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元朝的存在尚不足百年,但在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特別是手工製造業上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尤以制瓷業十分突出,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的製作無論在顏料的煉製或燒造方面進步頗為顯著,且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了。考證這種霽藍釉,是中國元代景德鎮窯所燒制,在中國瓷器上運用藍釉可以追溯到唐代,發展到元朝時中國景德鎮的御窯場,把鈷作為青花的呈色劑融在釉中後燒成鈷藍釉,這才有了霽藍釉瓷器上均勻穩定如藍寶石般的顏色。
霽藍釉瓷器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一種高溫石灰鹼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據文獻記載,當時霽藍器的廢品率較高。燒制這種產品的時候,窯爐中必須是還原氣氛,且窯溫要控制得當。溫度低了,釉色發黑,溫度稍高就會出現流釉現象。燒制完美的大件霽藍器,需將瓷坯置於最好的窯位,既需要高超的技術,也需要很好的運氣。元代霽藍釉代表了元代景德鎮同類器物燒造的最高水準,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近日,深圳博達億合有幸徵集到一件元代霽藍釉大罐。高29.5cm ,藏品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素底寬圈足,器身通體施霽藍釉,釉色純淨明亮,晶瑩通透,釉質肥厚瑩潤,勻淨幽雅,線條流暢,美輪美奐。可見此件藏品為頂級匠師之作。
藍釉瓷始創於元代景德鎮窯,目前所知同類器物存世不多,罐還很少見。因此,根據其紋飾的典型元代畫法特徵,以及釉色胎足製作等,此罐可謂一件元代藝術珍品。因而霽藍釉留白雲龍紋大罐數量寥寥無幾,經歲月的無窮洗禮,能保存至今,更是珍罕無比!對於一些偏愛收藏瓷器的藏家來說,它有著巨大的增值空間,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