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前媽媽開始雞娃都是從英語開始的。
據說北京海澱的媽媽90%都是如此。
很多家長對英語的重視和膜拜程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我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也受此影響,拋棄了語文和數學,all in 英語,泡在各種英語學習論壇和公眾號,看別人怎麼雞娃英語。還買了很多參考書、學習書,總之,沉迷英語啟蒙不可自拔。
但,最近我突然有幾個想法。
學前英語學習,真的有必要如此用力過猛嗎?
很多牛娃在小學低年級甚至幼兒園就已經過了劍橋英語KET、PET的等級考試。還有很多牛娃小學一二年級就能讀全英文版的哈利波特,簡直令人羨慕。這算不算是英語的超前教育?
我們今天不討論牛娃們的成就,畢竟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娃,對大多數普通孩子來說,我覺得學前真沒必要用力過猛雞英語。(注意,我說的是用力過猛雞英語,而不是不雞。)
有這個想法主要基於以下三點。
第一,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最近幾年主流輿論都在質疑英語學科的重要性。這裡面不乏一些大v和教育專家。
英語和數學等一些應用學科比起來,畢竟只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工具,我們苦學英語幾十年,可能日後的應用場景都不多。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多語言障礙都可以通過一個翻譯軟體翻譯器來實現。
再說英語考試。翻看這幾年的中高考英語試卷,很多人發現,英語題目越來越簡單了,也就是說,教育部門可能意識到英語的應用屬性,不該執著於晦澀的語法和高深的單詞,而是為應用而學習。
於是題目的簡單,會造成學生考試分數差距不大,也就是說只要你在初中高中刷題耍卷子,好好摳摳課本,背背單詞,不會有多大的差距。
至於未來英語作為主科的地位能不能保住,或者所佔比會不會下降,都不好說。如果學前用力雞英語,拋棄了大語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未來大語文所佔比只會更多,而且難度更大,拉分非常明顯。2019年浙江高考前十位都是語文拉來的分數。)
總之,過早的雞英語產生的優勢,未必能顯現出來。
其次,英語學習分為應用英語和應試英語。
實話實說,我們學齡前家長雞英語誰不是為了考試?
但學齡前雞英語大多都是聽兒歌,看動畫,蹦蹦跳跳開開心心地學習。練練口語,聽聽對話,應用型很強的學習方式。
但別忘了,我們的考試還是應試教育。在上小學之後,要學語法、背單詞、背課文、抄句子……
這樣的學習衝突,不能說不相容,只能說,會說話聽力強的,未必能高考分;啞巴英語死摳課本的也未必會考低分。
學齡前英語再好,最後我國的應試教育還要落實到考試上的。(那些說雞英語不為考試的家長,可以忽略不看。)
最後,學齡前雞英語,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一旦停下,你的優勢在小學階段,也很快會被沒學過英語的孩子拉平。
這點我是深有感觸。
前面說過我在孩子小時候,也沉迷於英語雞娃,英語原版書、分級讀物,買了沒有1000本也有800本。貓童鞋讀過的英語書絕對比中文書要多。但可能前三年用力過猛,忽略了其他學科,幼小銜接之後,我發現他的識字、閱讀、計算都比較弱,這時候,我就開始佛系雞英語了,一段時間,英語都成了「想雞就雞,沒時間就算」的狀態。
結果,半年之後,我鬱悶的發現,孩子的英語水平大幅度後退,以前可以輕鬆讀牛津樹8階,現在居然四五階有的都看不懂了。
這事給我的教訓是,英語是個不可中斷學科,既然學前雞了,就得一直雞,否則中間斷了,上了小學,忘的差不多了,就算有點小優勢,很快就會被拉平。
所以雞英語的時間成本是很高的,像我家這樣,荒廢半年,之前一年的努力可能都白費了。
總結一下。
學前雞英語,我真覺得沒必要用力過猛!
從未來英語學科的重要性、地位到英語學習付出的時間成本,不可中斷性,再考慮英語學習的應試製度。
與其花那麼多時間雞英語,我覺得有必要分出大量時間多去閱讀。至於為什麼重要,我以前文章也多次提過,理解能力對多學科的基礎作用,以及大語文時代的來臨。這裡不多贅言。
當然,現在還有這麼一種說法,幼兒園階段把英語雞到初高中水平,到了初高中,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去攻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等學科。
這樣的思路很清奇,有意願的家長也可以借鑑一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