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對景寫生,要懂得舍字。丨私享

2020-12-13 私享藝術

#

墨筆畫稿《白描水仙圖》

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與情,畫中之靈魂也,得之則活。

對景寫生,要懂得舍字。懂得舍字,即能懂得取字,即能懂得景字。對景寫生,更須懂得舍而不舍,不舍而舍,即能懂得景外之景。

——潘天壽

1963年潘天壽給國畫系花鳥班學生上課

潘天壽是20 世紀「中國畫四大家」之一,精於寫意花鳥、山水,偶作人物,兼工書法,尤擅指墨,畫風沉雄奇險,蒼古高華。潘天壽成熟期的創作,與他重視寫生密切相關。

雖然潘天壽流傳下來的寫生稿並不多,但他的畫論,他的教學思想,他那些親近自然的、度象取真的作品,都真切而詳實地展現了他對中國畫寫生的深刻認識。

墨筆畫稿《勞山寫生圖》

畫至化境,形神皆著我意。「奪」者,須有我之精神移入於物,交流引動,方可奪物之精神也。是精神,實為物我精神之融合。

山水畫家,不觀黃嶽、雁山之奇變,不足以勾引畫家心靈中之奇變。然畫家心靈中之奇變,又非黃嶽、雁山可盡賅之也。故曰:畫繪之事,宇宙在乎手。

黃嶽之峰巒,掀天拔地,恢宏奇變,使觀者驚心動魄,不寒而慄;雁山之飛瀑,如白虹之瀉天河,一落千丈,使觀者目眩耳聾,不可嚮邇:誠所謂洩天地造化之秘者歟。

繪畫必須有思想,否則就不成繪畫。自然界的形和色是死的,只描摹對象,其藝術也是死的;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自然,其藝術就是活的了。這是古今中外不變的定律。

——潘天壽

指墨《墨蛙圖》局部,可供研究速寫與筆墨的關係

1964年潘天壽在杭州華僑飯店作大畫

關於寫生的具體畫法,潘天壽一方面立足中國傳統,認為白描可以類比西畫中的素描,作為中國畫寫生的傳統手法;另一方面也認為可適當吸收速寫等西方寫生畫法,以「提高捉形和神的造型能力」。所以他提出:「要打好中國畫的造型基礎,可用速寫為基礎,抓動態,捉神氣,並採用素描、慢寫和默寫等交叉方法進行,並以線來捉形象,明暗可以少擦點。」

他還認為,速寫和慢寫對掌握人物的形態、動態、結構很有幫助,多畫速寫和慢寫能提高造型能力;而且,速寫和慢寫用線條造型,與中國畫的用筆用線,有相近處,故可吸收。至於默記和默寫,是訓練形象的概括提煉能力,培養形象記憶能力的重要方法。中國畫的寫生,到了高度的時候,完全要用記憶來寫生。比如吳道子對嘉陵江三百裡山水的寫生辦法,顧閎中畫《韓熙載夜宴圖》的辦法都是如此。「用記憶來寫生,必須對對象或臨摹的畫本有純熟默寫的訓練,才能同樣地抓住對象與臨本上的形神動態氣勢等,在創作落筆時就能隨心所欲地創作出來。這是中國畫學習的重要一關。」

總而言之,潘天壽在看待中國畫如何寫生的問題上,既有繼承傳統的一面,如對心源的重視,對置陳布勢的關注,對形、理、神關係的注重;又有結合時代要求,做出新的發展和補充的一面,如他結合西方寫生方法,思考和調整中國畫的基礎訓練。本冊中收錄的鉛筆、鋼筆、炭筆速寫,是潘天壽寫生畫稿中倖存至今的部分,十分珍貴,是我們學習、研究潘天壽寫生方法和寫生觀的重要參考資料。本冊末尾附有幾張墨筆(指墨)寫生畫稿和源於寫生的小品,可供大家研究潘天壽寫生與用筆之間的關係。

