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臺積電(TSM.US)沒有贏!

2021-01-08 深圳智通財經
美股 張忠謀: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臺積電(TSM.US)沒有贏!

2019年12月31日 10:13:21

半導體行業觀察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觀察」,內容來自「天下雜誌」。

2018年退休的臺積電(TSM.US)創辦人張忠謀,精神奕奕出現在臺北信義區的個人辦公室,似乎較一年前顯得黝黑、結實一些。

88歲的他,過去一年半過得相當充實,夫妻兩人去了趟為期10天的澳洲郵輪之旅,他也到美國、亞洲大城市徵戰,贏了幾場世界級的橋牌大賽。辦公室入口,掛了2幅太太張淑芬的新畫作,其中一幅油畫,便紀念兩人專程到巴黎參觀的趙無極畫展。

論起臺積近期的股價狂飆。他不改過去謹慎精確的態度,直接糾正媒體的錯誤,「沒有,(臺積電)市值沒有超過三星。」

已經從臺積電「裸退」的張忠謀,謹守分際,雖對臺積制度面、歷史面侃侃而談、興致高昂,一牽扯到經營面,他便說,這要讓Mark(董事長劉德音)和CC(總裁魏哲家)決定。

但身為全世界半導體業最資深老將,他仍直言,「臺積電跟三星的戰爭絕對還沒結束,我們只是贏了一、兩場battle(戰役),整個war(戰爭)還沒有贏。」

以下是主要專訪內容:

問:臺積電首創的雙執行長接班模式,引起不少臺灣科技企業仿效,而且目前宏碁與聯發科的執行長都出自臺積電。這令人聯想起培育出許多《Fortune》500大企業執行長的奇異模式(GE Model)。你認為(或期望)日後人們討論臺積電模式,會立刻想到哪些特色?

答:所謂奇異的經營模式,其實我不是很贊同,尤其是選擇執行長接班人的部份。

到了奇異接班人競賽的最後階段,也就是所謂的決賽階段,公司會公布3、4個人選,然後進入長達2年的最後決賽。

那2年期間,那3、4個接班候選人會好像熱鍋上的螞蟻,拼命認真工作。

2年之後,公司忽然宣布是其中一個人接班,另外3個人就都走掉,到其他公司工作。

我覺得,對奇異而言,這是很大的損失。所以,我並不贊成這個做法,臺積電也不採取這種做法。

其實,我早年剛創辦臺積的時候,的確有所期待,臺積一些很好的做法,可能會被其他臺灣企業模仿。

但是很可惜,這件事沒有發生。儘管後來臺積愈做愈成功,還是沒有發生。

臺積模式,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我認為,是因為創業的動機不一樣,其他(臺灣)企業主,他們辦企業的目的,跟我辦臺積不一樣。我的目的是把公司做大、做好。

有些企業的目的,是自己跟家人先賺錢。

關於臺積模式,我的期待是,大家一想到臺積,會認為臺積是一個商業模式創新者。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後的結果。例如,臺積市值排名全球第17,超越英特爾、迪士尼之類。背後原因當然很多,可是最大、或者說最早的原因,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我們稱為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也就是俗稱的專業晶圓代工。

我在德州儀器(TI)工作25年,曾任半導體集團總經理。我說過,我在德儀,已經做到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後來到臺灣,我都已經望盡天涯路,當時的政務委員李國鼎還要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我就覺得沒有路啊,已經望盡了嘛,只好闢一條新路,就是我剛講的商業模式創新了。

開闢一條臺美混血的新路

臺積的東西,一開始就打算銷售給全世界,而不是只賣臺灣,那是臺積跟其他臺灣半導體公司的根本差別。

所以臺積前3個總經理都是美國人,不是華裔美國人,而是土生土長的白種美國人,方便推銷美國市場。

因為我們已經開闢了一條新路,所以其實不是跟那些大型半導體公司,像英特爾(INTC.US)、德儀、IBM(IBM.US)等直接競爭,而是跟它們的晶圓製造部門競爭,要他們把製造生意讓給我。

問:你認為臺積電留給臺灣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

答:我們留給臺灣最重要的兩個價值,應該是股東利益、員工利益、社會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還有世界級的技術、製造、行銷、治理跟管理。

第一個,我講了股東、員工、社會,而不是老闆利益或大股東利益至上。

股東利益至上,是所有的股東都是平等的,你有10股就有10股的利益,1萬股有1萬股的利益。

臺積有8成股份是外資持有,外資也會問我,「你到底是員工重要,還是股東重要?」

我還是按照美國現在的主流價值,先股東,再員工。

至於企業要投入多少在社會利益?

