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民族服飾圖案元素及特徵有哪些?

2020-11-28 阿克希亞帶你遊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以壯族人數居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廣西除壯族外還有苗族、瑤族、侗族、彝族、回族、京族、水族等眾多的少數民族,然而壯族服飾就有多種不同風格的圖案樣式,他們因地域、生態、生產生活方式、圖騰崇拜、社會經濟以及審美觀念等的差異,產生不同的文化內涵。這些壯族服飾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特別是一些圖案的紋樣與生產生活、自然生態的紋理有著密切的聯繫。壯族服飾實用功能的體現,反映出了本民族的民族信仰、社會倫理、審美禮儀等文化內涵。

據《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壯人花衣短裙,男子著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後兩幅掩不及膝,婦女也著黎桶,下圍花幔。」廣西壯族服飾依據本土生態環境、民族文化的影響而呈現獨特的服飾特色。常見的壯族服飾自清朝末年以前,都是自己紡織、自己縫製的,女子的服裝比男子多彩些,女子服裝的圖案紋樣大抵分布在服飾的衣領、袖口、腰帶以及圍裙等富有細節化的分布,女子的頭飾也有紋樣的裝飾。

由於氣候的原因,廣西壯族服飾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由於民族的不斷融合,漢文化和壯文化的相互碰撞,男子的服裝幾乎接近於漢族服飾的特點,只是腰間有束帶。廣西壯族服飾由古至今都是自己紡織,自己裝飾圖案紋樣,這樣的生活習慣和審美習慣也都來自於最本土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審美需求。人們根據自然界山川河流、花草魚蟲、人物、動物形象等進行模仿和美化,應用於服飾當中,將植物、動物等形象完美的詮釋,這種對美的渴望表達出了人們的美好心願和祈福。

廣西壯族服飾圖案是人類對生活的美好嚮往和審美需求的特殊語言,同時也是傳承歷史與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民族文化的一種特殊形式。廣西壯族服飾紋樣圖案來源於生產生活和民族圖騰,來源於自然環境的模仿。服飾中的圖案紋樣力求學習自然,以各種動植物為圖樣,產生出不同圖案,民族圖騰與大自然相和諧統一,遵循著禮制社會的等級和法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廣西壯族服飾逐漸漢化,服飾中所承載的圖案紋樣也與生產生活、自然環境、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產生著微妙的變化。廣西壯族服飾中對圖案紋樣的應用大多為雲氣紋、水波紋、蝸旋紋、回形紋以及抽象的幾何紋等,大多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以及單獨紋樣的形式體現在服飾中。這種重複的節奏感體現出了一定的韻律美感。廣西壯族服飾以藍、黑兩種顏色為最基本、普遍的色彩,黑色在廣西壯族人們心中是莊重、嚴肅的象徵,他們以黑為貴,這與本民族遠古等級制度、經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文化心理有關。

廣西壯族人們普遍居住於山區,與外界的交往閉塞,生產大多自給自足,染制服飾的顏料因經濟、技術比較落後而局限於藍、黑兩種顏色。而這種植物染料同樣也具有著藥用的價值,與人們的心理產生著濃厚的神秘感和崇敬感,廣西壯族人們視為吉祥的神物。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人們接受現代科學技術的信息越來越多,對民族的信仰成了我們內心尊重的民族文化的根源,時刻影響著我們現在的生產生活的需要和發展,植根於我們的審美需要,激勵著我們對自然的學習、對科技的運用。

由自然物象到圖案紋樣的轉化是一個藝術化和高度抽象、概括、歸納的思維過程,體現出作者的文學修養和審美水平,更體現出作者的生活感悟。廣西壯族服飾文化淵源深厚,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到自然中去,到藝術體驗中去。廣西壯族人們對刺繡的傳承和對壯錦文化的延續,不斷的激發出我們對民族的敬畏和尊重。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不忘初心,我們更應牢記使命,有責任和義務將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並積極投身於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引導激勵學子們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尊重。引導人們對思維的表達和運用。

