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與追求,同李白、王維等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2020-12-05 知己倆三我過得不錯

杜甫(712~770年)的生平與李白有許多相似處,也有許多不相似的地方,這或者和他們的出身、經濟狀況有關,也和他們的主觀努力和價值取向有關。杜甫一生,走的是一條大詩人該走、能走而且極具價值的道路。但與李白、王維走的道路不同。

杜甫

王維一生為官,不高興時,主動要求退隱。李白也曾有過放歸山林的要求,但他心裡對仕途是熱衷的。他既愛神仙,也愛仕途,還愛山水。他在三者之間矛盾,又在三者之間的矛盾中自由,而且無論如何,他總有應對辦法。杜甫一心入仕,卻一生極少入仕。王維很早便舉進士,李白根本不考進士,杜甫卻屢考不中。李白不考,杜甫不中於仕途是壞事,於詩歌創作則是好事。

王維

杜甫一生除去詩歌創作之外,主要活動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追求仕途,二是刻苦讀書,三是與友人往來,四是漫遊,五是為生活奔忙。這五條對他的詩歌創作都有重大作用。前面四條,李白也是有的,但他的道路有不同。追求仕途,李白的起點比他高,雖然走過的道路也不順利,但很陷於困頓。讀書是二人的共同愛好,大約讀法也不同,李白讀的是精神,杜甫讀的是學問。杜甫的詩用典很多,遣詞造句極見功夫,和他讀書多有莫大關係。李白的詩對格律不甚講究,固有他英才天縱、不究細節的一面,也與他對格律研究不夠有些關係。李白最喜漫遊,意在山水,情也在山水;杜甫一生遊歷的地域可以和李白相比,但他更多的還是留意人生。所以雖有山水詩作,卻比不上李白。對山水的喜愛程度也不如李白的一往情深。唯有交友,二人頗相似,他們兩位本身就是知心朋友。

杜甫

杜甫交往範圍也很廣泛,從官僚到才子,從學士到藝術家,從將軍到鄰裡同鄉,他都與之往來。他的詩音節那麼漂亮,布局那麼天衣無縫,和他與唐代大藝術家的交往頗有關係,更和他對各種藝術虛心學習大有關係。他小時候親眼看過公孫大娘舞劍,成年後又欣賞過公孫大娘的弟子舞劍,以劍通詩,受益匪淺。也曾經和顧誡奢學習過書法,又觀摩過顧愷之的畫;幼年聽過李龜年的音樂,成年和李龜年成為朋友。他和當時大畫家曹霸也有交流,自己還寫過一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他觀劍便能知劍,知劍又能吸收其精神,以為自己的詩歌創作興風雨;他觀畫又能知畫,知畫還能作出精闢分析和評價,於他詩歌創作能無益?杜甫的詩人朋友尤其多。李白之外,他和王維、高適、岑參、賈至、蘇渙、嚴武、斐迪都有往來。而且相互溝通,相得益彰。

杜甫

他不同於李白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他的生活經歷。李白從小生活在富豪家庭,使劍任性是他兩大樂事。杜甫沒有這樣的條件,也沒有這樣的欲望。他一生數度困頓,有時十分艱難從小就有寄居經歷,長大又曾困於長安,中年以後更受離亂之苦。可謂艱難困苦,五味皆嘗。因為他有艱苦的生活經歷,又因為他有儒家傳統理想,還因為他好學上進,關心國家興亡,於是他的交友,他的遊歷,他的讀書,他的求仕,都和李白、王維產生區別。以遊歷而言,李白的山水之作,雖然也有人牽強附會,硬說《蜀道難》中的「側身西望長諮嗟」是關心杜甫的,是諷喻玄宗的,其實都是無稽之談。杜甫也喜歡遊歷,但他不能忘卻人生,也不能忘卻儒家理想。所以他的山水、詠物種種,總有「身在江湖,心向朝闕」的濃重色彩。

