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達億合.薦」元代霽藍釉大罐

2020-12-21 發藏品內容

在我國歷史上元朝的存在尚不足百年,但在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特別是手工製造業上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尤以制瓷業十分突出,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的製作無論在顏料的煉製或燒造方面進步頗為顯著,且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了。考證這種霽藍釉,是中國元代景德鎮窯所燒制,在中國瓷器上運用藍釉可以追溯到唐代,發展到元朝時中國景德鎮的御窯場,把鈷作為青花的呈色劑融在釉中後燒成鈷藍釉,這才有了霽藍釉瓷器上均勻穩定如藍寶石般的顏色。

霽藍釉瓷器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一種高溫石灰鹼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據文獻記載,當時霽藍器的廢品率較高。燒制這種產品的時候,窯爐中必須是還原氣氛,且窯溫要控制得當。溫度低了,釉色發黑,溫度稍高就會出現流釉現象。燒制完美的大件霽藍器,需將瓷坯置於最好的窯位,既需要高超的技術,也需要很好的運氣。元代霽藍釉代表了元代景德鎮同類器物燒造的最高水準,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近日,深圳博達億合有幸徵集到一件元代霽藍釉大罐。高29.5cm ,藏品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素底寬圈足,器身通體施霽藍釉,釉色純淨明亮,晶瑩通透,釉質肥厚瑩潤,勻淨幽雅,線條流暢,美輪美奐。可見此件藏品為頂級匠師之作。

藍釉瓷始創於元代景德鎮窯,目前所知同類器物存世不多,罐還很少見。因此,根據其紋飾的典型元代畫法特徵,以及釉色胎足製作等,此罐可謂一件元代藝術珍品。因而霽藍釉留白雲龍紋大罐數量寥寥無幾,經歲月的無窮洗禮,能保存至今,更是珍罕無比!對於一些偏愛收藏瓷器的藏家來說,它有著巨大的增值空間,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

