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三節一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2020-12-09 天山植保

目前,新疆南疆「矮、密、早、膜、勻」栽培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棉花產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寬、窄行種植模式為實現機械化採收提供了可能,大大緩解了勞動力的不足,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植棉成本。

但是單一種植模式與栽培技術措施在長期推廣應用過程中,忽略了新疆土壤鹽鹼的「冬春壓鹼,生長季返鹼,冬春再壓鹼」的自然規律,給棉花生產帶來了較多的不利影響:

一是連年持續的高肥料投入,導致土壤板結嚴重,施入的底肥被鹼性土壤分解或固定,生長中期過量的、不當的氮、磷、鉀使用比例一方面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使土壤中有些養分含量超標,而有些養分嚴重缺失,致使植株發育不均衡,營養生長過旺,病蟲害加重;

二是頭水灌溉時間偏晚,苗期根系因鹽鹼阻隔吸水困難,致使幼苗長期得不到水分供給而發育遲緩;

三是現有模式中過小的株距導致棉花個體中下部過分擁擠造成植株中下部蕾鈴脫落,群體結鈴部位抬高,後期大量的棉桃因「灌漿不足」嚴重影響了棉花的產量和纖維品質。上述問題的存在造成棉花產量不穩定且無法提高,纖維成熟度差,強度低。

同時,大肥大水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還汙染了土壤和環境。纖維內在品質的下降,給皮棉銷售帶來不利影響,成為影響南疆棉花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此,第二師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河北省農科院棉花所共同開展研究,制定棉花「三節一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為南疆棉花提質增效提供理論參考。

1 秋耕冬灌(10月底至12月初)1.1 撿拾殘膜秋季棉花收穫後及時粉碎棉稈,撿拾殘膜,確保殘膜回收率達到95%以上方可進行秋耕。1.2 秋施肥每隔3~5年施一次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1.3 秋耕因地制宜推廣深松和深翻,耕深達到35 cm,增加土壤通透性。1.4 冬灌灌水量200m3/667m2,充分洗鹽壓鹼,蓄足底墒水。冬灌後及時扒埂。2 種子準備選擇優質、高產、抗病及適宜機採的品種。種子經機械精選和包衣,提高種子出苗率,增強苗期抗逆性。

3 適期播種3.1 播前整地及土壤封閉播前整地標準:足墒、土碎、地平、邊齊、質松、面淨。土地平整後用33%二甲戊靈乳油(菜草通)150~180 g/667 m2或40%二甲戊靈懸浮液(草環通)130~150 g/667 m2進行地表噴霧,施藥後立即淺混土2~3 cm。3.2 鋪膜播種播種採用先鋪膜後播種的方式,4 月1 日至10日5 cm地溫連續5 d穩定在12 ℃以上時即可播種。3.3 株行距配置寬、窄行種植,一膜4行或6行,在每個窄行中間放置滴灌帶;膜上寬、窄行距分別為60 cm和16 cm,膜間行距66 cm,株距11.5~14.5 cm,收穫株數約1萬株/667 m2。3.4 播種質量精量播種,要求空穴率<2%,保苗率>85%,覆土合理。4 合理施肥4.1 施肥總量及比例施N、P、K 總計80 kg/667 m2,N ∶P ∶K 比例為1∶0.35 ∶0.35,同時做好鋅肥和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皮棉單產200 kg/667 m2 的棉田需施純氮22 kg/667 m2,純磷和純鉀10 kg/667 m2。

