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寫生 為何寫生 如何寫生

2020-12-08 人民網江西頻道

近日,在全山石藝術中心,靳尚誼、全山石、邵大箴、詹建俊、胡振宇、張祖英六位美術界老教授以正在展出的「尼古拉·菲欽與楊鳴山油畫寫生展」為例,圍繞寫生的意義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深入探討。寫生對於創作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看待普遍存在的借用相機工具、畫照片等現象,寫生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由寫生出發,中國美術院校的油畫教育、當下的油畫創作又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幾位油畫界前輩有著怎樣的擔憂和思考,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本版整理刊發他們的發言,以期對業界有所啟發。

靳尚誼:美院學生對油畫的發展產生了質疑

談寫生,首先要說說色調。因為環境不一樣、時間不一樣、光線不一樣、顏色關係不一樣,所以色調也是不一樣的。色彩語言和造型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楊鳴山的油畫中建築近景、中景、遠景不一樣,空間感強烈。其實,體積語言和空間語言對於中國藝術家來說是很難表現的,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概念。我和很多畫家一樣,畫風景的時候先畫中景、遠景,最後才畫近景,近景的顏色很弱,空間推不過去。這也是中國藝術家畫色彩的普遍現象。

講到寫生,現在出現了一種現象,一些畫家包括美術院校的教師都畫得很大、很多、很完整,但是這些畫都是一個調子,色彩不夠豐富。所以,中國的油畫藝術家不認真研究油畫語言,中國油畫如何發展,還真是個大問題。

當前中國油畫另一種情況,就是美術院校的學生對油畫的發展產生了質疑,不畫畫,去搞觀念和裝置了。他們認為,中國的油畫理論家和一些文章都這樣說了,油畫的前途就是觀念藝術。怎麼發展油畫,要不要畫?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20世紀50年代,我和我的老師都是研究油畫的。那時候,17年我只看了3次展覽,都不是最好的。直到1979年到西德訪問我才真正看到歐洲油畫原作,我們的進步是非常艱苦的。後來,我再出去看,研究的都是油畫語言的問題,對於好的油畫,觀念、風格、創新,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油畫語言,才能談觀念和創作。語言不行,觀念和創新都沒有意義。

看楊鳴山的畫,每一幅都不一樣,空間、冷暖、色調等都很全面,這與他的俄羅斯藝術基因有很大關係。中國藝術家覺得體積、空間的道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做不到。而體積、空間以及色調是油畫極其重要的因素,確立了獨特的審美態度和標準。所以學好油畫,對中國藝術家的審美修養、環境營造、生活格調的提高都大有好處。

全山石:只有在原作中才能看到獨特的審美價值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寫生,而是到鄉下去用手機拍照,回來在旅館裡按照片畫。他們並沒有領會為什麼要寫生,寫生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以及我們應該怎樣去寫生,用什麼方式來寫生。

我們也看到有很多畫家,拿四五米的畫布,用八仙桌做調色板,結果畫出來很像照片,這並不是油畫。油畫語言非常豐富,油畫的美感、獨特的審美價值,只有在原作中才能看到。尼古拉·菲欽的油畫最大的特點,就是保留了傳統油畫的精髓。他的作品既吸收了俄羅斯油畫的傳統優點,又有印象派的特點。他畫的人物肖像,很傳神,色彩更微妙,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油畫語言。這種創造的精神和創作語言,很值得我們研究。比如《穿粉紅衣裙的女士——塔莉婭·波達勃爾斯卡婭肖像》,局部是抽象的語言,遠看卻是裙子的皺褶。胳膊色彩非常豐富,用了很多白粉,卻沒有一點粉氣。

而楊鳴山沒有留過學,也沒有在國內舉辦過展覽。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到新疆藝術學校美術系教書,在那裡生活了40年。他畫了很多畫,都放在自己家裡。此次展出的只是他作品的冰山一角,這樣小的油畫他還有幾千幅。所以這樣一個對藝術非常虔誠又熱愛生活的藝術家,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學習?

