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覺得空虛?川端康成的一段語錄描寫,直擊人心!

2020-12-18 啟路文學

空虛,很多人都會想到寂寞,更多人認為空虛就是一種寂寞。但空虛真不等於寂寞,寂寞和空虛還是有區別的。可以說寂寞是自己和認識的人的事,而空虛是自己和整個世界的事。寂寞的人總是很容易想起生命裡很重要的一個人,當這個重要的人不在身邊,就會感到很寂寞。

寂寞是有回憶的,知道去想誰。而空虛,是心裡空空的,不知道去想誰,他的腦海裡也沒有關於很重要的人記憶,所以在我們的看來,空虛比寂寞更讓人難受。寂寞的人,知道自己想誰,擁有回憶支撐著。而空虛的人,那種空虛,簡直是一種煎熬。

每個人都會有空虛的時候,不知道想誰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的時候,這個時候或許不太長,也或許很長,都在於個人。空虛也是一種生活,這種生活,就像和全世界人都有關係,又好像和全世界人沒有關係一樣。

比如說平常跟許多人都能嘻嘻哈哈,感覺感情很深,很好一樣。當自己出事了,躺在醫院裡,卻發現沒有一個人來看自己。哪怕自己曾經看過很多人,而當自己也躺在了醫院,卻發現沒有一個人來看自己,這個時候就感覺很空虛。就有一種感覺,世界和自己沒有任何一點關係。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川端康成的一段語錄描寫,他就把人為什麼會覺得空虛?描寫的很好,直擊人心!文字如下:

就像一個人剛剛還在,走後還有他的影子,這反而使人更覺得空虛了。——川端康成

讀完川端康成這段語錄,可以說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很多時候,只是希望身邊有個人而已,是誰都不重要,即便是他,別人都可以代替,只要有人在身邊,這個空虛感就會消失,只要人都離開了,就感覺很空虛。這跟我們上面所說的差不多,感覺和全世界人都有關係,又感覺都沒有關係。

和誰都可以好好相處,又可以和誰都不去相處。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川端康成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將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為什麼空虛的人,都會如川端康成這段語錄描述的一樣?

因為空虛的人,他和誰都能聊上幾句,都能慰藉空虛的心,哪怕這個人對他沒有感覺,但是空虛的人,對任何人都有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親切的感覺,倘若這個人可以和自己發展成異性朋友,那麼空虛的人,就更不會感覺到空虛。

哪怕不能發展成異性朋友,空虛的人,也喜歡跟這種人聊天的那種感覺,喜歡這種過程,哪怕這個過程很短暫,空虛的人,也覺得很美好,值得。所以空虛的人,是沒有目標的,沒有方向的,和誰都能聊上幾句,就不感覺到空虛。

而寂寞的人不一樣,寂寞的人,他都是有目的

他和人聊天感覺很好,很不錯,就會想要發展成對象,如果沒有發展成對象,就很悲觀,很自暴自棄。而空虛的人就會不一樣,空虛的人,就能夠習以為常,感覺在自己預料之中一樣。

空虛的人看似有些不在乎,有些雲淡風輕,但是空虛的心,也是很沉重,很難熬,很難過的。因為空虛的人怕閒下來,怕安靜。跟寂寞的人不一樣,寂寞的人,雖然也怕安靜和閒,但寂寞的人他有回憶可以填滿自己時間。空虛的人除了一片空白,還是一片空白。

那麼人為什麼會覺得空虛?我們再回到川端康成語錄中,就能找到答案

因為人都是群居動物,不習慣一個人,一個人時候,就會空虛和寂寞。特別是剛剛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把酒言歡,沒過多久人去樓空,就會有一種空虛感,這種空虛感不同於寂寞。這種空虛感,可以等到又有一群剛認識的陌生人來熱鬧一下,就會打破這種空虛。

而寂寞的人就不一樣,非要和自己喜歡的人,聊得來的人,特別是意中人,才會讓寂寞的心好過一些。所以說人為什麼會覺得空虛?川端康成的一段語錄描寫,直擊人心!

本文參加有獎活動#機構V計劃徵文賽#,快來一鍵加入百家號機構運營快車道。

陳丹青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很多開發商們的醜陋行為,令人髮指!

柴靜振聾發聵的語錄,讓多少人重新找到了方向,走向了成功!

