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守成之主,粉飾太平——宋真宗趙恆

2020-12-11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宋真宗趙恆(968—1022年)宋太宗第三子。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徵,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裡外之澶淵,宋戰勝遼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為守成之主,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

【歷史功過】

真宗即位之初,勤於政事,分全國為15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蠲免五代以來的欠稅。但是與久經沙場的太祖、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恆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宋遼籤訂澶淵之盟後,真宗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反而致力於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日趨嚴重。

【名言名文】

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告誡百官《文武七條》

一是清心。平心待物,不為自己的喜怒愛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公平正直,自身廉潔;

三是修德。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

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

五是明察。勤於體察民情,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六是勤課。勤於政事和農桑之務;

七是革弊。革除各種弊端。

【成語典故】

斷送老頭皮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第六卷。

釋義:謂當官受苦或因當官而遭難。

賞析:宋時隱士楊樸,字契玄(一作先),鄭州東裡(今河南新鄭)人。真宗知其名而召其入京。他不願為官,在回答宋真宗問話時,詭稱臨行時其妻贈給他詩說:「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雲,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聽後大笑,即刻放他歸隱。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詩:「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憤爭削職

出處:《宋史·真宗本紀》。

釋義:典喻不講團結,只顧爭權奪利,針尖鬥麥芒,結果是兩敗俱傷。

賞析:宋真宗時大臣丁謂、李迪二人因相互忌恨爭吵而被降職之事。宋真宗好詩文,曾召近臣到龍圖閣看自己書寫的文章詞賦,並說:「我在處理朝政之餘,常揮筆作文詞以自娛,雖不能有可資後人模仿的典範之作,但也是自己平生遊心所致。」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丁謂(962-1033),字謂之,蘇州人,曾誣陷寇準,取而代之為宋相,素媚上,當即請求將真宗的書法作品刻板刊印以流傳天下。後來果然印出御製文詞七百二十二卷。丁謂因此被加封為門下侍郎兼太子太傅,同參與其事的大臣李迪亦被封為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李迪覺得自己的職銜只相當於少傅(太傅的副職),地位在丁謂之下,因而對丁謂極為不滿,兩人就此在真宗面前爭執不下,真宗很不高興,將兩人降為戶部尚書和戶部侍郎。

【人物傳說】

簡州貓的傳說

傳說簡州貓是皇家御貓之後,宋真宗年間,簡州鼠患,真宗派御貓到簡州,誰知御貓到簡州萎蔫得很,原來是懷孕所致,一到簡州,便誕下後代,這便是簡州貓之由來。

《成都通覽》中記載,在簡州的州衙裡,有一塊刻有貓圖案的木製圖版,明清時,任何一屆的州官卸任,都要辦理此圖版的交接,這塊圖版上刻的貓就是四川簡州貓。地方官也都愛印刷簡州神貓圖送人,以避鼠。十幾年前簡陽城鄉逢場時節,地攤上都還有「神貓」畫售賣,據說只要買回去貼上就能避鼠。

【生平大事】

澶淵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憑守堅城。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王欽若主張遷都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寇準、畢士安堅持,無奈親至澶州督戰。

遼軍至定州,兩軍出現相峙局面,王繼忠乘間勸蕭太后與宋朝講和。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初為真宗所拒。十一月,遼軍在朔州為宋軍大敗,岢嵐軍的遼軍因糧草不繼撤軍。遼軍主力集中於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軍守將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戰十多天未下。蕭撻凜、蕭觀音奴二人率軍攻克祁州,蕭太后等人率軍與之會合,合力進攻冀州、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則「詔督諸路兵及澶州戌卒會天雄軍」。遼軍攻克德清(今河南清豐),三面包圍澶州(今河南濮陽),宋將李繼隆死守澶州城門。

遼朝統軍蕭撻凜恃勇,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將張環(一說周文質)在澶州前線以伏駑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遼史》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裡,氣勢百倍」。

