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盒子是北方的一種特色小吃,怎麼竟然與「前妻後漢」聯繫在一起了。也許你還會問了,這「韭盒兩半」又是啥意思呢?
鮮嫩的韭菜剛剛上市時,家庭主婦們便會用韭菜、雞蛋調成餡,喜歡葷腥的也可用肉代替雞蛋,熟油後放入各種佐料,攪拌均勻備用。
然後,和面揉團再擀成一張張大小對稱的薄薄圓麵皮,一張麵皮放上些許調好的餡料,再用另一張蓋在上面,周邊捏得緊實後,放入餅鐺煎至兩面金黃色即可。
說實話,韭菜盒子特別的鮮香,很解饞,咬上一口,滿嘴滋油。可就是有個美中不足,若是邊沿捏的不嚴,加熱後容易兩層麵皮掀開,餡料便會跑到了外面。
「前妻後漢,韭盒兩半」這句俗語,想必就是根據韭菜盒子兩層皮的緣故,用來形容半路夫妻的相處不易。
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自古以來,男婚女嫁,是人生頭等大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更是人人夢寐以求的願望。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著太多的無奈和遺憾,緣盡情斷,勞燕分飛卻是不爭的事實。
於是,傷痕累累的放單男女,不得不重新接納一段新的感情,再度組合成新的家庭。
由於半路夫妻不是一個起點,前前後後難免有太多牽扯,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註定了「前漢後妻」的日子,過得就是一個字「難」。
首先,經歷過婚姻失敗的人,內心深處有難以抹掉的痛苦,容易產生有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正如老話說的那樣,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雖說為了後半生有個伴兒,開始了一段新的感情生活,但在潛意識中卻害怕悲劇再次發生,以致於生活的小心翼翼,有意無意地壓抑著自己,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提防的意思。
其次,半路夫妻大都有自己的孩子,生怕自己再婚後,孩子受到傷害和委屈。由此可見,如何與對方的孩子相處,的確考驗著半路夫妻的情商。
在許多二婚家庭中,因為找不到正確的親情融入模式,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和扺觸心理,極易使再婚夫妻之間滋生各種矛盾。
我本家的二哥二嫂就是再婚夫妻,前妻給他留下了兒子小剛。二嫂進門時,小剛才12歲,正在上小學。可眼下已經25歲的大小夥子了,自始至終對二嫂就沒有個好臉色。
前天,二嫂悲慽慽地告訴我,看著小剛老大不小了,也不知道娶個媳婦成個家,一天到晚瞎混混,她這當後媽的心裡急得團團轉兒,不知道該咋辦?
對此,我也無能為力。十幾年來,因為他們家的事,我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費了多少口舌,好話賴話說了一蘿筐。
可也真是讓人生氣,小剛這孩子就是轉不過來彎兒,從小到大一直就是這個渾不吝的態度。
鄰居肖大娘說,要是小剛親娘管教就不一樣了,打他罵他都沒脾氣,可是當後媽的,說輕了重了都要會惹閒話,對他再好也會落不是的。
為了小剛的教育問題,二哥和二嫂兩人沒少生氣。
再者,半路夫妻在錢財上也容易鬧意見。
俗話說,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一般來說,正常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掙的錢交給女人保管,畢竟女人過日子會精打細算,懂得儉省。
但是,二婚家庭就不好說了。半路夫妻也許是吃過虧,大多數對錢財看的相對較重,何況許多地方花錢都是不能明說的,若是把錢財全部交給一方,恐怕是很難接受的。
我的一位同事是二婚家庭,她現在的老公人不錯,待她也體貼,兩人還有了自己的孩子。同事說,她掌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老公工資卡都在她手上。
可是,有一天我去銀行辦事,卻見她老公正在辦理匯款業務。其實,我也沒有當回事兒,可他卻走到我身邊特意囑咐,見了她媳婦兒可別說在銀行見過他。
大家想想,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明擺著背著媳婦搞小動作嗎?
不可否認,半路夫妻的確存在著凡此種種的不和諧因素,歸根結底還是對上一段感情心有餘悸,生怕遇人不淑,再次遭到同樣的傷害。
因此,有的人就會表現的比較自私,總是想著自身的利益和好處。其實,這種心態是萬萬要不得的。
我認為受過傷害的人,更應懂得珍惜與包容,既然你們選擇了彼此,就要用愛與擔當來面對未來。
唯有如此,幸福才會迎進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