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位於中國西南地區,來看看茶馬古道主題雕塑都有哪些?

2020-12-05 菁菁與你看旅遊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上,以大篷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貿易通道,它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為川藏線和滇藏線。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西南邊境的茶馬互市,它興盛於唐宋,興盛于于明清,它興盛於二戰中後期,茶馬古道分為陝甘、陝康藏和滇藏航線,連接四川、雲南和西藏,延伸至不丹、錫金、尼泊爾和印度,直至抵達西亞和西非的紅海海岸。

保存完好的是祥雲縣、祥雲縣和那柯裡,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族屬於高山地區,海拔三四公裡以上,糌粑,牛奶、黃油、牛羊肉是藏族人民的主食。

在高山地區,人們需要吃高熱量的脂肪,但沒有蔬菜,桑巴又熱又幹,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茶不僅能分解脂肪,還能防止乾熱,因此,藏族人民在長期生活中養成了飲用酥油茶高原生活的習慣,但在藏區卻沒有茶。

在內地,無論是公務員還是遠徵軍,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境地區則出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就這樣,藏、川、滇邊區生產的德式、毛皮、藥材、茶、布、鹽、生活用具,以及四川、雲南、內地生產的茶、布、鹽、生活用具,在橫斷山區的山川峽谷中,從一地流向另一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他們變得越來越繁榮,形成了一個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歷史概念,它是指唐宋至民國時期,漢藏交流茶馬而形成的一條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具體來說,茶馬古道主要分為兩條路,即滇藏道路和川藏路,滇藏道產自茶區的洱海、雲南西部、麗江、中甸、德欽、芒康、察雅到昌都,然後從昌都到衛藏地區。

川藏道則起源於今天的四川和雅安地區的茶區,它首先進入康定語,自康定時代起,川藏道分為兩個支路:北線起於康定的向北,經過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到達昌都,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南線是從康定的向南出發,經過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到昌都,然後從昌都到衛藏地區。

