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2020-12-18 新化月報網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關於「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不少。主張刪減魯迅作品的理由總結起來有三:一是佔比過大,二是難度較高,三是內容與時代脫軌。需要說明的是,「退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魯迅作品是被刪減了一部分,例如《雪》《風箏》《藥》《阿Q正傳》等,但並非全部退出。

魯迅確實是語文教材入選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說魯迅作品對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學上有難度,就應該退出教材,則有些無理取鬧。語文教學難道不是為了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鑑賞能力嗎?所謂難以理解,一是語言,二在思想。魯迅所處的年代白話文運動方興未艾,一些語言表達方式確實與當下有一定的差異。應該看到,入選語文教材的課文中,胡適《我的母親》、鬱達夫《故都的秋》、朱自清《背影》,普遍存在一些讀起來「不通順」的地方,然而都不至於給理解帶來太大阻礙。何況早期白話文與文言文一樣,都是漢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的狀態,學生從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並非壞事。

至於是否過時,在筆者看來,魯迅作品中蘊含的憂患、批判、抗爭精神沒有過時。誠然,想要讀懂魯迅,先要對其創作背景、思想感情有整體的把握,但這難道不是學習任何課文都要做的準備工作嗎?課本裡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講《荷塘月色》繞不開朱自清為什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學《記念劉和珍君》也要知道為什麼「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否則,沒有聽過教師講解、沒有揣摩種種隱喻、沒有意識到閱讀這類「難讀」文章的重要性的學生,拿什麼去理解《西西弗神話》?又怎麼去分析《變形記》?

語文學習學的豈止是文學,何況魯迅的作品從不缺乏文學性:切切察察的長媽媽、細腳伶仃的豆腐西施、手握虎頭鞋的祥林嫂、月光下手持鋼叉的小英雄閏土與偷瓜的猹、鹹亨酒店櫃檯上沒來得及落下的四個茴字……

今天我們爭論要不要在語文教材中保留魯迅的作品時,不如多思考一下,魯迅寫這些文章是什麼用意。當我們記住了「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樣有個性的開頭時,不如多讀兩句,看到下面的「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䀹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想一想魯迅先生要祭奠的「蒼翠精緻的英雄們」是誰,又為什麼要去紀念。(王梓佩)

