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中文日舉辦象形文字展 讓世界領略漢字魅力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聯合國中文日舉辦象形文字展 讓世界領略漢字魅力

2014年04月28日 10: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圖為在聯合國中文日活動中,聯合國中文語言學習班的國際僱員正在用流利的中文演唱中國歌曲。

  4月17日,第五屆聯合國中文日系列活動在聯合國紐約總部隆重舉行;與此同時,「聯合國中文日·畫說漢字」中國象形文字展覽也在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總部所在地日內瓦萬國宮隆重開幕。中文日活動以書畫、演講、歌曲表演等形式生動解析漢字的起源、構造和演變,充分展示漢字和漢語的魅力。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

  據傳說,5000多年前,在穀雨時節,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出了中國最原始的象形文字。為紀念倉頡,聯合國於2010年起,將每年中國農曆的「穀雨」節氣設定為中文日。

  中文是聯合國6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在聯合國的日常運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文日的設立,不僅是聯合國對於中文和中國文化的肯定,同時也是對於中國在聯合國事務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肯定。「中文熱」也蔓延到聯合國紐約總部,具有中國元素的各種展覽總是能吸引很多觀眾,越來越多的聯合國僱員希望學習中文。而中文日則是一個讓他們能夠更多地了解和近距離地接觸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機會。

  點、橫、豎、撇、捺……這些簡單的筆畫在經過井然有序、錯落有致的排列組合後,躍然紙上,幻化成9萬多個富有生命力的漢字。由這些漢字組成的詞語、句子、詩篇、文章,承載了五千年中華文明。漢字,看似一幅畫;漢語,聽像一首歌。

  正值聯合國中文日,香港中文大學胡慧盈的微情書《百字令》再次在網絡上引起熱捧。這首菱形排列的情詩以其精妙的文筆、工整的排比、婉約的詞句,將作者對愛情的濃烈眷戀表達出來。也許只有漢字,才能如此靈動巧妙地傳情達意。

  中國網友不僅發現了漢字的美,還發現了漢字的萌。近日,一組關於「鼎」字的甲骨文圖片引起熱議,圖中「鼎」字的甲骨文造型像一隻張開四個爪子站立的「喵星人」,被網友稱為「最萌甲骨文」,還有人用「喵」代替「鼎」,創造出一言九喵、三足喵立等文字遊戲。漢字的藝術性在不經意間娛樂了大眾。

  漢字發展活力四射

  近年來,學術界乃至全社會越來越重視漢字,這從央視漢字書寫大賽一經推出,即引起極大反響可見一斑。「一彈戲牡丹,一揮萬重山,一橫長城長,一豎字鏗鏘,一畫蝶成雙,一撇鵲橋上,一勾遊江南,一點茉莉香……」,《龍文》,這首中國風歌曲將包括漢字在內的傳統文化之美一一展示,也伴隨著近年來興起的「國學熱」而廣為流傳。

  雖然「國學熱」喚起了民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關注,但社會上仍存在著迴避漢字、偏好外文的傾向,一些年輕人喜歡給自己起了外文名字以代替自己的中文名字,閱讀傳統經典讀物的人越來越少……這些現象是與當今社會全球化而本質上是西方文明全球化的趨勢分不開的。對於這種趨勢,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中華民族要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文化的自信,不能妄自菲薄。漢字作為中華文明之根,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繁榮興盛、綿延不絕的基礎。我們應該牢牢把握漢字和漢語這個中華文明的根基,不斷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漢字未來傳承夢想

  作為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教育和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辦學任務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在對留學生的漢語教學中開設了專門的漢字課程,比如漢字讀寫、漢字概論、中國書法等。該校漢語學院劉暢老師認為,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介紹說,很多留學生正是因為漢字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許多留學生認為,漢字是漢語中最獨特、最有韻味的一部分。劉暢老師認為,漢字的傳承與推廣是全民性、社會性的責任,更是漢語教師責無旁貸的工作,必須要做好。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冉啟斌教授說:「漢字要真正得到傳承和推廣,不能只依靠它在古代文明中書寫的經典、承載的輝煌,還要依靠它所承載的現代前沿科技和先進文明。當中國經濟騰飛、人民富足、國力昌盛、文明領先之時,漢字的傳承和推廣就會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結果。」