相關焦點

  • 廣西壯族服飾圖案元素在工筆人物畫中應用在何處?
    工筆人物畫對人物的表達除了人物形象要傳神、以線造型、賦色等基本要求外,對服飾紋樣的表現也尤為重要,作為畫面的點綴和修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工筆人物畫結合本民族特色,在藝術處理中結合廣西壯族服飾圖案特徵進行表達,特別是對適合紋樣、二方連續的組織形式等表現方法。
  • 廣西壯族民族服裝的設計元素和特點是什麼?
    這些壯族服飾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特別是一些圖案的圖案與生產生活、自然生態的肌理密切相關。壯族服飾的實用功能體現了民族信仰、社會倫理、審美禮儀等文化內涵。根據《天下郡國利病書》,「壯人花衣短裙,男子著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後兩幅掩不及膝,婦女也著黎桶,下圍花幔。」廣西壯族服飾根據當地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呈現出獨特的特點。
  •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四)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四) 2020-09-3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56個民族服飾——壯族服飾!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 56個民族服飾——壯族服飾!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十一)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十一) 2020-11-06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西民族博物館跨界推廣壯族元素文創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記者朱麗莉、姚雨璘)銅鼓、蛙紋、壯錦……在廣西南寧市「三街兩巷」歷史街區,肯德基廣西民族文化主題餐廳內壯族元素隨處可見。近日,廣西民族博物館與肯德基跨界合作,在主題餐廳推出四款以壯族銅鼓紋飾為元素的「銅鼓萌獸」咖啡,掀起一場「民族風」。寓意美好吉祥的鹿紋、寓意風調雨順的蛙紋、寓意金玉滿堂的牛紋……此次活動推出的「銅鼓萌獸」咖啡,將具有廣西特色的銅鼓元素與咖啡進行融合,讓人眼前一亮。廣西民族博物館在餐廳展示銅鼓文化知識。
  • 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展演落幕 展示民族服飾文化保護成果
    張重勝 攝來自主辦單位的領導嘉賓和廣西全區十四個市的代表、設計師、院校師生、社會各界民族文化和服裝設計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欣賞壯美霓裳,感受廣西民族服飾風華,一同見證了獲獎作品的揭曉。展演現場。 張重勝 攝本次展演活動,展示了廣西在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引領服飾時尚,推動服飾向產業發展方向作出的努力和成果。
  • 宣揚少數民族文化,感受充滿色彩的壯族服飾
    說起壯族,這是我國現在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以前叫僮族,1965年由周總理提議改為壯族,現在主要分布在廣西的壯族自治區。壯族的服飾都很有特點,因為壯族的女子都很會刺繡,所以他們的民族服飾主要圖案都是用刺繡來完成的。
  • 禮賓隊:音樂唱出廣西之美 舞蹈融入民族元素
    12名禮儀小姐一字排開,一群身穿壯族、瑤族等服飾的姑娘、小夥,手持鮮花,載歌載舞。在迎接前來參加中國-東協博覽會貴賓前,這是她們最後一次排練。這些禮儀小姐和舞蹈表演者,都是從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幼師高專選拔出來的志願者。而廣西群眾藝術館的工作人員還專門創作了迎賓的舞蹈,並在舞蹈中融入了壯錦圖案的元素。
  • 廣西的另一種美,帶你了解壯族傳統服飾
    廣西山美、水美這片擁有12個世居民族的土地這裡的少數民族獨具特色、自成一派服裝 配飾 風俗 文化 彰顯著各民族的別樣風格而壯族除了擁有的繡球和山歌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到如今已有一千年歷史的織錦藝術可以說,壯族人的民族服飾「 就是代表了這個民族的縮影和小百科全書 」△壯族竹籠機△大新板價壯族女子用斜織機織錦壯族服飾隨著地區和支系的不同其樣式上也有不少差異1
  • 關於舉辦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設計大賽與展演啟事
    原標題:關於舉辦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設計大賽與展演啟事  充分挖掘、傳承和弘揚展示廣西民族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的多樣性,促進民族服飾文化與全域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新時代廣西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形象,助力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做貢獻。
  • 霓裳絢彩——廣西民族服飾文化大觀(二)
    自然環境的選擇與經濟模式的制約,成為壯族服飾成型的兩大客觀因素。在漫長的歲月中,壯族服飾由「斷髮文身」「項髻徒跣」到「短衣短裙」或「短衣長裙」,由「左衽衣」至「右衽衣」再到「對襟唐裝」,再發展至如今時尚與多樣化服飾,其嬗變歷程見證了一個民族歷史的變遷。
  • 霓裳絢彩——廣西民族服飾文化大觀(五)
    隨著所處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傳統背帶在城市中已經難得一見,但在廣西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背帶還基本發揮著傳統的功能。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本民族文字,除口口相傳外,服飾、器物上的紋樣也記錄著民族的歷史,表達與傳承民族情感。背帶,完美保存著這些少數民族文化的基因。斑斕的色彩、粗礪的質感、對樸素世界觀的表達……透過它,仿佛穿越少數民族多彩文化的時光隧道,感知一個民族文化血脈的搏動。
  • 雲南壯族的服飾有什麼特色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而且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服飾,其民族的人民也有個自己的特長,壯族的婦女非常的擅長紡織和刺繡,那雲南壯族的服飾有什麼特色呢?雲南壯族有三大支系,儂、沙、土僚,雲南壯族主要聚居在滇東南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東與廣西自治區相接,南與越南交界,西鄰紅河州、北連曲靖地區。其它相鄰地區也有少數分布。
  • 民族風服飾美不勝收,我被一個民族服飾驚豔了!你喜歡哪個民族?
    據統計,中國的少數民族族群約有55個,分布在各個地區有的地區的民族習慣被同化,有的依舊保持著以往的風俗。今天我們就走進部分民族地區,去欣賞不一樣的服飾美。藏服也是一種特色民俗文化第四個:壯族壯族的服裝,大部分是與漢族服飾有相似之處,在廣西部分地區,尤其中老年婦女,依舊保存著自己民族服裝的特點。
  • 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它的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嗎?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同時它也是通過許許多多不同的文化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組成壯族文化的那些點點滴滴就可以看做成文化元素。那麼在組成這整個完整的壯族文化 的元素都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 霓裳絢彩——廣西民族服飾文化大觀(一)
    你可以感受到,廣西民族服飾文化猶如這些精美的織繡圖案豐富多彩,意蘊悠長。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在世代生存繁衍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中,他們創造出具有鮮明地域特徵和時代風格的服飾文化,成為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 【首屆廣西民族服飾徵集系列報導】黃格:將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黃格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8日訊(通訊員 鄧詩源)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設計徵集與展演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各民族設計師踴躍參與,南寧市武鳴區的民族服飾設計師黃格用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方式,設計了「素.錦壯衣」壯族元素生活裝系列應徵本次活動。
  • 霓裳絢彩——廣西民族服飾文化大觀(十一)
    在2001年,梁漢昌就有了系統拍攝廣西12個世居民族影像記錄的計劃 黃河 攝作為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梁漢昌一直在思考和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像記錄。5年間,他拍攝了兩萬多膠片照片,最後凝結為作品集《沒有圍牆的民族博物館——廣西隆林》。自2007年7月起, 梁漢昌輾轉5個省(區)、34個地域,拍攝了涉及壯族數十個支系的遺存服飾文化。最初,他以為壯族已經沒有多少「家底」了。通過長時間的實地走訪挖掘出大量留存在箱底的「家底」,是他沒有意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