李白

因為杜甫的人生態度與李白、王維有明顯差別,他們的行為方式也很不同。王維最好隱居,李白最喜遊歷,杜甫最近人生。他喜歡和人交往,不厭其煩地寫下身邊瑣事,也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而能寫得那麼美好,那麼感人。表現在生活習慣上,他和李白都好飲酒,李白是愈飲酒愈能詩,杜甫則酒能醉人,不能醉心,無論怎樣的好酒都不能使他放棄理想,遠離人生。表現在藝術創作上,王維能詩也能畫,能書也能文;李白好酒又好劍,同樣能詩也能文,而且還被認為是唐五代詞的鼻祖。杜甫不是這樣,他也喜愛各種藝術形式,愛畫、懂畫;愛劍術,也懂得欣賞劍術;愛書法,也學習過書法;愛讀書也愛寫文章,但他最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詩上。他雖然也寫文章,不能算文章高手,甚至還有不通不暢的毛病。但他的詩才,確實不同凡響。杜甫活得深沉,活得累,這一點也許頗不合乎現代青年的時尚。

杜甫

或許可以這樣說,王維的文化價值觀念是二元的,構成他文化價值觀念的一是儒,二是佛。他一生在二者之間徜徉與徘徊,常常因此而倍感失落,也常常因此而受益多多。李白的文化價值觀念是三元的,即他不但喜歡入仕報國(儒),而且盼望得道成仙(道);同時也不能忘情於山川美景(自然),三元互補,使他獨具風採。杜甫的文化價值觀念則是一元的。這不是說杜甫的文化價值觀念中只有儒家成分而是說他以儒為本儒文化在他的文化價值觀念中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從小如此,一生如此。此所以李白會成為盛唐詩苑的最好代表,而杜甫會成為中國詩聖的最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李白杜甫王維,同生於大唐,卻有迥然不同的詩風
    李白王維杜甫這三位偉大的詩人,代表了中國詩文的最高造詣。他們同生於大唐,卻有著不同的人生際遇,因而詩文風格也不盡相同。今天,就讓筆者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那個詩歌文化璀璨奪目的年代,去探尋這三位偉大人物的不同之處。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除了職業宗教身份的詩人,很多唐代著名詩人也是有著明確的宗教信仰的,比如推崇道家的詩仙李白、賀知章、劉禹錫、李賀和杜牧,推崇佛教的則有詩佛王維和詩僧賈島,而主張儒家入世的則有詩聖杜甫、韓愈、李翱等,另外也有很多詩人是儒道佛都有研究的,比如白居易就自稱「身著居士衣,手把南華篇」。
  • 李白豪爽,王維平淡,杜甫激憤,三位詩人的交集如何(三)
    於是李白開始了漫長的遊歷生活,峨眉、成都、重慶,然後再前往揚州,汝州,途中結識孟浩然。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然而一生也是仕宦困頓,屢屢幹謁投遞,卻次次不中,比如著名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是在洞庭湖幹謁當時宰相張說,然而並未得到賞識。孟浩然雖然大李白12歲,然而李白生性豪放豁達,孟浩然也灑脫無忌,二人一見如故,成為忘年交。
  • 有一位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大家都對他深懷敬意
    圖片來自於網絡從盛唐到中唐,除了出現了李白、杜甫兩個偉大的詩人之外,還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詩人。在山水田園詩派中主要代表作家非常多,這裡面有一位詩人,一生經歷比較簡單,沒有當過官,而且完全生活在開元盛世時代,也沒有經歷過什麼生活風波,詩歌的思想內容也不豐富。可以說是比較平淡的一個人。他的詩呢,風格特徵也比較平淡,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後來的李白、杜甫、王維等盛唐詩人都對他深懷敬意,並給他的詩以相當高的評價。這位詩人是誰呢?我們先來讀一首小詩。
  • 安史之亂中,那些有名詩人們的結局如何?杜甫王維都沒有李白慘