最後雙方籤訂盟約,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秘聞軼事】

宋真宗愛上名戲子劉娥,立為皇后痴愛一生

宋真宗趙恆在京城開封接替宋太宗趙光義的班,做了北宋王朝的第三任國家領袖,他封劉娥為皇后,史稱「劉皇后」。劉娥是一個頗富傳奇色彩的女人,她原來是一個唱戲的女明星,在開封城裡開演唱會的時候被趙恆看上了,而且,劉娥竟然抓住機會當上了皇后,從此踏上了宋朝的政治舞臺,對北宋的政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娥原本是山西太原人,她的老爸曾任地方部隊的軍官和市長,後來在戰爭中死了。劉娥1歲時,她的老媽也因病去世。無依無靠的劉娥在苦難中長大,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機。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她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很聰明,再加上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臺賽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紅了起來。

劉娥18歲時,嫁給了一個銀匠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著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

到了開封後,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臺上。開封非常繁華,有錢人很多,戲迷也很多。劉娥一出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紅,不久,劉娥的名氣越來越大。此時,後來成為皇帝的趙恆才14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被立為太子。趙恆也是一個戲迷,他聽說了劉娥的名字後,就帶了幾個保鏢,穿了便裝去看劉娥的演唱。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恆這個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著劉娥那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意馬心猿,立即就把劉娥帶回他的別墅裡。趙恆的奶娘對來歷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就到趙恆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狀,說趙少爺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聽了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把劉娥送走。趙恆只好暗中將劉娥送到自己的一個親信家裡,偷偷去和她見面。沒想到,劉娥離開趙恆的別墅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恆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說,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進宮,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被封為貴妃。因為趙恆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高。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恒生一個孩子。然而,劉娥當時已經不會生育了,於是,她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把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了老公趙恆。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就懷孕了,後來順利產下一個男孩。趙恆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來改名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立即將李氏生下的孩子佔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裡的人向孩子說明真相。趙恆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劉娥被趙恆立為皇后。趙恆死後,劉娥垂簾聽政,一個女明星控制了一個國家的政局。

劉娥將李氏生的孩子佔為己有的事情後來被演繹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這反映出古代皇宮裡以孩子為砝碼來爭奪皇帝寵愛的真實內幕。

宋真宗與「魚頭參政」 魯宗道

宋真宗時,負責太子調諫和規勸的東宮左渝德魯宗道為人剛正,遇事敢言,真宗稱他為「魯直」。有一次正好趕上真宗派使者召他入宮時,他的同鄉來了,請同鄉在小酒館裡喝酒,使者等了很久,他才回來。

使者就問他說:「如果皇上怪罪你來晚了,你可怎麼說呀?」魯宗道回答說:「據實相告吧!就說我出去和同鄉喝酒去了。」

使者說:「那你可能會被治罪的。」

魯宗道說:「和朋友吃飯喝酒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欺君罔上,那麼臣子的罪過可就大了。」

覲見皇帝時,真宗果然追問為何來晚,使者就把魯宗道說的話,轉告給真宗。

真宗就問:「魯宗道,我召見你,你怎麼來晚了呀?」魯宗道說:「我有朋友從家鄉來,我家很窮沒法待客,就請他在酒館吃了頓便飯。耽誤了拜見皇帝的時間,這是臣的罪過。」

真宗見他說話老實,認為「忠實可大用」,還經常向劉皇后稱讚他。

後來,真宗駕崩,七歲的仁宗即位,太后(即劉皇后)臨朝聽政,於是她遵從真宗囑託,將魯宗道升為諫議人夫、參知政事。

魯宗道之所以受到真宗的賞識,在於他為人坦城,忠厚老實。魯宗道經常在朝廷上揭發官員不法行為,因此皇親同戚都害怕他,因其姓上是「魚」字,且其為人骨如魚頭,故稱他為「魚頭參政。」

宋真宗趙恆的「天書」

宋真宗趙恆本來在即位之初,尚能廣開言路,銳意興革,勤政治國,使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出現了「鹹平之治」的小康局面,但與遼訂立了「澶淵之盟」,以納歲幣求苟安之後,他的進取精神泯滅殆盡,施政思想日益保守,而且既崇道又信佛,勞民傷財,國勢日漸衰微。在這期間,一場關於「天書」的鬧劇一直折騰了好幾年。

