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山水為什麼要寫生?如何寫生?

2020-12-19 騰訊網

文字來源於網絡;插圖:趙春秋太行山寫生作品

中國畫的"寫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摸寫記之......"(元·黃公望《寫山水訣》)。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中,實在是把對自然的深入觀照和細微體悟放在首位,並使自然山水與畫家心靈互融神會,最終達到顧愷之所說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目的.為達此目的,光是"模寫"是遠遠不夠的。

現代山水畫寫生的作用

寫生的橋梁作用

中國畫的學習,一般均從臨摹入手,並且往往始終伴隨著學習的全過程。作為學習國畫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臨摹,能在短期內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國畫的各種基本技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於國畫技法,如山水中的皴法等,經過前人反覆錘鍊,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臨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

而通過寫生,就能使學習者在傳統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與真山實水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一方面,以所習技法表述真實山水,另一方面,用大自然中山水的萬千姿態,印證傳統山水程式,明了這些程式之由來。

2.寫生的記錄梁作用

作為遊歷山水時的感受的記憶手段,寫生也有其重要作用。且不論古代沒有相機、攝像機,對不可能長遊細察的山水記上一"異"十分必要,即使在現代,有了相機等現代化記實工具,但當面對真實山水時所得的感觸,同時因地、因氣候變化的陰晴明晦、雲蒸嵐飛,都會有許多變化。

這些用寫生記錄,往往比較切合感覺,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實而缺乏感人力量。

3.寫生的體微作用

比較山水畫的臨摹與寫生,臨摹等於是在求教名師,只要精研細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光從臨摹上得到體會,畢竟是吃別人嚼過的饃,"紙上得來終覺淺"。如不能把這些臨摹所得與自然真山水相比照,一不小心便會陷入泥古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在這裡,直接面對活生的自然山水,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往往會有自己的獨特體會。這些獨特體會經過多次強化,並反覆去粗存精,就會成為個人繪畫風格面貌確立的起點。也正是這一點,才是現代山水寫生教學向傳統山水寫生觀靠攏的起點。

現代山水寫生教學的兩個誤區

誤區之一:"泥古不化"。過分強調臨摹所得的山水畫技法,特別是山石皴法等,結果是要麼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寫成死山水,要麼是思路被真山實水所束縛,而找不到表現的方法。

誤區之二:"食洋不化"。是以西畫速寫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國畫山水寫生中,把國畫寫生等同於硬筆明暗速寫或線描速寫。其直接惡果是當速寫得心應手之後,無論平時隨手揮寫,或嚴肅的創作,所畫之作幾乎全為一副"速寫相"。這些畫作,如果光從畫面視覺效果看,可能也不錯,但卻不能稱是中國山水畫。因直露和膚淺,直接決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以下我們提出一些由淺入深,最終與傳統山水寫生觀相一致的寫生方法,以供討論。

山水畫教學的寫生法

山水畫寫生教學,一直是作為美術院校山水畫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而納入教學計劃的。山水畫是國畫三大門類中,最直接貼近自然的藝術。所以說,教學者在山水畫教學中,應掌握常用方法和總體把握。

(一)山水畫寫生教學的常用方法

局部模寫法:(適合初學者臨摹未到熟練程度,真山水寫生又未多接觸,須要兩相對照,揣摹模寫,此時切忌貪大求全。

.詳記法:較完整"真實"地記錄畫面,適合初步熟練的學者,此時教者即當強調感受之真實,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實"。

記異法:只對特別的事物加以記寫,適合時間較少或有特別感受時用。

記意法:只簡單記錄一個印象,不作詳細刻畫,類似黃賓虹先生之速記。

放大法:選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並作較詳盡表現,常可有意外收穫。

映象法:針對整體景物的感受,較簡潔的畫出大體印象,不求形似,但求達"意"。

映象重疊法: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記,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萬水的疊加印象,此即所謂"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重複體味法:此法即留驗於此山此水間,流連忘返,反覆觀照體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爛熟於胸,以致行坐眠食,時刻不忘。石濤之鐘情黃山,潘天壽先生之畫雁蕩,黃賓虹先生之愛觀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二)以上諸法以外,根據各人體會,還可有多種寫生方法,但其綱領則同是不以山川表面化的真實為目的,而力求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為至高境界。

