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章被語文課本不斷刪除,是我們已經不再需要他了嗎?

2020-12-21 大Z談教育

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文豪,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中。從小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初中的《藤野先生》再到高中時期的《記念劉和珍君》。在我們的學習生涯裡,魯迅先生和他的文章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學生時代。老師也一直強調,魯迅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因此,對於魯迅,都是很崇拜的。

近年來,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語文課本中刪除。理由就是,在當今的社會意識形態下,魯迅先生的文章及其思想不太適合社會主旋律,還有些人在網絡上討論,認為魯迅不過是民國的一個「噴子」而已,他的文章沒有任何價值,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會「罵人」的作家而已。

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品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先要走進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在那個剛從文言文轉化為白話文的過渡期,很多作家寫出來的文章光怪陸離。魯迅先生的文章獨樹一格。它文筆犀利,「像一把匕首直插敵人的心臟」。像《記念劉和珍君》,「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體現了對反動派血腥罪行的悲憤滿腔。像《祝福》,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正是中國婦女悲慘命運的一個縮影,在那個人吃人的時代,是怎樣的信仰和堅強才能支持中國人頑強的活下去。這對於我們現實生活裡的啟示又何止一點點?

當然,魯迅先生的文章也不都是那個的憤懣不已,也充滿著溫情。像《藤野先生》,記敘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也交織著對自己的責備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阿長與山海經》則描述了他的保姆長媽媽,一位善良,樸實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傳統中國勞動婦女形象,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在現今,大多抱有魯迅先生文章不合時宜態度的人,其觀點無非是感覺文章過於犀利,不太適合當下的「和諧」社會。但是,魯迅先生及其文章的真正意義和其價值,卻沒有人來關心。他的針鋒相對,褒貶時弊,是一個真正的憤青。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刺頭,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講,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胸懷公平與公正,當這樣的刺頭難道有什麼不好嗎?

可以說,魯迅先生的文章,是符合任何人去拜讀的,而且要深入去了解,只有這樣,才有機會了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人格。