相關焦點

  • 元代瓷器學習之霽藍釉瓷器
    民間藏家收藏的元代霽藍釉白龍紋大罐1976年,揚州地區開始頻頻發生地震,朱立恆擔心瓶子被打碎,瞞著媽媽找到一家揚州的文物商店民間藏家收藏的元代霽藍釉白龍紋大罐底胎圖1978年,這件梅瓶送往北京,首次亮相了「各省、市、自治區徵集文物匯報展覽
  • 「深圳博達億合.薦」清中期纏枝蓮青花卷缸
    青花,是用鈷料在素胎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是釉下藍,呈色素雅永不褪色。纏枝蓮紋飾作為中國傳統裝飾花紋形式之一傳統至今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與其在文化上的深遠意義和特有的藝術美感密不可分。纏枝蓮又稱串枝蓮、穿枝蓮,它以蓮花為主題,用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形式展開形成的圖案。
  • 不,這是元代霽藍釉!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霽藍釉,如果說有藏友家裡有特別深的藍顏色瓷器,那你就可以懷疑是不是霽藍釉瓷器了。霽藍釉也稱霽青,又稱積藍釉、祭藍釉。稱霽青是因為古代對於青、藍、綠的概念不清而造成的。
  • 霽藍描金|從18元變40億,這抹霽藍如今讓世界為之驚嘆
    後隨著研究學者對霽藍梅瓶的年代提出了異議,它開始得到中國古陶瓷學術界的關注,後被揚州博物館收藏。據悉,現如今存世的元代霽藍釉瓷器不超過十件。鑑於此梅瓶的珍貴,一個來華的法國人慾出價40億,都未能將其帶走。怎麼樣,各位客官是不是覺得霽藍釉瓷器高不可攀?
  • 元代霽藍釉單把杯盤
    這是一組由杯盤所組成的套件,杯做漏鬥狀器身,一側有丁字形條狀折角的單把,盤為折沿的淺壁,杯盤的通體都施有霽藍釉,釉面均殘留金銀描繪的痕跡。杯盤都沒有圈足,平底而無釉、霽藍釉是富含氧化鈷的藍色釉料,直接在胎上施釉,然後入窯高溫燒成的,色澤靛青幽謐如寶石藍,為元代景德鎮新創燒的釉色,但是現在存世的作品並不多見,從存世的作品中可見其品種有藍釉留白、印花和描金等裝飾。
  • 「深圳博達億合.薦」愛新覺羅啟順字畫
    近日,深圳博達億合有幸收集到一幅出自愛新覺羅啟順《天地人和》字畫的作品。」天地人和」將人置於天地之間,將人處於」和諧」與」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闡述的是一種思想,更應該是一種境界.」天地人和」,傳承於古而宣揚於今,順應社會發展,共建」和諧」與」和平」.更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意。
  •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元代色釉瓷的顛峰之作
    揚州博物館有件鎮館之寶——元代祭藍釉白龍紋梅瓶。1976年,揚州機械廠工人朱立恆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把珍藏了幾代的一個大瓷瓶拿到文物商店,討價還價後,賣了18塊錢。他隱約知道這是個值錢的寶貝,但他不知道,後來一家法國博物館開出了40億的天價。
  • 元明清霽藍釉特點分析,圖文對比
    元代在元代,用於燒制霽藍釉瓷的進口鈷料非常珍貴,發色也尚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陶工們能燒造出發色穩定、深沉、勻淨不暈散的霽藍釉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元代霽藍釉瓷主要為 「藍地白花」,且以雲龍紋為多見,光素無紋飾者幾乎未見。
  • 「深圳博達億合.薦」清代象牙秤
    近日,深圳博達億合有幸徵集到一件清代象牙秤。長:35cm ,藏品由秤、秤砣及秤盤組成,秤砣和秤盤均為黃銅所制。這把小秤藏身於一個小木盒裡,盒子外觀沒雕刻花紋,沒上油漆,盒內有放桿秤的長形溝槽和放置秤盤和秤砣的圓形凹穴。撫摸這支微型象骨桿秤,手感光滑,在纖細的戥子杆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間隔有序的「星眼」。
  • 精品鑑賞 霽藍釉八方尊
    霽藍 又稱「霽藍釉」。祭藍釉瓷器創燒於元代景德鎮。明代宣德年間與祭紅、甜白並列為當時顏色釉的上品。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其釉色藍如深海,後人稱其為「霽青」。
  • 「深圳博達億合.薦」大日本銀幣
    日本銀幣中的大名譽品,正面圖案為漢字「一圓」,上方為日本皇室家紋「二重菊」圖案,周圍以櫻花枝葉環繞,下部圖案為綢帶紮成的同心結,中間有「一圓」二個字樣;背面為圈珠環繞的飛龍戲珠圖案,龍外圈珠,珠外有「大日本·明治八年」和「416·ONE YEN·900·ONE」字樣。
  • 「深圳博達億合.薦」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之所以名氣大是由於他的歷史性和珍稀性決定的。這玫錢幣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是錢幣收藏世界,知名度極大的一枚,被譽為錢幣精品,具有無法估量的學術與歷史價值。
  • 珍貴資料:康、雍、乾三朝霽藍釉瓷器特點揭秘
    霽藍釉霽藍釉,又叫「積藍釉」、「積青釉」,高溫鈷藍料的一種,創燒於元代,至明宣德時期,霽藍釉瓷器燒制量巨大,達到頂峰,後歷朝歷代未曾停燒。它的燒制工藝是先在生坯上施釉,放置120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
  • 霽藍釉天球瓶
    林久兄知我愛好收藏,從自己的藏品中,挑選了一隻「霽藍釉天球瓶」送給我(附照片)。我很喜歡此瓶獨特的造型和釉彩,多年來,我尋遍各地的文物商店(地攤),想給這隻瓶子配一隻同款的,以形成一對,但「踏破鐵鞋無覓處」,始終未能如願。我的這隻天球瓶高28cm、口徑5.8cm、足徑9cm,直頸豐肩,圓腹圈足,造型端莊,胎體堅緻,通體滿施霽藍釉,釉色純正肥潤,明亮奪目,工藝精湛。
  • 民國霽藍釉花瓶(組圖)
    幾年前,我在古玩店發現一隻民國霽藍釉花瓶,高約23釐米,瓶口直徑約4.5釐米,瓶面採用留白手法,繪有一條騰雲駕霧之龍,畫面奔放,栩栩如生。我一見鍾情,遂與店主討價還價,最終以較為滿意的價格將此瓶收入囊中。  何為霽藍釉?
  •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為元代景德鎮所產文物,梅瓶頸細小口,短頸溜肩,肩豐圓腹,腹部以下明顯收斂,圈足微外撇。「梅瓶」在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制,以元代景德鎮所產梅瓶最為精湛,始見於宋朝作盛器用,後因口沿極小,演變為插梅枝所用。這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造型端莊雋秀,可謂梅瓶中的極品。
  • 元代瓷器之樞府釉瓷器
    元代「樞府」釉龍剔花鳳呈祥大罐、青花釉裡紅、霽藍釉、寶石紅釉、樞府釉(卵白釉)等等非常精美的藝術臻品。大凡說元代瓷器,我們馬上想到元代青花瓷、釉裡紅、霽藍釉等著名瓷器品種,實際上這些瓷器都只是當時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瓷器,並非官窯瓷器。
  • 品鑑藍釉:如何鑑賞清代霽藍釉瓷器及其收藏價值
    藍釉類瓷器最早見於唐三彩,後沉寂於元明兩朝,最終在康熙朝時期迎來復興,並且直至現代成為收藏愛好者們的追捧熱門。宋代時盛行清麗之風,出現了天藍釉這一清雅色釉。元代則發展成高溫藍釉瓷,這種高溫釉是後來霽藍釉的前身。
  • 霽藍釉瓷器,明看宣德,清看雍正
    比如說紅釉瓷器,窯內溫差要保證在20度內,溫度低了會發黑髮灰,溫度高了會導致銅紅釉揮發變淡甚至無色。今天我們講霽藍釉,霽藍釉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入窯1300度左右進行燒制,釉色深沉,猶如藍寶石。在顏色釉瓷器中,是和白釉瓷器、紅釉瓷器齊名的瓷器品種。
  • 同樣都是霽藍釉,為什麼清代的霽藍釉那麼優秀?
    中國將藍色應用到瓷器上的最早明確記錄是唐三彩,但那個時候是低溫釉,雖然看上去比較絢麗,但缺乏深沉,直到元朝隨著燒制技術的提高,高溫藍釉才開始出現。高溫藍釉也就是霽藍釉(1280~1300℃高溫),燒制好的霽藍釉釉色均勻,呈現出深海般的藍色,別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