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畫」上竟有八人 背後暗藏不少秘密

2020-12-11 大蘇網

央視大型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已經熱播過半,熱度節節攀升。這檔節目集結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每家博物館挑選出3件國寶,每件國寶由一位明星作為「守護人」,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重現歷史人物和場景,讓國寶「活了起來」。

南京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號稱中國三大博物院;這三大博物院,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頂級藏品,南京博物院,國寶級的文物就有10件,鎮館之寶更遑論一兩件,而是多達18件。今天的博物館傳奇,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件國寶:竹林七賢磚畫。

南京博物館

所謂鎮館之寶,一定是最價值、最傳奇、最獨特的。這18件寶貝,大多有出國經歷,但其中又有一件因為過於珍貴被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境展覽,那就是國寶級文物「竹林七賢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拓片

竹林七賢磚畫發現的歷史並不長,是在建國以後發現的,並且就發現在南京。1960年4月的一天,南京西善橋鋼鐵廠在取土施工中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即報告了江蘇省文物工作隊南京分隊。

這是一座中等規模的單室墓,早年曾被嚴重盜掘過,考古隊原本沒抱太大希望,但一看到墓中出土的磚畫,立即驚到了。磚畫分為兩部分,分布在墓室的南北兩壁,各由300餘塊青磚拼嵌而成,每面長2米多,高近1米。畫面上是竹林七賢和榮啟期把酒彈琴的歡宴圖,這幅人物像磚畫又稱《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磚畫

首先要問的是「竹林七賢磚畫」為何最為珍貴?原來畫像磚是我國古代墓室壁面上所用的一種圖像磚,主要出土於河南、四川、江蘇等地漢代至魏晉、南朝時期的墓葬中。「竹林七賢磚畫」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一幅魏晉人物畫的實物,也是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竹林七賢》

1500年前的畫像磚,是給南京考古隊的上天之禮。在此之前,考古界從未發現過這樣拼嵌起來的磚畫。磚畫成型一直以來也是一個未解之謎。考古隊把畫像磚運回南京博物院後,破解了磚畫的製作工藝:工匠先將樣本或畫稿臨摹到木模上,在木模上刻好花紋再印至泥坯上,燒製成青磚,再用青磚砌築墓室,最後一一拼接而成。

如此眾多的磚頭,就像一塊塊小拼圖,古人又是如何完成這些拼圖的?南京的考古專家發現,在一些壁畫磚的正面,都有銘文,如「嵇上行十五」、「嵇上行廿四」、「嵇上行卅四」等,「嵇」代表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銘文是指示性的文字,它提醒工匠,在砌築墓室壁畫時,這塊壁畫磚所在的位置,以保證工匠快速準確地完成這幅大型拼圖。南博復原磚畫時,因環境改變青磚乾燥收縮,無法拼得像墓室中那樣嚴絲合縫,幸運的是磚畫在取回前拓了3套拓片,其原始面貌得以保留下來。

為什麼這幅人物像磚畫又稱《竹林七賢與榮啟期》,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為何與春秋時期的榮啟期同時現身一幅畫中?

穿越而來的榮啟期

竹林七賢是中國魏晉時期著名的七位名士,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嵇康、阮籍、阮鹹、山濤、王戎、劉伶和向秀,這個著名的七人文學團體隱逸山林,放浪形骸,以此安身立命,這是中國知識分子逃避現實、對抗黑暗政治的典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竹林七賢的思想行為對我國的思想文化,甚至國人的心靈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社會最動蕩、政治最黑暗的時期之一,但同時也是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個思想解放、文化多元的時期,魏晉玄學和名士之風因此興起,士人喜清談鄙實務,樂山水賞會,愛飲酒服散。思想的自由與政治的嚴酷是一對極端的矛盾,造成了士大夫階層精神的頹廢和清高。

榮啟期則是春秋時的高士,傳說孔子遊泰山的時候,見榮啟期身穿鹿皮裘衣,在山水之間鼓琴而歌。榮啟期也是歷代文人名士推崇的楷模。創作者把榮啟期穿越過來與七賢並列,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志趣相同,另一方面也是墓室兩邊壁畫對稱的需要。

榮啟期

在南京西善橋發現這幅磚畫之後,緊鄰南京的丹陽又在三座南齊帝陵內發現了同樣題材的墓室磚畫,但南京的磚畫最完整、最精美、年代最早,雖然墓主身份至今是謎,但從出土器物推斷應該是東晉至劉宋的皇室。更令人驚訝的是,除了一些細節不同和個別人名錯亂,四座墓內的人物造型幾乎相同,專家認為它們很可能臨摹了同一粉本。

