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與超我的自我分析

2020-12-11 憶林QoQ

分享心理課老師要求的自我分析作業: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是一個很單純想法很簡單的人,同時又是自卑和自信的。

第一點單純,說的好聽點是單純簡單,也可以說是幼稚。也許是個子小,總覺得自己沒長大,這是一直徘徊在我潛意識的想法,喜歡發卡通的表情,喜歡看偶像劇等等,一時想不到其他什麼例子了。

第二點自卑,也許是因為身體的缺陷,也許是因為從小學到大學的環境裡,除了親人,身邊從來沒有好朋友或者一般的朋友跟我說過我身體的缺陷,也沒特別問過我這些事,所以我很感謝他們,讓我常常忘記了自己的與眾不同。直到談戀愛及工作(我是剛剛工作開始的戀愛,從網戀開始的),我才發現很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夜深人靜的時候常常會抱怨(PS:因為白天工作太忙,沒空想這些事)。直到此時此刻,到了三十多歲,心態好很多了,常常自我暗示不要再埋怨為什麼與眾不同,做一個內心有趣的靈魂比外貌更重要。

第三點自信。自卑和自信是矛盾的,但是也是在我身上成立的。潛意識裡我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沒有什麼事不可以嘗試,雖然記性不太好,但是我一直相信努力是一定有結果的。年輕的時候高考考了班上第一名,大學拿獎學金,工作後從事不太需要和外貌掛鈎的職業,從初級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埋頭技術,一方面是不知道該做什麼;另一方面也是不服輸吧,被公司錄用後,不願意被公司淘汰,不願意被老闆說不行,所以工作十多年一直都是老闆心中的好員工。我對我做人的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離職時老闆的挽留是對我做人做事結果的認可,我也自信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但做事過程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是別人看不到的。比如記性不好,所以往往在開會前我會準備很久,反覆演練。產品技術發布,怕技術出問題,往往我會獨自加班很晚,反覆確認。

還有很多事我覺得也是因為自信才可以做到的:

15年我代表公司參加每一場行業內的workshop。

16年學會騎單車。那時共享單車出來,我借了一輛單車學,我老公說年紀大了就別學了,結果不到三天學會了。

17年我去報班學成人鋼琴,我老公表示懷疑,結果我學會了看五線譜,學會了裝模做樣的彈幾首歌讓他刮目~。

18年我拿到了公司的股份激勵。

19年隨著孩子長大,自己年紀變大,我覺得我一直做的都是別人心中的我,連孩子都要做獨一無二的自己,我想我應該追求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所以我辭職在家,去考取想考一直想考的研究生學位,以及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20年我想去更多的學習與人與事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跨行進入心理諮詢。