澶淵之盟後,趙恆提升主和派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位諸臣之首。王欽若迎合趙恆厭兵而又好功的心理,提出了「封禪泰山」的建議,並進言說:「古來即有聖人以神道設教之說,天瑞雖非人力所為,但是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則與天降祥瑞無異。」趙恆點頭同意。後來,全國各地紛紛向他進十獻祥瑞之物,「天書」即是其一。

景德五年正月初三的早朝上,有人報說在宮城左承天門南角發現像書卷一樣的黃帛兩丈多長,黃帛上面隱約有字。趙恆說:「去年十一月,我曾夢見神人,說今年正月當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正是天書下降了。」於是,趙恆率領群臣到承天門,焚香望拜,取回「天書」。「天書」中把趙恆稱頌一番,並勉勵其善始善終,永保宋祚。趙恆把「天書」藏於金匱之中,然後大宴群臣,令改元為「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門」為「左承天祥符門」,並遣使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京城祠廟及各地宮觀。群臣也紛紛上表稱賀。一場鬧劇就此開演了。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兗州知州率一千二百八十餘人赴京上表,稱天降祥符,天下大治,請趙恆「封禪泰山」,以報天地。四月,又有「天書」降於宮中功德閣,宰相王旦又率文武百官,外來使臣、僧道耆壽等二萬多人伏闕上表,請行封禪。趙恆遂決定於當年十月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六月初六,王欽若又上奏說,泰山下有醴泉湧出,泉旁有「天書」下降。群臣再紛紛上表稱賀,並乞加趙恆尊號」崇文廣武儀天尊寶應章感聖明仁孝皇帝」,趙恆一一接受。

月初四,趙恆在龐大的儀衛扈從下,以玉輅載天書先行,離京城赴泰山。大隊人馬歷經十七天到了泰山腳下。儀仗、士卒遍列山野,並兩步一人,數步一旗,從山下一直排到山頂。十月廿三日大清早,趙恆就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乘金輅,備法駕,在眾臣簇擁下,登上岱頂。次日以隆重的儀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諸神,禮畢下山。再以同樣隆重的儀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後登上朝覲壇,接受百官、外使及僧眾的朝賀,大赦天下。以封禪禮鹹,詔改乾封縣為「奉符縣」,並作《慶東封禮成詩》,令諸臣唱和。最後盛宴群臣。

十一月,趙恆回到開封,詔定「天書」下降京城之日為「天慶節」,「天書」降於泰山曰為「天貺節」,命人將其封禪泰山之行編成《大中祥符封禪記》一書,還命人專門製造了奉迎「天書」使用的「天書玉輅」。群臣又爭上表章,讚頌趙恆功德無量,舉國若狂。

本來,自秦皇漢武以來,僅有少數帝王去泰山封禪,皆因天下大治、四海昇平而為,然而趙恆外患未除,內憂加劇,卻掩耳盜鈴,勞師「東封」,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已。

此後,一些阿諛奉承之徒,投其所好,不顧連年水旱,民心動搖, 仍屢屢謊報「祥瑞」, 什麼「池鹽不種自生」啦,「仙書《靈寶真文》問世」啦,「黃河自清」啦,趙恆都表示深信不疑。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廿三,趙恆又率眾啟程,歷時二十一天以封禪泰山的隆重禮儀,在山西寶鼎奉祗宮,祭祀后土地直到四月初才回到京城。這趟「西祀」,比「東封」耗費更大。是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才完成的。期間,修行宮,治道路,增遞夫,役兵卒,貢錢物,動輒幾千人,幾十萬錢帛。一些正直的朝臣上書勸諫,趙恆根本聽不進去。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十五日,趙恆又率眾南幸亳州,太社氏清宮仍奉「天書」為先導,拜謁老子。這卷「天書」可謂物盡其用了。

大中祥符九年,全國各地發生旱蝗,趙恆又是下詔滅蝗,又是親赴道觀,祈求上天保佑。災情不但未減輕,反而繼續擴大,連他住的京城上空,都是遮天蔽日的飛蝗,自此,趙恆憂鬱成疾,並日益迷信。不斷拜神求佛,甚至服食丹藥,不幾年就一病不起,喜怒無常,語言錯亂,在道徒與僧眾的祈禱中死去。他的「天書」鬧劇也至此收場了。給後人留下了個可笑的話柄。

