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霽藍釉,為什麼清代的霽藍釉那麼優秀?

2020-12-07 文藏說瓷

中國將藍色應用到瓷器上的最早明確記錄是唐三彩,但那個時候是低溫釉,雖然看上去比較絢麗,但缺乏深沉,直到元朝隨著燒制技術的提高,高溫藍釉才開始出現。高溫藍釉也就是霽藍釉(1280~1300℃高溫),燒制好的霽藍釉釉色均勻,呈現出深海般的藍色,別具魅力。

清雍正 霽藍釉小杯

在整個藍釉瓷系中,霽藍釉的色澤最為純正。霽藍這個稱呼的由來也是因為在文學中代表著雨過天晴,既映襯了天空的藍色,又有美好的文化寓意。從元朝開始出現,霽藍釉經歷了元明清三代。每個朝代都有其特色,但後人好像更喜歡清代的霽藍釉。

清雍正 霽藍釉菊瓣形花壺
清乾隆 霽藍描金折枝花卉雙犧耳尊

2011年在拍賣會上,一款清朝雍正年間的霽藍釉菊瓣形花壺竟然拍出了500萬的天價,乾隆朝的一隻霽藍描金折枝花卉雙犧耳尊,在某次拍賣會上成交價格接近900萬,由此可見清代霽藍釉瓷器的魅力。論年代久遠清朝的霽藍釉瓷器要在元明之後,為何能夠一枝獨秀?

清乾隆 霽藍釉艾葉形洗

先說元朝的霽藍釉瓷器,雖然元朝是霽藍釉的開端,且燒制的工藝已經成熟,已經做到釉色穩定、釉面不開裂的特點,但元朝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不到100年),遺留下來的作品較少,而且市場上多為仿製品,因此受到的關注並不是特別多。

明嘉靖 霽藍釉梅瓶

明朝的霽藍釉繼承了元朝的工藝,在形制和工藝上都有一定的提高。明朝的霽藍釉首推宣德朝,這一時期的霽藍釉瓷器最大特點是裡外都施滿釉彩,且多為單一色釉(部分有白色印花),很好地證明了宣德時期對於霽藍釉工藝已經掌握得爐火純青。然而這一時期的作品相對較少,形制以盤、碗為主。宣德以後,明朝的霽藍釉工藝漸漸下降,成化年間傳世的霽藍釉甚至一件完整的作品都沒有。

明宣德 霽藍釉留白鳳紋碗

到了清朝霽藍釉重新迎來了春天,霽藍釉在整個清朝沒有出現斷代,尤其到了乾隆年間,霽藍釉成了官方認可祭天瓷器的顏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清代的霽藍釉不再只流行於官方燒制,很多民窯也有不少精品。這一時期的霽藍釉較前朝不再是單色釉瓷,還加入了粉彩、琺瑯彩等具有清朝特色的裝飾技法,從而更近一步提高了清朝霽藍釉瓷器的收藏價值。