4.2 各生育期施肥原則堅持一水一肥,前、後期少施,中期重施,充分滿足棉花不同生育時期對養分的需要,確保棉株上、中、下部成鈴均勻。4.3 各生育期具體施肥量基肥:每隔3年左右基施1次有機肥,用量為農家肥2~3 m3/667 m2或油餅1 50 kg/667 m2。蕾期:根據苗情施全期氮肥的10%,施尿素6~7 kg/667 m2,促進營養生長,及早搭好豐產架子,實現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正常轉化。花鈴期:施全期氮肥的55%~60%、鉀肥和磷肥的70%,同時做好鉀肥和硼肥的葉面噴施工作。蓋頂肥和膨大肥:隨水滴施全期氮肥的20%~25%。5 化學調控棉花第一片真葉後,結合防治蚜蟲噴施縮節胺0.1g/667m2;三葉期和6片葉時分別噴施縮節胺0.2g/667m2和0.3g/667 m2;3~4 臺果枝時,噴施縮節胺0.8~1.2 g/667 m2;6~7 臺果枝時,噴施縮節胺1.2~1.5 g/667 m2;6 月25 日左右停噴1 次縮節胺,打頂結束立即噴施縮節胺4~5 g/667m2,10d後視棉花長勢情況再噴施縮節胺3~4 g/667 m2,打頂結束後,每次縮節胺使用量≤5 g/667 m2。

6 病蟲害防治(1)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及時剷除地邊雜草,對地邊保護帶進行噴藥,減少蟲源基數,防止蚜蟲、棉薊馬及葉蟎向棉田遷移。(2)蕾期及時查找棉蚜和棉薊馬等害蟲中心株,採用艾美樂1~2 g/667 m2或康福多乳油2 000倍液人工噴霧進行防治。(3)花鈴期加強對蚜蟲、棉葉蟎及棉鈴蟲的防治,對危害地塊分別用20%啶蟲咪、吡蟲啉、阿維·啶蟲咪和專用殺蟎劑等藥劑進行防治。7 脫葉劑的應用7.1 藥劑脫葉劑選用脫吐隆 (36%噻苯隆+18%敵草隆)、瑞脫龍(80%噻苯隆)或棉海。7.2 噴藥時間9 月5~15 日棉田40%以上棉花吐絮時噴藥,施藥後7 d 內日平均溫度18 ℃以上,夜間最低溫度不低於12 ℃。

7.3 噴施質量藥液要均勻噴施到棉株上、中、下部,葉片受藥率≥95%。8 機械採收8.1 採收前準備(1)採摘前需檢查橋涵道路,確保採棉機順利通過。(2)清潔棉田。地表殘膜、滴灌帶及其它雜物等必須徹底清理乾淨,防止對棉花造成汙染。(3)棉田地頭兩端人工撿拾,確保採棉機轉彎和卸棉。8.2 適時採收當棉田脫葉率達到90%以上,吐絮率達95%以上時及時採收。

