圖。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啊。最早的古地圖是皮瑞雷亞斯地圖,它不是任何騙局,而是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繪製而成,1957年送到了美軍海軍製圖專家汗南姆那裡,經過極其科學的分析研究,這幅地圖不僅精確到描繪了地球的外貌,還包括了現在都沒有發現的地方,這幅古圖被稱為「古地圖之謎」是世界重大奇蹟之一。那麼那最奇在哪裡呢?
  • 唐宋詩人最愛的湖北城市是荊州!不信你看大學教授畫的大數據地圖
    以上這些刁鑽古怪的題目,現在只要一張地圖就能解答——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兆鵬主持牽頭與搜韻詩詞共同打造了《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收錄了數百位著名唐宋詩人的一生行跡,何時何地寫下了哪些詩文。點開地圖上的城市名稱,就能看到有多少詩人來過、在這裡寫下了多少詩;選擇一位詩人,則能看到他一生活動的軌跡。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沒有高科技手段的幫助,那我們的古人又是怎麼繪製出這些地圖的呢?我們不妨從離我們比較近的一幅明代地圖開始說起。四百多年前出自中國的世界地圖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稀世珍寶——《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一件不同於一般歷史遺產的文物,可謂國家寶藏。
  • 62期~天主教神學教授的美麗新世界—記哈爾斯「三葉草」世界地圖
    幾千年來,人類以非常多元的模式來繪製、展現和認知地圖,並用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在我們介紹過的各種精美古世界地圖作品中,整體畫面就有多種構圖及表現方式:從中世紀時期的T-O布局型古地圖、到以弗拉毛羅為代表的早期圓形世界地圖、託勒密的扇形投影世界地圖、墨卡託的矩形平面投影圖、費恩的心形投影圖、還有許多製圖師喜歡採用的東西雙半球布局圖、或者極地投影角度的南北雙半球圖等等,今日我們要介紹的
  • 「一帶一路」與全球法律地圖繪製
    ;繪製;法系地圖;法律制度;法學;全球化;國家法 內容摘要:為了更好掌握現代世界法律體系,在充分了解各國法律制度差異性的基礎上謀求協調, 100多年來,比較法學繪製了種種世界法律地圖,其中有三種法律地圖至今仍發揮作用。
  • 古代沒有衛星和無人機如何繪製最早的「世界地圖」?
    在這座墓葬中發現了7幅距今2400多年的地圖。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地圖,比《禹跡圖》提前1300多年。1602年,明代地理學家李之藻和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起名字叫《坤輿萬國全圖》。地圖的繪製參考了西方的相關資料,但並沒有把歐洲放在世界的中心,而是以中國為中心。
  • 郭國驥:探索生物新技術 繪製「細胞地圖」
    創新生物技術 繪製細胞地圖 在科研創新的路上,郭國驥教授一路前行。早在新加坡攻讀博士期間,他就開始對單細胞組學進行探索和研究。這樣的成本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另外,該方法也填補了我國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領域的技術空白。 郭國驥教授運用 「Microwell-seq」平臺,對來自小鼠不同生命階段的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餘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並在短時間內構建出了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 500年前就有人繪製了南極地圖,怎麼做到的?|鉤沉
    南極洲位於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極大陸絕大部分常年為冰雪所覆蓋,不見真面目。由於它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長期無人知曉,直到19世紀初才被發現。因此,人們發現並登上南極大陸考察、勘探、繪製南極地形圖等,都是1820年以後的事情。現代人直到1952年才藉助地震波探測器,測到冰層下面南極洲的地形。
  • 匈牙利地理學碩士繪製精美世界河流地圖 如同藝術品
    Robert花了幾個月時間從各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裡收集數據製作了彩色版世界河流地圖,樣式精美,就像一件藝術品。這幅地圖以黑色做背景,Robert用不同的顏色和寬度來表示不同的水深和不同的流域。他表示,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河流分布圖都很沉悶,特別是教科書中的,他希望能表達出河流的美感,因此繪製了這樣一份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