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物鑑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共8人,沒竹子

2020-12-09 博古致知

1960年4月

在江蘇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的

一位南朝時期的貴族墓葬中

發掘了一組大型拼鑲磚印壁畫

被稱為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

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

分為兩幅

嵇康、阮籍、山濤、王戎

4人佔一幅

向秀、劉伶、阮鹹與榮啟期

4個人佔一幅

人物之間

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

相隔

8人均席地而坐

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

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

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此磚畫享有多個榮譽

它是我國發現最早的一幅磚畫

保存最好的一幅磚畫

國家級重點文物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

西漢的畫像石和畫像磚

隨著厚葬之風

愈演愈烈

到了東漢則更為盛行

雕刻於石料表面的裝飾性圖像

其雕刻手法的運用

基於圖像的繪畫特點

叫畫像石

在磚頭模子上刻畫後

再壓成磚坯燒制出來的則叫畫像磚

是主要用於

墳墓前祠堂、墓室及石闕等

墓葬建築的裝飾性圖像石刻和圖像磚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處於一個

混亂的時期

它上起三國曹魏

中歷西晉、東晉、十六國

下迄南北朝至隋統一

這一時期多戰亂

國土長期分裂

朝代頻繁更迭

士族地主的統治極端腐朽

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十分尖銳

但另一方面

儒家名教失去它

原有的維繫人心的力量

外來的佛教

在中國獲得廣泛傳播和狂熱信仰

處在紛爭不息、動蕩不安的社會之中

當時的士人階層

由於對現實世界普遍感到絕望

不得不尋求各種精神寄託

其中有一部分人喜歡沉湎於

藝術的創作、鑑賞和品評等活動

在「竹林七賢」和榮啟期八個人中

嵇康為「七賢」之首

是一個豁達而有文採的人物

磚畫中的嵇康正在撫琴

微微揚頭舉眉

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神情

給人一種旁若無人之感

阮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

喜好飲酒

且「嗜酒能嘯」

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

把手指放在嘴裡吹口哨

在「七賢」中

有「嵇琴阮嘯」之說

這塊磚畫中的阮籍

側身用口作長嘯之狀

很顯然一幅囁嚅忘形的樣子

竹林七賢

《山濤傳》中對山濤有

「飲酒至八鬥方醉」的記錄

可見山濤也是一個酒鬼

在這幅磚畫中

山濤手執一酒碗

是一個典型的嗜酒如命的文士

王戎為人直率

不修威儀

此磚畫中的王戎手舞如意

並配以錢箱、赤腿

姿態懶散悠閒

自得其樂

向秀是一個十足的道學家

磚畫中的向秀閉目倚樹

似乎在對玄理深思

劉伶嗜酒如命

「止則操卮執觚,動則契盍提壺」

大杯小盅

來者不辭

磚畫中的他手持耳杯斟酒

一副醉意朦朧之態

阮鹹通音律

擅彈琵琶

當然

這裡的「琵琶」與現在的琵琶不同

它是一種被稱為「阮」的彈撥樂器

相傳這種樂器就是由阮鹹發明的

有人把這種樂器叫做月琴

畫中阮鹹挽袖撥阮

完全沉浸在音樂之中

竹林七賢圖筆筒

榮啟期是春秋時代人

作者把榮啟期和竹林七賢放在一起

可能是因為其思想

與「竹林七賢」有相通之處

除了繪畫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

更有以榮啟期為「七賢」之楷模的寓意

畫中的榮啟期

端坐向前

鼓琴而歌

似乎在向學生們講學

神態威嚴

的確有點楷模形象

榮啟期

最後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的作者是誰呢

有一些學者從從繪畫風格上判斷

認為磚畫原稿的作者是顧愷之

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

這幅磚畫稿本的作者有可能是

南北朝時代的陸探微

不論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的原作者

是顧愷之還是陸探微

都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

提供了可靠而詳實的資料

因此備受美術史界的高度重視

近期熱文:

「每日文物鑑賞」雲紋銅禁告訴我們,古人的禁酒意識有多麼強烈

「每日文物鑑賞」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

「每日文物鑑賞」慈航之寶——金觀音菩薩立像

「每日文物鑑賞」武曌金簡,現存唯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

「每日文物鑑賞」商婦好鴞尊,記錄了一個女將軍的赫赫戰功

相關焦點

  • 文物介紹——《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畫
    他們聯絡楊玉夫、楊萬年等25人,楊玉夫、楊萬年潛入,用劉昱床頭防身刀將其斬殺,終年15歲,史稱後廢帝。南京和丹陽地區目前一共出土並對外公布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有四座,包括南京西善橋宮山南朝大墓、丹陽胡橋南朝大墓、丹陽金家村南朝大墓、丹陽吳家村南朝大墓四座。其中以南京西善橋宮山南朝大墓中的竹林七賢磚畫保存最為完好。
  •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西善橋宮山北麓發掘出土了一座南朝時期的王墓,墓室南北兩壁的畫像磚表現的即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出土後入藏南京博物院,成為該院鎮館之寶,也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從此,我們只需到南博就可一睹1700年前竹林七賢的「魏晉風度」。
  • 關於《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的那些趣事
    處在紛爭不息,動蕩不安的社會之中的士人階層,由於普遍對現實世界感到絕望,他們尋求各種精神寄託,還有一部分人則喜歡沉湎於藝術的創作,鑑賞和品評等活動。西擅橋出土的磚畫在所有這些磚畫中是藝術水平最高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創作時間是南朝,材料為模印磚畫,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館。
  • 六朝神品:「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
    原標題:六朝神品:「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國寶華光)   1960年,南京博物院等單位的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西善橋宮山北麓,發掘了一座東晉晚期至南朝劉宋時期的帝王陵墓。其中最有價值的,為墓室南北兩壁的大型模印拼嵌磚畫(或稱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該磚畫分兩組,各由近300塊磚拼嵌而成。
  • 「每日文物鑑賞」明金蟬玉葉,金聲玉振的金枝玉葉
    「每日文物鑑賞」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東漢的吉祥神獸「每日文物鑑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共8人,沒竹子「每日文物鑑賞」雲紋銅禁告訴我們,古人的禁酒意識有多麼強烈「每日文物鑑賞」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
  • 「每日文物鑑賞」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神人騎在神獸上
    「每日文物鑑賞」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東漢的吉祥神獸「每日文物鑑賞」明鎏金喇嘛塔,國內唯一「迷你型」佛塔「每日文物鑑賞」明金蟬玉葉,金聲玉振的金枝玉葉「每日文物鑑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共8人,沒竹子
  • 「竹林七賢」磚畫為南博鎮館之寶 畫上為何沒「竹林」?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這是一組由200多塊古墓磚組成的磚畫,竹林七賢和榮啟期8人席地而坐,姿態各不相同,人物刻畫生動傳神。■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大報恩寺琉璃寶塔被稱為「天下第一塔」,而在1856年太平天國戰爭中遭到損毀,經過細緻的修復才得以在此展示,你看著它,便仿佛能聽到它在講述那段歷史。
  • 南京發現南朝墓,出土最早竹林七賢人物圖,專家:共8人,沒竹子
    其中,除春秋時期著名隱士榮啟期之外的七人正是古代所謂的「竹林七賢」。因此,此畫後來被命名為「竹林七賢及(與)榮啟期」。此磚畫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也是製作最為精美的磚畫之一,被譽為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 國寶「竹林七賢」磚畫上為何會出現第「八賢」(圖)
    日前介紹了六朝博物館錯版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拼壁畫。南博也收藏著同題材文物,而且已經是「鎮院之寶」。這些看上去灰不溜秋貌不驚人的磚畫,緣何能被視為「國寶」?細心市民或許還會奇怪,為何壁畫中出現的不是「七賢」而是「八賢」,陪伴他們的也不是「竹林」反倒是杏樹居多呢?
  • 南京發現宮山大墓"竹林七賢"磚畫入選"國家寶藏"
    墓室內部,南北牆壁上的兩幅巨型磚印壁畫令考古隊員驚嘆:他們從沒有發現過如此精美的同類文物。專家將兩幅磚畫拼接在一起,命名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拼壁畫。最近火爆螢屏的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中,將出現這幅磚畫的身影。本周日,它將與南京博物院另外兩件鎮院之寶「大報恩寺琉璃拱門」「坤輿萬國全圖」一起亮相《國家寶藏》。
  • 榮啟期與七賢畫像磚壁畫的命名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1960年4月的一天,在南京西善橋鋼鐵廠施工工地上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就是後來成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墓。據統計,南京和丹陽地區一共出土有「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的南朝墓四座,包括南京西善橋宮山南朝大墓、丹陽胡橋南朝大墓、丹陽金家村南朝大墓、丹陽吳家村南朝大墓。