清乾隆 霽藍釉描金地開光粉彩花鳥紋方瓶

好了,文章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關於霽藍釉各位小夥伴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品鑑藍釉:如何鑑賞清代霽藍釉瓷器及其收藏價值
    從明至清後又逐漸出現了霽藍、灑藍、天藍、孔雀藍等藍釉瓷,種類之多,釉色之美,讓人嘆為觀止。可以說,在整個藍釉瓷體系中,霽藍釉藍如深海,是色調最純正的。霽藍釉是一種慣稱,此前的稱謂有「積藍」、「祭藍」等,後取「霽藍」二字,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象徵著雨過天晴,是非常特別的藍釉瓷器。那麼霽藍釉瓷器價值幾何,又如何去鑑賞呢?
  • 民國霽藍釉花瓶(組圖)
    幾年前,我在古玩店發現一隻民國霽藍釉花瓶,高約23釐米,瓶口直徑約4.5釐米,瓶面採用留白手法,繪有一條騰雲駕霧之龍,畫面奔放,栩栩如生。我一見鍾情,遂與店主討價還價,最終以較為滿意的價格將此瓶收入囊中。  何為霽藍釉?
  • 霽藍釉天球瓶
    林久兄知我愛好收藏,從自己的藏品中,挑選了一隻「霽藍釉天球瓶」送給我(附照片)。我很喜歡此瓶獨特的造型和釉彩,多年來,我尋遍各地的文物商店(地攤),想給這隻瓶子配一隻同款的,以形成一對,但「踏破鐵鞋無覓處」,始終未能如願。我的這隻天球瓶高28cm、口徑5.8cm、足徑9cm,直頸豐肩,圓腹圈足,造型端莊,胎體堅緻,通體滿施霽藍釉,釉色純正肥潤,明亮奪目,工藝精湛。
  • 不,這是元代霽藍釉!
    一,市場價值 2011年在拍賣會上,一款清朝雍正年間的霽藍釉菊瓣形花壺竟然拍出了500萬的天價,乾隆朝的一隻霽藍描金折枝花卉雙犧耳尊,在某次拍賣會上成交價格接近900萬,由此可見清代霽藍釉瓷器的魅力。論年代久遠清朝的霽藍釉瓷器要在元明之後,為何能夠一枝獨秀?
  • 元明清霽藍釉特點分析,圖文對比
    灑藍釉瓷也是以鈷為呈色劑的石灰鹼釉,只是與霽藍釉瓷的施釉工藝略有不同。回青釉與霽藍釉同為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釉,只是所用青料為當時特有的回青與國產石子青調和而成,呈色不如霽藍釉深沉濃豔,而是呈淺藍色。萬曆朝之後,藍釉瓷基本絕燒。
  • 元代瓷器學習之霽藍釉瓷器
    霽藍釉瓷器創燒於元代,成熟於明代,極致於明代永樂、宣德二朝,發展和盛行於清代並一直不間斷的傳承燒造至今。收藏界最為有名的元代霽藍釉梅瓶就是1976年文物商店18元RMB收購的一件被文博界確定為價值連城的霽藍釉元代留白暗畫龍紋梅瓶,現藏於揚州市博物館,其瓶身通體施霽藍釉,雲龍、寶珠施青白釉,主紋刻劃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並襯以象珊瑚枝一樣的四朵火焰形雲紋。
  • 精品鑑賞 霽藍釉八方尊
    霽藍 又稱「霽藍釉」。祭藍釉瓷器創燒於元代景德鎮。明代宣德年間與祭紅、甜白並列為當時顏色釉的上品。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其釉色藍如深海,後人稱其為「霽青」。
  • 霽藍釉瓷器,明看宣德,清看雍正
    比如說紅釉瓷器,窯內溫差要保證在20度內,溫度低了會發黑髮灰,溫度高了會導致銅紅釉揮發變淡甚至無色。今天我們講霽藍釉,霽藍釉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入窯1300度左右進行燒制,釉色深沉,猶如藍寶石。在顏色釉瓷器中,是和白釉瓷器、紅釉瓷器齊名的瓷器品種。
  •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為元代景德鎮所產文物,梅瓶頸細小口,短頸溜肩,肩豐圓腹,腹部以下明顯收斂,圈足微外撇。這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造型端莊雋秀,可謂梅瓶中的極品。霽藍釉是以金屬鈷作呈色劑並與石灰鹼釉混合,經高溫一次燒成的瓷器,古文獻稱「霽青」、「祭藍」、「霽藍」。其色澤如藍寶石般純淨深沉,釉質肥厚瑩潤,釉面勻淨穩定。