倉央嘉措相思情切,寫了一首情詩,起句就很出彩:欲題新詞寄嬌娘

感到很憂愁的人,不妨讀一下白居易的名言,會變愁為喜,受益良多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雪國
    川端康成也說:「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川端康成在《雪國》中不厭其煩地描寫雪夜、夕陽、甚至於葉子的死,作者都展現出「銀河瀉入心理」那種欣賞似的閒寂的虛無。正如川端康成喜嘆引用的清少納言在《枕草子》裡的一句話:「往昔徒然空消逝」。在他眼裡,終極的空虛才是真正的美的所在,而對於美,我們還需要感受。這種感受性格是川端康成對於閒寂的繼承與發展。
  • 川端康成很虐心的愛情語錄,只有幾句話,卻一直讓多少人扎心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曾讀過川端康成這段很虐心的愛情語錄,曾經讀完感慨萬千,不可自拔,感覺好像在說自己一樣,曾一度悲傷,一度迷失。如今再讀,依舊被感動,依舊能讓人扎心。跌蕩在這人世間,試問下誰不想擁有一個很美好的愛情?可這人世間很美好的愛情好像屈指可數一樣,讓人只能嚮往,卻不能擁有。
  • 被川端康成的語錄道出,真知灼見!
    這個問題,很多人在沒有讀川端康成的語錄前,肯定會想到是內在的美。縱觀我們當今很多女人,只要五官長得不差,化個妝,都會成為美人,也就是說現代女人想要成為美人,是很容易的事,但美中不足的是內在。成為美人的多,但能成為內外兼修的美人卻很少。為什麼現代很多女人都不注重內在美呢?因為內在美更需要時間,不是說我現在想修內在美,花2個小時,就能修得內在美。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因為心裡藏著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在小薰給他讓坐墊時,川端康成一度只會回答「啊~」連謝謝都講不出來。在茶館烤火時,川端康成頭疼得厲害,可是他還是忍不住去聆聽茶館老婆子和舞女同伴的對話。人總是想多些途徑了解自己心裡喜歡的人,哪怕是隻言片語。
  • 諾獎得主川端康成的佛系抗爭
    川端康成,日本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也是亞洲繼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作家。他一生創作了100多篇小說,以中篇小說為主,小說中主人公大多是日本中下層社會的女性,描寫她們形體與精神上的純潔與美為主題,並飽含了作者的同情、悲憫,以及深深地無力感。
  • 感受川端康成
    正好,日本文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自傳《天授之子》最近在中國出版,讓我們一起在川端康成的自傳中,體味獨特的日式文學審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  自傳體小說集國內首發  《天授之子》為川端康成的自傳體小說集,收錄《故園》《東海道》《感傷之塔》《天授之子》四部小說。
  • 唯美版川端康成作品驚豔登場
    一場由旅日文化學者李長聲和毛丹青帶來的圍繞川端康成、莫言、大江健三郎以及村上春樹的精彩對談日前在京舉行。  說到川端康成,一定會說到他對中國當代的作家和作品的影響,從餘華、莫言、格非、蘇童、安妮寶貝、郭敬明、落落,可以說沒有哪一位不曾受過川端康成經典作品的影響,尤其是莫言,他甚至說「《雪國》是我寫作道路上的燈塔」。
  • 川端康成:當美與活著不可兼得(內含語錄,建議收藏)
    往期我們談了海子和太宰治,今天,我們談一談這位日本鼎鼎有名的文學大家-川端康成。1899年的日本大阪,一個孩子降臨到人世。他的父親名叫榮吉,是個醫生,雖說是醫生,但愛好漢詩文、文人畫。母親阿源,是黑田家出身。傳說川端家是從北條泰時(第三代執權)那裡傳承下來的。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女人美到極致,必然伴隨悲哀的宿命川端康成雖然把女性視為至高至美的存在,但為什麼總設定遺憾和悲傷的結局?這與日本的傳統文化中的「物哀」、「幽玄」、「風雅」美學有關。「物哀」的審美意識在川端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日語中,悲傷是與美相通的語言,悲傷等同於美麗。
  • 川端康成《雪國》:鉛華落盡,心中還能留下什麼
    在川端康成創作的眾多文學作品之中,《雪國》具備較強的代表性,該部作品不僅僅是在日本受到大眾歡迎,在全世界範圍內更是擁有大批的文學愛好者,在1960年英國學者賽丹斯蒂更是將《雪國》進行了翻譯,由此英文版《雪國》開始在美國發行,從而使《雪國》成為了世界名著之一。
  • 川端康成:被初戀摧毀的日本少女
    如此清純的畫面,似電影鏡頭般真切自然,卻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少女初見心上人時那份心頭如同小鹿亂撞的驚喜,那份恍然不知所措的慌亂和那份嬌羞默默的純情。 毋庸諱言,作為大學預科生的川端康成在身處社會下層的舞者面前是具有身份優越性的,正是這種優越性彌補了他身為孤兒的心理自卑。