相關焦點

  • 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關於「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不少。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今年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確定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語文教材選取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謳歌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讚頌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凸顯革命理論文章的指導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包括《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 魯迅文章被移出課本,真有必要「去魯迅化」嗎?我們不需要魯迅?
    如果說近代中國哪一位文學家影響力最大,我個人感覺應該是魯迅先生。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中。從小學的《少年閏土》到初中的《孔乙己》再到高中時期的《阿Q正傳》,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是伴隨了我們的學生時代,那個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都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魯迅是我們國家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尤其是他作品所表現出的那種民族氣節,依然被眾多人所稱讚。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習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或是一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9月投用 魯迅5篇文章入選
    將重點學習些什麼?三科統編教材樣本 冷昊陽 攝  語文教材共5冊 其中2冊為必修  在發布會上,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介紹,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魯迅作品從語文書中「大撤退」是誤會(圖)
    今年「粵教版」修訂後,魯迅文章《祝福》替代了《藥》。筆者看到,必修教材還收錄了《拿來主義》、《阿Q正傳》(節選)等魯迅作品。  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邵長思介紹,「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5冊必修課本中,閱讀篇目調整了3篇。具體為:必修2中梁啓超的《論毅力》改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必修3中魯迅的《藥》改為《祝福》;必修4中王蒙的《善良》改為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 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的變遷
    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也讓人抓狂:「這有什麼依不依。—鬧是誰也總要鬧一鬧的」中起的作用是解釋原因;「後來?—起來了」中的作用是說明結果;「—唉唉,她真是交了好運了」這句中的作用則是總結性話語!  難怪有同學慨嘆:「我們不是不喜歡魯迅,我們是被逼著不喜歡魯迅。」
  • 梁實秋文章首次入選語文教材 魯迅作品明顯減少
    梁實秋文章首次入選  魯 迅作品明顯減少     高中語文教材「變臉」  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來》……今秋高一新生,可在語文教材中看到。昨日,記者從江岸區高中課改培訓現場了解到,許多「新面孔」首進中學語文教材。  今秋起,我省高一新生全部使用新課改教材,語文包括5本人教版必修教材和11種選修教材。與老教材不同,新教材中首次出現了一些過去有爭議的名家作品。  江岸區高中語文教研員鄭聖祖說:「梁實秋的作品入選高中教材,我們感到很驚喜。這篇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真摯地表達了他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 六個版本高中語文教材魯迅經典名篇未被大量刪除
    今年「粵教版」修訂後,魯迅文章《祝福》替代了《藥》。記者看到,必修教材還收錄了《拿來主義》、《阿Q正傳》(節選)等魯迅作品。  在粵教版的必修教材中,有些網上傳言被刪的名篇也安在,《荷塘月色》、《孔雀東南飛》、《過秦論》、《項脊軒志》、《雷雨》等。  廣州市第七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邵長思介紹,「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5冊必修課本中,閱讀篇目調整了3篇。
  • 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減了多少?
    中學教科書選取的魯迅文章篇目,此後幾經變化。1981年修訂的初高中教材中選有魯迅文章23篇,其中小說8篇,散文4篇,雜文10篇,序言1篇。在這一版教材中,雜文數量依舊較多,《「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文學與汗》《我們不再受騙了》等都被保留。
  • 魯迅的文章被語文課本不斷刪除,是我們已經不再需要他了嗎?
    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文豪,魯迅的作品一直被收錄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中。從小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初中的《藤野先生》再到高中時期的《記念劉和珍君》。在我們的學習生涯裡,魯迅先生和他的文章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學生時代。老師也一直強調,魯迅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因此,對於魯迅,都是很崇拜的。近年來,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關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 高中課本大「變臉」 「魯迅大撤退」惹爭議(圖)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為什麼在語文課本裡,魯迅的文章越來越少
    魯迅的文章適合中小學生看嗎?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學語文除了識字認字、造句作文以外,最根本的是學習如何思考。而魯迅的思考方式獨立而深刻,寫作手法爐火純青,沒有一個字或標點是多餘的。多讀魯迅的作品,有助於孩子們學習如何將作文寫得內容豐富而形式簡潔。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除魯迅文章 網友追憶那些年的語文課本
    新學期伊始,人教版語文教材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其中魯迅文章《風箏》消失不見。由於調整幅度過大,網上甚至有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刪除魯迅文章」的傳聞。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教材調整,是為了落實2011版課標要求,「目前為止,人教版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7-9年級中,魯迅先生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冊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實際上,和高中相比,初中課本的魯迅大撤退並未見端倪。
  • 教育部:新版高中語文教材毛澤東、魯迅各選5篇
    據中新網客戶端消息,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記者注意到,統編語文教材選取了一些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據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語文教材選取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謳歌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讚頌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凸顯革命理論文章的指導價值,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的情感。除5篇魯迅文章入選外,還有毛澤東文章5篇(首)。此外,語文教材注重選取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作品。
  • 魯迅要被踢出語文課本,現實嗎,你記憶中的魯迅文章有什麼?
    「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而其中的周樹人就是我們的魯迅先生,可以說魯迅就是好幾代人的記憶,尤其是一般碰到魯迅的文章老師總會大講特講,還要摘抄出來一些優美語句供我們背誦。
  • 京高中語文教材改革:新課本沒減魯迅作品
    京高中語文教材改革:新課本沒減魯迅作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0日 10:51 來源:     中國教育報訊    新聞:北京高中語文課本大換血部分經典名篇被刪    北京9區縣的高中語文課本大換血,金庸武俠小說《雪山飛狐》替掉《阿Q正傳》,餘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替掉《陳煥生進城》,海子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則替掉《孔雀東南飛》……新的當代作品大量湧現,而不少傳統經典篇目則淡出視野。
  • 學者:魯迅該輕該重? 課本與文學史如何互動?
    目前我國大陸地區使用的普通高中語文課本已經有6—7個版本,教材編寫主體的多元化打破了人教社教材「一統天下」的局面,而魯迅作品在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數量和篇目也在「打破」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人提出現在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指出魯迅作品怪僻、與時代脫節,學生難以理解,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應該減少比重。那麼,怎樣理解魯迅作品的令人「費解」?
  • 教育部:新版高中語文教材,毛澤東、魯迅各選5篇
    據人民網,其中,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還有《長徵勝利萬歲》《大戰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早在2013年,有媒體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一語文課本中,唯一一篇魯迅作品《風箏》被刪除,引發輿論熱議。 不過,人教社闢謠稱在初中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當中,仍選用了魯迅的6篇文章,依然居作家之首位。
  • 魯迅10多篇文章陸續從語文課本裡被下架,這樣做有何利弊?
    為了表達對魯迅的敬意,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總共有《一件小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記念劉和珍君》、《藥》、《為了忘卻的記念》、《〈吶喊〉自序》、《祝福》、《藤野先生》、《孔乙己》、《狂人日記》、《阿Q正傳》、《阿長與〈山海經〉》、《魯迅自傳》、《燈下漫筆·節選》、《拿來主義》、《流產與斷種》、《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30多篇文章,入選了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