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當年為魯迅寫的文章那麼火,為何沒過幾年他就承認自己無知

2020-12-18 美詩美文

近現代文壇,從沒有人像魯迅這樣,紅得如此徹底!「當你不知道這話是誰說的時,就當是魯迅說的吧」,網友們的這段戲言,令人捧腹。最後為了「打假」,魯迅博物館不得不上線了一套在線檢測系統,讓大家自己去查哪些真的是魯迅說過的話。若是魯迅先生還在世,怕是要說上一句:「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因為愛說大實話,魯迅生前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有人說他罵遍了當時半個文壇。不過頗有意思的是,這些被他罵過的人在對他下定論的時候,都「一臉崇拜」。郭沫若和魯迅打嘴仗打了半輩子,卻用「劃時代的文藝作家」來評價他;胡適沒少被魯迅諷刺,卻說他「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是我們的人」。郭沫若和胡適的評價,除了讓我們見識到他們二位的大度,也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魅力。

對後世的我們來說,除了背誦那些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外,似乎沒什麼資格去評價魯迅這樣的文壇泰鬥,畢竟我們真的沒這個資格。但我們不敢做的事,陳丹青做了。

陳丹青,畫壇大家,生於1953年,魯迅去世時他還沒出生。老實說,陳丹青的畫確實是有水平的,但文學作品卻實在沒有什麼能讓人記得住的。但令人驚訝的是,從2007年起,陳丹青突然在公眾面前大談魯迅。他從魯迅的生前種種愛好,講到他的作品,甚至他的死亡,能講的基本都講到了。因為之前文壇這種言論少,所以他為魯迅寫的這些文章居然火了,2011他索性將這些文章拼在一起出版成一本名為《笑談大先生》的書。

此書收錄了陳丹青的7次演講內容,都是關於魯迅的。有人說他炒作,也有人說他說了實話,但不管怎麼說這書的銷量不錯,他也因此賺了一筆。本來這事到此就了結了,但沒過幾年,他就在接受採訪時公開承認自己當年不知天高地厚地談魯迅是無知,並因此覺得羞愧。這是為何?

我們來看看《笑談大先生》一書中的這7篇文章的題目:《笑談大先生》、《魯迅與死亡》、《魯迅是誰》、《上海的選擇》、《民國的文人》、《文學與拯救》、《魯迅與美術》。說實話這7篇文章每一個都話題感十足,陳先生當真是很了解讀者的心思,知道大家想看什麼。

這7篇文章中,最出名的便是第一篇《笑談大先生》,在這篇文中陳丹青講了兩點自己喜歡魯迅的原因:第一,魯迅長得好看;第二,魯迅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為了讓文章更有可信度,陳丹青舉了很多例子,寫得是不錯的。

既然書賣得挺好,錢也賺了,為何陳老師卻覺得自己當年這樣談魯迅是無知呢?他說了兩個原因:

自己並不了解魯迅。陳丹青表示要評價魯迅得把他放在民國的大環境裡去,得真的了解他的人才有資格去評價他到底是哪樣的人。陳丹青曾多次強調,我們了解的魯迅並不真實,並呼籲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但他自己所了解的魯迅也並不全面,寫這些文章無疑是自己打臉。他表示再讀了很多魯迅的作品後,體會和多年前完全不一樣了。這一點其實是我們很多人都有的體會,年少時讀《孔乙己》和《阿Q正傳》,和現在讀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陳丹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從陳丹青對魯迅的態度上來看,他也算是一位有節操的文藝工作者了,畢竟敢於承認自己的問題。而對於魯迅先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筆者想起當年莫言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如果可以,我願意用我所有作品去換一部《阿Q正傳》」。或許像莫言一樣,僅從文學本身來評價魯迅,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吧!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梁文道:陳丹青笑談魯迅先生
    至於魯迅,我們應該怎麼重新去看他,重新認識他甚至欣賞他的作品,我想特別跟大家介紹陳丹青怎麼講魯迅,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覺得陳丹青看魯迅有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看出了一些,也許是非常專業的專家學者不會那麼留意的東西。
  • 陳丹青笑談:魯迅並不勇敢壯烈
    這是因為我覺得陳丹青看魯迅有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看出了一些,也許是非常專業的專家學者不會那麼留意的東西。大先生其實就是當年魯迅在世的時候,許多年輕朋友們就就稱他為大先生,所以他這本書也叫做《笑談大先生》。而這個笑談,為什麼是笑談呢?是因為我覺得他要擺出一個姿態,陳丹青擺出這個姿態就是,我們不需要一談魯迅就非常的正襟危坐,非常的端端的擺在那,覺得很嚴肅。而且我們過去對魯迅的看法,都把他形容為某種鬥士、戰士這一類的形象,這一類的形象已經害垮了很多中國年輕人對魯迅的興趣。
  • 為何人到中年很多人才覺得魯迅牛?陳丹青:我後悔年輕時妄談魯迅
    文壇被魯迅懟過的人太多了,徐志摩、胡適、郭沫若、梁實秋,哪一個沒被他說過?而且每一次「互懟」基本都是魯迅勝出。但到最後,不管是郭沫若還是胡適,在魯迅先生逝世後,都給了他極高的評價。筆者記得當年我們上學時,其實並不喜歡魯迅,雖然也並不討厭,但因為他的文章要背誦的太多,所以難免產生逆反心理。那時候做閱讀理解,總覺得這位老先生每句話都一定有深刻的涵義,一定是意有所指的,所以同學們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可是頗有意思的是,畢業多年後,人到中年了,很多人才發現魯迅是真的很牛。
  • 為何人到中年很多人才覺得魯迅牛?陳丹青:我後悔年輕時妄談魯迅
    一襲長衫,很有個性的小鬍子,眼神裡永遠透著堅毅,這是很多人印象裡的魯迅先生。但是對這同一個形象,不同的人群對他的理解卻相差很大。在同行眼裡,魯迅是一個讓他們「又愛又恨」的人,但卻又打心底裡敬佩。文壇被魯迅懟過的人太多了,徐志摩、胡適、郭沫若、梁實秋,哪一個沒被他說過?而且每一次「互懟」基本都是魯迅勝出。
  • 陳丹青說魯迅是百年來中國最好玩的人 他好玩在哪?4方面顛覆你
    陳丹青儘管不怎麼認識魯迅,魯迅死時,他還差17年沒出生,但他現在也算是位文化名人了。首先他是位有世界聲譽的大畫家,其次他還是位著名作家,和文藝評論家,並且對魯迅頗有研究,被學界譽為當今中國為數不多的真正繼承了魯迅衣缽的大學者之一。所以他給魯迅扣上」好玩」的帽子,而且還100年來最好玩的,恐怕也不是沒有道理吧。
  • 陳丹青:如果韓寒的文章是他爸寫的 我連他爸一起喜歡
    因為有著木心這層關係,陳丹青前後共計25次到過烏鎮,自稱已把烏鎮當作第二故鄉,「這兒的員工都認識我。」烏鎮戲劇節期間,陳丹青觀摩了《如夢之夢》和《鐵軌之舞》兩部戲,在開幕式上忙不迭掏相機拍照,興致盎然。對烏鎮承辦這樣高規格的活動,陳丹青不吝讚美之詞,「我敢說,中國再沒有第二個'小地方'能夠辦成這樣的活動」。
  • 魯迅拿美術當正事 陳丹青:他是真正前衛的實踐者
    吳冠中一談到魯迅就激動魯迅沒上過一天藝術學院,在他的時代,中國這類學院尚在草創階段。從1918年發表新小說到1936年去世,魯迅公開的文學生涯不到20年,他用頂多十分之一的精力和時間收集畫作,賞析藝術,結交藝術家,但介入美術之深、結出果實之多超越人們想像。
  • 被稱「當代魯迅」的韓寒陳丹青爭議很大,網友:更大應該是方方
    「杯中窺人」,寫得十分精彩,後來的《零下一度》、《三重門》都很成功,不論是銷量還是文學獎都沒「虧待」他。陳丹青從來正直,寧彎不折成了陳丹青包括這個名字「丹青」給人們的印象,不過他並不是專業的文藝作家,擅長的是繪畫,業餘像木心一樣書寫文章。但陳丹青真正成名並不是因為文學,所以他被譽為「當代魯迅」多少有點牽強,那麼陳丹青這個「當代魯迅」是怎麼得來的?
  • 陳丹青:救救魯迅
    寫在魯迅逝世七十周年文 | 陳丹青這是我第三次談論魯迅先生了。每次都是又恭敬,又有點緊張。昨天特地剃了頭,換雙新皮鞋。我不會當場講演,講到魯迅的話題,尤其鄭重,總要事先寫點稿子才能自以為講得清楚一些。下面我按著稿子念,再作些發揮,請諸位原諒。
