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夏:莫吝「金針」度與人

2020-12-17 騰訊網

  有的人讀書只為消遣和享受,願看就看,甚至會廢寢忘食地看;不愛看則或略加瀏覽,或翻不數頁就掩卷而眠,這種人即使讀書破萬卷,也如煙雲過目,一縱即逝,最多留下點模模糊糊的書影子而已。另一種人很明白怎樣讀書,如何有得,但只進不出,吞噬著別人的成果,填塞自己的知識空白。這類人既不像牛那樣吃草出奶,也不像春蠶那樣齧食桑葉而吐絲不止,直到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博覽群書,滿腹經綸,就是不出奶吐絲,不再生新的知識,不使人受益,還自鳴為述而不作。這兩種人似乎都不足取,不可法。

  還有一類人確是認真讀書,尋行數墨地不放過吮吸一切可取的知識;也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焚膏繼晷地反覆咀嚼,像蜜蜂釀蜜那樣,創造出新的有用知識,貢獻自己的成果,濟世利人。這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他們只是把精美的刺繡品應世,而未能把繡花的金針傳送給人。連金朝詩人元好問也未能免俗地寫出如下的詩句:「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也許這是元好問有所感而發,但從字面上看,卻是讓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別人只能仰之彌高而莫測高深。這不論有意還是無意,終不可取。

  我尊重後一種讀書人。但這後一種人只給人舟楫而不曉人以行舟之道,未免遺憾。我雖不敢自詡「金針」在握,但鋼針、鐵針(由鐵杵磨成的)和生鏽的針,總有幾支。愚者一得,或對讀書者有所幫助。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三國時董遇的一支金針,求學時我的老師也常引此語教誨我們。書讀百遍似是加重語氣,而非計算讀的遍數。但是,一些有內容有分量的書至少應讀三遍,不光要深讀,還要摘抄,摘抄至少你認為有用的資料。摘抄時「寧失於濫,勿失於漏」。濫可刪除,漏則無法補救。在摘抄過程中不是機械運動,而是高度的精神思維、高度的邏輯思維。要把對資料的看法和解釋附註下來。這種觸景(資料)生情(看法和解釋)的點滴是十分可貴的。它往往在日後使用這些資料時能有啟示作用,並糾正別人的失誤和補充空白。當在摘抄資料後面加附註時,應嚴格劃分二者的關係而不容混雜。原始資料就是原始資料,個人見解就是個人見解,可以用括號、引號或其他標誌加以區分。

  摘抄讀書所得的資料積累日多,就需要分類以便掌握。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之後,就要進行考察核實和具體分析,一般採用排比資料、認真分析、發現矛盾、深入研究、反覆比證和求取結論的方法。待資料經過鑑定之後,就落腳到利用上。使用資料不像搜集資料那樣要求多多益善,而是應該以一當十,慎重選用,不遺漏有價值的資料,也不濫用和堆砌十分無意義的資料,務使資料各得其用。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讀書之所得。

  我沒有度人的金針,只能從好幾個「板凳寧坐十年冷」的磨練中,拿出這樣一枚微不足道而長了鏽的小鐵針。如果有人不加嫌棄,拿過來繼續磨,直至把鏽磨掉,或許還可用來補綴破衣爛衫,或廣積百衲成一襲長袍,盡一份應盡的力,果如此,當可徜徉於學海士林之中。