  漢字不僅是表意的載體,也是民族思想的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文明積澱千年的審美意識、倫理觀念和哲學思想,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圖騰。文化不能脫離政治經濟而獨立存在,漢字若要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佔領制高點,既離不開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全體中國人的普遍重視。當漢字的傳承與推廣成為全民的共識和責任時,漢魂才能長,漢字才能興,這也是我們美好的願景。(劉菲 姜力菲)

相關焦點

  • 聯合國萬國宮中文日舉辦「畫說漢字」象形文字展
    聯合國萬國宮中文日舉辦「畫說漢字」象形文字展   「聯合國中文日·畫說漢字」中國象形文字展覽17日在日內瓦萬國宮開幕。展覽以圖畫的形式解析漢字的起源、構造和演變,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基因——漢字的淵源和魅力。  此次展覽由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與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共同舉辦。
  • 倉頡、穀雨、書法、太極 聯合國中文日的中國符號
    :聯合國中文日的中國符號  新華社記者王建剛 史霄萌  倉頡、穀雨、書法、太極、茶葉、羌繡……折射中華文化厚重積澱的文化符號和藝術形態,令不同膚色的來賓目不暇接,心馳神往。其中,聯合國中文日被定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日,以紀念傳說中的「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在活動現場,書法家龐中華書寫的唐詩《宿建德江》等作品引來大批人駐足觀看。龐中華難抑內心的激動:「中國漢字實在太美了!你們能夠理解一個來自深山裡的地質隊員走進聯合國大廈,並辦個人展覽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嗎?是感動,是感激!」
  • 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工作進程
    2019年3月22日聯合國NGO組織,美國ust國際文化傳播公司張靖軒女士來安陽學院考察"甲骨文發現120周年,2019年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
  • 「漢字之美」走進維也納聯合國 中國學者講解漢字文化
    中國僑網10月21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當地時間10月1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漢字之美」交流展在維也納聯合國舉辦。「漢字之美」發起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於丹受邀,在國際會議廳進行《中文的鄉土》主題演講,並與嘉賓共同完成「漢字拼字」互動遊戲。本次「漢字之美」交流展,以漢字為載體,旨在傳播中國文化的主題活動,讓維也納聯合國官員和當地民眾生動體驗漢字的文化魅力。
  • 穀雨時節 聯合國中文日的來歷以及與個人的關係
    (錢漢明撰文) 聯合國中文日在2020年4月20日全球迎來了第二個十年的開始。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文日。這一新倡議的提出旨在慶賀多種語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並促進六種官方語文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
  • 這個展謹慎參加: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徵稿啟事
    為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堅持文化自信,宏揚民族藝術,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的認知與理解,為世界文化藝術添彩增輝,
  • 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字母化了,為什麼只有中國能保住象形漢字
    下面,先從象形文字開始進行說明。 一、象形文字是古老字體,是最早產生的文字 大約是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時候,由古埃及人率先將圖畫文字進行演化,從而發明了象形文字。而由於發明的時間非常的久遠,因此就如今的研究表明,象形文字乃是世界上一種最古老的字體。
  • 法國裡昂「魅力漢字」展徵集作品
    法國裡昂「魅力漢字」展徵集作品LA
  • 慧眼識象形文字巧手學習「畫漢字」
    在教育技術國家級、省級骨幹輔導教師,南安一中初中部創新大賽總教練史雙田老師的引導下,大家遨遊在神奇的象形文字世界裡,從最簡單的天地人,再到複雜的十二生肖,探尋不斷演變的漢字。伴隨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文字也在變革,當這種變化直觀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小記者深深為之折服。