老實說,那還是要企業行有餘力。你先對股東、員工負責,行有餘力,再為社會利益服務。

當然,前提是絕對不能做違反社會利益的事,比方說汙染、違法等。

而且,現在外界一味要企業捐錢,去做社會公益。但是這些,不就是政府(收了稅金)該做的嗎?What's government for?(不然要政府幹嘛?)

問:你出身德儀,而半導體業過去普遍將英特爾視為標竿。但現在臺積在技術、市值都已超過英特爾。請問你認為,你一手形塑出來的臺積式管理,與德儀、英特爾相比,有何獨特之處?

答:我從來沒有把英特爾當作標竿,我是樹立我自己的標竿。要知道,我的年紀比你們要大滿多的。

英特爾的兩個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跟諾伊斯(Robert Noyce),跟我同年代。

我28歲時,摩爾30歲,諾伊斯32歲。有一年在華盛頓開會,我們一起喝啤酒、吃飯、唱歌之後才回旅館。那時他們還沒創辦英特爾。

所以,我非常了解英特爾,他們的確是完全靠技術。所謂的英特爾模式,就是技術取勝。

德儀就比較全面,不只是技術,而是製造、行銷都有。

你問我的臺積模式,有何獨到之處?我不跟他們比。

因為我公司設在臺灣,我必須要將中西特色混合起來,不然臺積不會成功。

假如我抄德儀的模式也好,英特爾也好,不會成功的。

為什麼?因為用的人不一樣,臺灣人跟美國人不一樣。

和三星的戰爭,絕對還沒結束

就像韓國企業的模式,也跟臺灣、美國不一樣。

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現在跟我們打得很厲害。

目前臺積暫時佔優勢,但臺積電跟三星的戰爭絕對還沒結束,臺積還沒有贏,我們只是贏了一、兩場battle,可是整個war還沒有贏。

而且三星的管理是很霸道的,這個不是奇異模式,也不是英特爾或臺積模式,是它自己的模式。

所以今天你談論模式,必須考慮到,這家企業是在什麼國家、什麼民族、什麼文化裡頭。

我相信我能夠成功地把臺積培養起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是一個biculture(跨文化)的人,不是說種族的混血,而是文化上的混血。

問:要增加公司多一點像你這樣跨文化的主管,送員工出國留學是一種方式,像三星就送許多員工到歐美國名校進修。你覺得,臺積該以類似方式培養未來人才嗎?

答:第一,這已經不是歸我管的事。這是魏哲家跟劉德音的事。

我可以告訴你我個人的意見,No Good(沒用)。

讀博士的最大收穫,是自信心

問:可是你當年在德儀的時候,也去念了一個史丹佛大學電機博士?

答: Waste of time(浪費時間)。

應該說還是有用,但是不值得我花那麼多時間。這部份,我已經寫在我的自傳裡。

我去念博士之前,有一個我很尊敬的同事就勸告我,你的前途是在管理,而不是技術,你去念博士,會喪失很多在德儀晉升的機會。

當然那個時候我去念博士,大家以為至少要3、4年,因為我是轉系,從機械系轉電機,而且還是半導體。

但是我念得很快,2年半,博士就念出來了。我真的是苦讀,因為我失敗過一次,你知道當年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考沒過)。

但即使只有2年半,也喪失了很多晉升機會,我學到很多技術的東西,可是我一回到德儀,就做部門總經理(GM)去了。

當然有了這個博士,我的自信心增加了,這是最大的收穫。德儀工程師裡頭博士一堆,我可以指正他。這樣說話比較有分量。如果我沒有博士,而且是最新的半導體博士,他們也許不會聽我的指正。至於知識,我不念這個博士,也可以懂。

