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語文課本中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文?五個斷句方式讓你秒會

2021-01-10 小藝老師早自習

練毛筆字的都知道,臨摹碑文是必經之路!特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每個學習書法的是必須不斷的臨摹蘭亭序的,但是即便臨摹了無數次,也不一定能理解蘭亭序中表述的含義,因為古人寫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對我們從小使用現代文的語言的人來說要看懂讀懂古文,則是非常痛苦的事!

所以學習古文的首要原則是要學會和掌握「斷句」的技巧,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古文內容的理解和主題,那怎麼斷句?如何確保斷句的正確性以及合理性呢?那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理解古文篇章中關鍵字詞、詞語與詞語之間的含義

這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知識,需要了解一些固定字詞的含義,如常出現的「是」翻譯為「這樣」,「子」對應「你」,「走」對應「逃跑」,「豈」對應「難道」,「乃」對應「竟然」,「孰」對應「哪個」等等,這些常用文言文字詞表網上都有總結歸納,可以默背牢記!基本上掌握了差不多100個左右的古文常用字,基本上古文閱讀是不會存在障礙了!

第二點:掌握基礎的古代文化常識

古文中出現的文化常識其實要比現代文、近代文要容易一些,考試出現的知識點也一般集中在作者人名、朝代、字號、官爵封號等等,而且名家對應的著名作品集的考試內容也不外乎這幾類,所以古文文化常識相對容易掌握,只要記得不混淆即可!另外需要了解作者習慣的表達方式和行文習慣,這個只需要作者對應選取他最著名的篇幅即可,比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諸葛亮的《出師表》等等,先掌握這些名家最為有名的文章之後,再去延生閱讀內容!

第三點:熟悉古文中常用的一些寫作手法規律

這就需要學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律,比如看到文中出現「曰、雲、謂」的字詞,則可認為文中開始出現對話或者引用之類的內容,這是很明顯的古文中的規定標誌!比如王安石的「傷仲永」中寫到「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其中有一個「曰」字則可認為開始說話的標記,正確答案是「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第四點:對於句首、句尾的特定詞語進行判斷和辨析

這點只要我們抓住句首和句尾重要的字詞作為斷句的識別,比如常用語句首的「蓋、夫、是時、後、既而、寡人」等等,用於句尾的字詞「與、邪、乎、哉、也」等等。可見句首用的第一人稱開頭的比較多,而句尾用語氣詞的比較多,所以我們可以熟悉這個規律,一句句子先找有沒有用開頭的字詞,然後如果有句尾的詞出現就可以先斷定這是句尾。

第五點:根據古文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

慣用詞語一般是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達疑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用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者修辭手法來斷句!

這五點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中的「斷句」,克服這個難關除了平日多看一些古文閱讀外,也可以多做一些常規斷句的訓練。方式也很簡單,可以用一些已斷句的簡單古文來開始進行斷句的訓練,先自己開始斷句,然後再對照實際此句的標點符號是否寫的對,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自己對常用古文字詞的理解!