作者:韓俊偉、張建宏、唐震超、付會期(第二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來源:新疆農墾科技2020年第9期,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新疆滴灌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 技術概述 1.1 技術基本情況 2018年起,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烏魯木齊試驗站馬兆亭、雷鈞傑二位同志組成新疆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攻關團隊,對新疆滴灌冬小麥進行超高產技術攻關,通過3年的努力,不斷突破新疆滴灌冬小麥超高產紀錄。
  • 棉花套種小茴香栽培技術
    (三)品種選擇小茴香要選擇籽粒飽滿、大小與色澤一致的高產、優質、抗病品種。常用的高產抗病品種有新疆孜然王、新孜然3號。新疆孜然王,南疆傳統的民間栽培品種,高20-40釐米,全株(除果實外)光滑無毛。花瓣粉紅或白色,長圓形,開花期5月中旬,果實成熟期6月中下旬,抗病性較強。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⑨ | 油菜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技術研究...
    「油菜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技術研究與示範」主要針對我國油菜機械化生產程度低和技術集成度差的瓶頸問題,在對品種、栽培、土肥、植保和機械等單項技術原始創新的基礎上,再進行技術、產品和裝備的集成創新和中試熟化,形成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並向農業主管部門和農民進行示範推廣,實現了油菜生產種、管、收的全程機械化和高產高效的目標。
  • 新疆首次引入花生無膜化栽培技術 已在烏魯木齊試種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江斌偉)三兩片花生嫩黃的葉芽兒,頂開土,沐浴在陽光下,向上生長。 5月12日,在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綜合試驗站安寧渠油料基地,望著田裡陸續破土而出並舒展著葉片的這些花生苗,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綜合試驗站站長李強輕舒一口氣地裡種的,是他們首次採用從內地引入的無膜化栽培技術試種的花生。花生生根發芽,意味著試驗的科研攻關取得階段性進展。
  • 棉花化學控制技術,值得推薦
    棉花株型栽培就是在特定的自然氣候條件下,通過一系列人工措施,主動而有預見性地幹預棉花個體發育,培育理想株型,從而協調棉花生育與氣候、個體和群體、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促進內圍鈴的形成和發育,達到早熟、高產、優質相結合的目的。
  • 水稻高產栽培的重要技術措施,注重這5點,實現穩產高產
    水稻是我國農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農作物,水稻的產量對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人們給予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一定的重視,通過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展開科學的應用,從而真正實現水稻的穩產以及高產,提升水稻給人們帶來的經濟效益。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寧晉糧食高產高效綜合技術示範基地成就喜人
    搭建連接科技與農民的橋梁    ——省農林科學院寧晉糧食高產高效綜合技術示範基地成就喜人    2016年,寧晉縣遭遇了40年不遇的嚴重春旱等不利天氣,寧晉「微灌節水超噸糧技術模式」節水增糧成效得到充分發揮,小麥全生育期僅灌水65立方米/畝,實現節灌溉水50%,節肥20%。
  • 紅肉蘋果的高產栽培技術
    目前,我國也開始大力栽培紅肉蘋果。下面簡要介紹紅肉蘋果的高產栽培技術。1、土地選擇和土地整理紅肉蘋果的生長能力相對較強,在各種不同的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長。但由於產量和果實品質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選擇土壤時,應選擇土層深、肥沃、滲透性強、水源充足乾淨的地方。土壤前茬不應是桃李等核果樹,PH值應保持在7左右。
  • 茶樹栽培40年_茶葉高產研究
    茶樹豐產栽培和優質栽培技術 20世紀70—80年代,我國科技工作者對茶葉高產規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茶樹光合作用特性、生態響應、碳同化物運輸分配等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詳細闡述了產量構成因素、群體結構和葉層特性等與產量形成的關係,加深了茶園群體結構構成、發展以及個體與群體關係的理論認識,明確了茶樹新梢數量是構成茶葉產量的主導因子,總結提出了合理密植、培肥土壤、剪採養相互配合的豐產栽培技術,建立了高產茶園的栽培技術指標.
  • 抗草甘膦基因在國內棉花生產環節幾點節本增效作用