本我很自卑,超我很自信,是超我讓我努力。今後也要更加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

相關焦點

  • 本我、自我與超我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我中有我之: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在這之後,又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其發表過的短篇著作《自我和本我》中,我們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的相關觀點。 在《自我和本我》一書中,弗洛伊德闡述了「自我從本我、超我從自我分化的過程,還談到了自我由於最後成了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等三個主人的可憐僕人,因而常常激起焦慮信號,成為弗洛伊德晚年新的焦慮論的基礎」。
  •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組成人格。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 實現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萬物皆組合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部分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衝動和生命力;「自我」與「本我」正好相反,它是專管人格中道德的「司法部門」;「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理者,屬於人格結構中重點的道德部分。你來到書店,看中了一本找了很久的書,但是你沒帶夠錢,巧的是你站的這一排書架正好是老闆視線看不到的地方,本我會產生想拿著裝包裡就走的衝動,不計後果。
  • 本我自我超我,認識「我」尋找那個平衡的「我」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本我是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代表所有驅力能量的來源;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簡單來說,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西方心理學家眼中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
  • 本我、自我、超我的區別與聯繫
    在教師考試中,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的把握,接下來從區別與聯繫進行梳理總結,供考生參考,從而更加全面的理解此內容。(一)三者區別本我: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它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組成,肉體是它的能量源泉。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難接近的最基本的部分。
  • 人性二元論與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理論的對接
    弗洛伊德全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並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動力論中,提出本我、自我與超我的概念,並認為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
  • 什麼是高我?它與本我、自我、超我有什麼關係?
    其實說到本我、自我和超我,大部分都是知道。而高我對於好多人來說都還算是比較生疏的一個說法,於是,我的來訪者們在聽說了高我後,都會問我:「高我與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間有什麼關係」?現在,我們先來看看之前大家都熟知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 認識本我、完善自我、實現超我
    一天半的課程意猶未盡,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解析,依著這條思路走,我對自己和我的管理進行了分析。從中,認真找出了幾個癥結所在,在此誠懇地與大家交流探討。一天半的課程意猶未盡,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解析,依著這條思路走,我對自己和我的管理進行了分析。從中,認真找出了幾個癥結所在,在此誠懇地與大家交流探討。     首先,在工作中,我的手腳被很多「老一套」、「經驗論」捆縛住,機械化了,久而久之麻痺了自己。這麼說的原因是我終於清醒,萬事萬物都在變化發展中,以前好的、對的東西眼下可能不適應了,要改變了。
  • 《獅子王》: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具體包括體重、身高、體態等生理狀態,興趣、能力、氣質等心理特徵和自己與周圍人相處關係、自己在集體中位置與作用等人際關係特點。結合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對人格結構(人的精神活動的結構)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層次的劃分,我們可以發現本我、自我、超我發展規律與一般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相吻合。
  • 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分析《陳情令》魏無羨角色塑造意義和現實思考
    魏無羨的一生其實可以用精神分析學家費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論來分析,來更好地理解人物塑造的現實意義。人遭遇一件事所反應的本能是本我,受到社會規則和道德層面約束後表現出來的是超我,而在兩者中間達到平衡,折中的表現是自我。接下來,我將從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個角度來分析魏無羨的悲慘一生以及這個角色帶來的現實思考。
  • 弗氏說本我自我超我 佛氏稱假我無我真我
    讚揚與誤解等量齊觀,贊者稱其在心理分析學說的貢獻等同於物理界的愛因斯坦,尊稱他為開闢精神界的哥倫布,他的精神分析法在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倫理道德、科學教育等領域帶來廣泛的衝擊與影響。在人格的整體構成上,弗洛伊德提出著名的本我、自我、超我「三我」學說,三部分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博弈協調,衝突統一。
  • 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樂》福康公主的悲劇命運
    福康公主的一生其實可以用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與超我理論來分析,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趙徽柔的一生。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意識所分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們的理想化目標,自我則是二者衝突時的調節者。大家可能看到這個解釋時,還是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個理論,我認為知乎上的一個高贊答案比喻得很好。
  • 雷克薩斯LM的「本我」 「自我」 和 「超我」
    無論如何,弗洛伊德那套本我、自我、超我的論調,被這部劇的觀眾們演繹得淋漓盡致。然而,人都是通過自我意識來修飾本我欲望,進而達到超我滿足。這套附帶哲學意味的心理學理論放在任何人、任何事上都能生效。雷克薩斯LM的本我各位好,我是埃爾法,英文名alpha,今年周歲18歲,家裡三代單傳,生於日本。
  •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結構
    本我指的是我們自身最本能的部分,比如一個男生看到了一個女孩走過來,他心理就會想我是不是能和這個女孩發生點什麼,或者一個女孩看到了一個帥哥走過來,她心理也會想我是不是能和他發生點什麼,這就是本我在起作用,本我指的就是我們本身最原始的衝動,例如我們餓了就會想吃,天氣熱就會脫衣服,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
  • 人的境界格局(本我 自我 你我 超我 忘我 無我)
    以下觀點純屬個人對人的見解也可以說是所處在不同的格局中的人何為本我:我認知人的本我,如果用東西比喻我認為最適合的是白紙,白紙可以隨意填塗。剛出世的人,性善性惡性愛性恨等等都是由後天天成而為。本我可以理解為我不是我,你不是你,我還是我,你還是你。本我見的是生命。何為自我:我認知人的自我,自我是較為自私的,思考問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點思考找尋解決自己認為合理卻很自私的答案。自我可以理解為我就是我,你不是我,我還是我,你還不是我。自我見內心。
  • 淺析《楚門的世界》中,楚門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
    「我想所有人都會質疑各自生活的真實性,就如同孩子們總愛詢問自己是否被領養一樣。」《楚門的世界》的編劇安德魯·尼科爾的話告訴我們,一個人並不只是單純自我的存在,還有本我、超我的影子。《楚門的世界》是派拉蒙影業公司於 1998 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提名以及金球獎、歐洲電影獎等多項大獎。
  • 從《道德經》中看自我,本我,超我
    其實這中間缺少了一個中間環節,三段論中少了一個小前提——人生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討論,這也是人為下人、中人、上人的區別。本我是遵循著「快樂原則」,大部分行動是受欲望驅動的,像是大家都喜歡美麗的好看的電視劇刷抖音,都喜歡做容易的事待在舒適圈,都偏愛高富帥,都喜歡當爭先。
  •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自我,本我與超我分別代表什麼?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結構理論在全球引起了很多影響,其中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下面來介紹一下本我:遵循快樂原則人格成分的最底層,最基礎的元素,這個元素在生物圈都擁有,甚至動物也具備,就是遵守快樂原則所謂快樂原則就是,怎麼開心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