總體的把握尚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中國山水畫是宏觀的,要在宏觀把握中去處理微觀,注重整體大感受,防止受拘於一草一木。

2.寫生越熟練,越要減少直接對景描畫,而多把身心投入觀照,體悟造化的神妙,在這裡"觀"十分重要,通過"觀"和"看",努力達到物我兩忘之境。

3.應特別注重特定條件下的自然山水對自己產生的強烈感觸,因這類感觸往往是你個人特有的體驗,努力強化這個體驗並表現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跡化的開端,也就是你的繪畫風格確立的開端。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與欣賞,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寫生?畫畫的人為什麼要寫生?
    什麼是「寫生」?為什麼不叫「寫熟」?關於寫生有很多種解釋,我的理解為,走進生活,面對大自然,對著實物、實景畫畫出來的畫,由生到熟,熟能生巧,就是把對象寫活,這種學畫方式就叫寫生。縱觀現在全國美展,有許多展出的作品雖然看上去是經過精雕細琢的,其實很多都不是寫生作品,而是通過電腦合成圖像、列印、拍照之後二度加工創作出來的,甚至於還有剽竊、模仿、改編出來的。對於中國畫的筆墨傳統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中國畫,都需要經過臨摹、寫生、創作三部曲,寫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 雲田畫論_淺論山水畫寫生觀照
    淺論山水畫寫生關照雲田居土中國山水畫的寫生難度相當大,初學者往往身臨真山水中不知所措那什麼是山水呢?古人陶冶情性,感悟人生的道用之器,古聖賢人有仁智之樂,所指即是寄情和暢遊於山水之間,只有這樣的高人逸士才能認識真山水。山水的觀法是山水畫的基礎,是體會真山水的鑰匙,也是山水畫寫生的前提。至於山水的觀法,早在六朝已經成熟。宗炳《畫山水序》是中國古代第一篇山水畫理論。
  • 掌握這些寫生技法,畫一幅國畫山水並不難
    一方面,以所習技法表述真實山水,另一方面,用大自然中山水的萬千姿態,印證傳統山水程式,明了這些程式之由來。2.寫生的記錄作用作為遊歷山水時的感受的記憶手段,寫生也有其重要作用。也正是這一點,才是現代山水寫生教學向傳統山水寫生觀靠攏的起點。現代山水寫生教學的兩個誤區誤區之一:"泥古不化"。過分強調臨摹所得的山水畫技法,特別是山石皴法等,結果是要麼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寫成死山水,要麼是思路被真山實水所束縛,而找不到表現的方法。
  • 掌握這些寫生技法,畫一幅國畫山水並不難!
    也正是這一點,才是現代山水寫生教學向傳統山水寫生觀靠攏的起點。現代山水寫生教學的兩個誤區誤區之一:"泥古不化"。是以西畫速寫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國畫山水寫生中,把國畫寫生等同於硬筆明暗速寫或線描速寫。其直接惡果是當速寫得心應手之後,無論平時隨手揮寫,或嚴肅的創作,所畫之作幾乎全為一副"速寫相"。這些畫作,如果光從畫面視覺效果看,可能也不錯,但卻不能稱是中國山水畫。因直露和膚淺,直接決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 何為寫生 為何寫生 如何寫生
    近日,在全山石藝術中心,靳尚誼、全山石、邵大箴、詹建俊、胡振宇、張祖英六位美術界老教授以正在展出的「尼古拉·菲欽與楊鳴山油畫寫生展」為例,圍繞寫生的意義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深入探討。寫生對於創作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看待普遍存在的借用相機工具、畫照片等現象,寫生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由寫生出發,中國美術院校的油畫教育、當下的油畫創作又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 什麼是理想的山水寫生境界?我把寫生對象當「親密愛人」
