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扶貧|46個扶貧工坊亮相非遺博覽會,看鐵編技藝編出幸福路

2020-12-17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鄭珂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自開幕以來,吸引了廣大市民前來參觀,本次非遺博覽會以七大地區為骨架,展示全國46個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在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展示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奔向小康生活中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

能者百工,優秀的傳統手工藝煥發生機,通過一雙雙巧手鋪就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鐵編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張桂貞說:「自從通過非遺項目鐵編技藝助力扶貧以來,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裡很多人通過鐵編技藝多了一項收入來源,有一位74歲的老人做鐵編燈籠30年了,他老伴兒患有腦血栓,現在油鹽醬醋茶,生活費和藥費都夠了,而且家裡冰箱、彩電都有了,可高興了。」

紅紅燈籠高高掛,河北省豐寧鐵編技藝興起源於豐寧鳳山古鎮的燈會習俗,與鳳山關帝廟廟會活動息息相關。在清朝末年,北京等地的鐵編師傅將鐵絲製作燈籠的技藝傳入豐寧。除供應豐寧本地外還銷往北京、天津、承德、多倫等地區。鐵編燈籠造型優美、工藝精細、圖案豐富、結實耐用、不易褪色。

「非遺扶貧鐵編技藝就業工坊」建於2019年8月,總投資46萬元,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設有展示展覽廳1個、培訓室2個、機器操作間1個。該工坊由市級非遺傳承人張桂貞老師做輔導老師,對農村婦女、弱勞動能力人群及貧困群體開展傳統手工藝培訓。截止目前,工坊共安置了15人就地就近就業,帶動5位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2019年,工坊學員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實現參與此項目的貧困人口年人均1000-3000元的預期目標。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盛大開幕,四川非遺精彩亮相!
    ,集中展示了非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廣大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搭建了展示和推介的重要平臺。在本屆非遺博覽會的線下專題展區內,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四川共有14個非遺項目、6個非遺扶貧工坊、26名傳承人、300餘件展品參加了線下展覽展示活動。
  • 非遺博覽會|以非遺技藝走出一條致富路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在山東濟南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及非遺作品集聚濟南,展現非遺風採。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上,有6個來自四川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參展,之前我們了解了布拖縣彝族手工銀飾非遺扶貧工坊和昭覺薇穆嘎扎工坊。今天,我們繼續了解參展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 唯品會首創電商扶貧+非遺模式 唯愛工坊
    作為國內知名時尚電商,唯品會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唯愛工坊」電商公益平臺,聚焦非遺手工藝,將非遺與扶貧開創性結合,探索出「電商+非遺+扶貧」的非遺扶貧新經濟特色化路子,在精準扶貧的同時實現非遺活化傳承,創新踐行電商精準扶貧。
  • 支持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
    支持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 2020-12-23 | 來源: 國新網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甘肅非遺扶貧就業工坊500多件產品精彩亮相山東濟南百花洲(圖)
    近年來,全省已通過各種途徑建設各級各類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06家,吸納就業47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81戶、2246人。在文旅部、山東省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經組織甘肅的70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145款500多件非遺產品進入濟南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展示展銷,有69家工坊在線上進行銷售。
  • 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培訓班開班
    9日記者獲悉,在省文旅廳的委託下,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於近日在臨洮縣舉辦了「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全省35名雕刻技藝類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匯聚一堂集中「充電」。本次培訓班的舉辦,旨在進一步推動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全面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非遺產品在網絡時代的銷售。
  • 秀山舉辦土家織錦扶貧培訓 成立隘口鎮非遺扶貧工坊
    秀山網訊 為提高農村婦女經濟收入,順應她們的就近就業需求,助力全縣脫貧攻堅工作,11月30日上午,我縣2020年雨露計劃(土家織錦)手工技能扶貧培訓開班暨隘口鎮非遺扶貧工坊成立儀式在隘口鎮鄉村扶貧產業園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毅參加上述活動。
  • 非遺+扶貧,加速奔向小康路 第B01版:人文周刊 20201027期 濟南日報
    43個扶貧就業工坊和「魯渝協作非遺扶貧」以及青海果洛、山西忻州、重慶榮昌傳統工藝工作站的成果。  從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老街基紅高粱酒非遺工坊,到華北地區的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五道營鄉五道營村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華東地區的安徽省阜南縣天億黃崗柳編傳統工藝非遺扶貧工坊、華中地區的湖北省紅安縣「紅安繡活扶貧就業工坊」、華南地區的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西北地區的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龍樹畫苑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再到西南地區的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彝族手工銀飾非遺扶貧工坊,近年來
  • 【文旅時訊】青海非遺為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增色添彩