  • 元、明、清霽藍釉瓷器如何鑑定和區分?
    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元明清三朝霽藍釉瓷器如何做鑑定和區分,這三個朝代燒制的霽藍釉瓷器各自有什麼特徵。「藍地白花」,且雲龍紋比較多見,而毫無裝飾的純色素色霽藍釉瓷器幾乎沒有,這是元代霽藍釉瓷器的主要特徵。
  • 清乾隆霽藍釉香爐
    清乾隆霽藍釉香爐清乾隆霽藍釉香爐【藏品尺寸】:高5釐米,口徑9.5釐米,底徑6.5釐米【品相】:口沿一大一小二磕,內裡有縮釉點【藏品說明】:此爐精巧可人,豐腴飽滿,撇口,鼓腹弧收,器身外壁施霽藍釉,內壁施以白釉,器底澀胎。
  • 元代霽藍釉單把杯盤
    這是一組由杯盤所組成的套件,杯做漏鬥狀器身,一側有丁字形條狀折角的單把,盤為折沿的淺壁,杯盤的通體都施有霽藍釉,釉面均殘留金銀描繪的痕跡。杯盤都沒有圈足,平底而無釉、塗滿了黃褐色護胎汁,口沿均鑲有銀稜扣。
  • 清早期霽藍釉爐
    清早期霽藍釉清早期霽藍釉爐尺寸:高5.5釐米,口徑9.5釐米,底徑6.7釐米品相:口沿兩處小磕藏品說明:爐撇口、弧腹、圈足,胎質細膩潔白,釉質瑩潤透亮,藍釉屬高溫釉,圈足內露胎,旋胎痕跡清晰,時代特徵明顯。
  • 讓收藏家愛不釋手的康熙款霽藍釉賞瓶
    從近幾年的拍賣市場行情來看,康熙霽藍釉賞瓶獲的收藏界的大贏家,受到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的重視。霽藍釉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藍釉賞瓶在藝術創作上達到空前絕後的反響,造型也是飽滿大氣,釉質肥腴,色澤沉靜明快,尤如藍寶石般璀璨深耀。底部潔白細膩,款識青花豔麗。
  • 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霽藍釉瓷器的簡介與欣賞
    霽藍釉,瓷器釉色名。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鹼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
  • 大美瓷器之清代霽藍瓷簋、霽藍荸薺扁瓶!讓人讚嘆!
    霽藍釉加彩瓷簋,清代。長25釐米、寬18釐米、高22.5釐米。九江市民俗博物館藏。此器仿青銅器造型,子母口, 兩側飾以獸耳,器身自口沿向下依次飾以彩繪回紋、纏枝紋、幾何紋、海水紋,圈足外側亦飾以回紋,規整端莊,格調古樸典雅。
  • 珍貴資料:康、雍、乾三朝霽藍釉瓷器特點揭秘
    霽藍釉霽藍釉,又叫「積藍釉」、「積青釉」,高溫鈷藍料的一種,創燒於元代,至明宣德時期,霽藍釉瓷器燒制量巨大,達到頂峰,後歷朝歷代未曾停燒。它的燒制工藝是先在生坯上施釉,放置120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
  • 瞬息間萬千變幻——霽藍釉長頸瓶
    瓷器釉色之路,藍釉幾乎屬最晚出現,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現,才開始它的變幻之旅,在此之前偶有出現,亦是出於偶然,並無君主或匠人去追尋開拓藍釉產品。這似乎與中國傳統文化認知有著某種密不可分的關聯。藍色幽冷的色調,在古人眼中蘊含著神秘的色彩。
  • 瓷器鑑賞:「霽藍釉」越來越受追捧!
    通過圖片看這件灑藍釉描金皮球花紋賞瓶。賞瓶康熙時期沒有,創燒年代是雍正時期。造型在口沿、頸肩部弧線、鼓腹至外足牆的過渡,都非常規整流暢飽滿,符合歷史當中在自然傳承關係下形成的造型制淨富有層次。金彩質感熠熠生輝,是礦物金特徵,描金口沿處繪如意雲紋、脛部和腹部主題紋飾繪皮球花、肩部繪纏枝蓮壽字紋,紋飾規矩細緻。
  • 大明宣德年制霽藍釉龍紋大盤
    宣德朝所燒的霽藍釉,色調純正豔麗,酷似藍寶石的顏色,因此又名寶石藍,與紅釉、甜白釉並稱宣德時期三大高溫釉品種,歷來享有很高的聲譽,傳世品較為少見。外壁滿釉施高溫鈷藍釉,口沿處釉層垂流顯露白色胎骨,藍釉發色如寶石藍般晶瑩剔透,是宣徳朝霽藍釉瓷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