尼古拉·菲欽與楊鳴山的作品展現出的共同的地方就是寫生。

邵大箴:沒有紮實基本功是畫不出好作品的

油畫發展到印象派,寫生也發生了變化,印象派油畫寫生強調光的變化。到了後印象主義時期,有了反印象主義的味道。有了印象主義的光色,但質量感卻沒有了,體量感也沒有了。後印象主義在色調上強調質量感、體量感,恢復了古典油畫最基本的東西。雖然印象派在光和色彩方面有了發展,但卻把藝術裡的其他基本元素拋棄了。如委拉斯貴支等古典主義、寫實主義藝術家強調繪畫最基本的質量感與體量感,在印象派之後卻被拋棄了。所以,寫生到了印象派之後變成了創作,不是物象反映在畫面上,而是物象被創造性地反映。

對景寫生中有很多主觀性,即選擇和提取在自然界發現的物象並在畫布上表現出來。中國油畫寫生要發展,這個傳統很值得我們重視。

油畫的技藝不能不重視。實際上油畫是用眼睛看,用腦子和心體會,然後再用手創造,是心、腦、手合作的創造。不僅是油畫,任何一種藝術最基礎的都是技法和技巧。雖然楊鳴山和尼古拉·菲欽的畫色彩不同,一個鮮豔、一個淡雅,但是畫面都非常豐富,體現出技巧的重要性。

古典藝術非常強調技藝。實際現在真正的藝術,假如不是完全搞觀念,那麼技藝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學校裡不強調這個。一些美術院校教學不僅缺乏基礎,而且還不重視寫生,甚至拋棄技藝。畫家自由發揮、自由創造、隨意表現,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是畫不出好作品的。

詹建俊:有時候一筆下去幾個問題同時解決

現在一些美術專業的人思想有點混亂,不少學生在報考美術院校的時候,不是從藝術的角度來考慮,而是從社會現實的角度來考慮的。沒有建立好初心,又缺乏專業精神,導致一些油畫專業的畢業創作,專業心不強,搞了很多裝置。沒有初心,怎麼成為藝術家?

要畫好某個對象,就必須去研究。作為畫家,沒有用心靈感受客觀世界,怎麼能把客觀世界畫好?楊鳴山的小畫就很豐富,展現了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作為專業來說,很重要的是用以表達的材料。用什麼藝術工具、手段來表現?油畫就要用油畫特有的材料和專業的語言來表現,並把材料本身的特質用好,才能成就油畫語言之美。要認識客觀的規律性,感受客觀的豐富性,還要用特殊的工具和材料,把藝術家對客觀的認識、感受呈現出獨特的美感,才能有所成就。

尼古拉·菲欽把造型、空間、光線、色彩組合在一起,豐富的畫面呈現出難以言傳的美。而楊鳴山的小畫,卻涵蓋了他對客觀世界豐富的感覺,即使放大出來也還是那麼美。草地是用筆毛畫出來的,一根根小草有粗有細,完美地發揮了特殊工具、材料的技藝之美。現在很多人不講技藝,也看不起技藝,認為技藝是次要的。還有人質疑對客觀對象的研究:「寫生有作用嗎?」

畫面中色調、筆觸等微妙的表達以及繪畫的靈動性,不是用理性把客觀對象解構、解剖,把空間都分析出來就能達到的,還需要利用特殊工具和材料,與個體的靈魂、精神融合,才是靈感和技藝,才能最終打動觀眾。有時候一筆下去幾個問題同時解決,形、光、色、線、空間、虛實、冷暖都在其中體現。

油畫本體語言確實很難領會。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問題已經過去了,沒有人再強調油畫本體語言,這種現象讓人非常擔心。

