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化宇宙,萬物因氣而生,得氣而存。中華古瓷,於無形中表達著萬物之氣。在中華瓷史上,瓷器的命運,即民族的命運,亦是時代的命運。瓷器製作,無不體現著其精緻細膩之處。
瓷器釉色之路,藍釉幾乎屬最晚出現,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現,才開始它的變幻之旅,在此之前偶有出現,亦是出於偶然,並無君主或匠人去追尋開拓藍釉產品。這似乎與中國傳統文化認知有著某種密不可分的關聯。藍色幽冷的色調,在古人眼中蘊含著神秘的色彩。
霽藍釉,瓷中的那一抹藍,以小窺大,其發展猶如掐著歷史遊走的脈搏,一轉身,沉沉浮浮,風雨莫測,瞬息變幻。它大膽而熱情,深邃而美麗,似乎一夜之間為中華文明注入了另一種美學情趣。
清末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所說: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霽藍釉,屬高溫失透釉,以氧化鈷(CoO)為呈色劑。其使用為一種富含石灰鹼的寶石質釉料,故而,明代有「寶石藍」之稱。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淨,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霽藍釉長頸瓶
此藏品圓口,長直頸,圓腹,腹下漸收,圈足。通體施霽藍釉,釉色瑩潤肥厚,呈深寶石藍色,色澤深沉寧靜,寶光內蘊,盡顯靜穆素雅。釉面光潔亮麗,神韻雅致俱存。其釉形態清雅、用色單純,既沒有複雜的圖案紋飾,也沒有豐富的色彩搭配,但卻具有另外一種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令人神往著迷。整體器型規整大氣,線條流暢秀美,胎質潔白細膩,造型簡潔端莊,古樸大方,釉質瑩潤,胎質細膩,釉色純正,色澤沉穩,刻工精細,堪稱收藏佳器,極具收藏價值。
藍,世間最簡單純粹的原色。而古代瓷人,歷經千年探索,萬千歷練,方得這至真至純的釉色,視若珍寶。中華瓷器,穿越漫長時空,款款而來,讓世人回味著這千年瓷文化,感受瓷器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