相關焦點

  • 茶馬古道雕塑,文化內涵深厚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分陝康藏(川藏線)、滇藏線兩路。馬幫隊伍雕塑,人物主題銅雕,馬雕像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
  • 茶馬古道雕塑,在歷史久遠的茶馬古道上傾聽馬幫的鈴聲漸響
    說到茶馬古道,人們總會想到茶馬古道的古茶樹,湯色紅潤,香氣誘人,回味甘甜種種。殊不知其更要深刻的意義: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恆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茶馬古道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
  • 茶馬古道雕塑---古道上,馬背馱得月圓圓,大漠裡,駝鈴響徹天邊邊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貴陽也有茶馬古道
    貴陽是一座在六百年前發展起來的移民城市,由於處在幾條茶馬古道的交匯點上,因而得以發展成黔省的政治、軍事、文化和商業中心。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第516號名為「川黔滇茶馬古道」,其中就包括了茶馬古道貴陽段。
  • 西南邊陲咽喉:茶馬古道的「靈魂」——古茶樹文化
    而在唐宋時期茶馬古道日漸成熟,它與西南地區古茶樹文化聯繫在一起,經過不斷發展,它至明清之後茶馬古道的貿易活動和滇川的古茶樹文化達到興盛的高峰期。古茶樹與茶馬古道文化促進了中原與西南民族的文化經濟交流,兩者互為紐帶,相互影響。
  • 探討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茶馬古道以馬幫為載體是連接我國西南地區的紐帶, 不僅加強了藏族、傈僳族、景頗族以及彝族等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經濟聯繫, 而且還增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與藝術交流。從這一角度來說, 茶馬古道對於古代西南地區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其實, 茶馬古道應追溯至西南邊疆的茶馬貿易, 唐宋年間我國漢族人民以茶與西南邊境少數民族交換馬匹, 是一種物物交換的貿易形式。
  • 陳年風情,茶馬古道通古今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同時也是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明最具神秘感的絕品旅遊線路,歷來都是無數年輕人心中的「打卡勝地」。 那茶馬古道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愛茶,是一種生活態度。
  • 「西南茶馬古道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召開
    8月14日,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組織的「西南茶馬古道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來自雲南、西藏、四川、湖北等地的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探討西南茶馬古道的概念、路線,研究範式和方法。會議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餘西雲副院長主持。
  • 茶馬古道是古代時期的遺產物,如何評價茶馬古道?
    要說「茶馬古道」,最好先說一說它的來源。要是用如今的話來說,大概就是交通路線。完整地來理解的話,就是在古代時西南的邊疆和西北的邊疆的茶馬互市,一開始是興於唐宋時期,盛於明清。是用馬幫作為最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
  • 中國大西南茶馬古道上的十大古鎮
    茶馬古道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是中國古代大西南邊疆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延伸入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境內,是中國西南各民族文化和經濟交流的走廊。古鎮至今仍然保持著最原始的建築特色,古色古香,古寨門、古寺廟、古商鋪、古戲臺、古巷道,古老的紅砂石板茶馬古道。這裡的藍天沒有一點瑕疵,有大朵大朵的白雲,這裡的湖水碧綠,這裡的山峰連綿不斷。由於沒有過度開發,這裡的一切都保留著始質樸的美。
  • 紀錄片丨《茶馬古道》合集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6條古道: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劍門蜀道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6條古道: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劍門蜀道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
  • 歐亞大陸遠徵古道的轉型,從絲綢之路到茶馬古道
    絲綢技術的出現導致了絲綢之路的出現,使歐亞大陸有了遠徵古道的連接。茶葉技術的出現和高寒地區民族恃茶行為的形成,導致了茶馬古道的出現,使得整個歐亞大陸的連接不再中斷。中國的絲綢技術不僅出現最早,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於是以絲綢為大宗商品的歐亞大陸遠徵古道開始出現,包括北方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
  • 茶馬古道,跨越1000多年的歷史滄桑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來漢、藏、彝、納西、傈僳、哈尼、基諾、羌、普米、白、怒、景頗、阿昌等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凸顯了我國西南地區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態。(四)宗教傳播大道隨著茶馬貿易的發展,茶馬古道的不斷延伸,藏傳佛教也沿著這條古道廣泛在青藏高原及周圍地區傳播。
  • 中國風《古道茶馬》歌曲在雅安發布
    走古道 過茶馬……蒼涼中飲瀟灑,宿雪飲落榻,天山飲白髮。12月27日, 「走古道 過茶馬」中國風《古道茶馬》歌曲發布會在雅安茶馬古道(滎經至漢源段)隆重舉行。它平均海拔3000多米,高聳入雲,常年雲霧繚繞,冬春時節冰雪覆蓋,是當年茶馬古道上一段十分艱苦的行程。但隨著戶外運動的興起,這段隱沒在大山深處的古道,卻以它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和較大的翻越難度吸引了眾多的徒步愛好者。在此,我們邀請全國各地人民來穿越茶馬古道,感受古道文化氣息,品嘗雅安美食!
  • 茶馬司是茶馬古道最佳見證
    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茶馬司遺址  前不久,雲南茶馬古道研究專家李旭的新書《茶馬古道——從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出版。自1986年開始,30多年來,李旭幾乎不間斷地行走於茶馬古道,不僅參與了茶馬古道開創性考察和命名,還持之以恆地進行了深入的探訪和研究。雅安作為川藏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見證著茶馬古道的歷史變遷,當然是他書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  「茶馬互市」成藏漢貿易重要方式  史籍記載,在古代巴蜀地區,早在西周初年就有人工種植的茶園存在。
  • 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在雅安上演
    演出現場,不僅有背夫、馬幫、各族人民,還有百年老店、集市等,舞臺上這條「鮮活」的古道一下將觀眾帶回了20世紀40年代……故事發生在雅安至康定這段險峻艱辛的茶馬古道之上,以川藏茶馬古道上特有的「背夫」為創作原型,以20世紀40年代的抗戰歷史為時代背景,講述了背夫們用生命守護這條古道的感人故事。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中國雲南茶馬古道文化論壇在昆舉行
    茶馬古道文化論壇會現場。中國雲南省茶馬古道文化論壇會於12月27日至28日在昆明省圖書館舉行。省茶馬古道促進會、省史志辦、省民族博物館、省圖書館、雲南大學等10多家單位的領導和省內外著名學者、專家共60多人參加此次論壇。
  •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茶馬古道原本產生於中原王朝與西藏地區共同利益:中原王朝希望鞏固邊疆,藏族需要從中原王朝獲得自己的諸如茶之類的生活必須品。基於這種需要,茶馬古道產生並發展。茶馬古道作為一條貿易要道,成為西藏與內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其對於促進民族文化交流,鞏固民族團結,穩定邊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