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更雄渾壯美的「長江之歌」

2021-01-07 新民晚報

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這次五中全會建議又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長江經濟帶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挺在前,作示範,當樣板,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黃金經濟帶」,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自我發展定位,探索有利於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的有效途徑;要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開放,加快培育更多內陸開放高地,提升沿邊開放水平,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更高質量利用外資;要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勇於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這兩個方面,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採;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我們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譜寫更雄渾壯美的「長江之歌」。(文字:毛同輝 海報:張倩)

相關焦點

  • 學習網評:譜寫更雄渾壯美的「長江之歌」
    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涓涓雋語古風頂針詩《大江曲》,為公益用心譜寫美麗長江之歌
    #美麗長江之歌我們中國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大江大河眾多,弱水三千首推長江。你可以沒有親臨過長江,但作為中國人,沒有人會不知道長江。涓涓雋語用一首七言古風頂針詩《大江曲》來粗略描繪一下長江的浩大,江南的秀美以及治理水系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將為建設「好心茂名」譜寫更壯美的詩章
    原標題:將為建設「好心茂名」譜寫更壯美的詩章   昨日,茂名市詩歌楹聯學會舉行2020年年會,市文聯相關負責人和各分會會員歡聚一堂,暢談發展,吟誦詩歌,共話未來
  • 美麗長江之歌從古唱至今,涓涓弄潮續寫長江之歌及中華民族精神
    #美麗長江之歌我們中華民族就如同這奔騰不息的長江之水,永遠積極向上,力爭上遊,遊弋在世界的前方。長江之水哺育了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滋養了無數中華兒女。長江之歌從古唱到今,宋代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唱出大江的豪邁及如同大江一樣豪邁的英雄人物。宋代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又唱出了長江的多情及多情的人兒。
  • 用影像譜寫長江生態之歌 | 長江沿線生態攝影聯展格爾木舉辦
    8月25日至30日,由中共青海省格爾木市委宣傳部、青海省攝影家協會、格爾木市文聯及中國攝影報社聯合主辦的「崑崙聖殿格爾木」中國長江沿線生態攝影聯展,在青海省格爾木市奧體廣場舉行。作為「2020格爾木崑崙文化藝術節」期間的重頭戲之一,長江沿線30個城市共120餘幅攝影作品首次集結,串起長江沿線的生態環境現狀和生態保護成就寫照,用影像共同譜寫一首長江的生態之歌。
  • 雄渾壯美 意境深遠——品讀李白描寫軍旅的詩詞
    原標題:雄渾壯美 意境深遠——品讀李白描寫軍旅的詩詞「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李白的這首《從軍行》,描述久經沙場的將領率部成功突破重圍的傳奇之戰。用「碎鐵衣」的雄姿、「數重圍」的險境、「突營射殺」的威猛,讓膽識超凡、驍勇善戰的將軍風採躍然紙上。
  • 《壯美和韻》唱響中越友誼之歌
    12月12日晚,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之一、中越文化友好音樂會《壯美和韻》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舉行。越南駐南寧總領事黃玉榮,自治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越南駐南寧總領事館領事、在桂越僑、留學生代表及首府群眾共同觀看音樂會。
  • 馬鞍山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作為馬鞍山市一體推進水環境治理的一部分,雨汙分流混接改造,是將原來雨水、汙水合流的排水方式通過改造更改為雨水、汙水各行其道輸送排出,這是解決城市水體黑臭和內澇問題的治本之舉,也是保護長江生態的長遠之策。圖為濱江一隅。
  • 課本裡的長江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範仲淹《嶽陽樓記》,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嶽陽樓位於湖南岳陽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嶽陽樓記》將山水樓宇的景色,與自然界的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而寫,寄予長江這條具象的河流及其沿岸的名樓更深遠的意境。