#潘天壽#

相關焦點

  • 潘天壽先生囑咐我們對景寫生要注意「取捨」二字,你聽到了嗎?
    今天我們來分享部分手稿,這些手稿是用鉛筆繪製的,看似是潦潦草草的一些草圖,但是如果我們仔細來觀察的話,每一張都可以獨立出來,成為一張大的作品,這些繪畫出自於潘天壽先生之手。  在老一輩的畫家裡面往往出去寫生,很多都不會帶相機,而是戴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 潘天壽:用色不可太漂亮
    潘天壽畫語集成畫梧桐葉用雙勾填色,要畫得乾淨,使其具有清朗滴翠之感。墨筆畫稿《白描水仙圖》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與情,畫中之靈魂也,得之則活。 對景寫生,要懂得舍字。懂得舍字,即能懂得取字,即能懂得景字。對景寫生,更須懂得舍而不舍,不舍而舍,即能懂得景外之景。
  • 石渠寶笈名跡丨宋徽宗:寫生珍禽圖
    》是徽宗寫生花鳥畫的典範,筆調樸質簡逸,全用水墨,對景寫生,無論禽鳥、花草均形神兼備。現在傳世趙佶的墨筆花鳥,除《枇杷山鳥》而外,尚有《四禽圖卷》、《寫生珍禽圖卷》。《四禽圖》為四段,《寫生珍禽圖》有十二段。其中有竹的《四禽圖》有一段,《寫生珍禽圖》有四段,都是撇出的形體,全用焦墨,不分濃淡,竹葉的交加處,都空一白道,使兩葉錯雜不相混。正是如《圖繪寶鑑》所說的『密處微露白道』。《南宋館閣錄續錄》記:寫生墨畫十七幅,宣和乙巳仲春賜周淮,十六字。
  • 水墨寫生與傳統技法的運用
    「寫生」不是簡單的對景寫生,而是要在觀察、表現自然景物的過程中消化已經掌握的傳統技法,傳統技法不僅僅是筆墨,還包含了取景、構圖、透視、意境等。中國水墨山水畫相對於西畫風景畫,離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距離,表現手法獨特,這與中國人的傳統審美有直接聯繫。傳統水墨山水的學習以臨摹為主,筆墨的審美置於一個很高的位置,往往忽視了對真山真水的寫生。
  • 畫山水為什麼要寫生?如何寫生?
    2.寫生的記錄梁作用 作為遊歷山水時的感受的記憶手段,寫生也有其重要作用。且不論古代沒有相機、攝像機,對不可能長遊細察的山水記上一"異"十分必要,即使在現代,有了相機等現代化記實工具,但當面對真實山水時所得的感觸,同時因地、因氣候變化的陰晴明晦、雲蒸嵐飛,都會有許多變化。
  • 潘天壽:知畫者,必知書
    ——論畫殘稿墨非水不醒,筆非運不透,醒則清而有神,運則化而無滯,二者不能偏廢。——論畫殘稿舍取,必須合於理法,故曰:舍取不由人也。舍取,必須出於畫人之藝心,故曰:舍取可由人也。懂得此意,然後可以談寫生,談布置。——《聽天閣畫談隨筆》置陳布勢,要得畫內之景,兼要得畫外之景。然得畫內之景易,得畫外之景難。
  • 魏雲飛|薊州黃崖關長城寫生(教學篇)
    所以中國古人有天人合一之思想,也就是有感而發,物我一體。畫畫之人大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一幅山水寫生完成,卻給人感覺很平淡,這其中原因不僅僅是單純技法上的問題,而常常是因為我們在心境上不到位,直白的講,就是:不了解所有描繪的對象,與對象形同陌生的路人,沒有與其成為師友,缺乏溝通與融合,未能做到有感而發。
  • 黃賓虹臨摹與寫生的主張
    說要以「朝斯夕斯,終日伏案」「十年面壁,朝夕研練」的態度對待臨摹。在他看來,臨摹是學習前人理法、作品「由舊翻新」的必經之途。他說:「舍置理法,必鄰於妄;拘守理法,又近乎迂。寧迂勿妄。」「寧迂勿妄」所暗含的,是對臨摹學習前人理法的重視。在追逐新奇的時代,「寧迂勿妄」已經成為時髦,黃賓虹這四個字仍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對於師古人,黃賓虹主張兼收並攬,嚴格選擇。
  • 寫生與師造化之別
    傅抱石 山水之二對此,畫史中有不少相關記載,如《宣和畫譜》卷十記載範寬『卜居於終南、太華巖隈林麓之間,而覽其雲煙慘澹、風月陰霽,難狀之景,默與神遇,一寄於筆端之間。』此書卷十八亦記載易元吉『遊於荊湖間,搜奇訪古,名山大川。每遇勝麗佳處,輒留其意。
