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女人每個月都會來幾天例假,現代人俗稱「大姨媽」。
從古至今,都是所有女性同胞最頭疼的事情。
如今的女生對衛生巾的選擇非常的小心,畢竟這是關係自己身體健康的大事。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古代沒有衛生巾的情況下,女性是怎麼處理自己的特殊時期呢?
關於古代女性是如何處理例假的記載其實很少,因為在過去的文化中,
人們認為來例假是不吉利或不乾淨的事情,大家都避而遠之,所以相關的描述很少。
當然,這些東西是生活必需品,不會因為士大夫們的迷信就不會存在,
通過一些考古發現和文獻推測,古代女性用來處理月事的物品種類繁多,
而且在不同的時代就誕生了不同的衛生用品。
據推測,在原始社會時期,她們只是簡單的用獸皮包裹住身體一些部分,至於來了月經的時候,只能順其自然。
到了封建社會,人類逐漸發明了絲綢、織布,漸漸的拋棄了獸皮 樹皮等原始的東西,衣服成為文明的最大標誌。
那時候,還未有紙,女性採用的是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裡,兩頭同細線系在腰間,成了所謂的衛生帶。
更換條數根據富裕水平來決定。更換下的衛生帶,倒掉裡面吸滿汙物的東西,將衛生帶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汙洗滌。
風乾後再使用,急迫的時候,便用火烤乾。這時候基本上是在私密的條件下進行。
如若是有錢人家,會用棉布、絲綢縫製月事帶,在夾層裡面放置乾淨柔軟的棉花。
如果是平常人家,則使用亞麻或者是舊衣服縫製月事帶,夾層裡面放置上草木灰。
在古人的保守觀念中,女性月事帶這種私密的東西,必然是要自己親手做。
中國古代女性極為擅長女紅,所以那些手巧的女性用絹布,或者是麻布做成長條狀的布袋,然后里面裝上乾草。在縫製月事帶時,女性會選用自己喜愛的布料色彩,並在上面繡制各種花紋圖案,其中以藍色、黑色、紅色月事帶居多。
直到草紙發明以後,方便更換,同時又能保證衛生的草紙,成為了月事帶使用的主要材料。
只是古代草紙的價格十分昂貴,也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夠消費得起這種一次性用品,平常百姓人家仍然使用棉花、草木灰較多。
直接使用草紙或將草紙夾在衛生帶裡使用,一些有錢人家則使用祭祀用的白紙製作衛生帶,
因為這種白紙除了韌性之外,還比較純潔,相對比較衛生。
但是由於這種紙價格昂貴,不是一般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
在女性生理衛生方面,過去只有比較富裕的家庭才會引起重視,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很多百姓人家的女孩子,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月經來潮時的痛苦。
一些女孩子會使用棉花等物品作為塞子,塞進陰道,企圖阻止汙血的外流,一些女孩子則終身未使用衛生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一位美國女護士用繃帶和藥用棉花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片衛生巾,這一項發明直接影響了整個人類世界,既改變了女性使用衛生品的傳統觀念,更提高了女性的生活品質,堪稱20世紀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
直到1921年,美國的金伯利公司才製作出第一款一次性衛生巾。
而第一款一次性衛生巾傳入中國的時候已經是十年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