    畫山水得寫生,什麼是理想的山水寫生境界?前幾天我寫了一段話,我認為天人合一,把寫生對象當成親密愛人,才能產生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才能投入最真實的情感,用最大力氣描繪出出心中美妙的畫面。今天找到我老師賈又福先生關於「理想的寫生境界」一段話,看賈先生怎麼認為,現摘錄和同道共勉。陳莊硯邊閒語什麼是理想的山水寫生境界?理想的境界是什麼呢?
  • 名家講稿:李可染山水寫生論稿
    2017年在李可染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特別企劃,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聯合編輯出版《名家講稿:李可染山水寫生論稿》,將李可染先生的部分畫論及大量寫生作品集結成書。當時他畫了大量研究石濤、八大、石溪、吳道子等前人的作品,同時也創作了一批寫意山水、人物和牧牛的水墨畫,以領會中國水墨的表現特徵。而「打出來」則是要把傳統的藝術規律與藝術家個性和所處時代、自然相連接,作「透網鱗」,以實現對傳統的超越。
  • 山水畫寫生是畫家的必修課,如何達到「同卻也不同」的效果?
    圖/季乃倉 文/秋香山水寫意畫在創作選材上除了山川草木,雲水人家,雖然不同的布景構圖,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傳達效果,但是在山水寫意畫創作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是反覆挪用自己積累的那些素材的話,時間久了,創作思維容易枯竭不說
  • 山水畫家林容生: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
    山水畫家林容生: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問: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不同意義?林容生:這個題目也是我們在寫生和教學過程中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關於寫生。首先,它是一個我們感受和體驗自然與生活的過程。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都有一定經驗和積累,寫生中把這些經驗和積累放到具體生活對象中去觀察、去比較,可以加強我們對用筆墨造型的理解,也會讓我們發現之前學習過程中尚未面對的一些具體形態和形式表現的方法。所以在寫生過程中,可以應用我們的觀察、發現,以及我們所掌握的技法表現去重新思考如何提鍊形象,如何用筆墨造型。寫生的過程也是一個技法表現到筆墨結構的提煉的過程。
  •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明代唐志契說:「昔人謂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繪事微言》)傳統繪畫的「寫生」與當下中西結合後產生的「寫生」是截然不同的,後者可以理解為一種手段,而前者則不僅是手段,更是一種審美精神。站在中國傳統繪畫的高度上看寫生的發展過程,宋代「寫生」的表現範疇和審美取向充分體現那個時代的繪畫特色而成為繪畫史上的焦點。
  • 何為寫生 為何寫生 如何寫生——六位老藝術家談油畫寫生問題
    寫生對於創作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看待普遍存在的借用相機工具、畫照片等現象,寫生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由寫生出發,中國美術院校的油畫教育、當下的油畫創作又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幾位油畫界前輩有著怎樣的擔憂和思考,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本版整理刊發他們的發言,以期對業界有所啟發。
  • 曾剛老師彩墨山水網絡直播班教你如何寫生創作