丹陽齊梁石刻

魏晉南北朝繪畫上承秦漢下啟唐宋,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轉折期,與抽象質樸、人比山大的漢畫像石相比,當時的繪畫更加寫實和傳神,人物造型嚴謹,山水描繪精細,產生了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和戴逵等中國畫史上早期的一批宗師。遺憾的是,他們的作品都已失傳,只有顧愷之有3件唐宋摹本存世,而磚畫正接近當時的繪畫技法和審美風尚,這也是磚畫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不說不知道「竹林七賢畫」暗藏的秘密
    這18件寶貝,大多有出國經歷,但其中又有一件因為過於珍貴被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境展覽,那就是國寶級文物「竹林七賢磚畫」。這是一座中等規模的單室墓,早年曾被嚴重盜掘過,考古隊原本沒抱太大希望,但一看到墓中出土的磚畫,立即驚到了。磚畫分為兩部分,分布在墓室的南北兩壁,各由300餘塊青磚拼嵌而成,每面長2米多,高近1米。畫面上是竹林七賢和榮啟期把酒彈琴的歡宴圖,這幅人物像磚畫又稱《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 「竹林七賢」磚畫為南博鎮館之寶 畫上為何沒「竹林」?
    ■《坤輿萬國全圖》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曾是萬曆皇帝的最愛,在這幅地圖上第一幅出現了美洲新大陸。此外,南京各大博物館還有哪些國寶文物?紫金山記者將一一探訪背後的故事。「竹林七賢」磚畫到底是什麼?「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用術語說,就是磚印壁畫,是一種帶有鮮明六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
  • 完美磚畫「畫活」竹林七賢(圖)
    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模印拼嵌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簡稱「竹林七賢磚畫」)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一幅魏晉人物畫的實物,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1960年4月,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太崗寺新石器時代遺址時發現了竹林七賢磚畫。
  • 「竹林七賢」磚畫,描繪了七賢的縱情任性,表現的是魏晉風度
    文/閔不克一、引言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出土於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南京第二鋼鐵廠工人在一座名為「宮山」的小山取土時,發現了一座大型南朝墓葬,考古人員發下墓室的南北牆壁上有兩幅巨型磚印壁畫。專家將兩幅磚畫拼接在一起,命名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拼壁畫。
  • 禁出文物|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榮啟期是早於「七賢」許多年的春秋時期人物,由於榮啟期的性格和「七賢」極為相似,又被時人譽為「高士」,所以,磚畫中安排榮啟期和「七賢」在一起,除了繪畫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榮啟期更有為「七賢」之楷模的寓意。這幅磚畫人物造型簡練而傳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撫琴嘯歌,或頷首傾聽,性格特徵鮮明,人物之間以樹木相隔,完美地體現了對稱美學。一、嵇康嵇康是「竹林七賢」中的靈魂人物。
  • 竹林七賢,竟然跟竹林沒關係?
    看過國家寶藏吧,其中南京博物院的一件藏品「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描繪了風流倜儻的魏晉第一男子天團——竹林七賢。這件磚畫全長480cm,高88cm,由300多塊墓磚組成,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關於竹林七賢,大家知多少?一直以來,你可能誤會了「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磚畫中的「古琴」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 南京博物院藏 原標題:竹林七賢磚畫中的「古琴」 近日,南京博物院的一件重要館藏——南朝時期「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因現身央視《國家寶藏》節目而名聲大噪。雖然墓主人尚未確論,但是根據墓道形制、出土磚畫、建制等級等信息,大部分證據皆指向南朝宋的兩位廢帝中的某位(林樹中先生《再談南朝墓》)。 磚畫所描述、涵蓋的歷史信息非常之豐富。筆者在作為南京博物院志願者講解員的工作期間,時常會向觀眾介紹、講解該國寶級文物,其間也發現了磚畫中一處很有意思的「錯筆」。 此磚畫畫面中共有八人,在展廳中面對磚畫,右四是嵇康、左一是榮啟期。
  • 竹林七賢的洛陽往事
    竹林七賢的洛陽故事很精彩  一提到名士,大家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魏晉,而魏晉名士的代表是竹林七賢。竹林七賢即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他們是一群「相逢於濁世、相守於天涯、相知於山水、相忘於江湖」的性情中人。  竹林七賢活動的場所主要有兩個:黃河以北的山陽(今焦作市)和黃河以南的洛陽。
  •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分為兩塊,分別長244釐米、寬88釐米左右,各由300多塊磚組成,年代為南朝時期。一塊上刻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另一塊上刻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每個人物之間用青松、闊葉竹、銀杏等植物加以裝飾。有趣的是,磚畫中的榮啟期與竹林七賢並不認識。榮啟期活動於春秋時期,傳說與孔子有過交往。之所以把他與竹林七賢置於同一幅畫中,既有將其視為楷模之意,也有平衡畫面之用。
