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粉飾太平,勞民傷財,卻留下三句話,成千古絕唱

2020-12-19 史趣

關於讀書,我們聽到最多就是「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多時候,我們勸人讀書,往往是三者並用,意在說明讀書的重要性。

這三句話其實出自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原文如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趙恆御筆親作《勵學篇》,傳布天下,既表明了朝廷對知識分子的態度,也規勸天下讀書人積極致學。

為什麼皇帝要專門寫詩勸學呢?原因不難理解。北宋的立國比較突然。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很快就做了皇帝。經此之後,趙匡胤對武人心存警惕,不自覺貶抑,相反他更加重用知識分子,有宋一代逐步形成了重文輕武的風尚。《勵學篇》無疑是要號召天下讀書人積極讀書,考取功名。

《勵學篇》不拘韻律,通俗易懂,趣味性強,一經傳播,便很快天下共知,乃至成為千古絕唱。如,「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更是讓人津津樂道。找媳婦過得好不好,怪不得人家媒人,關鍵看兩口子怎麼相處,讀書同樣如此,關鍵是要心領神會,體會字面背後的意思。

趙恆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宋太宗在位時,老大趙元佐發瘋,老二趙元僖暴死,皇位繼承權自然落到趙恆頭上。趙恆即位之初,嚴於律己,勤於政事,大膽任用李沆等文人,國家很快進入到了一個安定繁榮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趙恆寫出《勵學篇》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從《勵學篇》看出,趙恆勸學,讓君子求學讀書,目的是「正己」,再有能力則可以去「正人」。趙恆此說,應該身體力行才是。

然而,比較遺憾的是,自澶淵之盟籤訂後,趙恆則注重粉飾太平,對自己放鬆了要求,更不要說「正人」了。1008年,趙恆大費周章東到泰山封禪;三年以後,他又在身邊人的慫恿下,到汾陽去行「祭祀后土」,進行「西封」大禮;同時,他還廣建宮殿,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讓北宋的「內憂外患」置於更加嚴重的地步。