我在歐洲學習的時候,學校就有研究油畫材料的和研究油畫技法的。日本也有專門研究油畫的實驗室,而中國以往沒有一個美術院校有這樣的機構。現在有的美術院校成立了這類的研究室,但年輕人並不把它當回事。

剛到歐洲的時候,雖然我學了一些油畫,但感覺不像地道的油畫。人家畫得太豐富了,有很多技巧,不知道是怎麼畫出來的。在倫敦,國家美術館每周四下午對專業人士都開放,我看了那些作品很羨慕,覺得能學到一點皮毛就很了不起了。比如丟勒的風景畫,有一種無可名狀的美。可是我們的一些畫,一看就感覺很容易,說是寫生,其實是在趕時髦,還達不到精微的效果。所以,中國的油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讓年輕人明白油畫傳承下來是很不容易的。

學生時代必須要畫小風景,這樣可以觀察到顏色的變化,對於學生來講很重要。因為自然界的色彩變化很大,畫小風景能提高自己的色彩感覺。為什麼色彩感覺很重要?因為這就是油畫本體語言的核心。

張祖英:寫生不是把實景搬到畫面上

這些年,中國油畫發展很快,詹建俊、靳尚誼、全山石等老師針對油畫發展的根本問題做了許多事。他們的初心、敬業的精神,確實值得欽佩。

看了「寫生的意義——尼古拉·菲欽與楊鳴山油畫寫生展」非常感動,收穫很大。尼古拉·菲欽的寫生不是一般的對著人物寫生,而是用心去投入,用心來表現。特別是他畫面中的情感表達,包括眼睛的刻畫都非常精彩。另一個特點,是具象中的抽象,這種結合很有韻味。楊鳴山的畫是其嫻熟的繪畫語言的表達。現在很多人寫生,只是把自然景象如實地搬到畫面上。寫生雖然反映生活,但不等於複製,還要展現藝術家心靈的感受。

中國這幾年興起了很大的寫生熱,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熱寫生,冷思考》,指出了一些寫生過程中的不良現象。有一次,我到學校給高研班上課,模特坐在臺上,但同學還在拍照,拍完照以後根據手機再畫畫。事實上,寫生需要根據對象來進行提煉,用心靈語言來表現。照片太具體了,如果畫家跟著它走,作品就很難有情感。

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寒假和暑假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畫比較小的畫,老師基本上要求半個小時或40分鐘完成,但是天、地、物的調子都有了。而現在的畫有個傾向,越大越好,1米或5米的都有,有的畫家半天才畫兩幅。所以,現在寫生能力的退化直接反映在創作上,這種現象很普遍。如何正確理解寫生、感悟寫生的魅力,真正把寫生納入藝術創作中,很值得大家關注。(本版文字由記者肖維波整理)

(責編:羅娜、邱燁)

