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2021-03-01 百人百譯

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 2019.04.29總第8條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英語母語11人投票 (Rose, Adrian, Maurice, Mark, Michael, Brandon, Vaulmore, Ray, Zhen, Nicholas, Francess, Emily)

●非英語母語15人投票(李鵬輝、白燕、樂國斌、衛春燕、馮奇、王愛玲、連蓉、劉錦峰、劉韜、郝曉燕、齊力穎、李開林、郝梅、旅行、盧紹剛)

01. Great learning is meant to promote virtues, to renew and cultivate oneself to perfection. (王昌玲 譯)★★●

02. Great learning is to promote morality, cultivate the populace and accomplish the ultimate perfection. (陳光華 譯1)★●●●●●●●●●●●●

03. Erudition lies in promoting morality, enlightening the public and striving for the ultimate perfection. (陳光華 譯2)●●●

04. The way of Great Learning is from a clear conscience, to easy access, to the ultimate goodness. (朱蕾 譯)●●●●

05. Serious education involves promoting great virtues, renew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seeking ultimate goodness in thoughts and actions. (馮雷 譯)★★★★★★★★

06. Great learning aims at virtue promotion, self cultivation, and universal enlightenment. (王紹昌 譯)★★●●●●●●●

07. An open and self-conscientious person, getting close to the people and pursuing utmost goodness, is on the way to a great learning. (艾朝陽 譯1)

08. A great learner starts from an open self, becomes popular with the people, and reaches for the utmost kindness. (艾朝陽 譯2)

09. The purpose of great leaning is to enlighten an individual in virtue, popularize the people, and finally arrive at greatest kindness. (彭智鵬 譯)●●

10. Great learning leads to virtue promotion, self cultiv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王紹昌譯2)

11. The way of erudition lies in moral education, personal cultivation, and finally general enlightenment. (王紹昌譯3)★

12. Cultivate self virtues, enlighten the people around you, reach for the peak of kindness, and you can become a master of learning. (艾朝陽 譯3) ★★★★★

13. Morality, Merit and endearing to people are what the great learning means. (任誠剛 譯)●

14. Great learning promotes virtues, cultivates the populace, and aims for supreme kindness. (曹小菁 譯). ★●●

15.Great learning is achieved through illustrating one's illustrious virtue, converting the masses to the good cause, and perfecting one's own characters. (戴雨瀟 譯)●●

相關焦點

  • 《禮記·大學》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用真情實意對待他人,在於使人的德行達到理想中最美好的境界。今天開始,我將和大家分享自己學習《禮記·大學》的心得體會,希望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和大家一起成長、進步。《大學》為《禮記》第42篇,南宋學者朱熹將《大學》從禮記中拿出來單獨成書,使其在古代文化傳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明代大儒王陽明的"格物致知"和"心學"就是為了解釋《禮記·大學》中的"修身在正其心"章句,可見其重要性。
  •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1)
    「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儒家強調的「大學」,是大人之學、是君子之學、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學問,能開始研習「大學」,就意味著心理成人的開始、就要求著君子之德的遵守、就開啟著光明大道的修行。所以《大學》開篇的「三綱領」,即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是對於「大人之學」的三項總要求。
  • 【學習經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醉中國·學習經典】第十二期——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七)大學之道,書法丨孫旭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子曰師說 | 曹雅欣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學考察,在參加師生座談會時指出,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經典金句546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何為「道」?前人反覆走過的路,就是道。所謂不離道,沿著道走,就是這個意思。【經典金句546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出處】:《禮記·大學》 【案語】:所謂「大學」,是成人之學、大人之學、做君子之學。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 學習經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學考察,在參加師生座談會時指出,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大學之道」  習大大引用的這句古語,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  首先解釋一下  「四書」  的概念。
  • [習近平最新用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習近平最新用典》,梳理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引用的經典名句。  今天的《習近平最新用典》,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使用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解讀嘉賓: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蒙曼。
  •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36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譯文】大學之道,在於彰顯光明的德行,在於親愛人民,在於使人們達到至善的道德境界。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云:「《大學》是『外有以及其規模之大,而內有以盡其節目之祥者也』」,他還進一步將《大學》概括為「三綱八目」——即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三綱領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是《大學》的核心;而《大學》又是《論語》的總綱。其總綱地位既表現在思想上的總領,也表現在邏輯上的綱目關係:三綱八目,絜矩之道(邏輯思維結構)。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怎麼落實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四書五經」之首、儒學經典《大學》的開篇之句,標明的是做治國理政大學問的根本。一是「明明德」,即悟道,領悟經天緯地的大道,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二是「親民」,即切實地以民為本,致力於濟世救人的事業。
  • 儒家《大學》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儒家《大學》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了解了養生第一原則——「知止」,接下來我們看看莊子開出的養生秘方。儒家《大學》有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至善」是最究極的善,其實和道家的「道」是一個層次的東西,都是極致絕對的。釋迦就更不用說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凡是親近過佛門的人,這兩句多少都聽過念過。為何儒釋道三家都勸人為善?儒家認為人的本性為善,之所以現在不那麼善了,是受到周圍環境習氣的影響,所以若是要返璞歸真,就要回歸至善。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於親民,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於親民,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大學本來是一本書,在儒家文化中,對老師非常尊崇,而一個人如果想要真正好的話,必須要大學,就是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之道,就是明白德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知道不斷厚德載物的人,總有一天會徹底發達。所以一切技能技法,最終還是不敵德行旺盛的人。這就是在明明德的意義。第二句話,在於親民。所以你看儒家讀書是不是只有貴族的?孔子收學生基本上都是平民。這就是有教無類,人人借能成聖賢的理論基礎。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你理解了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2.大人之學。相對於小學而言。古代八歲之後十五歲之前是小學階段。主要學習打掃衛生,跟大人對話,禮貌禮儀,字音字形意義即識字等等。3.古代的最高學府,太學。道意有二:1.目標。2.宗旨。對於上大學的人來說他的目的是什麼,對於辦大學的人來說它的宗旨是什麼。雖從兩個層面分說,但目的都一樣。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何解釋?虛空濟
    #每日傳統文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名,就是「受」的意思,是明通達的過程,所以「明明德」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光明德行,需要通過「明」修正,讓我們不斷地明白,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本有的光明德行。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傳統文化名句解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釋義本句出自《大學》。「君子之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性,並且推己及人,把這種品性運用到教育和引導人上去,最後達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相關故事王守仁智服北軍明代「寧王之亂」發生後,宦官張忠、朱泰等人極力勤誘武帝親徵。這時王守仁擒獲朱宸濠的捷報已傳抵京城。
  •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書法丨孫旭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子曰師說 | 曹雅欣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學考察,在參加師生座談會時指出,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2)
    品牌宣傳語是一種重要的品牌傳播策略,從小米的三個品牌宣傳語可以窺見小米的品牌傳播之道:(1)為發燒而生:這是小米初創時期的品牌定位,對於初入手機市場的小米來說,快速在市場爭奪一席之地、增加小米品牌的知名度是其主要目的。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解讀之二
    「三綱領」和「八條目」,構成了《大學》全書的基本骨架。今天先講「三綱領」之一:明明德。《大學》第一章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就是所謂的「三綱領」。下面我們分別看看是什麼意思。關於「明明德」。
  •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約為秦漢之際儒家作品。一說曾子作。提出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三綱領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宋代程顥、程頤兄弟從《禮記》中把它抽出,以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朱熹撰《四書集注》,將它和《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