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是一座充滿古風古色的城市,大小河街的古道、建築,詩牆流傳下來的詩詞和修建石傭石獅,鎖仙橋,無一不用自己滄桑的外貌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底蘊。而常德的手工擂茶也是從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流傳至今。
據《桃源縣誌》、道光年間《桃源縣誌》、常德地區志《民俗·方言志》和《商業志》、《常德市志》、1988年《常德風物大觀》、《常德縣誌》、《鼎城區志》、《鼎城概覽》、《鼎城《鼎城風情》等記載:東漢建武24年,伏波將軍馬援出徵五溪蠻,奉命進擊武陵郡壺頭山(今桃源縣境內)、鼎城長茅嶺時,時值盛夏瘟疫流行,將士病倒了數百人,鼎城長茅嶺時,時值盛夏瘟疫流行,將士病倒了數百人,馬援下令擇地屯兵,派士兵尋醫問藥。壺頭山一老嫗見馬援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非常感動,便自願獻出了用茶、芝麻、姜、鹽、茱萸等調和而成的湯飲(又稱「五味湯」)。染病將士服用此湯飲後,病情慢慢好轉,健康的將士服用後,也避免了瘟疫的傳染。自此,「五味湯」製作方法在常德沅水流域廣為流傳,並逐漸成為當地一道必不可少的特殊習俗。
常德正宗的手工擂茶,是非常講究的。首先是器具 ,需要專用的制茶擂缽和半米長的擂棍,由製作者兩腿夾住陶製的擂缽,把綠茶添進缽裡。然後,再舂搗,旋轉。邊添些熟的花生仁、黃豆、芝麻,等缽裡的東西用棍擂得細細糊糊的,就可以拿起來用開水泡了,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放點糖或者鹽,這樣一碗香氣四溢的擂茶就成了。這是我小時候外婆給我們擂茶的記憶。現在市面賣的擂茶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手工擂茶香甜,要麼是白白的像糊糊,就沒有茶葉,要麼是機器擂的茶,裡面的原料參差不齊。
夏天裡面悶熱至及,最爽的便是邀上一群好友去喝擂茶。今天去我家,明天去你家。三五好友成一堆,嘰嘰喳喳,泡上一碗擂茶,擺上自家製作的薯片,鍋巴,炒米,乾菜,再做點粑粑,一吃就一下午,一喝就三四碗。有什麼比這更愜意啊!
常德擂茶是千年的傳承,是古風中國的獨特文化,更是常德本地的美食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