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文壇,從沒有人像魯迅這樣,紅得如此徹底!「當你不知道這話是誰說的時,就當是魯迅說的吧」,網友們的這段戲言,令人捧腹。最後為了「打假」,魯迅博物館不得不上線了一套在線檢測系統,讓大家自己去查哪些真的是魯迅說過的話。若是魯迅先生還在世,怕是要說上一句:「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因為愛說大實話,魯迅生前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有人說他罵遍了當時半個文壇。不過頗有意思的是,這些被他罵過的人在對他下定論的時候,都「一臉崇拜」。郭沫若和魯迅打嘴仗打了半輩子,卻用「劃時代的文藝作家」來評價他;胡適沒少被魯迅諷刺,卻說他「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是我們的人」。郭沫若和胡適的評價,除了讓我們見識到他們二位的大度,也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魅力。
對後世的我們來說,除了背誦那些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外,似乎沒什麼資格去評價魯迅這樣的文壇泰鬥,畢竟我們真的沒這個資格。但我們不敢做的事,陳丹青做了。
陳丹青,畫壇大家,生於1953年,魯迅去世時他還沒出生。老實說,陳丹青的畫確實是有水平的,但文學作品卻實在沒有什麼能讓人記得住的。但令人驚訝的是,從2007年起,陳丹青突然在公眾面前大談魯迅。他從魯迅的生前種種愛好,講到他的作品,甚至他的死亡,能講的基本都講到了。因為之前文壇這種言論少,所以他為魯迅寫的這些文章居然火了,2011他索性將這些文章拼在一起出版成一本名為《笑談大先生》的書。
此書收錄了陳丹青的7次演講內容,都是關於魯迅的。有人說他炒作,也有人說他說了實話,但不管怎麼說這書的銷量不錯,他也因此賺了一筆。本來這事到此就了結了,但沒過幾年,他就在接受採訪時公開承認自己當年不知天高地厚地談魯迅是無知,並因此覺得羞愧。這是為何?
我們來看看《笑談大先生》一書中的這7篇文章的題目:《笑談大先生》、《魯迅與死亡》、《魯迅是誰》、《上海的選擇》、《民國的文人》、《文學與拯救》、《魯迅與美術》。說實話這7篇文章每一個都話題感十足,陳先生當真是很了解讀者的心思,知道大家想看什麼。
這7篇文章中,最出名的便是第一篇《笑談大先生》,在這篇文中陳丹青講了兩點自己喜歡魯迅的原因:第一,魯迅長得好看;第二,魯迅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為了讓文章更有可信度,陳丹青舉了很多例子,寫得是不錯的。
既然書賣得挺好,錢也賺了,為何陳老師卻覺得自己當年這樣談魯迅是無知呢?他說了兩個原因:
自己並不了解魯迅。陳丹青表示要評價魯迅得把他放在民國的大環境裡去,得真的了解他的人才有資格去評價他到底是哪樣的人。陳丹青曾多次強調,我們了解的魯迅並不真實,並呼籲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但他自己所了解的魯迅也並不全面,寫這些文章無疑是自己打臉。他表示再讀了很多魯迅的作品後,體會和多年前完全不一樣了。這一點其實是我們很多人都有的體會,年少時讀《孔乙己》和《阿Q正傳》,和現在讀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陳丹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從陳丹青對魯迅的態度上來看,他也算是一位有節操的文藝工作者了,畢竟敢於承認自己的問題。而對於魯迅先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筆者想起當年莫言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如果可以,我願意用我所有作品去換一部《阿Q正傳》」。或許像莫言一樣,僅從文學本身來評價魯迅,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吧!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