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紅樓夢》 後四十回,為高鶚所寫 ,但是許多人看後,都會發現,他同曹公所寫的前八十回無論是文筆還是人物方面都有差異,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高鶚沒有讀懂曹公的意思,然而他真的是胡寫嗎?我認為高鶚續寫中,起碼在關於黛玉焚稿這件事,是有依據的。
在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裡,寫到了寶玉同寶釵成親,也正是那個時候,林黛玉於悲戚之中焚燒了自己寫的詩詞,並於不久後魂歸;而後人對於她的這種行為也是有多種解釋。
小白今日無意中回看《紅樓夢》,在她同寶玉一起看《西廂記》那回裡,找到了答案。我認為高鶚續寫之中,對黛玉焚稿這一行為是有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黛玉葬花。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頭去看看《西廂記》那一回,原本寶玉建議的是將掉落的桃花撒到河裡,但黛玉說了,雖然眼前的河水乾淨,但一旦桃花順著河水流到外面,終究免不了被踐踏的命運,所以她建議葬花。
林黛玉的這一行為表現了什麼呢?或許,她的這一行為表現的是她的決絕;對事物的決絕,既然桃花的美麗已經不在,那麼將它埋葬就是它最好的歸宿。
林黛玉為何焚稿?是因為在她的詩詞裡,表現的多是自己對寶玉的感情,然而寶玉同寶釵結婚了;她同寶玉再無可能,自然她心心念念的,曾經想像同寶玉過的二人的幸福生活不會實現,所以她決定將這些詩詞焚燒乾淨。
黛玉葬花,是怕那些桃花被世人踐踏;黛玉焚稿,也是怕世人在她死後對她進行毀謗;畢竟,她是一個未出閣的清白女子,但卻有著本不該有的情愛。
因此,高鶚續寫之中,關於黛玉焚稿這一件事,應該是符合曹公對林黛玉這個人物的性格塑造的;合情合理,有理有據,這也證明了,高鶚的續寫並不全是胡編亂造,還是有著自己的研究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