  • 「藝惠藏」畫家周尊聖的天山紅雄渾壯美 境界宏大,盡顯高古之美
    其作品追求悲壯之美、蒼涼之美、雄強之美、陽剛之美。以大漠為紙、胡楊為筆,以熾熱的紅色激情,潑灑生命的旋律,譜寫天的大象、山的風骨,奏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樂章。近年來以天山紅、黃土坡、黑土地為系列研究課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色彩,不同表現手法,探索山、坡、地的文化內涵。
  • 課本裡的長江 一起來看
    )資料圖片打開中小學語文課本,一幅幅壯美的長江圖景躍然紙上。「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範仲淹《嶽陽樓記》,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嶽陽樓位於湖南岳陽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嶽陽樓記》將山水樓宇的景色,與自然界的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而寫,寄予長江這條具象的河流及其沿岸的名樓更深遠的意境。
  • 財政局:常州市創新體制機制凝聚合力譜寫新時代「長江之歌」新篇章
    近年來,常州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突出問題導向,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縱深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做法和經驗,譜寫新時代「長江之歌」新篇章。
  • 課本裡的長江,你還記得多少
    從唐古拉山的一泓清泉發端,浩浩蕩蕩、奔流直下,長江穿巴山蜀水、越雲貴高原、過荊楚大地、入江南水鄉。滾滾長江水,塑造了神州大地豐富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滋養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打開中小學語文課本,一幅幅壯美的長江圖景躍然紙上。「哦,長江。哦,我們的古老的、古老的母親,以自己的乳汁,千年萬載地哺育了億萬子女的乳娘。」
  • 登上1388米三峽之巔,從上帝視角俯瞰長江三峽,江河雲海雄奇壯美
    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風景,常年在全國各地遊歷,可是一轉身,我發現雄渾的風景就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我生活在重慶,對這座城市而言,長江是她的魂,我想,每一個重慶人都有必要沿著長江去遊歷一番,你會深刻地發現,峽江兩岸藏著許多久違的老重慶風光,你會被雄壯的大山大水所感動,它會讓你為自己歸屬於這個城市而驕傲。 尤其是長江三峽,更是豐富多彩的峽江文化溯源地,把山川河流的壯美揮灑得淋漓盡致。
  • 這是馬鞍山的新長江之歌
    今年「十一」國慶長假位於長江東岸的薛家窪生態遊園、濱江文化廣場等地成為市民新的「網紅」打卡點花紅柳綠,水清景美人們盡情享受親江近江濱水賞景的樂趣更讓人們驚喜的是隨著江水變清許久不見的「微笑天使」——江豚又回來了但這裡曾是令市民嘆息
  • 似水流年,生命如歌。有輕吟淺唱的曼妙,亦有黃鐘大呂的壯美
    似水流年,生命如歌。有輕吟淺唱的曼妙,亦有黃鐘大呂的壯美。婉轉起伏的旋律中唱出了生命的偉大和永恆。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是誰親自查風口、探流沙?是誰在齊腰的洪水裡畫出一張張水勢流向圖?是他,黨的好幹部焦裕祿!
  • 黃庭堅《念奴嬌·赤壁懷古》,氣象磅礴,雄渾壯美
    二、黃庭堅書寫東坡此詞,說明兩人不同一般的師生情誼,也折射出黃庭堅對蘇詞之推崇。三、刻石完整保留了至今已難得一見的黃庭堅墨寶真跡,而且是一幅長達百字的巨作,筆力遒勁,跌宕起伏,晉風唐韻,龍飛鳳舞,一如行雲流水,恰似東坡豪邁詞意,酣暢淋漓,氣象磅礴,雄渾壯美。《三希堂法帖》有黃氏20件墨寶,卻缺此件。
  • 《圭塘河岸》一書發行 譜寫新的「長江之歌」
    這是11月中旬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南京召開並首次提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後,出版湘軍第一時間對我國生態文化建設奉獻的新作品。 該書所描寫的圭塘河,是長江在湖南境內一條長28公裡的三級支流,也是古城長沙市唯一的城市內河,先後匯入瀏陽河和湘江,然後經洞庭湖匯入長江。這條城市內河過去因為經濟和城市的快速發展,一度淪為有名的黑臭水體。
  • 蘇軾《歸去來兮辭》卷,從容高邁,雄渾壯美
    蘇軾在宋代書壇是「宋四家」之首。 「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黃庭堅語) 。作為書法家的蘇軾,以自身的稟賦和歷練創造了偉大的成就,為中國書法史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豐碑。蘇軾《歸去來兮辭》卷,縱32cm ,橫181.1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書《歸去來兮辭卷》時,他已打算在惠州安家以求終老了。
  • 廬山景區:央視大型專題紀錄片《長江之歌》攝製組來廬山拍攝
    廬山景區:央視大型專題紀錄片《長江之歌》攝製組來廬山拍攝 為更好展現長江經濟帶經濟建設及環境保護成果,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承制的大型專題紀錄片《長江之歌》到江西緊張攝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