  • 對景寫生的意象性表達
    (一) 寫生,是畫家的必修課。尤其是油畫家,寫生是一條通往藝術殿堂的必由之路。對於以風景為藝術對象的油畫家說來「對景寫生」是其藝術生命的鮮活脈動。無此,畫家的藝術生命就會枯萎。 自從19世紀法國的珂羅提出「對景寫生」這一振聾發聵的藝術主張以來,世界美術經過了「楓丹白露」和「印象派」的努力作為,「對景寫生」幾乎已經成為美術學習訓練的共識。特別是美術院校師生無不經歷的必修課。並且,寫生風景成為一種繪畫樣式而獨立於人物畫和靜物畫的寫生創作。至今已蔚為大觀。
  • 對景寫生與閉門造車
    何懷碩 臺灣很著名的畫家席德進先生生前最擅長對景寫生。他一生絕大部分作品,不論是風景、人物、花木都是寫生的作品。不過,他的寫生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具有某些創作的成分。李可染晚年不能跋涉出門之前,他的山水作品是在「寫生中創作」的更高典範。
  • 潘天壽、李苦禪在藝術教育上的共識
    (1897—1971),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畫非僅止於形與色——「形而下」,而應展示整個社會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涵與道德內涵——「形而上」,這就要求畫家要認真讀書,全面發展,要懂得「功夫在畫外」的道理。
  • 山水畫寫生漫談/文蔡小龍
    深刻的體會到作畫要熟悉了對象再畫,才能得其神而達到忘我之境。作品才會有親切感,寫生就得傳神,心領神會。如荊浩曰:「可忘筆墨而有真景」。通過寫生可以提高認識,鑑證歷史,增加創作經驗。目的與作用是為了更好的去創作。每一次的寫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大自然中吸取營養,讓自己的作品更加豐富有內涵,增加創作經驗,積累資料,發現問題。再以自己的才能和勇氣,創作出與時俱進並有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
  • 趙友萍先生談油畫寫生
    寫生是跟油畫藝術緊密相連,我們對它傾心熱愛,不懼艱難,不懼勞累,原因就在於我們要觸摸到油畫的那顆心,那顆跳動的心,沒有寫生你就觸摸不到,這是油畫自身的特性。否定寫生,就否定了我們去觸摸油畫魅力的努力。如果有藝術家覺得照片能代替寫生的話,我認為要麼就是他不懂得油畫的魅力,要麼就是懶。
  • 【國畫周刊】何海霞丨談中國畫的傳統與寫生
    丨何海霞(1908—1998)丨一個人為什麼別的不幹,就喜歡畫畫,我們還要把這句話加以解讀,你喜歡哪一種畫,有人說何老師我就喜歡山水畫,但是山水畫裡面的含義就多了,你說喜歡哪兒,你喜歡青山綠水,喜歡優美的地方
  • 黑色的眼睛丨石虎遊歷非洲十三個國的寫生日記
    作者丨許宏泉文章原標題為《黑色的眼睛 ——再讀石虎<非洲寫生>畫冊》編輯丨藝術野瘋狂設計丨張涵編者按:20世紀70年代末,石虎先生隨「對外友協代表團」遊歷非洲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等十三個國家,歷時兩個多月,創作了一批「非洲寫生」作品,後結集成冊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 2018寫生季(上)-北服人宏村寫生,不止於寫生!
    9.2-9.12北服人師生寫生季"不止於寫生"宏村寫生必備景1:白牆黑瓦寫生必備景2:遠景天空與靜物>寫生必備景3:美景與河流適合寫生的美景絕不浪費!來,吃起來(小編配字)寫生還在繼續!
  • 視覺文化:當代山水畫家【徐峰】淺談山水畫對景寫生
    山水畫對景寫生,我們在選景時應該選擇那些有美感的、如畫的,選擇有時代感的、有新意的、境界好而且宜於山水畫表現的物體。山水畫對景寫生表現的內容和範圍非常大。我們在進行山水畫對景寫生時。繪畫者在面對著山川景物的千姿百態,千變萬化時。該如何去選擇可以入畫的景物,這是山水畫對景寫生開始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