  • 漢橋話畫:孫位《高逸圖》與「竹林七賢」
    《高逸圖》《高逸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這幅圖所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該畫作刻畫了魏晉士大夫「高逸風度」的共性,又刻畫出了他們的個性。現存《高逸圖》為《竹林七賢圖》殘卷,圖中只剩四賢。在長卷式的畫面上,主體人物是四個封建士大夫分別坐於華麗的氈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
  • 文物介紹——《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畫
    南京博物院歷史館六朝展區有一幅六朝陵墓中的磚畫,內容是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在耀靈殿上養驢數十頭,將自己所乘的馬養在御榻側。有一次,他竟要以領軍將軍蕭道成(後來的齊高帝)的肚臍作為箭靶練習射箭,左右勸用骨簇,一箭射中肚臍,蕭道成才免於一死。楊玉夫本是劉昱心腹侍從,一天劉昱忽然翻臉,咬牙切齒便要殺楊取其肝肺。劉昱種種惡行,不一而足。元徽五年,蕭道成與直閣將軍王敬則密謀廢立。他們聯絡楊玉夫、楊萬年等25人,楊玉夫、楊萬年潛入,用劉昱床頭防身刀將其斬殺,終年15歲,史稱後廢帝。
  • 東晉之後無士子,竹林之中有七賢!
    ▲ 竹林七賢 17'16"竹林七賢磚畫在1960年4月出土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該墓總長8.95米,寬3.l米,高3.3米。墓室左右壁中部為磚印壁畫。全部壁畫磚的兩側均刻有文字,原件分布在墓室中的南北兩壁,各由近300枚磚塊拼嵌而成,規格均為長2.4米,高0.88米。
  • 竹林七賢圖中的七賢你知道是誰嗎
    林七賢圖其實跟竹林其實並沒所有什麼關係。竹林七賢圖是模印磚畫,在1960年,西善橋宮山南朝大墓中發現《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上面出現了5株銀杏樹,2株垂柳,1株槐樹,1株松樹,只有1株是闊葉竹。這種磚畫後來在不少南朝的墓中被陸續發現,植物也各不相同,比如獅子衝蕭統陵墓中的磚畫上,只有銀杏、櫸樹、松樹,根本沒有竹子。那為什麼叫做竹林七賢圖呢?竹林是一個比喻,它象徵這志存高遠,淡泊明志。
  • 夜空下的山巨源——竹林七賢絕交書的背後
    世人都知竹林七賢之瀟灑曠然。世人都知嵇康一生孤傲孑然,慷慨就義。可有有誰知那份傳世絕交書背後的辛酸。儘管山濤清楚地知道嵇康極度厭惡司馬昭及時下的政治風氣,但還是在被調任為大將軍之後薦舉他來代替自己的原職。最終盼來的回信竟然是明晃晃的廖狂字跡「與山巨源絕交書」。山濤,山巨源,竹林七賢之一。
  • 南京發現宮山大墓"竹林七賢"磚畫入選"國家寶藏"
    宮山大墓「竹林七賢」磚畫入選「國家寶藏」  南博「竹林七賢」為何有「八賢」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竹林七賢」是七個人,「竹林七賢」磚畫卻出現了八個人,多出來的一個人是誰呢?專家介紹,多出來的是排在北壁磚畫最後一位的榮啟期,他是春秋時期高士,曾列入史書中的《高士傳》。傳說孔子遊泰山時遇到榮啟期,見其衣不蔽體、鼓琴而歌,好奇他為何如此高興。榮啟期自言自己有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這一故事後被引為「知足常樂」的典故。
  • 南博和六朝博物館都有「竹林七賢」,誰的才是正版?
    沒錯,在南博的鎮院之寶名單裡就有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而且是國寶級文物,曾上過央視國家寶藏。南博館藏《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與此同時,在離南博不遠的長江路上六朝博物館裡,也有一件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的展品在展出。
  • 國寶「竹林七賢」磚畫上為何會出現第「八賢」(圖)
    日前介紹了六朝博物館錯版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拼壁畫。南博也收藏著同題材文物,而且已經是「鎮院之寶」。這些看上去灰不溜秋貌不驚人的磚畫,緣何能被視為「國寶」?細心市民或許還會奇怪,為何壁畫中出現的不是「七賢」而是「八賢」,陪伴他們的也不是「竹林」反倒是杏樹居多呢?
  • 六朝神品:「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
    原標題:六朝神品:「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國寶華光)   1960年,南京博物院等單位的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西善橋宮山北麓,發掘了一座東晉晚期至南朝劉宋時期的帝王陵墓。其中最有價值的,為墓室南北兩壁的大型模印拼嵌磚畫(或稱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該磚畫分兩組,各由近300塊磚拼嵌而成。
  • 「每日文物鑑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共8人,沒竹子
    >是主要用於墳墓前祠堂、墓室及石闕等墓葬建築的裝飾性圖像石刻和圖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處於一個混亂的時期它上起三國曹魏中歷西晉、東晉、十六國由於對現實世界普遍感到絕望不得不尋求各種精神寄託其中有一部分人喜歡沉湎於藝術的創作、鑑賞和品評等活動在「竹林七賢」和榮啟期八個人中嵇康為「七賢」之首
  • 周日南博壓軸登場《國家寶藏》系列報導① | 竹林七賢為何有八賢?
    工人在一座名為「宮山」的小山上取土時突然發現,地下竟藏有大量古墓磚。施工隨即停止,信息被通報給太崗寺遺址上的考古隊員們,搶救性發掘也隨即展開。  經過半個月的緊張作業,一座大型南朝墓葬重見天日。墓室內部,南北牆壁上的兩幅巨型磚印壁畫令考古隊員為之驚嘆:此前他們從沒有發現過如此精美的同類文物。專家將兩幅磚畫拼接在一起,將其命名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拼壁畫(以下簡稱「竹林七賢」磚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