真宗無功欲封禪,皇帝行賄大宰相

皇帝到泰山封禪,當是一件榮耀的事兒了,這不,宋代的真宗皇帝也要去封禪!宋真宗,是個什麼樣的皇帝?活活,想必你想起來了,對,就是當年聽說遼人攻來,就想逃跑,卻被宰相寇準逼到前線親徵的那個主兒!他小子根本沒有什麼文治武功,僅憑著前線將士運氣好,加上寇老西兒等幾個大臣的幫助,與遼國達成了賠款送「歲幣」的澶淵之盟,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也想去泰山封禪,張揚一番!

不想此議一出,立刻遭到宰相王旦等人的反對。接著便今天一道諫章,明天一份諫書地呈上來,弄得真宗十分沮喪,好生無趣!!倒,原來皇帝兒了也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呵呵,君權要加強看來可以理解了。

宋真宗悶坐深宮,思來想去,不甘心呀!得,最後有了主意。

第二天,宮中傳出一道聖旨,召宰相王旦宮中賜宴。王旦接旨,聖命難違,只得入宮赴宴。席上山珍海味不可勝數,王旦擔心,一旦真宗提出去泰山封禪的事情,自己可怎麼回答呢?誰知一直到宴席完了,真宗一句封禪的話也沒說,王旦不禁暗自慶幸。

宴罷,王旦一再謝恩。這時真宗說道:「卿日理萬機,十分辛勞。今天席上剩有一壇佳釀,朕賞與愛卿,回家和妻兒共飲吧。」

皇上賜酒,王旦不敢不受,只得跪下叩頭謝恩,然後拜辭而去。

王旦回到府中,見御酒封固甚嚴,心想,這一定是一壇上等好酒,便高興地把壇口打開。不意壇口打開後,一點兒酒味兒也沒有。朝裡一看,不禁嚇了一跳:裡面裝著滿滿一壇豆粒大小的珍珠!

王旦不敢聲張,只叫家人仔細收藏起來。

不久,王旦便四處活動。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竟聯絡了一批文武官員共同上表,請求皇帝去泰山封禪。

於是,宋真宗高高興興地啟動御駕,花費了大量金錢,終於實現了泰山封禪的願望。

【名人評說】

明代著名學者李贄,評價他是「能夠繼承先人事業」的帝王。

【歷史遺蹟】

永定陵

宋真宗趙恆, 在位25年,病死,終年55歲,葬於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縣東南蔡家莊)。