    我省組織熱貢藝術、花兒、河湟刺繡,加牙藏族織毯、撒拉族口弦、藏族服飾、皮影戲、玉樹卓舞等12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的19名非遺傳承人及同仁國家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產品參加了本屆博覽會線下展覽。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群,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財務司副司長周宇及全國非遺專家等領導和嘉賓巡館並參觀我省展區。
  • 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四川非遺與你相約!
    10月23日-27日,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將在山東濟南舉行。本屆博覽會採取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傳承成果。10月22日,四川參展團隊抵達非遺博覽會主會場,開展布展工作。
  • 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 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在濟南開幕
    本屆非遺博覽會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非遺保護傳承成果,集中展示了非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廣大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搭建了展示和推介的重要平臺
  • 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圓滿落幕!
    10月27日,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在山東濟南圓滿落幕。自10月23日非遺博覽會開幕以來,博覽會三大線下展覽、線上「雲展會」、主題論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在短時間內登上熱搜榜,並在線上、線下掀起了非遺熱。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6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26位
  • 「綻放」齊魯大地,甘肅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參展中國非遺博覽會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隴原非遺精品,綻放齊魯大地。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省文旅廳組織選派我省8項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參加展示展演。本屆非博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政府主辦,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
  • 「家鄉布鞋」將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本屆非遺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主要內容分為線上、線下兩個版塊。線下共設有「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黃河流域非遺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等3個專題展,全國各地共有84個非遺代表性項目、46個非遺扶貧工坊參加線下展覽。
  • 非遺扶貧大有可為
    從2018年7月以來,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地方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超過2000所,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缺乏一技之長,通常是制約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要因素。而實際上,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工藝的富集區,特色突出、數量眾多的非遺資源正是這裡的優勢所在,可讓資源變資產。
  • 湖南省常寧市:傳承"非遺"技藝 書寫文化扶貧新實踐
    攝影:央廣網記者 堯遙  這是常寧市構建穩定健康的「非遺+扶貧」模式的一個生動縮影。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化、脫貧攻堅持續發力的背景下,常寧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掘非遺文化價值,將傳統非遺的發展與廣闊市場密切對接,設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基地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助力精準脫貧。   常寧版畫從上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擁有深厚的歷史。
  • 淮陽非遺「泥泥狗」驚豔亮相2020中國非遺博覽會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山東省副省長凌文、濟南市市長孫述濤出席開幕活動,並共同擊鼓為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啟幕。這場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分線上、線下兩個版塊,其中線下展覽包括84個非遺項目、46個扶貧工坊。作為「真圖騰、活化石」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遺傳承者、泥泥狗匠人許述章也攜著古樸拙稚、色彩斑斕的「泥泥狗」受邀參加。
  • 江蘇非遺徐州香包精彩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展,成為此展區全國14個項目之一。這14個項目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點讚」的非遺項目,分別來自江蘇、浙江、河南、內蒙古、廣東、四川、福建、黑龍江8個省(自治區),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開幕式現場,江蘇省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攜其特色產品——「針棒」香包精彩亮相,贏得了現場嘉賓的稱讚,讓泉城百姓近距離領略了江蘇非遺的獨特魅力。
  • 內蒙古非遺亮相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10月23日,以「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盛大開幕。本屆博覽會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非遺保護傳承成果,集中展示了非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廣大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搭建了展示和推介的重要平臺
  • 「非遺+扶貧」任重道遠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通知,支持各地特別是國家級貧困縣以傳統工藝為重點,依託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設立一批特色鮮明、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幫助貧困人口學習傳統技藝,提高內生動力,促進就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