  • 魯迅小說集《吶喊》《彷徨》最近再版 死忠粉陳丹青為此首次曝光了...
    寫《活著》的作家餘華,就曾狠狠評價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餘華的牢騷幾乎代表了幾代學生的心聲,「我有口無心地讀著語文課本裡魯迅的作品,從小學讀到高中,讀了整整十七年,可是仍然不知道魯迅寫下了什麼?我覺得魯迅的作品沉悶、灰暗和無聊透頂。」直到幾年前,餘華的態度才有所改變,忍不住澄清,「現在重讀魯迅,感覺魯迅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
  • 魯迅當年,是怎樣讚譽蘇聯的?
    此種說法早在魯迅生前,即已甚囂塵上,以至他不得不多次公開闢謠,聲明「我們所做的那些東西,決不沾別國的半個盧布」。之所以由民國至今,很多人願意相信魯迅與盧布之謠言,主要因為魯迅確曾在媒體上長期讚譽蘇聯。傳言和真實之間,往往有著相當的距離。那麼,魯迅當年關於蘇聯的認知,究竟是怎樣的呢?
  • 王華祥院長說我是個混混,我先承認無知好了
    陳丹青沒做回應,但為14年出版的書取名《無知的遊歷》,算是隔空懟上了這場罵戰——你王華祥說我是個混混,我先承認無知好了。無知的陳丹青一邊向年輕人散布「繪畫過時了,不要輕易學畫」、「素描無用」之類「歪理邪說」,一邊自己依然在畫畫;一邊自稱沒資格鼓勵學生,一邊又以大道理鼓勵他們「趕緊掙錢」、「要自強」。以尋常視角看來,這樣的陳丹青,不是江郎才盡、混場撈金那樣獨自討厭的業界奇葩,而成了煽動蝴蝶翅膀,可能以自己的影響力毀掉眾多畫家、老師和學生人生的業界毒瘤。
  • 陳丹青否認自己是作家 稱韓寒不該回應"代筆門"
    作為今時最有「範兒」、到訪廣州公開露面次數又極有限的文化人,他受到了讀者們寧被擠成「肉餅」和「照片」也毫不退縮的狂熱歡迎。讀者們從書堆中甚至講臺後方的幕布空隙中擠出頭來與他打招呼,讓陳丹青大吃一驚,繼而也淡定自若地報之以「兄弟你好」的問候。  陳丹青隻字未提自己的畫作或書作,而是大談最近大半年在做的一件事:將木心先生在紐約為他們一幫畫家講授世界文學史的講義整理成書。
  • 評莫言、鬥姜文、批藝術,敢說真話的陳丹青,是當代魯迅嗎?
    愛他的人,稱他為「中國當代魯迅。」不愛他的人,罵他「當婊子還立牌坊。」就連罵他「當婊子立牌坊」的簡繁,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華毋庸置疑」。想當年,陳丹青自己考研究生時,在英語試卷上寫著:「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會英語。」最後他以英語0分,專業課高分的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
  • 陳丹青否認自己是作家 稱韓寒不該回應「代筆門」
    陳丹青隻字未提自己的畫作或書作,而是大談最近大半年在做的一件事:將木心先生在紐約為他們一幫畫家講授世界文學史的講義整理成書。「這本書有1200頁,42萬字,可能會在12月份面世,今年我就不出其它書了。」演講在書店進行,主辦方和讀者自然都期待聽到陳丹青談談自己讀書的經歷。誰知他坦言道:「我是沒有讀過書的人,到現在仍然會寫錯別字。
  • 陳丹青: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與作品無關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陳丹青說話一向很犀利,很多問題到他那裡總是能「迎刃而解」,非一番尖銳的批判不能終了。故而他在文藝批評界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王朔:魯迅沒寫長篇,不僅是他個人的損失,而是中華民族的損失
    魯迅雖然習慣批判,但他本人也接受批判,如果誰說他不好,他絕不對睚眥必報反而會"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正在所有人都為魯迅的精神所感動時,有一位名叫王朔的作家說出了一段與世俗觀念相左的言論。
  • 王朔:魯迅沒寫長篇,不僅是他個人的損失,而是中華民族的損失
    因此寫了很多作品來諷刺那時的社會,比如最出名的《編輯部的故事》,以幽默詼諧的方式極盡針砭時弊之意味,也令他躋身2007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第六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位當代作家對魯迅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看法。在某次接受採訪中王朔瀟灑自如的說道:"單就一篇《阿Q正傳》就把一切痛定思痛的文人甩得遠遠的,就能拿諾貝爾獎;可惜的是魯迅沒寫長篇,不管怎麼說都是種遺憾。
  • 陳丹青:大家都說我西藏組圖畫得好,我得承認我現在畫不過那時候
    嚴格一點來講,他有繪畫與他的寫作品風格一關,對於中西方的一些社會問題都有帶著屬於自己的看法。也是因為這一些看法,讓很多人喜歡他,甚至聲稱他是魯迅之後,唯一一個真正帶著心智看待中國文化的人。不管怎麼講,陳丹青是一個比較獨立的文化人,可如今的陳丹青更多的似乎是已經選擇了隱藏起自己。
  • 魯迅、王蒙、陳丹青,他們勸人不讀書
    作者胖妲己必記本原創文章據說今天是讀書日,所以各色各樣勸人讀書的導師馬上就出現了,好像他們讀過書似的,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從他們推薦的書名就知道這些人根本不讀書,這些人也沒時間讀書,因為真正的讀書人從不會勸人讀書。比如,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