  來源:人民日報1998年9月12日 第5版 學術動態

相關焦點

  • 願將金針度與人
    古人說,鴛鴦繡罷從君看,莫將金針度與人。但王奶奶卻不這樣認為,她說:「中華絕技要想延續其生命力,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願將金針度與人』。」為此,她建立了開封市汴繡專業培訓基地,還專門設立了殘疾人培訓中心,王奶奶手把手地教學員刺繡針法,如今已培養了數千名汴繡藝術接班人。
  • 讀書人來新夏「回」故鄉
    得償其夙願,歸葬故土9月21日上午,杭州市蕭山區慈福園陵園,來新夏的親友學生60餘人,手執白花,早早靜候在路邊。現場莊嚴肅穆。來新夏的弟弟、87歲的來新陽也特意從臺灣趕來,他坐在輪椅上,神情悲慟。「大哥是真正的讀書人,做事認真專注,我對他很是敬仰。」來新陽告訴記者。
  • 圖文:鴛鴦繡了從教看更把金針度與人
    原標題:圖文:鴛鴦繡了從教看更把金針度與人———序付敢澤《作文兵法42講》﹙節選﹚楚天都市報訊 □王先海機緣巧合,近日讀到了付敢澤先生即將出版的元遺山詩云: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作者原意是說,不要把作詩的秘訣教給別人,委實有故弄玄虛之嫌。胡適先生認為,為詩為文,應將「莫」改為「且」字。我則以為,如將「且」字改為「更」字,會更合付敢澤先生之良苦用心。權為序。
  • 欲將金針度於人 十裡春風送孤魂
    我們讀書就像是聽人在講課,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是在窺探他人的視角,跟著他的心情起伏而感受世界的脈動。李敖先生說要將金針度於人。他自信,已是一代文壇的宗師。「500年來白話文的第一人。」他的金針,就是他獨門的讀書心得,他沒有關門的弟子,他有的是開門的讀者。
  • 田蘊章書法311集:且把金針度與人(二)疑點
    田蘊章書法311集:且把金針度與人(二)疑點 http://www.enorth.com.cn  2009-04-30 11:00
  • 黃安:要把金針度與人
    談到黃安,或許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歌手和主持人,演唱過風靡一時的《鴛鴦蝴蝶夢》《樣樣紅》《東南西北風》,開啟了新古典主義中國風的創作風潮,主持過《開心辭典》《幸運千萬家》,還擔任過《你最有才》等節目的評委。
  • "絕技練成從君看 要將金針度與人"
    熟讀中國武俠小說的讀者都知道,但凡武林一等一的高手,真正壓箱底的那幾手絕活一般不輕易示人。然而,在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身懷絕技的高手們卻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風範,他們不但廣收門徒、傾囊以授,甚至逐步進入市場,開始嘗試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 楊威:願把金針度與人
    2008年、2009年,楊威連續兩年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全國針灸高級培訓班進行針灸治療乾眼症的專題講座,年培訓醫師300餘人。從2007年開始,連續3年開展眼部保健及乾眼症的預防等相關講座,每年的科普受眾近三千人。他金針渡人,也願把「金針度與人」:「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更多的人願意學習乾眼症的針灸療法,把這套方法帶到地方去。對抗這個疾病,不能靠一兩個人的力量。」
  • 來新夏先生的隨筆(圖)
    趙胥    「來新夏隨筆自選集」(《問學訪談錄》《書卷多情似故人》《說掌故論世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來新夏先生生於書香門第,青年時期的求學階段是在抗戰的特殊時期度過的他的文章,有的針砭時弊,入木三分,抨擊社會一些不良現象,令人觀之,不禁驚出一身冷汗;有的對生活的某個細節片段刻畫得細緻入微,衣食住行,皆成文章,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有些學術性強的文章條分縷析,絲絲入扣,足以作為研究人員的參考。凡3冊的「來新夏隨筆自選集」的出版使我們得以較為充分地領略來先生隨筆的魅力。
  • 來新夏:虛歲、實歲辨
    一般對「虛歲」常用「行年」或「初度」,與「實歲」區分,所以就標舉「八十初度」以示我同意生日過「虛歲」。於是在2002年舉行了「八十初度」的聚會。如今又舊話重提。為了更好地答疑,就想了兩條理由,大概可以說明「虛歲慶生」的合理性。  一是按歷史學編年記事的規則,凡人一出世就應該是一歲,否則編年體史書於人的出生當年都應歸在「零」歲。
  • 落花流水春去也——追記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