鞏縣芝田村,是寧朝永安縣城所在地。在綠樹掩映之中可見高聳的陵冢,冢前有兩排列了95步(約170米)之遠,倍添了陵區恢宏、莊嚴氣勢。

相關焦點

  • 評說宋真宗——趙恆
    大宋「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之三子,初名為趙德昌,後改名為趙元休、趙元侃,995年(27歲)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恆,997年(29歲)即皇帝位,1022年駕崩,在位二十五年,享年五十有五。
  • 宋真宗趙恆的皇后是誰?宋真宗的兒子介紹
    宋真宗趙恆,何許人也?他是宋朝的第幾任皇帝,他的一生有什麼顯著的功過,他又給後世留下了什麼印象?讓我們走進歷史,拋開成見,甩走雜念,重新認識宋真宗趙恆。宋真宗趙恆,乃是北宋時期的第三任皇帝,也是趙光義的第三個兒子,終其一生活到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
  • 《大宋宮詞》宋真宗的扮演者 如何評價宋真宗趙恆
    大宋宮詞宋真宗的扮演者趙恆扮演者:周渝民周渝民,中國臺灣男演員、歌手,1981年3月9日出生於臺灣省宜蘭縣羅東鎮。如何評價宋真宗趙恆宋真宗趙恆,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同時也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活了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算是北宋執政時間較長的一位皇帝。在他當政期間,有鹹平之治,也有澶淵之盟,是一位有的一說的皇帝。歷史上無論是評價一個人,還是評價一位皇帝,都要用辯證的方法去看待。人有好有懷,皇帝自然也一樣。
  • 隨著李太后入土為安,君臣都相信宋真宗皇帝趙恆,是一位仁孝之君
    隨著李太后入土為安,君臣都相信宋真宗皇帝趙恆,是一位仁孝之君。史料記載,李太后病逝沒多久,李沆就生病了。剛開始的時候,李沆以為是感冒,沒有在意,孰料病情突然加重,即將仙逝。對於這種「老子」教育「兒子」的言語,趙恆沒有一絲一毫的厭惡之情。他坐在李沆的床頭,握著這位老臣冰冷的雙手,痛哭道:「愛卿所言,朕永記心田。」李沆繼續道:「國家的根本是百姓,孟子云『民為貴,君為輕』,望陛下善待百姓,不可大興土木,幹那些勞民傷財之舉。最不濟,也要最低限度地不損民、不擾民。」
  • 宋代皇帝粉飾太平,勞民傷財,卻留下三句話,成千古絕唱
    這三句話其實出自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原文如下: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 為什麼宋真宗趙恆泰山封禪以後,再也沒有皇帝這麼做了?
    所以古代封建社會有過泰山封禪經歷的皇帝並不多,只有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恆共計六人。然而宋真宗趙恆與前面幾位皇帝都有所不同。其他皇帝去泰山封禪是為了炫耀功績的,而宋真宗只是希望後人對他的評價不會那麼難堪,藉助封禪來減少他們對自己的厭惡。殊不知宋真宗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但是百姓對他厭惡至極,就連後來的帝王也對他無比好感全無,因為他的胡鬧泰山封禪失去原本庄重神聖的意義,此後再無皇帝進行泰山封禪。
  • 趙恆歷史上算是好皇帝嗎 趙恆有哪些貢獻
    宋真宗作為是宋太宗的第三位兒子,繼承了父親的皇位後,不斷的改造當時的水利機電,使得當時的宋朝出現了經濟的繁榮,與此同時,宋真宗其實還是一個明君,鼓勵人們學習,他覺得要用文化知識武裝頭腦,那麼,小編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裡看看宋真宗趙恆個人介紹吧!歷史上的宋真宗趙恆是一個怎樣的人?
  • 宋太宗有9個兒子,平庸的趙恆是如何獲得太子之位,最後成功登基
    文:軍事帥哥宋真宗是北宋歷史上一位非常傑出的帝王,他繼承父親宋太宗文治的治國之路,成功實現了北宋由創業期向守成期的轉型。他以自己的努力,開闢了北宋歷史上偉大的盛世時代——鹹平之治,為日後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趙恆獲取皇位候選人——太子的位置可謂是一波三折。
  • 宋真宗的劉皇后出身低下,搶了宮女的兒子當了皇后,後來當了皇太后...
    宋朝的皇后,出身最低的莫過於宋真宗趙恆第三位皇后劉娥。劉娥不但出身低,而且還是二婚,她的第一個丈夫是個錫匠。那時宋真宗趙恆還是韓王時候,他是一個未嘗過愛情的青蔥少年,這時他的府裡來了一個四川錫匠龔美打造首飾器皿,趙恆問龔美:「你們蜀中女子美貌多才,給我介紹一個吧?」
  • 宋真宗荒誕的「造神運動」