相關焦點

  • 何為寫生 為何寫生 如何寫生——六位老藝術家談油畫寫生問題
    」為例,圍繞寫生的意義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深入探討。寫生對於創作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看待普遍存在的借用相機工具、畫照片等現象,寫生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由寫生出發,中國美術院校的油畫教育、當下的油畫創作又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幾位油畫界前輩有著怎樣的擔憂和思考,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本版整理刊發他們的發言,以期對業界有所啟發。
  • 畫山水為什麼要寫生?如何寫生?
    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中,實在是把對自然的深入觀照和細微體悟放在首位,並使自然山水與畫家心靈互融神會,最終達到顧愷之所說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目的.為達此目的,光是"模寫"是遠遠不夠的。
  • 【寫生啦】風景寫生中如何表現灰色調?
    ↑ 點擊上方 「關注最新寫生動態 」設為星標☆,不容錯過呦~
  • 2018寫生季(上)-北服人宏村寫生,不止於寫生!
    9.2-9.12北服人師生寫生季"不止於寫生">寫生必備景3:美景與河流適合寫生的美景絕不浪費!每日為學生改畫範畫的申老師謝謝您,為孩子們的辛苦付出寫生還在繼續!我們會繼續為大家分享更多優秀作品的寫生9.3-8日總結學員勤奮努力,老師改畫給力;申校範畫忙碌,張校講課辛苦;大家齊心協力,只因目標有力;期盼加油努力,早日為夢助力
  • 贛州寫生瑣記
    寫生與寫生活動1月5日上午,由贛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主辦、贛州美術館承辦、贛州市美術家協會支持、江西文冠傳媒有限公司執行的「大美贛州行」特聘顧問、畫家暨採風寫生活動正式啟動。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是為2021建黨100周年獻禮展徵集作品,全面展示贛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實施全域旅遊三年行動計劃取得的新成果。
  • 對景寫生與閉門造車
    何懷碩 臺灣很著名的畫家席德進先生生前最擅長對景寫生。他一生絕大部分作品,不論是風景、人物、花木都是寫生的作品。不過,他的寫生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具有某些創作的成分。李可染晚年不能跋涉出門之前,他的山水作品是在「寫生中創作」的更高典範。
  • 中國畫畫家怎樣的「寫生」方式是正確的「寫生」
    「寫生」的釋義,是指直接面對物像進行描繪的一種繪畫方法,其中有「風景寫生」、「靜物寫生」和「人物寫生」等寫生分類。通常寫生作品不作為成品繪畫作品,只是作為繪畫創作的素材。由此可見,「寫生」本身不是創作,只是為創作打基礎和積累素材。
  • 劉白:說說寫生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北溪畫院學術院長;劉白工作室執行導師。如何才能將眼前的景象組織成畫面,並畫到高級、有可讀性,但又不能離開物象太遠,似與不似之間成了難題!寫生是繪畫藝術創作的必經之路,是考驗畫家對物象形體的理解,對線條的解讀,對畫面關係的掌控和運用。寫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張谷旻:山水畫如何從寫生走向創作?
    此圖乃寫生示範,用毛筆直接在宣紙上速寫,應了解山體起伏、轉折、呼應。下筆應果斷、肯定,並概括和突出山石結構,加強布局的繁簡、疏密變化及用筆的虛實、枯溼變化,以突顯畫面的節奏和韻律。獅子林速寫 2014年▼此圖為學生作構圖示範,園林寫生主要以建築、山石、樹木及水面等組成。在處理時,疏密、繁簡對比很重要。近處假山應安排得錯落有致,山石結體應概括到位。
  • 寫生 怎樣畫好風景寫生
    風景寫生與靜物寫生的方法大同小異。在把握色調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動作迅速,首先將那些繁雜的景物概括成幾個大的色塊,特別是對那些彼此非常接近易於混淆的色彩更要注意一定程度上的區分,如人們常說的「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水和天,細看之下二者之間的區別還很明顯。
  • 體驗戶外寫生