    1994年 於成都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98年 於四川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2004年 出版《曾剛彩墨山水畫》於上海朵雲軒舉辦畫展2006年 出版《中國山水畫技法叢書—曾剛畫山石》《中國山水畫技法叢書—曾剛畫雲水》《中國山水畫技法叢書—曾剛畫樹木》《中國山水畫技法叢書—曾剛寫生選》
  • 贛州寫生瑣記
    董源和巨然則以表現南方山水為主,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董源描繪也有關於寫的描繪:「江南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後建業僧巨然祖述源法……」早期山水畫在發展時以大自然為表現對象,體現了寫生概念。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畫家面對大山大水時,肯定想表現在筆下。
  • 「寫生中國」施雲翔青綠彩墨山水畫南太行山寫生強化班
    >太行施雲翔 青綠·彩墨山水畫南太行山寫生強化班招生簡章大騫世界書畫研習社(以下簡稱「研習社」)致力於打造中國書畫藝術線上線下最大的傳承平臺;通過線上直播課程、線上錄播課程、線下長期研習社與短期體驗營主講教師施雲翔本期寫生地點在太行山景區一帶,這裡景區薈萃了太行山水精華,集奇、險、俊、秀、幽於一谷,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九寨、青城之幽,黃山、峨眉之秀。
  • 潘天壽: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對景寫生,要懂得舍字。丨私享
    #墨筆畫稿《白描水仙圖》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與情,畫中之靈魂也,得之則活。對景寫生,要懂得舍字。山水畫家,不觀黃嶽、雁山之奇變,不足以勾引畫家心靈中之奇變。然畫家心靈中之奇變,又非黃嶽、雁山可盡賅之也。故曰:畫繪之事,宇宙在乎手。黃嶽之峰巒,掀天拔地,恢宏奇變,使觀者驚心動魄,不寒而慄;雁山之飛瀑,如白虹之瀉天河,一落千丈,使觀者目眩耳聾,不可嚮邇:誠所謂洩天地造化之秘者歟。
  • 讀山水之語 造畫中之境——品謝錦華的寫生水墨山水
    寫生,是畫者在沿途觀景間不斷踐行繪畫理想的過程,見一處景,生一片情,在執筆繪景間,將內在情蘊注於筆端,發於紙面,流於人間。隨著時光的流轉,一幅幅紙上景觀如此誕生,在此過程中或許有遊客駐足靜觀、有蜻蜓停翅凝望、有鳥兒啼叫助畫……看似簡單的」寫生「二字,細探竟有如此詩意。知名畫家謝錦華鍾情於山水寫生,其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畫中詩意無限綿長。
  • 山水畫家雲門張巖:近年來,我畫了很多水墨寫生
    近年來,我畫了很多水墨寫生,每次面對大自然,總有一種自由飛翔的感覺。從早上畫至天色將黑,身體雖累,但內心卻十分充實。也經常躲在房簷下,聽著沙沙細雨聲,筆墨卻在畫紙上任意流淌。這種心境,和臨摹、創作是非常不一樣的。
  • 從溧陽山水中走來——虞浩忠國畫寫生記
    因為他深知只有重視寫生,才能提高山水畫的藝術表現力和作品的豐富性。在他的作品中,你就能看到諸如山水寫生對他藝術完美構築的影響。 虞浩忠先生用自己獨特的國畫描繪手法,完整表達了對當今江南山水的思考,表面飄逸瀟灑,實際上卻是暗流湧動。
  • 賈莊水墨山水寫生
    生於石家莊市,居住南京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獨立藝術家 應無所住文/通徹文人畫發展到今天其實文人畫很簡單的,就是文化人在畫畫。一個是修為,另一個是方法,是技術。光有修為沒有技術也不成立,光有技術,沒有修為也不成立,這也叫&39;,文人畫家中的兩足,缺一不可。當然,這只是一個基本的要求,而更高的要求,一般都是水漲船高的,標準很難統一,無常法,但好壞還是有一個相對的尺度,衡量這個好壞的尺度,就是它的人文價值,人文性,深不深刻,是深,還是淺,也可以叫做雅俗,也都行。
  • 畫出山的氣質,吳冠中繪《張家界寫生》
    回顧吳冠中的作品,他竟然在40年前就發現了張家界的壯美靈秀,前去寫生創作。不得不說,畫家的審美眼光,就比一般人要好很多。吳冠中的創作題材相當多元,他畫過了無人跡的罕見山水,他也畫過燈火闌珊的都市風情。他走哪就畫到哪,不僅畫眼中所見,也畫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