  •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正如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俞建華大使在中文日開幕式上致辭所言,「中文日」活動每年在萬國宮舉辦,不僅體現了聯合國對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重視,也是聯合國致力於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生動寫照。
  • 漢字牽兩岸「甲骨」促交流:甲骨文文創交流展(上海)備受關注
    漢字牽兩岸「甲骨」促交流:甲骨文文創交流展(上海)備受關注 2018年08月29日 14: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上海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29日上海訊 由上海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甲骨文世界記憶專項基金、黃浦區政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打浦橋街道田子坊藝術中心主辦和支持,臺灣中華甲骨文學會協辦的「甲骨文發現120年紀念暨兩岸甲骨文文創交流展」,8月24日在位於上海中心區域的田子坊藝術中心舉辦。
  • 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字母化了,為何只有中國能保住象形漢字
    世界文明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象形文字,真正保存下來的,恐怕就只有漢字了。那麼,為什麼產生於其它地方的象形文字都消失了,卻只有中國的漢字保留下來了呢?世界上其它文明史上出現過的象形文字不一樣。除了漢字以外,世界上還出現過許多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古瑪雅文字等等。
  • 【造字】|「聯合國中文日」特別直播
    今天正逢穀雨,也是聯合國中文日。
  • 三論漢字: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都滅絕了,漢字為何能流傳至今
    漢字源自何方,出自誰手?根據傳說,漢字是由黃帝的左史官倉頡所造,距今約4400年,他受鳥獸足跡啟發,造出了漢字。漢字出世的那一刻,電閃雷鳴,天雨粟、鬼哭嚎,連老虎都嚇得躲了起來!漢字絕非簡簡單單的符號,每一個字都是有理論依據的。漢字造字有六法,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 網絡文化丨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七集:《漢字構形 象形》
    網絡文化丨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七集:《漢字構形 象形》 2020-09-01 17:2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於丹攜「漢字之美」走進聯合國:「橫平豎直皆風骨」
    【環球網文化頻道報導】10月17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漢字之美」再次走進維也納聯合國,與國際使節交流漢字文化。「漢字之美」發起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於丹講述《中文的鄉土》,「漢字是握在中華民族掌心裡的紋路,循著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觸摸到所有觀念由來的秘密;漢字也是筆尖下流淌的鄉土,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即血脈。」
  • 魏峰先生出席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預展
    2019年4月2日,魏峰先生出席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預展
  • 【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的關係——字母文字是次生文字】
    漢字外,其他字母文字應該都是圍繞象形文字的次生,最初象形文字是人類選擇的必然,生活使然。文字之所以是文明的標誌,是因為國家是由足夠夠多的人群組成,需要組織國家活動,需要足夠的國家記憶,文字就發展起來了,從而趨於健全。在最初的國家活動中,並不是所有群體都處於國家中心,有被邊緣化,自動遠離中心,或被驅離開中心。
  • 象形文字現在只有漢字留存,而它4000年長盛不衰,秘訣是什麼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會有自己的文字。他們有些是自己民族的文字,有些是借著別人民族的文字去創立的。而文字也是研究一個國家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比如因為沒有發現同時代的文字,當我們認為第一個王朝是夏朝的時候,世界上卻一致認為我們的第一個王朝是商朝,活脫脫的把文明史往後縮短了400多年,就是吃了沒找到文字的虧。而4000年前的時候,在世界上有埃及,巴比倫和印度這三個國家和我們並行。
  • 象形識字——學習活的漢字
    一、漢字的起源在遠古代時,我們的祖先沒有文字,當時的人們通過口耳相傳來進行交流,但口頭交流信息偏差很大,也無法固化信息,於是文字的誕生就成為必然。刻畫符號二、漢字的演變伴隨著先人對世界萬物的認知不斷深入,以及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漢字在漫長的歲月裡也逐漸發展成一套完整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