問:過去你曾經提到,希望臺積接班人能從工程師的思維,轉為生意人(businessman)。請問你心目中的生意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答:不久前,我在清大有個演講,講了一個小時,那個題目是「總經理的學習」,就是講這個。因為我自己也是工程師出身。

從工程師到總經理的學習

那是一個相當長的章節,我是把它長度定為大概5、6年左右。主要該學的是sales & marketing(業務與市場行銷),跟顧客談判,領導要永遠能夠不跟技術脫節,如何定價,還有custom product(訂製產品)跟commodity product(大量產品)的區別。

我原先認為,幾個公司做同樣的產品,這產品就變成commodity,結果波特(Michael Porter,前任臺積獨立董事)說,只要兩家做,就是commodity了。

變成commodity的話,就是pricing power(議價能力)變得很小。

總經理怎麼找到議價能力強的custom product,這也是總經理的學習的重要部分。

問:你在臺積如何培養具備生意人素質的接班梯隊?

答:耳提面命。

臺大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湯明哲當時也問我同樣問題,我也這樣回答。但他說,你的見識比這些人要廣很多,只是耳提面命,他們能夠領會多少,很難說。

其實,我的經驗是,你如果問一個主管怎麼培養他的部下?其實是問錯人。

「你應該問他的部下,你怎麼學習?主要還是看被指導者的意願跟吸收能力。」

我當董事長的時候,是很多人的mentor(導師)。

從以前到現在,我大概mentor過60個人,在他們剛升上去40職等(資深處長)的時候。

Mentor的過程,就是我一個月和他吃一次中飯,是一個相當長的中飯,有時候長達一個小時,甚至更多。

一年以後,要看兩方的意願,如果我跟mentee(學生)兩方都同意,就繼續下去。有人就因此長期持續。所以這個公司40職等以上的人,我都熟悉。

那個經驗,使我得到剛剛跟你們講的結論,一個導師輔導學生的效果到底如何?主要還是看學生。有的人根本就不想學。

其實,通常停止吃飯是我的決定,因為問他(學生)的話,他不會說我不要了。

不再一起吃飯,也不代表已經學成畢業,其實是代表I can't do anything for him anymore(我再也無能為力)。

決定砸下重本前,要看兩件事

問:臺積最近大幅增加資本支出,許多分析師將之與2009年你重任總執行長,將2010年資本支出,從原訂的27億美元,大增至59億美元一役相提並論。請問你自己怎麼解讀?

答:老實說,這兩次提高資本支出,是出於不同的原因,其實沒有什麼好比。

但有一樣事,我覺得可以貫穿這兩次事件。

2010年,我在臺積建立了一個行銷部門,負責人就是魏哲家。大概只有70、80人,下面還分為兩個更小的部門,一個研究市場,另外一個研究競爭者。

做市場研究的,就是從上層做到下層,一直做到臺積明年應該產出多少晶圓。

也要從下做到上的研究,就是每一個客戶,我都去問他了。你明年到底需要多少晶圓?用哪一種技術?

接下來,就看兩個不同研究的結果,有沒有交集。

通常是沒有什麼交集的,這時就得下判斷。我當董事長的時候,總是親自跟管市場研究的人談。根據這個,我們才決定資本支出。

2010年,我決定這個資本支出,也是根據我跟客戶的接觸,有些客戶給的預測很大,我就自己打電話、甚至自己去看他,問他,這個數字,怎麼會這麼大?