    在唐玄宗統治末年,以安祿山和史思明為代表的唐朝將領發動了一場同唐王朝爭奪政權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這場戰爭使得唐王朝由盛轉衰,國家實力迅速銳減,大量平民百姓受到殘害,無數的朝廷官員慘遭迫害,一段流傳世世代代、為人哀嘆吟唱的李楊悲劇愛情故事也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詩歌也以唐朝之時最為鼎盛,有唐詩宋詞之並稱。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我們讀過許多古詩以及一些故事都知道,對於「詩聖」杜甫來說,李白正是他的偶像,他深深地喜愛著李白,一生為李白作詩有十首之多,有《冬日有懷李白》、還有《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等。
  • 裴迪:一生與王維關係密切,但歷史上卻鮮有記載的一代詩人
    ,裴氏第四十二世,官至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裴迪詩才橫溢,與當時詩壇的著名人物李白、高適、儲光羲、孟浩然、王維、崔興宗等,均有深交。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詩歌也以唐朝之時最為鼎盛,有唐詩宋詞之並稱。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我們讀過許多古詩以及一些故事都知道,對於「詩聖」杜甫來說,李白正是他的偶像,他深深地喜愛著李白,一生為李白作詩有十首之多,有《冬日有懷李白》、還有《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等。
  • 在盛唐的詩壇上,有三位偉大的詩人,即李白、王維和杜甫
    大家都知道有「唐代三大詩人」之稱的李白、杜甫、自居易,但卻少有人知道「盛唐三大詩人」的說法。在盛唐的詩壇上,有三位巨星,即李白、王維和杜甫,而盛唐是個充滿英雄浪漫情懷的時代,因之,不妨稱他們為「三劍客」李白是實實在在的「劍客」,他十五學擊劍,二十多歲又仗劍去國,據說還用劍殺過人。
  • 安史之亂中,那些有名詩人們的結局怎樣?杜甫王維都沒有李白慘
    公元755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導致大唐帝國一蹶不振,致使無數百姓生離死別的「安史之亂」爆發,生活在這個時期的著名詩人們也不幸被捲入其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人生,一起看看那個動亂不安的年代裡那些著名詩人們不同的命運。
  • 同為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一生不愁吃穿,為何杜甫就過得窮困潦倒
    導語:同為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一生不愁吃穿,為何杜甫就過得窮困潦倒 文/酷兒講歷史說起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杜甫和李白這的才華其實差不了多少,但是人生經歷卻有著很大的不同李白一生活得瀟灑自在,可以說從來沒有為吃穿憂愁過,甚至在後半生還到處遊山玩水。有人說李白算是吃喝玩樂了一輩子,而且還有眾多美女陪在身邊,就連皇帝也十分寵信他,李白能混得這麼好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可是杜甫就沒有辦法和李白相比了,杜甫雖有才華但一輩子過的是窮困潦倒,特別到了晚年時期還特別貧窮,也就僅僅能顧住自己的溫飽而已。既然同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為何杜甫的日子就過得如此悲慘呢?
  • 同年出生的兩位大詩人李白與王維,卻互為死敵形同陌路人
    在唐朝詩人譜中,我最喜歡李白與王維二位大詩人。文學史上的排名,李杜元白,很遺憾我就是不怎麼喜歡後三位。以攝影鏡頭打個比方,杜甫是廣角,元稹是定焦,白居易是長焦。而李白與王維卻是變焦,同時還有明晰的景深。李白與王維,幾乎同時誕生於大唐長安元年,也即公元701年。盛世唐朝在同一年奉獻給華夏兩位卓越的雙子星大詩人,恐怕在世界詩史上也絕無僅有。
  • 分散在我們人生各個階段裡的詩人,是李白、是杜甫還有王維