    這是愛寫作的獅子種子會員的一場特別活動——「跟著畫師來動物園寫生」。前來指導孩子們現場畫畫的裘洪波老師,近兩年來已舉辦過幾十場「速寫杭州」戶外寫生活動,很受繪畫愛好者的歡迎。這一回帶孩子們到戶外畫畫,裘老師特意挑了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動物園,大象館和長頸鹿館之間的二樓看臺,是一片極佳的寫生點,一邊是大象,一邊是長頸鹿,而且居高臨下,大象、長頸鹿就在眼前慢悠悠地散步。
  • 淺談寫生——何加林
    鉛筆寫生往往以速寫的方式去表現生活當中瞬間的感受,水墨寫生則面對實景,有取捨地去觀察和體驗生活中美的感受,然後擷入畫中,而記憶寫生則完全憑自己的回味、默記,回家後擇要領整理出來(此類寫生多為研究生階段實行)。  鉛筆寫生:  鉛筆寫生主要是指用鉛筆在速寫紙上畫寫生。速度可快可慢,時間可長可短,但一定是對景寫生才有意義。
  • 什麼是寫生?畫畫的人為什麼要寫生?
    什麼是「寫生」?為什麼不叫「寫熟」?關於寫生有很多種解釋,我的理解為,走進生活,面對大自然,對著實物、實景畫畫出來的畫,由生到熟,熟能生巧,就是把對象寫活,這種學畫方式就叫寫生。縱觀現在全國美展,有許多展出的作品雖然看上去是經過精雕細琢的,其實很多都不是寫生作品,而是通過電腦合成圖像、列印、拍照之後二度加工創作出來的,甚至於還有剽竊、模仿、改編出來的。對於中國畫的筆墨傳統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中國畫,都需要經過臨摹、寫生、創作三部曲,寫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 寫生就是創作
    在不同的階段其內涵指向不同,主要存在兩種路徑:一是以黃賓虹、齊白石等為代表的「守舊」路線,二是以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為代表的「革新」方式。二者均體現出「寫生」在共同的時代背景下,不同的技術語言出發點對於藝術語言本體的延展。共和國成立以來,「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嶺南畫派」等畫派則分別從不同的技術語言角度出發,呈現出各個群體對於「寫生」所進行的詮釋和擴容。
  • 如何戶外寫生,非常簡單
    尤其是冬季雪天我本人是最喜歡戶外寫生的,雖然光影變化不定,但非常富有詩意。如果能把作品放在避光處,會更加容易判斷顏色和色調。寫生的時候要帶一頂鴨舌帽和護目鏡比較好。然後注意健康和安全的問題,一定要隨身攜帶飲用水,專心作畫的人容易缺水,如果長時間站立比較消耗體力。
  • 陳丹青寫生現場及作品合集(畫冊寫生、人物)
    德拉克洛瓦、庫爾貝、德加,是為先驅。其時,初期攝影於繪畫大統絲毫無傷;中國在革命年代的宣傳性油畫也大量運用照片,但徐悲鴻、董希文、王式廓、何孔德等前輩的重要創作,莫不基於忠實的寫生。繪畫的圖像化,或曰圖像繪畫,大致起於普普藝術。其中翹楚,如安迪•沃霍到裡希特兩代人,開啟了圖像時代的繪畫,繪畫被賦予新的定義。二者對中國當代繪畫發生顯著而廣泛的影響。
  • 怎樣畫好風景寫生 | 再談色彩寫生
    如何畫好油畫風景寫生
  • 田黎明:寫生的空間
    傳統、生活、創造成為我們傳統教學的重要理念和重要的教學原則,如何在臨摹、寫生、創作課程中深刻領會老一輩藝術家的教學思想,如何在每門課程中能比較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精神的內涵,尤其在當代文化中怎樣認識和融匯傳統的人文境界,並圍繞、追隨著我們的教學傳統去體驗中國畫的文化基礎,積累中國畫的基礎,來提升我們對中國畫的認識與人文修養,是當務之急。
  • 田黎明:寫生的空間
    傳統、生活、創造成為我們傳統教學的重要理念和重要的教學原則,如何在臨摹、寫生、創作課程中深刻領會老一輩藝術家的教學思想,如何在每門課程中能比較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精神的內涵,尤其在當代文化中怎樣認識和融匯傳統的人文境界,並圍繞、追隨著我們的教學傳統去體驗中國畫的文化基礎,積累中國畫的基礎,來提升我們對中國畫的認識與人文修養,是當務之急。
  • 李洋:寫生作品化
    李可染《橫雲嶺外千重樹》近讀邵大箴先生撰文的《寫生與李可染的山水畫》,李可染先生把對景寫生發展為「對景創作」的藝術創作方法為「寫生作品化」的理論提供了佐證。他的思想實際上已從對景寫生發展為「對景創作」,他的理想是在寫生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更概括的藝術創作。又說:「從寫生進入創作需要突破,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關。」李可染先生是抓住「寫生」這一重要環節推動中國山水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