    2014年3月31日下午,著名歷史學家、南開大學教授來新夏先生駕鶴仙逝,享年92歲。 「邃谷」書齋,寧靜一如平日。幾幅主人的畫像,皆為畫家慕主人之名「補壁」而做,畫中人捧書沉思。 來新夏,這個名字在中國學界有著豐富的含義。
  • 蘇州日報:「縱橫三學」的著名學者來新夏昨在津去世
    (圖片由王稼句提供)  □蘇報記者施曉平  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圖書館學家、南開大學教授來新夏因病醫治無效,昨天15時10分在天津去世,享年92歲。來先生在蘇州的忘年交、入室弟子悲痛之餘,追憶了這位「縱橫三學」(歷史學、目錄學和方志學)的著名學者。  沒有來老,就沒有新方志的今天  我市文化學者王稼句是來新夏的忘年交。
  • 91歲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病逝 被譽「縱橫三學」
    我們同行有很多人去,馮友蘭比我們大,資格比我們老,他去了。他敢不去嗎?打著紅旗來的,「毛主席說讓你去」。現在就怪馮友蘭、周一良。我好幾個同學也到梁效去了。所以,把世事看得淡泊一點,把許多事情看得恬淡一些,心自然就靜了,對名利什麼東西都放得下。普通人叫作淡定。時代周報:非常可惜,很多人美好的年華都在運動裡面。
  • 鴛鴦繡出度金針——評《中國詩詞名篇賞析》
    餘鄉賢舒蕪先生曾有妙文《「同坐席」與「各有道」》,論時人所編敝邑逸史,搜輯各色人等,道不同而勢相異,甚至形同水火者,皆裒於一集,例加褒揚。如此必準的無依,措置失當。定廣大著所選各位詩人詩作,在風格、思想、趣味等方面有同有異,正所謂「同坐席」與「各有道」也。然詩詞異乎評史,可貴者正在於異彩紛呈,以見文學世界的豐富多元。
  • 太麻裡金針山 野百合報春
    住在臺東太麻裡金針山裡的人不太看月曆跟時鐘,他們要知道季節與時間,都是看某種象徵性的東西。 例如要怎麼知道月亮要出來了呢?太麻裡深山亞都民宿太麻裡青山農場民宿老闆兒子蔡政銘說,金針大概是7月到9月之間最盛開,不過金針農民不是看月曆,他們是看百合花。當臺灣野百合整批整批的綻放,花開花謝之後不久,就是金針即將開花收成時。
  • 楊威:願把金針度與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2008年、2009年,楊威連續兩年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全國針灸高級培訓班進行針灸治療乾眼症的專題講座,年培訓醫師300餘人。從2007年開始,連續3年開展眼部保健及乾眼症的預防等相關講座,每年的科普受眾近三千人。他金針渡人,也願把「金針度與人」:「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更多的人願意學習乾眼症的針灸療法,把這套方法帶到地方去。對抗這個疾病,不能靠一兩個人的力量。」
  • 京城玩家金針李
    說起「金針李」,50歲以上的北京人不會不知道,因為當年他的大號幾乎家喻戶曉。「金針李」名鳳山,字桐華。祖籍河北深縣,中醫世家。李鳳山的太爺就是太醫院的御醫,父親李書林也在太醫院奉職。京城的太醫院是專門給皇上皇后和宮裡的人瞧病的地方,當然,皇上看病不會到太醫院去掛號,身體哪兒不合適,要召太醫院的大夫進宮,行話叫「請脈」。
  • 臺灣花蓮玉裡赤柯山金針花季,蔓延在山坡上的金針花毯
    花蓮玉裡鎮的赤柯山與富裡鄉的六十石山齊名,其中的赤柯三景以金針花海而聞名,每年八月中旬至九月的金針花季是到花蓮山看金針花海最美的時刻,這段期間也是我最喜歡來花蓮旅行的季節。自花東縱谷省道轉縣道往玉裡赤柯山金針花園區前進,從市區出發路程大約十六公裡,車程約四十分鐘,隨即上到了赤柯山。
  • 樂把金針度與人,張建濤名班主任工作室舉行德育沙龍活動
    此次沙龍活動由趙冰冰老師主持,沙龍主題為「鴛鴦繡出憑君看,樂把金針度與人」,共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由張建濤名班主任工作的6位成員圍繞本次沙龍主題,逐一上臺分享自己的帶班理念和高三學科複習備考經驗。第二個環節是在座教師暢談活動感悟。活動伊始,張大鵬老師用詩意的語言,講述了他組織學生春遊以及在高考前50天放風箏的故事,讓學生在賞春光、放風箏和寫感悟中放飛夢想。
  • 金針黃豆豬踭湯
    金針黃豆煲豬湯有這方面的功效,湯中的金針又名黃花菜,能安五臟、補心志、明目;黃豆富有營養,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還有增進乳汁生成的功效;豬肉能補肌潤燥;雞腳能補腳力。合而為湯,除了有上述功效外,還能養血、通乳消腳氣,哺乳期的母親宜多服此類湯水。  材料:金針20克、黃豆120克、豬肉500克、雞腳10隻、紅棗10個、生薑2~3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