相關焦點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文/本報記者李穎 武威遭遇「大撤退」網友為魯迅叫屈很多網友認為,刪除大量經典作品無論對於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不利。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除魯迅文章 網友追憶那些年的語文課本
    新學期伊始,人教版語文教材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其中魯迅文章《風箏》消失不見。人教版語文教材「微調」,魯迅文章《風箏》被刪除。由於調整幅度過大,網上甚至有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刪除魯迅文章」的傳聞。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教材調整,是為了落實2011版課標要求,「目前為止,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7-9年級中,魯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冊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實際上,和高中相比,初中課本的魯迅大撤退並未見端倪。
  • 魯迅文章被移出課本,真有必要「去魯迅化」嗎?我們不需要魯迅?
    如果說近代中國哪一位文學家影響力最大,我個人感覺應該是魯迅先生。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中。從小學的《少年閏土》到初中的《孔乙己》再到高中時期的《阿Q正傳》,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是伴隨了我們的學生時代,那個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都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魯迅是我們國家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尤其是他作品所表現出的那種民族氣節,依然被眾多人所稱讚。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習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或是一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深度解讀:魯迅的文章為什麼會慢慢的從課本中刪除了呢?
    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經歷過九年義務的我們對這句話應該是耳熟能詳了,沒錯,這句話正是來自魯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簡直搞得我們欲仙欲死!不過,長大後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樂趣。可是,近年來,魯迅先生的文章,慢慢的從課本上刪除了。
  • 魯迅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關於「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不少。
  • 魯迅的文章該從課本上刪除嗎?現代人的想法,並不都對
    魯迅作為一個非常有特點的文豪,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到我們的課本中,學生時代的《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少年閏土》,《記念劉和珍君》都是我們從小學過的文章。魯迅是一個文筆犀利,敢於直接指出社會的矛盾。魯迅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作家,也是一個出色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 魯迅文章過時了?要從課本裡刪除?這些專家真是沒事找事
    一些學術界的專家們,仗著自己肚子裡有點墨水,就開始提意見了,他們建議把魯迅的文章全部踢出中學語文教科書。給出的理由是:我們這個時代已經不再需要魯迅了。可能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我們現代的人都很聰明,所以不需要魯迅了,真的嗎?我看未必。現在人真的都聰明?不需要批評的聲音了?我說一件我不理解的事兒:今年的直播可以說是大行其道,一幫每月收入幾千塊錢的人,卻興奮的打賞月入百萬的明星網紅,這需不需要批評?
  • 江蘇教材編者證實語文必修課刪除魯迅文章
    「炒作『魯迅作品大撤退』的人根本連教材都沒看過,因為他不知道,新課改後教材除了必修本還有選修本!」採訪中,一位參與蘇教版高中語文組編寫的老師告訴記者。一位叫做「陰謀小集團」的網友為魯迅「叫屈」:「為什麼魯迅先生被踢掉這麼多好的文章,從小他的文章就是重點學習的內容,現在突然來個大轉彎,真的是對學生好嗎?」一位叫「末小瓶」的網友憤憤地表示:「為什麼《藥》會被踢出來?當年它帶給我的震撼是相當大的!難道說如今再提人血饅頭已經過時?還是不敢讓祖國的花朵直面鮮血淋漓的人生?」
  • 因違反交規刪除《背影》,又接連刪減魯迅文章,我們的文化怎麼了
    《背影》這篇文章更多地表達的是父親對於兒子的愛,但卻因為當時社會不存在的規則,而消失在語文課本之中,屬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在當時道路交通不夠完善,出行工具相對較少的背景下,很多人都會那樣做,恰巧也反應了一個社會現實。但這完全不足以作為刪除的理由,反而文中描述的樸素的感情是應該去了解的。文章對於情感的導向是正確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 魯迅文章經典,為何陸續從課本中刪除?專家:難懂,不如看宮崎駿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我們目前語文教科書每年再版,都會進行一些微調。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吸收新的文學成果,二是緊跟社會脈搏。目前人教版初中義務教育語文教材裡,依舊有魯迅的6篇文章,所佔比例仍是國內作家最多的。」那麼,魯迅的文章究竟該不該陸續撤出課本呢?我們來看看一線語文老師們是怎麼說的。
  • 為什麼在語文課本裡,魯迅的文章越來越少
    魯迅的文筆辛辣諷刺、風趣幽默,極具批判精神,尤其是他對中國舊社會和舊倫理的抨擊,更是一針見血。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魯迅的精神與思想,都將鼓舞中國青年奮勇前行。魯迅的精神與思想,過時了嗎?魯迅的文章,被收錄進入語文課本最高時多達31篇,絕大多數都要求背誦全文或是背誦片段。在學生眼裡,魯迅的文章特別晦澀難懂,尤其是青少年們,他們的理解認知遠遠不及成年人,看魯迅的文章總是感覺一頭霧水。魯迅本是民族的驕傲,可是現在喜歡讀魯迅,能讀懂魯迅的人越來越少了。
  • 各地語文教材大「換血」 課本刪除魯迅經典文章
    「阿Q」是不少網友對語文課本的深刻回憶。魯迅教科書作品選擇爭議不斷 "戰士思想"如何傳承9月6日,編劇劉毅發帖稱,「開學了,各地教材大換血」——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比如《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朱德的扁擔》等。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 違反交規所以刪除《背影》,又接著刪減魯迅文章,我們的文化到底...
    優秀的文化貫穿於生長的每個階段,我們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 中國的孩子們從小就在誦讀經典,學習先輩們留下來的詩詞歌賦,經典文章,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價值觀的體現,繼承優秀的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年新一代人應該做的。 雖然時代在不停地進步,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沒有傳統的優秀文化的鋪墊,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
  • 課本中刪除魯迅的文章,是因為太難了?原來原因在這裡……
    課本中刪除魯迅的文章,是因為太難了?原來原因在這裡……一段時間以來,課本中開始「去魯迅化」,漸漸刪除了很多魯迅先生的作品。至於原因,眾說紛紜。佔據主流的說法,是覺得魯迅的作品太過艱澀,語言已經與這個時代脫節,不適合現在的學生閱讀與學習。
  • 魯迅要被踢出語文課本,現實嗎,你記憶中的魯迅文章有什麼?
    而其中的周樹人就是我們的魯迅先生,可以說魯迅就是好幾代人的記憶,尤其是一般碰到魯迅的文章老師總會大講特講,還要摘抄出來一些優美語句供我們背誦。可以說我們在語文課本上可以了解到魯迅一生的成長經歷,從他的童年再到他的棄醫從文,以及之後的發展經歷,確實魯迅帶給我們很多難忘的記憶,也許魯迅可能就是好幾代人的一個共有話題點。
  • 課本刪減魯迅文章再起爭議 名師:魯迅過於偏激
    這次的起因是本學期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將魯迅的《風箏》刪除了。  值得思索的是,每次涉及魯迅作品的調整,語文教育界對此大多「心平氣和」,倒是坊間輿論的褒貶頗為激烈。那麼,流傳於學生間的「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這句話,真能說明魯迅作品成為橫亙在學生通向語文學習彼岸的「蜀道」嗎?不少魯迅作品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到底又該在當代青少年中怎樣傳承呢?
  • 為何魯迅文章被漸漸移出課本?還有人批評他不是文學家
    還有人批評他不是文學家前言:提及到魯迅的話,我們都會感到很是羨慕,他更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文學家,他所書寫的文章更是深受人們所喜歡,代表作品更是有不少,甚至有的作品還被列入到了語文課本之中,可見魯迅先生的影響能力是多大。
  • 中小學語文課本被刪除課文大盤點,有你們的童年嗎?小心哭著看完
    小時候,新學期學校發課本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翻看語文教材,看看裡面有沒有好玩、有趣的文章,這種習慣就算是上了高中、大學也沒有更改。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小時候許多耳熟能詳的文章都消失在語文教材中,留給我們的只剩下腦海中一片片殘缺的回憶。
  • 專家稱高中語文刪除《雷雨》等文章消息有誤
    一位叫做「陰謀小集團」的網友為魯迅「叫屈」:「為什麼魯迅先生被踢掉這麼多好的文章,從小他的文章就是重點學習的內容,現在突然來個大轉彎,真的是對學生好嗎?」一位叫「末小瓶」的網友憤憤地表示:「為什麼《藥》會被踢出來?當年它帶給我的震撼是相當大的!難道說如今再提人血饅頭已經過時?還是不敢讓祖國的花朵直面鮮血淋漓的人生?」
  • 魯迅的文章為何頻頻被刪除,是不適合這個時代了嗎?
    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不會因為黑暗的社會而變得畏手畏腳,相反他內心的正義感會在這個社會的腐朽中不斷堅定。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人物,不畏強權施壓,只為能讓更多無辜之人看到這個社會的本質,不讓其在粉飾太平的虛假中推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