這是一個相當花時間、花精力的過程,但到後來,我就決定大幅提高資本支出。

結果後來證明,因為智慧型手機大爆發,我增加的新產能,根本還不夠用。

(編輯:孟哲)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沒贏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沒贏 旺材晶片 發表於 2020-12-09 09:04:31   近年來
  • 三星「死磕」臺積電(TSM.US)
    對此,據中國臺灣媒體Digitimes報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三星Foundry的8nm製程產能不足導致的。不過,該消息沒有得到三星官方的證實。英偉達最新的GeForce RTX 30系列GPU採用了三星的8nm LPP(Low Power Plus)製程工藝,9月份,隨著這一新產品所採用製程的發布,再一次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因為三星的8nm LPP製程工藝的直接競爭對手就是臺積電(TSM.US)的7nm製程,這兩大Foundry的製程技術和客戶爭奪戰,一直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 狂砸千億美元,三星誓將臺積電拉下第一寶座
    文丨BT財經在新一代掌門手中,臺積電與三星誰會贏下晶片代工龍頭之爭?隨著5G時代到來,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暴漲。在半導體產業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代工龍頭臺積電與對手三星的競爭了。連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表示,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但回顧過去可以發現,三星要趕上臺積電,不容易。
  • 瘋狂砸下千億美元,三星能否將臺積電拉下第一寶座?
    在半導體產業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代工龍頭臺積電與對手三星的競爭了。連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表示,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但回顧過去可以發現,三星要趕上臺積電,不容易。圖片來源:臺灣科技新報三星要」Kill Taiwan「三星和臺積電,幾乎是同時進入電子產業的。1987年,已經從德州儀器三把手位置上退休的張忠謀,為了圓多年的創業夢,成立了臺積電,專門為其他晶片公司做代工製造。
  • 謝和博淺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先生
    進入陌生的半導體,張忠謀什麼都不懂,唯有夜以繼日地加快學習。他研讀《半導體之電子與洞》,他說,這有如讀荷馬古詩一樣的困難,但還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張忠謀的厲害在於學東西飛快,工作一年左右,他提拔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 4 個小兵。後來他因跟領導不合負氣辭職,跳槽到德州儀器。
  • 劉、魏兩人延續張忠謀經營風格 迎來臺積電一輪新盛世
    此前,張忠謀退休,劉德音接任董事長,魏哲家擔任總裁一職,臺積電正式進入劉、魏共治時代。臺積電大幅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10納米算是關鍵之役。2014年時,臺積電在製程上,還不到領先群倫的地步,因為,前面還有個英特爾。張忠謀領軍的臺積電,制定出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略,研發採兩班制,即所謂的「夜鷹行動」。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他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掌握華為晶片命運
    大學畢業後,張忠謀進入了半導體行業,在德州儀器工作了 25 年,直接負責晶圓生產事務。張忠謀憑藉自己的勤奮和聰明,當上了德州儀器的副總裁,成為整個公司的第三號人物。1987年,年過半百的張忠謀辭職回到了臺灣!他認為德州儀器的戰略轉型不符合發展趨勢,應該把更多精力與金錢投入到半導體研發上,而不是消費電子產品。於是他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臺積電)。
  • 財力雄厚「死磕」臺積電!半導體巨頭實力上位,張忠謀說對了!
    臺積電作為全球範圍內名副其實的行業龍頭,一直面對著一個強勁的對手,它就是三星電子。 對於晶片這件事,三星是拿出了十足的勁頭和臺積電死磕。根據最新數據,三星電子的市值一舉飆升至524萬億韓元,約合4751億美元。對比臺積電4701億美元的市值,三星顯然已經略勝一籌。
  • 「晶片教父」張忠謀一手創辦的臺積電有多牛
    近期,「美國對華為制裁升級」一事持續發酵,臺積電作為華為的晶片代工廠也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臺積電可不同於我們平日裡所說的「代工廠」,它作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更是稱霸全球的半導體企業。華為麒麟晶片、蘋果A系列晶片,高通晶片等,都是由臺積電來生產,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52.7%,它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可謂獨樹一幟。並且在2017年,臺積電市值趕超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而他的創辦人——張忠謀也被臺灣人尊稱為「半導體教父」,甚至被國際媒體稱為「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最大的長處就是沒有長處。」