    宋真宗荒誕的「造神運動」書接上文,澶淵之盟鑑定後,讓宋真宗趙恆以為這是值得自豪的功業,很是得意了一陣子。在一次退朝後,宋真宗目送寇準離去,王欽若趁機說:「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國家有功嗎?」宋真宗點頭肯定。王欽若道:「澶州一役,陛下不以為恥,反認寇準為功臣,臣實不解?」真宗愕然,王欽若又道:「城下乞盟,歷代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
  • 既然「書中自有黃金屋」,為何古人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那為什麼又有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百無一用是書生」出自清代黃景仁的《雜感》,黃景仁自幼喪父,家境貧寒,雖曾在16歲時在童子試中一戰成名,拔得頭籌,備受當時知府和知縣的青睞。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 宋真宗皇后劉娥的傳奇一生(簡介)
    劉娥(969年-1033年),宋真宗趙恆第二任皇后。於宋真宗駕崩後垂簾聽政達11年之久,為仁宗親政打下良好的基礎。劉娥出生不久後父母雙亡,劉娥成了孤兒,寄養在母親龐氏的娘家。寄人籬下的劉娥,稍稍長大就成了歌女,之後嫁給了蜀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雍熙初年,龔美帶她來到了京城汴梁謀生。在京師,龔美因生活艱難打算將劉娥賣掉。經韓王趙恆(即日後的宋真宗)的指揮使張耆的介紹,趙恆與劉娥相識,二人一見鍾情,她就留在了王府,這年劉皇后才15歲。宋太宗知道後嚴令趙恆將其逐出王府,趙恆無奈,只好將劉娥安置在張耆府上。
  • 宋真宗:籤訂澶淵之盟,改年號鹹平為景德,賜名小鎮為景德鎮
    趙恆登基為帝,史稱宋真宗。次年改元鹹平,因當時契丹屢屢侵擾北宋邊境,鹹平乃是真宗期望天下太平之意。二、澶淵之盟自宋太宗雍熙北伐失敗以來,北宋對待契丹一直處於守勢。而契丹人並不滿足。景德元年,遼聖宗耶律隆緒以及承天太后蕭綽大舉南侵。他們一路掠奪財物,屠殺百姓,使邊境地區的人民苦不堪言。他們從邊境深入到了宋朝腹地定州,來勢洶洶。
  • 「超百科0763」「公主」名稱的由來?
    通行的解釋參見「超百科0050」「公主」名稱的由來?楊琳《「解手」與「胡豆」釋名》:「公主」的語源並非如古人所說的「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而是古稱大夫及其妻子為「主」,公侯之女地位相當於大夫之妻,故稱公主。
  • 北宋劉娥從賣貨郎的妻子到宋真宗的皇后,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北宋皇太后劉娥,從賣貨郎的妻子到宋真宗的太后,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我們現在講一個人成功總要有點先天條件,比如他出自書香門第,或者遇到貴人,但是劉娥的出身可以說是草根之中的草根。在百度百科上介紹劉娥是名門之後,不過家道中落,由母親的娘家撫養長大。
  • 狸貓換太子女主之一,宋真宗皇后,仁宗之母劉娥,是怎樣煉成的?
    宋真宗趙恆享有「英晤之主」的美譽。他的后妃事跡繁富,說來饒有趣味。趙恆曾封韓王、襄王、壽王,生性風流。嫡妻潘氏早死,後被追諡為莊懷皇后、章懷皇后。次妻郭氏,原封魯國夫人、秦國夫人。趙恆登基,即立她為皇后。
  • 照泰山自己的想法幹 它真要一下子壓死宋真宗
    ,宋真宗趙恆賄賂大臣們的「荒唐」之舉,實在算不了什麼。歷史上,凡是被稱為某某之治的,都可算成就不凡,如西周的「成康之治」、西漢的「文景之治」、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等,都是著名的盛世。
  • 又聞「神童」得宋真宗青睞,打擊連連
    杭州一隅 北宋,宋真宗趙恆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煙柳畫橋杭州城......權貴帶來的妓女風姿雍容,他的風度堪比東晉謝安;陪酒之人十分善飲,堪比北海孔融。姑且追隨他做個陪客吧,像他這樣的高官,遊覽完了就會回到京城去,哪還會再來呢。
  • 歷史上真實的「皇帝的新裝」——宋真宗「天書」封禪
    宋真宗趙恆,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其對求仙問道的痴迷程度,其借神仙滿足自己虛榮心的行為簡直和《皇帝的新裝》裡的皇帝如出一撤。在不對等的澶淵之盟籤訂後,趙恆居然以為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真是有遺傳,以至於後來的宋高宗趙構居然能殺嶽飛向金乞和,而不思為父兄報仇),很是得意了一陣子。不料有一天,大臣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
  • 宋真宗皇后劉娥:想做武則天第二,卻因一件事差點讓劉氏家族陪葬
    宋真宗章獻明肅皇后劉娥宋真宗皇后劉娥:想做武則天第二,卻因一件事差點讓劉氏家族陪葬。宋真宗的皇后劉娥,不得不說她是一個奇女子,是宋真宗趙恆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