歡迎下方留言溝通交流學習和教育,請成為小藝老師早自習的粉絲,求加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古文沒有標點符號,該如何斷句?
    最讓我們頭疼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文言文中沒有標點符號,所以,經常會因為斷句出現理解歧義,甚至是鬧笑話。就好像最多人知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麼簡單的幾個字,也可以在今人口中解讀出好幾個版本來,加上實在久遠,不同的斷句配合不同的理解,終於生出分歧直到衍生出各種流派來。
  • 標點符號誰發明的呢?那古代有標點符號嗎?
    一、古代有標點符號嗎首先,在文章中出現符號其實歷史久遠,從商周時期的一些竹簡就可以發現「└」型符號,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結束。西方也是,在基督徒寫的福音書裡面可以看到一些......等等的符號,只不過這些符號在以前沒有一個標準或是系統規範,也可以說,你想要怎樣的符號都可以,反正當時識字的也不多,依個人習慣就好。
  • 高考語文文言文斷句的方法
    理解內容和斷句是緊緊相關聯的,熟讀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點不好。  馬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讀一遍兩遍一晃而過也不行。  當拿到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文,首先要通讀,反覆鑽研,然後根據文章的內容,先斷出幾個層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斷開。
  • 二年級複習別忽略標點符號!語文老師整理出全書易錯標點!可列印
    ,多數家長都是帶著孩子讀讀三個例句,很少有老師和家長帶著孩子讀課文時關注每篇課文中的易錯標點。在孩子們做練習題的時候,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拋開語文園地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三個例句,一旦測試題中出現了課文中的一些句子,尤其是標點符號使用比較特殊的,孩子們多數都會答錯。比如「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麼開心!」孩子們一看是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啊」,很容易就填上感嘆號。但是,由於句子沒有說完,中間用逗號,「是那麼開心」後面才要用感嘆號。
  • 古人寫書的時候對於斷句有沒有什麼標準?怎麼才能正確斷句呢?
    最讓我們頭疼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文言文中沒有標點符號,所以,經常會因為斷句出現理解歧義,甚至是鬧笑話。就好像最多人知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麼簡單的幾個字,也可以在今人口中解讀出好幾個版本來,加上實在久遠,不同的斷句配合不同的理解,終於生出分歧直到衍生出各種流派來。《道德經》後兩千年來,中國文言文難道就沒有這方面的進步嗎?
  • 如何學好文言文?這4種方法學霸都在用
    語文的學習,向來離不開文言文,中考和高考中都必有一道文言文的閱讀理解題,隨著語文地位的提升,文言文的學習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文言文對不少同學來說是塊硬骨頭,但是只要掌握好適當的方法,文言文的學習會變得非常有趣,不再枯燥無味。
  • 語文:文言文如何斷句
    大家好,今天講解文言文斷句的方法。文言文是我們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都要學習的一種題材。從部編版的三年級上冊,就開始學習文言文。古文一般沒有標點符號,斷句就是在閱讀時將句子分隔開,便於理解的過程。小學語文常用的文言文斷句有以下方法。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古人是怎麼給文章斷句的?
    古代書籍數量稀少,很難獲得,根本沒有必要讀得那麼快,這些書沒有標點符號,也不分段落,怎麼理解是讀者的事。梁文道在《古書沒有標點符號》這篇文章中說: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標點符號是怎麼誕生的呢?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五六百年前,歐洲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並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了商品。
  • 在沒有標點符號的時代裡,古人是如何進行「斷章取義」的
    對於現代人來說,「標點」和「拼音」是幼兒園語文的開學第一課。那麼在沒有標點符號系統的古代人們是怎樣進行文章閱讀的?他們是用什麼方法來精確的把握文意的?這對於今人來說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現代標點符號的引進和發展北洋政府時期,伴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文化在中國有了更為深入的發展。
  • 古文沒有標點符號,斷句是門技術活兒,康熙一句話讓人細思極恐
    我們現在使用的標點符號是民國時期胡適先生等人才開始提出的,在這之前,我國的古文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人們看書,斷句完全是按照自己及前輩們的經驗。關於祝枝山的斷句對聯其實還有很多,這裡再提幾個,供諸位把玩:(1)上聯:明日逢春好不晦氣下聯:終年倒運少有餘財(2)上聯: 今年真好晦氣全無財寶進門
  • 人民日報公布:最新版《標點符號使用大全》,實實在在的乾貨!
    在古文中沒有標點符號,斷句只能靠人的經驗來完成(在文章裡加入「句讀符號」:句號貌似現在的句號,表示句子的完結;讀號貌似現在的頓號,表示語氣的停頓),經常出現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書面語言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
  • 中國古代是有標點符號的
    句讀是進入文言文體系的一種方式,俗稱『斷句』。 句讀 拼音為jù dòu,也稱為句逗,也就是現在的句號、逗號之意。《 其實中國古代是有標點符號的,但是不常用,也不規範。在文言文典籍中,大多不用標點符號。但是不用標點符號並不代表不用斷句,斷句是要靠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而定的,因此古代讀書首先要學會斷句。《禮記.學記》中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意思是上學一年後就要考核學生「離經辨志」能力。
  • 小朋友古文啟蒙網課+自雞路線乾貨分享 這份雞娃方案請收好!
    第二個問題,一二年級開始做小古文啟蒙會太早了嗎?我的答案是不會,三年級語文教材裡已經有小古文內容,所以一二年級開始可以讓娃接觸。來看,這是一道三年級小古文《刻舟求劍》的閱讀題,家長可以仔細品一品。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級古文讀得少,到了三年級學習這樣的小古文,能hold得住嗎?不僅hold不住,還容易出現理解困難和背誦困難這兩個問題。今天的文章並不是來販賣古文學習焦慮的,這是一篇實打實的乾貨文,手把手教你如何給娃做小古文啟蒙。籠統來說,我認為主要兩條路線。
  • 2019高中語文文言文斷句知識點總結
    2019高中語文文言文斷句知識點總結  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逕迎之""肅宣權旨
  • 小學生的翻車作文,斷句不正確產生歧義,老師:趕緊讓你爸看看
    不過,小學語文通常都有字數要求,一般都是300-500字左右,對於成年人來說字數不多,然而對於小學生來說,可能就不知道寫什麼,完全沒有思路,思維方式沒有被打開,最後只能用幾個字代表心中所想,老師就畫上一個大大的錯號。
  • 成年人如何從零開始學好古文和詩詞?
    說沒有古文功底,那就不算個成年中國人了。即便小學沒畢業,順口溜總念過。古文和白話文雖然相差有點遠,但是漢字的根在這裡,跑不到哪裡去。而漢字的發音規律又決定了從古到今大部分語言結構,韻律節奏是一致的(注意,大部分,別槓),德雲社的相聲、山東的快板總聽得懂吧?沒有一處不浸潤著漢文化和詩詞文化。仔細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
  • 唐山三人行語文孫老師:文言文斷句技巧
    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都是一個漢字挨著一個漢字地寫下來的,所以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 在一句話的末了用句號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逗號斷開,叫「讀」(dòu)。所以文言文的斷句也可以叫斷句讀。
  • 小學語文標點符號專項複習,老師整理出常見錯誤點,複習更高效!
    小學語文標點符號專項複習,老師整理出常見錯誤點,複習更高效!之前在評改學生作文的時候,有不少同學不善於用標點符號,一問發現有部分同學覺得標點符號不重要,在進行語文複習的時候甚至會忽略掉這部分知識,所以有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要麼是「一逗到底」,要麼就是亂用標點,而這些同學也常常在關於標點符號的選擇題中出錯扣分。
  • 《讓課文遇見小古文》:以「小古文」助力「大語文」
    編著國內第一套小學文言啟蒙讀本《小學生小古文100課》,迄今熱銷700萬冊。被中國教育報評為2016年度「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之一。 隨著小學語文教材的改革,古詩文數量猛增,一年級課本中就已出現文言文的身影。面對這樣的變化,教師有疑問:如何幫助孩子降低古文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習熱情?家長有顧慮:我自己都不會,怎麼輔導孩子古文?
  • 日本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試卷裡的漢語試題:日本高中生太難了
    一起來看一看日本的高中學生,他們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漢語試題,難度一點不比我們學英語低。1990年開始,日本出現了「漢字熱」的現象。在日本的一些大學裡,教學樓的走廊,或者是圖書館裡時常會懸掛一些中國的古詩文,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之類教誨的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