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疆南疆「矮、密、早、膜、勻」栽培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棉花產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寬、窄行種植模式為實現機械化採收提供了可能,大大緩解了勞動力的不足,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植棉成本。
但是單一種植模式與栽培技術措施在長期推廣應用過程中,忽略了新疆土壤鹽鹼的「冬春壓鹼,生長季返鹼,冬春再壓鹼」的自然規律,給棉花生產帶來了較多的不利影響:
一是連年持續的高肥料投入,導致土壤板結嚴重,施入的底肥被鹼性土壤分解或固定,生長中期過量的、不當的氮、磷、鉀使用比例一方面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使土壤中有些養分含量超標,而有些養分嚴重缺失,致使植株發育不均衡,營養生長過旺,病蟲害加重;
二是頭水灌溉時間偏晚,苗期根系因鹽鹼阻隔吸水困難,致使幼苗長期得不到水分供給而發育遲緩;
三是現有模式中過小的株距導致棉花個體中下部過分擁擠造成植株中下部蕾鈴脫落,群體結鈴部位抬高,後期大量的棉桃因「灌漿不足」嚴重影響了棉花的產量和纖維品質。上述問題的存在造成棉花產量不穩定且無法提高,纖維成熟度差,強度低。
同時,大肥大水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還汙染了土壤和環境。纖維內在品質的下降,給皮棉銷售帶來不利影響,成為影響南疆棉花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此,第二師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河北省農科院棉花所共同開展研究,制定棉花「三節一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為南疆棉花提質增效提供理論參考。
1 秋耕冬灌(10月底至12月初)1.1 撿拾殘膜秋季棉花收穫後及時粉碎棉稈,撿拾殘膜,確保殘膜回收率達到95%以上方可進行秋耕。1.2 秋施肥每隔3~5年施一次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1.3 秋耕因地制宜推廣深松和深翻,耕深達到35 cm,增加土壤通透性。1.4 冬灌灌水量200m3/667m2,充分洗鹽壓鹼,蓄足底墒水。冬灌後及時扒埂。2 種子準備選擇優質、高產、抗病及適宜機採的品種。種子經機械精選和包衣,提高種子出苗率,增強苗期抗逆性。
3 適期播種3.1 播前整地及土壤封閉播前整地標準:足墒、土碎、地平、邊齊、質松、面淨。土地平整後用33%二甲戊靈乳油(菜草通)150~180 g/667 m2或40%二甲戊靈懸浮液(草環通)130~150 g/667 m2進行地表噴霧,施藥後立即淺混土2~3 cm。3.2 鋪膜播種播種採用先鋪膜後播種的方式,4 月1 日至10日5 cm地溫連續5 d穩定在12 ℃以上時即可播種。3.3 株行距配置寬、窄行種植,一膜4行或6行,在每個窄行中間放置滴灌帶;膜上寬、窄行距分別為60 cm和16 cm,膜間行距66 cm,株距11.5~14.5 cm,收穫株數約1萬株/667 m2。3.4 播種質量精量播種,要求空穴率<2%,保苗率>85%,覆土合理。4 合理施肥4.1 施肥總量及比例施N、P、K 總計80 kg/667 m2,N ∶P ∶K 比例為1∶0.35 ∶0.35,同時做好鋅肥和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皮棉單產200 kg/667 m2 的棉田需施純氮22 kg/667 m2,純磷和純鉀10 kg/667 m2。
4.2 各生育期施肥原則堅持一水一肥,前、後期少施,中期重施,充分滿足棉花不同生育時期對養分的需要,確保棉株上、中、下部成鈴均勻。4.3 各生育期具體施肥量基肥:每隔3年左右基施1次有機肥,用量為農家肥2~3 m3/667 m2或油餅1 50 kg/667 m2。蕾期:根據苗情施全期氮肥的10%,施尿素6~7 kg/667 m2,促進營養生長,及早搭好豐產架子,實現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正常轉化。花鈴期:施全期氮肥的55%~60%、鉀肥和磷肥的70%,同時做好鉀肥和硼肥的葉面噴施工作。蓋頂肥和膨大肥:隨水滴施全期氮肥的20%~25%。5 化學調控棉花第一片真葉後,結合防治蚜蟲噴施縮節胺0.1g/667m2;三葉期和6片葉時分別噴施縮節胺0.2g/667m2和0.3g/667 m2;3~4 臺果枝時,噴施縮節胺0.8~1.2 g/667 m2;6~7 臺果枝時,噴施縮節胺1.2~1.5 g/667 m2;6 月25 日左右停噴1 次縮節胺,打頂結束立即噴施縮節胺4~5 g/667m2,10d後視棉花長勢情況再噴施縮節胺3~4 g/667 m2,打頂結束後,每次縮節胺使用量≤5 g/667 m2。
6 病蟲害防治(1)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及時剷除地邊雜草,對地邊保護帶進行噴藥,減少蟲源基數,防止蚜蟲、棉薊馬及葉蟎向棉田遷移。(2)蕾期及時查找棉蚜和棉薊馬等害蟲中心株,採用艾美樂1~2 g/667 m2或康福多乳油2 000倍液人工噴霧進行防治。(3)花鈴期加強對蚜蟲、棉葉蟎及棉鈴蟲的防治,對危害地塊分別用20%啶蟲咪、吡蟲啉、阿維·啶蟲咪和專用殺蟎劑等藥劑進行防治。7 脫葉劑的應用7.1 藥劑脫葉劑選用脫吐隆 (36%噻苯隆+18%敵草隆)、瑞脫龍(80%噻苯隆)或棉海。7.2 噴藥時間9 月5~15 日棉田40%以上棉花吐絮時噴藥,施藥後7 d 內日平均溫度18 ℃以上,夜間最低溫度不低於12 ℃。
7.3 噴施質量藥液要均勻噴施到棉株上、中、下部,葉片受藥率≥95%。8 機械採收8.1 採收前準備(1)採摘前需檢查橋涵道路,確保採棉機順利通過。(2)清潔棉田。地表殘膜、滴灌帶及其它雜物等必須徹底清理乾淨,防止對棉花造成汙染。(3)棉田地頭兩端人工撿拾,確保採棉機轉彎和卸棉。8.2 適時採收當棉田脫葉率達到90%以上,吐絮率達95%以上時及時採收。
作者:韓俊偉、張建宏、唐震超、付會期(第二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來源:新疆農墾科技2020年第9期,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