    此時方才明了「詩聖」於杜甫終究是實至名歸。只想能得一處容身之處「安得廣廈千萬間」,以遮逃難路上的風雨飄搖,心思所往「大闢天下寒士俱歡顏」。可憐看到的卻是小兒活活餓死卻無能為力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初識不知詩中意,再聽已是詩中人。李白是在少年時等著我們的人,那時的我們青春跳脫充滿仙氣。而杜甫則是在不惑之年的某個階段等著我們的人,此時的我們已活成了我們自己當初最不喜歡的那個樣子。
  • 同是盛唐才子,李白與王維為何老死不相往來?
    據說當時他已到花甲之齡,身體抱恙,對工作已是力不從心。他上書請諫告老還鄉,玄宗爽快的準了。當時皇上眼前的大紅人,每逢酒會、餞別活動特邀進宮的"李白"也來送別自己的酒友"賀知章",像這種大場合,李白這種喜歡熱鬧的唯恐錯過,而一位詩人偏偏不愛湊這熱鬧,這位詩人便是詩佛王維。當年43歲的他,並沒有來參加這次聲勢浩大的餞別活動,遺憾的是,王維無緣認識這位才華橫溢又性格豁達的詩壇前輩了。
  • 李白和王維之間真的有恩怨嗎
    說起唐詩,有兩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個是李白,另一個就是王維!他們是唐詩發展史上兩座豐碑,他們之於唐詩那是神一樣的存在!今存李白集中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詩, 即皆為這方面的代表作。王維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曾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 杜甫愛慕李白,李白愛慕孟浩然,孟浩然愛慕王維
    唐朝詩壇群星燦爛,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二者風格不同,可不可以比較高下呢,既然都是詩人,還是可以分析比較的。在分析李白杜甫之前,還是要看一看唐朝詩人的詩歌圈子。雖然,唐朝時沒有作家協會,也沒有詩歌協會這樣的團體,但詩人還是有各種關係和聯繫,形成詩歌圈子,然後互粉,還是沒問題的。
  • 杜甫崇拜李白,李白崇拜孟浩然,孟浩然崇拜王維,王維誰也不崇拜
    唐朝是大詩人輩出的時代,那一個個璀璨的名字如同滿天的星辰,令我們敬仰而神往。我們不禁產生好奇,千年前這些大詩人都見過面嗎?見面都聊些什麼呢?答案就在他們的詩裡。唐代最偉大的兩個詩人李白和杜甫是見過面的,只不過那時候杜甫還籍籍無名,在已經名滿天下的李白面前有點兒不自信。
  • 李白與王維的平行宇宙,一生有許多相同的節點,卻從未有交集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湧現了一批流傳千古的偉大詩人,這些詩人之間也或多或少有著聯繫,或是朋友,或是知己,比如李白與杜甫,孟浩然與李白,杜甫與高適等等,然而,讓我們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李白與王維這兩個大詩人之間卻沒有留下任何的交集,為啥呢?
  •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為什麼杜甫對李白「愛得深沉」,李白給杜甫的詩卻寥寥幾首?有專家分析,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成名也比杜甫早得多。——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5「王孟」「人世間有一種相遇,但曾相見便會相知,王維和孟浩然的友誼便是如此。」他們被詩意地聯繫在一起,被稱為「唐朝最偉大的兩位山水田園詩人」,兩人的友誼也持續了一生。
  • 如果李白、杜甫、王維開嗓唱歌,一定是他們的樣子!
    其實,詩和音樂有很多共通之處,詩人也和歌手一樣,有著鮮明的個性標籤。那麼,假設詩人們紛紛開嗓唱起歌,李白、杜甫、王維們會是哪位歌手的樣子呢?李白,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一生蔑視權貴,追求自由。他的詩作,其灑脫,其豪放,其飄逸,其從容,令多少後來者可望而不可即。更因在詩歌上的開創性,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崔健,被譽為「中國搖滾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