    自孟山都公司首次將抗草甘膦基因成功轉入棉花以來,抗草甘膦基因在國外被廣泛研究應用於棉田化學除草技術中,起到了較大的節本增效作用。然而,抗草甘膦基因在棉花生產的其他環節的應用卻鮮有提及,若能將抗草甘膦基因合理應用於國內棉花生產的其他環節,完善現有棉花生產栽培管理技術,必能發揮更大的節本增效潛力。
  • 櫻桃番茄高產高效種植的新技術,提高產量、品質,增加口感
    基於此,主要針對櫻桃番茄高產高效種植的新技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鑑。櫻桃番茄,是管狀花目、茄科、番茄屬的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特殊氣味,全體生黏質腺毛,果實形狀有橢圓形、圓形、梨形、桃形之分,平均單果重10~25 g。
  • 豌豆簡易高效栽培技術
    為了優質高產,下面就「豌豆高效栽培技術」介紹如下:雞蛋炒嫩豌豆適時預防病蟲害,確保優質高產在2月底3月初,豌豆嫩尖採摘結束,豆花初開,是預防病蟲害的最好時間。
  • 洋縣無筋架豆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洋縣無筋架豆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白星波洋縣位於漢中市東部,屬秦巴腹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絕大部分蔬菜種類均可在種植,是傳統的蔬菜大縣,蔬菜產業是該縣主導產業之一。蔬菜種植主要集中在平川的龍亭、洋州、戚氏、謝村、磨子橋、黃安和馬暢等七個基地鎮,已經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優勢蔬菜種類,現將洋縣無筋架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1 地塊選擇無筋架豆種植地塊應選擇灌溉條件較好、土層較深、有機質含量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pH 值為 7 左右的沙壤土或壤土的水田或旱地。
  • 仙霞山稻與獼猴桃套種高效栽培模式探析
    仙霞山稻與獼猴桃套種模式,是一項利用獼猴桃幼園期不產果無經濟效益且土地又閒置,而山稻生長需要較高的海拔等特點,將2種作物進行套種,充分利用獼猴桃幼園期閒置的土地種植山稻及山稻收穫後秸稈還田,種植獼猴桃,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循環利用農作物秸稈的高產高效新技術。
  • 茂名市百香果套種益智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茂名市百香果套種益智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百香果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藤本植物,原產巴西南部,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廣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其果實營養豐富,素有「飲料之王」的美稱。益智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是較常用的中藥材,別名益智子、益智仁。益智與檳榔、砂仁和巴戟合稱4大南藥。
  • 西葫蘆的高產栽培技術
    由於西葫蘆有適應性強,栽培簡單易管理等特點,在我國各地均有廣泛分布。下面,我來談談西葫蘆的露天栽培技術,僅供大家參考。一、培育壯苗:培育壯苗是西葫蘆栽培成敗的關鍵,只有育好苗才能達到豐收的目的。壯苗的標準是:有3~4片真葉,株高10~12釐米,莖粗0.5釐米左右;無病蟲為害,節間短、葉柄短,子葉和真葉都鮮綠完整,葉片厚,具有發達的根系;苗齡一般在30天左右。 採用10釐米×10釐米營養缽或50穴的穴盤育苗,播前曬種1天,在30°C溫水中浸種4~6小時,然後在10%磷酸三鈉中浸種20分鐘,以預防病毒病。
  • 西葫蘆大棚高效栽培技術
    西葫蘆又稱美洲南瓜,屬葫蘆科南瓜屬,為瓜類中耐低溫弱光性較強的種類,是人們喜愛的蔬菜品種,不但可以露地栽培,而且較適於保護地栽培。普通栽培易發生根系老化、植株早衰現象,生長期短,產量普遍較低,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益。而大棚栽培並結合科學的栽培管理,可實現西葫蘆的高效高產生產。
  • 蘋果樹栽培技術|現代蘋果園「三節」栽培技術研究(上)
    目前,我國現有的蘋果園80%以上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發展的,主要是以喬砧密植早期豐產修剪技術體系為基礎的蘋果園,大部分面臨著群體鬱閉、樹體衰弱老化和生產力下降的同題.也面臨著新一代蘋果栽培模式的選擇問題,是繼續沿用喬砧大樹栽培模式,還是選用目前發達國家普遍推廣的矮砧集約栽培模式,尚無明確統一的方向。
  • 生物前沿:敲除病蟲害基因 讓棉花高產又「綠色」
    敲除病蟲害基因 讓棉花高產又「綠色」  吳 言 通訊員 蔣朝常 本報記者 劉志偉  生物前沿  看起來深奧的基因,對研究人員們來說,則是一序列具體可觀、實在可操作的明確標的。近期,該團隊在棉花中首次建立高效CPF1和單鹼基編輯系統,進一步充實了棉花基因編輯工具庫。  農作物裡存在病蟲害誘導基因  基因編輯技術以生物體內特定基因為幹涉目標,或阻礙其產生不良特徵,或對其修改使之朝積極方向變化。  「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克隆技術。」
  • 翠玉梨高產栽培技術!
    提示點擊上方"果樹種植新技術"免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