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宋理學家朱熹你的第一反應或許會想到「存天理,滅人慾」,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與孔孟相背離的思想,使得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今天呢,我們不評價他,只是想分享一首關於他的詩,這首詩季羨林先生在《一蓑煙雨任平生》中也引用過。季羨林先生在文中說這首詩「明白易懂,用不著解釋。」同時他也通過本詩告誡青年們,好自為之,珍惜時間,可話鋒一轉,他又說「然而真正能實行者,卻不多見。」此刻,想把這首詩再拉出來,邀你與我一同賞析。
勸學
作者: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看到「一寸光陰不可輕時」你會想到什麼?我知道,你第一時間肯定想到「一寸光陰一寸金」,以及它的下一句俗語「寸金難買寸光陰」。說到這裡,補充下,「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句其實是「讀書不覺已春深」,出自詩人王貞白之手,意思是專心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黃金珍貴。是啊,專心讀書的作者感受到一寸光陰一寸金,他懂得珍惜時光。而朱子寫這首詩重點在奉勸青少年,珍惜光陰,珍惜青春,刻苦治學,有所作為。可是,想想,我們是從青年走過來的,有多少青少年在青春時刻能體會到,時光的寶貴,唯有他們慢慢長大,意識到時光的一去不復返。
大學畢業後,工作處處碰壁,此刻的你後悔曾經沒有努力學習。
於是,二十幾歲的你,又在懊悔與自責中度過。
轉眼到了三十幾歲,你還是沒有清楚地認識到時光的寶貴,此刻的你,又在埋怨自己二十幾歲的時候為何不好好奮鬥。
一晃四十不惑,你認清、看清,明白了一切,此刻的你開始告誡你的孩子「時光多麼寶貴,你要好好利用」可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珍惜時光了嗎?
誰都年輕過,你的一生中有太多的身份,一轉眼,春夏秋冬,一切都會再復甦,唯有你,不能重新再來。
如今的你可體會到,一寸光陰不可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