  • 讀大家 川端康成《雪國》賞析
    川端康成像《雪國》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川端康成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人物情感表達之中,帶著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雪國》通過對駒子、葉子、島村間「三角戀愛」故事的描寫,反映出在當時的日本社會中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生活的不幸。駒子和葉子身處社會最底層,過著十分痛苦的生活,她們在人生道路上雖然為了生存不懈奮鬥,但結局都很悲慘。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在本篇小說中,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依舊得到了充分體現。深刻把握日本審美理念的川端康成,用筆將美浸透在自己所書寫的故事中,以至於儘管描寫的是兩代人亂倫這樣的禁忌題材,卻也依舊讓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但根據川端康成的好色思想來看,菊治與太田婦人的愛戀並非出於蠱惑或是引誘,而是兩人的一廂情願,這樣的感情純粹而又自然,所以川端康成才要塑造這樣一段畸形的愛戀。「菊治安心地進入夢鄉了。在似夢非夢中,傳來了小鳥的鳴囀。在小鳥的啁啾中醒來,他覺得這種經歷好像還是頭一回。
  • 近現代東方文學|川端康成《雪國》
    從描寫的內容看,川端康成的作品大致可歸為三類①描寫自己孤兒的生活和初戀的失意,集中表露其孤寂的心靈和悲哀的情緒;②描寫社會下層,特別是婦女的愛情的傷痛和悲慘的命運,其中寄予了作家深切的同情;③作為其不懈地進行藝術和思想探索的成果,部分作品從人性和性愛的層面上來展現一種極致的「美」的理念,其中蘊涵著某些虛無和頹廢的情緒,常被批評為是一種病態美。
  • 推薦:川端康成必讀的幾本書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 感受川端康成筆下的京都
    若不是她們拿著手機在發簡訊或玩遊戲,還真讓人恍忽間不知身處什麼年代。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每年櫻花盛開的春季和楓葉似火的秋季,京都都能吸引大批遊人的原因。他們或許也和我一樣,想在川端康成筆下古都的街道上走走,感受一下日本的傳統文化。川端康成出生於京都附近的茨木市大字宿久莊。從794年桓武天皇建都京都,一直到明治維新,京都都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 神經質的「變態」作家川端康成,對情愛的描述,都是初戀的陰影
    川端康成的小說總是極美的,但卻常常帶著一股子清冷寂寞的悲傷。他的文學是以悲傷和孤獨作為底色的,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或許只有經歷刻骨銘心的悲痛,才能寫下刻骨銘心的作品。熟悉川端康成的人,除了喜歡他的文字之外,對他那充滿悲涼與絕望的童年都充滿同情,而對他神秘而又遺憾的初戀又滿懷好奇,直到2014年,人們才發現了他在93年前寫下的11封信,揭開了這一段愛情的謎底。
  • 川端康成發人深省的語錄,起句便是,我想成為一個人!尾句更刺耳
    我想成為一個人,很多人首次聽到,可能會反問,難道川端康成他不算是一個人嗎?其實問這話的人,是很沒有禮貌的,也是沒有經過思考的。但凡思考的人,都知道,雖然大家都是人,但是如何做好一個人,成為一個人,真的有些難。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都是用儘自己一生在努力成為一個人,做好一個人。
  • 川端康成與茶道
    川端康成在《千隻鶴》及其續集《波千鳥》中對日本茶道有獨特的詮釋。 川端康成在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來年元月赴瑞典發表獲獎感言《我在美麗的日本》一文說:「我的小說《千隻鶴》,如果有人們以為是描寫日本茶道的『精神』與『形式』的美,那就錯了,毋寧說這部作品是對當今社會低級趣味的茶道發出懷疑和警惕,並予以否定的。」因為川端康成崇尚自然事物的美,將自然美與人情的美融洽在一起,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精神。
  • 走過川端康成的古都(下)
    三年阪也被稱為安產阪,因為很多產婦會通過這條路去往清水寺祈求平安生產。在川端康成的筆下,千重子和真一在清水寺一起看著日落。而午後的寺院綠樹環繞,陽光順著枝葉的縫隙灑下來,穿著顏色鮮豔的和服的少女三兩成群,嬌俏而絢爛。據說清水寺的茶藝名列京都之首,坐在山間喝著寺院裡的抹茶,感覺無比的清寂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