  • 禁出文物|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竹林七賢印模畫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文物信息:長244釐米,寬88釐米文物年代:南朝出土信息:1960年南京西善橋宮山大墓出土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賢印模畫,長244釐米,寬88釐米,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時分東西兩塊,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四人。
  • 酷我音樂國寶的奇妙之旅:彭冠英解密《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前世今生
    魏晉竹林七賢與春秋榮啟期曾席地對話?這並非現代人杜撰的穿越小說,早在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上就實現了。3月31日,由酷我音樂聯合中國青年報及各大博物館打造的明星電臺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第18期上線,青年演員彭冠英化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第一人稱形式生動詮釋了這件南京博物院國寶相關的瑰麗傳奇。
  • 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的淵源,一人簡說磚畫
    1960年4月,《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印模畫,首次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南朝墓中被發現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發現南朝大型拼鑲壁畫墓。目前全國僅在五處南朝墓葬中發現過《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五處墓葬均位於江蘇省境內。
  • 完美磚畫「畫活」竹林七賢(圖)
    畫像磚是我國文物寶庫中的瑰寶。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模印拼嵌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簡稱「竹林七賢磚畫」)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一幅魏晉人物畫的實物,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1960年4月,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太崗寺新石器時代遺址時發現了竹林七賢磚畫。原件分布在墓室中的南北兩壁,各由近300枚磚塊拼嵌而成,規格均為長2﹒4米、高0﹒88米,是同類磚畫中規格最大、內涵最為豐富、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件。  「竹林七賢」為魏晉時期的7位名士,他們常結伴遊於山林,沉湎於酒樂。
  • 竹林七賢磚畫中的「古琴」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 南京博物院藏 原標題:竹林七賢磚畫中的「古琴」 近日,南京博物院的一件重要館藏——南朝時期「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因現身央視《國家寶藏》節目而名聲大噪。 此磚畫畫面中共有八人,在展廳中面對磚畫,右四是嵇康、左一是榮啟期。這兩位時隔近六百年而「同框」的高士有一共同特徵:與磚畫中其他人物不同,榮、嵇二位都是盤腿而坐,膝上置琴。 史載榮啟期樂天知命,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嵇康更是琴界高手,曾作《琴賦》,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又「及其初調,則角羽俱起,宮徵相證」。 據載,嵇康曾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琴曲傳世。
  • 「國家寶藏」磚畫和浮雕中印刻的故事,和竹林七賢有關?
    南京西善橋宮山大墓出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之一。磚畫表現的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是魏晉南北朝最獨特的文化現象,也是此後一千多年來中國文人的一個精神符號。同時磚畫的陽線紋表現形式似畫似塑,與書畫的表現形式如出一轍,也是探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畫藝術原理的有力證據。
  • 不說不知道「竹林七賢畫」暗藏的秘密
    這18件寶貝,大多有出國經歷,但其中又有一件因為過於珍貴被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境展覽,那就是國寶級文物「竹林七賢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拓片竹林七賢磚畫發現的歷史並不長,是在建國以後發現的,並且就發現在南京。
  • 「竹林七賢畫」上竟有八人 背後暗藏不少秘密
    這18件寶貝,大多有出國經歷,但其中又有一件因為過於珍貴被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境展覽,那就是國寶級文物「竹林七賢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拓片竹林七賢磚畫發現的歷史並不長,是在建國以後發現的,並且就發現在南京。1960年4月的一天,南京西善橋鋼鐵廠在取土施工中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即報告了江蘇省文物工作隊南京分隊。
  • 「國家寶藏」磚畫和浮雕中印刻的故事,和竹林七賢有關?
    利用透視窗、迴廊等「媒體建築」元素 構建出多元、立體、趣味的觀看視角 【國家寶藏】系列文章將陸續為您解讀 沉浸式體驗館裡國寶珍品背後的故事 【本期看點】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