相關焦點

  • 中國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韓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季月24日-195年4月25日)、沛縣豐邑中陽裡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先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之一。為漢族的發展和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名人百科」守成之主,粉飾太平——宋真宗趙恆
    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徵,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裡外之澶淵,宋戰勝遼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為守成之主,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
  • 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宋代皇帝留下兩通御碑,一通在趙縣
    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在古碑中,最尊貴的有兩類,一是皇陵之碑,二是碑文由皇帝親自寫的碑。御碑由於等級和地位至尊至高,往往建有碑亭加以保護。我國究竟有多少的御碑呢?我國歷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撰寫碑文較多的有兩位,他們是清代的康熙和乾隆。
  •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著名文壇青年蘇軾才華橫溢。他一出道,就用一道應試策略論徵服了文學領袖歐陽修,讓他感嘆:「如果有蘇軾這樣厲害的人物,我還是早點將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讓出來才好啊!」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首之一。在繪畫上,他創造了「士人畫」,這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
  • 此皇帝初中文化,晚年為小妾寫了首詩,悽悽四句卻成千古絕唱!
    此皇帝初中文化,晚年為小妾寫了首詩,悽悽四句卻成千古絕唱!劉邦的一生中,一共創造了兩篇傳世的經典詩詞,第一首《大風歌》就是他在戰後,對著自己的家鄉和江山所抒發的一些感慨,另一首《鴻鵠歌》則是在他的晚年時間,他生病臥床不起時創作的。
  •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作為千古絕唱:蘇軾的《水調歌頭》,哪怕後來辛棄疾曾寫了5首,都無法企及東坡的高度;嶽飛的《滿江紅》,從此提起這個詞牌,世人似乎只會想起「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這首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可算是李煜絕筆。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勞民傷財百姓苦
    該劇通過乾隆的三次微服出巡,描述了在探訪民情、整治貪官的過程中,風流皇帝邂逅三位民間女子的愛情傳奇故事。從這部劇中我們了解到乾隆皇帝很愛下江南。歷史記載,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促使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原因還有那些呢?關於乾隆六次下江南,原因諸多,但其主要不外乎是以下的幾個:第一、飽覽山川美景。
  • 皇帝封禪勞民傷財,唐代女皇武則天也去封禪
    登山的時候要從南面上山,在山頂之上豎立石碑,記錄皇帝的功德。儀式舉行完畢之後,不能原路返回,要從北面下山。在秦代整個封禪過程屬於國家最高機密,不能隨意透露給無關人員。所以當漢武帝想要封禪的時候,問朝中大臣整個儀式的流程,大臣們都回答不上來,只好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儀式。漢武帝好大喜功,曾經兩次封禪,這樣的行為在封建社會是很少見的。
  • 明朝第一才子,被人稱為一代流氓,晚年留下一首詞,如今成千古絕唱
    楊慎的學問非常廣博,經史、詩文、詞曲訓詁、音韻、哲學、金石、書畫無所不通,天文、地理、生物、醫學各領域全面涉獵,留下了《升庵詩話》、《五言律祖》等專著。楊慎以才學出眾,被譽為明代三才子之首,號稱明代第一才子。
  • 明朝第一才子,被人們稱為一代流氓,晚年留下了一首詞,如今成千古絕唱
    楊慎的學問非常廣博,經史、詩文、詞曲訓詁、音韻、哲學、金石、書畫無所不通,天文、地理、生物、醫學各領域全面涉獵,留下了《升庵詩話》、《五言律祖》等專著。楊慎以才學出眾,被譽為明代三才子之首,號稱明代第一才子。
  • 他一生三起三落,登上文學史上寫月詩詞的巔峰,留下千古絕唱
    作品原名:《永遠的蘇軾》文/高飛他,一生三起三落,一首《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唱盡千古風流人物;他,中秋望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登上文學史上寫月詩詞的巔峰,留下千古絕唱。蘇軾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來形容。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考中進士後的蘇東坡,第一個職務是陝西鳳翔府判官,品級並不高,屬從八品,幹了近3年後被召回朝中,任職史館。神宗熙寧四年(1071),被下派到杭州做通判,後任密州太守。神宗熙寧七年轉任徐州太守、湖州太守。
  • 宋代文化為什麼空前繁榮?看看宋代皇帝們的「愛好」,你就明白了
    一:宋代的皇帝們都喜好「釋老之學」;宋代的皇帝們都喜好「釋老」。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宋朝歷代皇帝都對儒、釋、道三教進行大力扶持,從而促使了融儒、釋、道為一體的宋代理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程朱理學」。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盲皇帝 一生就寫了一首詩 卻成為了千古絕唱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盲皇帝 一生就寫了一首詩 卻成為了千古絕唱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文盲皇帝,我想大家都會想起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和做過亭長的劉邦。那劉邦跟朱元璋的才華到底怎樣呢?他們算是文盲嗎?
  • 《清平樂》中叫宋代皇帝為官家,那其它朝代如何稱呼本朝皇帝呢
    其中有一個細節格外有趣,就是對於皇帝的稱呼,是用的「官家」而非「皇上」「陛下」這類詞彙。「官家」作為宋代頗具特色的詞語自然也是大家所比較好奇的,為何宋代稱皇帝為「官家」,而不是其它的詞語呢? 我們不妨來盤點一下歷代的皇帝的稱呼都是如何得來的?
  • 史上最流氓皇帝: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史上最流氓皇帝: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漢高祖劉邦,出身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而他卻不喜歡幹農活,對讀書也不敢興趣,整天到大街上瞎溜達,不僅鄉裡人說他不務正業,就連父親劉太公也罵他為「無賴」。後來,他成為泗水亭長,其實也就是一個芝麻大的小官,權力很小,俸祿也極少,加上他喜歡結交朋友,基本就是月光族。
  • 中國史上的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文盲皇帝,想必大家都會想起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和劉邦。歷數中國歷史上494個皇帝,劉邦、朱元璋兩人向來是沒文化的典型代表。不過,朱元璋經過自學,已經成為優秀的詩人皇帝,給後世留下了30多首詩詞。而劉邦也不簡單,他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居然還成為了千古絕唱!
  • 乾隆下江南有多勞民傷財?六次南巡後,清朝由鼎盛走向衰退
    乾隆下江南有多勞民傷財?六次南巡後,清朝由鼎盛走向衰退文|歷史的故紙堆康乾盛世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盛世,自康熙朝開始,經雍正朝穩定過度,在乾隆中期達到鼎盛。在乾隆晚期之前,乾隆帝弘曆都能稱得上是一個有為的皇帝。但乾隆最大的毛病在於晚年的驕奢淫逸,他自稱「十全老人」,到處題詩,留下詩作無數,比任何一個皇帝甚至是著名詩人都多,但幾乎沒有能讓人記住的傳世之作。不過喜歡詩文,到處留下墨寶並無大礙,乾隆帝弘曆被人詬病最多的就是下江南了。
  • 明知是「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之舉,乾隆皇帝為何還要下江南?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雖然風光無限,但耗資巨大,勞民傷財,史學家甚至認為這是導致從乾隆中葉以後,大清國勢開始漸衰的原因之一。就連乾隆皇帝本人也說過「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這樣的話。
  • 史上最「愁」的一首詞,雖成了千古絕唱,但也斷送了詞人卿卿性命
    那麼在詩詞中,「愁」之一字,被宋代的文人墨客們,打造成了一個流派——婉約派。而在這眾多的婉約詞當中,能夠流傳下來,並被大家記憶尤深的,便是李清照、李煜、柳永等人了吧?要是論詞中,誰的詞最是「愁」,估計百分之二百的讀者都會說是李清照,因為李清照就像是現實版的林黛玉,因為她的人生境遇,就如同她的詞一樣,「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李煜生平最後一首詞,字字含淚,道盡人生無常與悽涼,成千古絕唱
    那麼,李煜為什麼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呢?其實,很好理解。所謂「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在古代王朝的更替上,也很適用;而且,作為一個偏安江南的皇室第3代,在北方宋王朝的虎視眈眈下,這個自小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毫無雄心大志的帝王根本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