  • 臺積電: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放話 5nm甩三星幾條街
    臺積電: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放話 5nm甩三星幾條街   爪遊控1月18日消息,日前臺積電財報會議上,董事長同時也是臺灣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放話臺積電會在10nm、7nm、5nm上完全甩遠三星,和Intel平起平坐。
  • 臺積電:後張忠謀時代」的守業大計
    然而數天之後,年近九十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公開表示:「沒有隱憂,長期需求旺盛,臺積電將進入令人興奮的時代」。而在今年1月中旬的法人說明會上,張忠謀更是直接用數字打了大摩的臉。據法說會公布的財務信息,2018年臺積電營收可望年增15%。這一消息令臺積電當日股價再度攀升,市值約6.78兆元新臺幣(約合2233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
  • 臺積電(TSM.US)舉起大旗先進封裝這場仗誰是贏家?
    「封測廠已經跟不上晶圓代工的腳步了,摩爾定律都開始告急了,我們與其在裡面干著急,不如做到外面去」,2011年,臺積電(TSM.US)的餘振華面對媒體如是說。餘振華是1994年就加入臺積電的元老級人物,是蔣尚義曾經的下屬,也是臺積電後摩爾定律時代的功臣。
  • 山雨欲來風滿樓:臺積電、三星電子和中芯國際,誰能笑到最後?
    與競爭對手相比,臺積電不僅擁有領先的製程工藝,而且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佔據超過50%佔有率,而今都無法完全置身事外。更不用說三星電子(三星)、格羅方德(格芯)和中芯國際(中芯)等晶圓代工廠商,在大國角力和新冠疫情等多重衝擊下,危機只增不減,至於誰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
  • 89歲的張忠謀是何方神聖?臺積電的成敗,華為的生死與他有啥關係
    於是,雖然看起來都是在吃肉的三星和臺積電走的路其實並不相同,三星幾乎都是給自己的晶片代工,產能有限,也就等於放棄了其他市場。同時,三星和其他手機廠家存在一層競爭關係,要讓我毫無保留地把晶片就交給你,誰都放不下這個心。
  • 【焦點人物】張忠謀:臺積電創始人,臺灣「半導體之父」
    臺積電創始人,臺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出生於浙江寧波,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被譽為「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1970年代末,英特爾在內存市場所向無敵,當時的總裁夏柏重視消費性電子產品,不願加大投資半導體,而張忠謀性格過於剛烈,不願予人妥協,在公司內外不同場合都大聲疾呼加大投資半導體。
  • 85歲高齡搞成稱霸地表的臺積電,但他可不是什麼大器晚成的人
    差不多一年,臺積電派到美國搶訂單的人,每次跟張忠謀匯報,都是首先一句「我的方向正確」,然後就「但是」了。苦苦探索了一年多,臺積電才取得第一個勝利,也是個偉大的勝利。1988年,張忠謀和戴克一起,通過私人交情把老朋友、也是老對手——英特爾總裁的格魯夫,連哄帶騙地弄到臺灣參觀了臺積電。
  • 張忠謀公開臺積電20nm製程技術部分細節
    在臺積電公司日前舉辦的技術會展上,臺積電公司展示了部分 20nm半代製程的一些技術細節,20nm製程將是繼28nm製程之後臺積電的下一個主要製程平臺,另外,20nm之後,臺積電還會跳過18nm製程。另外,臺積電的20nm製程工藝將徹底放棄柵極氧化矽型絕緣層,全面轉向HKMG柵極結構。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兩位巨頭怕是沒有料到,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突然而至且層層加碼,搞得華為沒法「關照」臺積電,只能與與臺積電「執手相看淚眼」。 如今臺積電正式斷供華為,麒麟就此「絕產」,任正非多麼想念張忠謀。張忠謀拜訪華為後不久,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說,人家多優秀啊,留過學、素質高、創業資源又好,不像華為,兩萬多塊錢的啟動資金是湊來的,啥技術也沒有,只能從二道販子幹起。 任正非說的都是大實話,他的命跟張忠謀真的沒法兒比。
  • 張忠謀:大陸就算舉國之力也難超越臺積電,他底氣來自哪裡
    日前,臺積電高調宣布已經完成10億顆沒有缺陷的7nm晶片。這讓多少廠家羨慕嫉妒恨啊。眾所周知,今年華為因為晶片代工問題,找了一圈,全世界僅有臺積電和三星具備高端晶片製造能力。國內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國際,目前只能做14nm製程的晶片,而且還存在產能不足。
  • 「我們也能造芯」,面對臺積電張忠謀狂言,比亞迪王傳福回擊
    不過要說到晶片代工領域,全球最出名的就要屬我國臺灣省的臺積電這家公司了。,臺積電從創立到現在,就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代工服務。當然也正是因為其一直專注於晶片代工,所以臺積電的代工工藝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其全球市場份額佔了50%,也算是晶片代工領域的一大霸主,雖然對手韓國三星也很強勁,但是始終是被臺積電穩壓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