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賜封夏侯惇為大將軍、曹真為鎮西將軍、陳群為尚書令、司馬懿為御史中丞、司馬孚為中書郎。丁儀自縛見曹丕,曹丕稱丁儀尚有自知之明。丁儀指責曹丕不奉皇命,不迎父喪,得位不正,不忠不孝,實為逆賊。曹丕知道丁儀是自知將死便逞口實之快,丁儀高談闊論,沽名釣譽,是想要留個直臣的名聲。不過曹丕不會因此上當,否則他對不起荀彧、崔琰的在天之靈。曹丕下令丁儀其族男丁盡數斬首,女子發官賣為奴。
屬下稟報曹植、曹彰已經離開鄴城,前往封地。曹丕命灌均為曹植監國謁者,法建為曹彰監國謁者,陪曹植、曹彰一同前往封地。國家正是用人之時,程昱認為曹植應該留下,再者太后年事已高。曹丕提醒程昱不要勞心他的家事,同時下令退朝。太后斥責曹丕懲罰曹植,指出沒有曹植何來的洛陽。曹丕反倒稱若不是曹植,荀彧、崔琰二位大臣如今還在朝堂之上。
司馬懿求見太后,稱洛陽之亂他難辭其咎,所以特來向太后請罪。太后表示是她那不爭氣的兒子在胡鬧,是司馬懿救了他們救了魏國。如今魏國沒垮,司馬懿可是功臣。太后差人給司馬懿準備了一些禮物,路還長,她讓司馬懿好好地輔佐新君。司馬懿退下,太后讓曹丕也離開。太后隨後遣來公公,公公手中拿著披風。太后安排公公追上曹植和曹彰,將披風送給他們二人。
曹丕站在銅雀臺上望向父親曹操的壽陵。曹丕詢問司馬懿,父親臨終前都跟司馬懿說了什麼。司馬懿稱曹操說曹植、曹丕若是想他了,便來銅雀臺上望向他的陵墓,正旦十五,載歌載舞與他同樂。曹丕曾以為亂世會在父親的手中終結,而他會在太子的位子上有所建樹,讓父親覺得沒有選錯人,結果卻沒想到一切都來得這麼快。
曹丕念著曹植的銅雀臺賦,說起建安十七年,他與曹植一起陪同父親登上這高臺,每人作賦一篇,可還是曹植寫得好。司馬懿勸說曹丕不必耿耿於懷曹操生前偏愛曹植,而曹丕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結果曹丕卻稱他累了,讓司馬懿先回去。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在練劍,結果司馬昭使詐贏了司馬師,司馬師為此有些委屈。司馬懿表示打仗就要使詐,一旁的張春華解釋打仗可以使詐,但練武可不行。曹丕輟朝,司馬懿今兒不上朝。張春華感慨要是有個四五天的時間,他們一家人還可以出去遊玩。司馬懿表示這得看曹丕的心情。
司馬懿見父親司馬防,這麼多年,司馬懿心裡的這根弦一直繃著,突然松下來,感覺恍然若失,覺得很多事要做,但又覺得沒他的事一樣。曹丕剛即位,宗親將軍們就熱火朝天地勸進,巴不得曹丕明天就稱帝,那他們明天就能封王。可曹丕也沒讓司馬懿做什麼,司馬懿不知曹丕要如何治理這個國家。魏國馬上得天下,但司馬懿主張不能馬上治天下。因為強敵環伺,現在還不是曹丕稱帝的時候。
中原現在滿目蒼翼,國家需要一個新的政策,休養生息,司馬防稱這才是司馬懿應該考慮的事,司馬懿想把士族推上去。司馬防聽了將蔡邕先生生前寫的碑文字帖拿給司馬懿,讓司馬懿將這字帖送給鍾繇。鍾繇非常喜歡蔡邕的字帖,他認為司馬懿送他蔡邕字帖是有案子要他辦。司馬懿沒有案子找鍾繇辦,是有事請教鍾繇。
魏國以武功建國,內政之亂,猶甚於漢,宗親將軍們把持著用人選官之路,言路閉塞,職權散亂,而中央之令難以推行。近來這些宗親將軍們又力薦曹丕即位,若是曹丕即位,那這些宗親將軍們的權利更甚,長此以往魏國恐重蹈七國之亂的覆轍。司馬懿認為魏國應行文治,當壯大士族力量,而定國之策應由鍾繇這樣的士族領袖來推行。那些宗親將軍們都是跟隨曹操出生入死的悍將,戰功赫赫,深得軍心,鍾繇問司馬懿拿什麼去跟他們抗衡,而他可不願當這個出頭鳥。鍾繇知道司馬懿一心為國,切中時弊,他讓司馬懿記住「只可制衡,切莫掣肘」八字。
有位戴著惟帽的女子前來拜見曹丕,曹丕命女子摘下惟帽。此女子為柏靈筠,是淮南郡為曹操甄選的美女。曹丕感慨柏靈筠果然國色天香,只可惜來的不是時候,因為父王已經駕崩了。柏靈筠說外人稱她喜好讀書,聰慧穎悟都是假的,因為她若是足夠聰明就不會被送到此處了。曹丕稱讚柏靈筠果然是個妙人,同時給柏靈筠兩個選擇。結果柏靈筠卻問曹丕第三個選擇是什麼。曹丕讓柏靈筠看他的江山圖,柏靈筠明白曹丕這是想利用她的容貌親近什麼人。曹丕想讓柏靈筠接近司馬懿,曹丕與司馬懿之前是生死相託的朋友,現在他們隔了遼闊的疆土,而他還要司馬懿治國。可司馬懿從來不犯錯,好像也沒有什麼私心。柏靈筠稱沒有什麼私心或許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她向曹丕提出要見幾位校事,調查清楚幾件事。
陳群將蔡邕生前的字帖送給司馬懿,而此字帖正是司馬懿送給鍾繇的那份。司馬懿一語道破陳群是有事相求,結果陳群沒有承認。司馬懿便說他最近奏疏寫得不順,想要擬幾個新政,但總是不能切中要害。於是陳群讓司馬懿看他寫的奏疏草稿,那是一篇關於九品官人法的制度。陳群為這套制度思考了許久,在司馬懿月旦評嶄露頭角時就開始寫了,是選舉人才的法規,將評選人才分成九等。司馬懿自言自語道這才是士族的旗幟,只不過有些地方還需商榷。司馬懿與陳群徹夜修改這份奏疏,他稱大魏的將來會因陳群的這份奏疏撥雲見日,一言興邦。司馬懿讓陳群將這則奏疏呈上去,陳群表示都是按司馬懿的意思修改的,所以應該由司馬懿呈上去。司馬懿知道這則奏疏會引起宗室將軍的反感,倘若曹丕怪罪下來,他恐有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