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黃安,或許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歌手和主持人,演唱過風靡一時的《鴛鴦蝴蝶夢》《樣樣紅》《東南西北風》,開啟了新古典主義中國風的創作風潮,主持過《開心辭典》《幸運千萬家》,還擔任過《你最有才》等節目的評委。從1988年加入臺灣天際唱片算起,黃安活躍在公眾視線中已經超過了三十年,無論在臺灣,還是大陸他都是一位辨識度極高的藝人。
歌手和主持人無疑是他身上最顯著的標籤,但是黃安的才華卻不僅僅限於這兩個領域,作為「臺灣讀書最多的藝人」和「藝人中的李敖」,他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並且對許多人與事都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尤其對流行音樂更是有深厚的研究和不俗的見地。不信的話,那麼請看《生活需要更多樂事》吧。
《生活需要更多樂事》是黃安出版於2015年的隨筆集,由匯智博達公司出品,在書中他談過往,講故事,臧否名人明星,揭秘圈內趣事,還分享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和心得,堪稱是一部有價值的樂評集。
在序言中,黃安就談到了這本書的出版初衷,在他看來,目前大陸圖書市場在介紹音樂方面的書籍極為匱乏,很多人也沒有建立起很好的審美標準,於是檯面上大多是些譁眾取寵的、沒有深度的歌曲。
與其抱怨沮喪,不如發出自己的聲音。「我願意把多年欣賞音樂的心得拿出來『要把金針度與人』一下,希望它會是大家重新欣賞音樂之美的開始。」黃安說。
在臺灣的綜藝界中,黃安是出了名的「毒舌」,一向敢言敢說,無所畏懼。這一特點在本書中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開篇不久,黃安就給國內流行音樂下了一份病危通知單,在他看來,目前的華語音樂是停滯不前的,歌壇的生命力正在日益萎縮。
乍看之下,這種論斷好像是故作驚人之舉,因為國內音樂市場正在逐步的正規化,全民版權意識開始崛起,盜版得到了遏制,移動流行音樂市場成了新的風口,巨頭紛紛入局,騰訊音樂、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三足鼎立,光是騰訊音樂在美國上市後市值就高達二百多億美元,從用戶人數和市場規模來說,中國流行音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但是黃安卻分析道,目前的歌壇並沒有湧現出大量有創作實力的歌手,沒有很好的新作品,大家愛聽的都是老歌,從歌曲數量看是上升趨勢,但是從品質看卻是向下沉淪的,如果再從更高的維度看,流行音樂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不可能永遠保持榮景,最後終將消失掉。
這種悲觀的看法只是黃安的一家之言,是否正確就只能交給時間來檢驗了。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他絕不人云亦云,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特點。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還是黃安對流行音樂史上著名音樂人和樂隊的介紹和評點。作為一個在音樂領域浸染多年,並且卓有成就的人,黃安的視角顯然遠超過了「隔靴搔癢」式的觀察,既客觀又公正,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為普通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流行音樂的窗口。
從約翰·列儂到鮑勃·迪倫,從披頭四到老鷹樂隊,從藤田慧美到漢斯·季默,到搖滾樂到爵士樂,從翻唱到電影配樂,從中國風到吉普賽音樂.......,流行音樂史上不同的流派、人物、風格、審美品位、甚至音樂器材他都做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並且常常有獨到的見解。比如,他預言,百年之後,披頭四就會像莫扎特、貝多芬一樣永垂不朽;爵士樂難學是因為它完全是美國的土產;而檢驗歌手演奏實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錄音,等等等等。對於喜歡流行音樂的讀者來說,本書堪稱是一把打開流行音樂大門的鑰匙。
除了揭秘樂壇大咖們的性情人生和內心世界,黃安還獨家揭秘《新鴛鴦蝴蝶夢》《救姻緣》《東西南北風》等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創作背後的諸多故事,以及和著名歌星費玉清、知名音樂製作人詹宏達等人的交往,還有自己與音樂結緣、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前前後後的心路歷程。
本書還值得一提的是,黃安在書中還化身「星座達人」,分享了自己對星座的認知和感悟,自詡「天性樂觀愛玩耍,博學多才有點二」的射手座,黃安即使聊星座也與眾不同,充滿了「黃安式」的詼諧幽默,展現了音樂和星座激烈碰撞時綻放的火花。當然,這一點讀者見仁見智,就像他自己說的,「星座部分,大家看著開心就好」。
《生活需要更多的樂事》是臺灣樂壇「不老王子」黃安從藝30年來首次公開完整地講述他眼中的音樂、藝術和人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瘋言瘋語」的文字加上不少珍貴的照片,無論對黃安的歌迷,還是對流行音樂的愛好者來說,這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