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觀德殿首次開放,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紫禁之巔望中軸」開幕

2020-12-21 鳳凰網房產

來源:鳳凰網房產&nbsp&nbsp&nbsp2020年09月30日 14:36

鳳凰網房產
掃碼獲取更多內容

紫禁之巔望中軸

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系列特展

開幕時間

2020年9月29日10:00-12:00

展覽時間

2020年9月29日-12月20日

展覽地點

北京 · 景山觀德殿

聯合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

北京市景山公園管理處

▲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紫禁之巔望中軸」展覽現場

2020年9月29日上午10時,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紫禁之巔望中軸」在景山觀德殿舉辦開幕活動。 本次特展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北京市景山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紫禁之巔望中軸」2020北京中軸線特展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以「北京中軸線」為主題系列展覽的延續,是「北京中軸線」意義展也是「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成果展。

▲嘉賓合影(從左至右:景山公園黨總支書記薛津玲,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ICOMOS-CHINA)副主席呂舟,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向德春,景山公園園長叢一蓬,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副總建築師劉玉龍,景山公園副園長汪兵)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向德春,景山公園園長叢一蓬,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副總建築師劉玉龍,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ICOMOS-CHINA)副主席呂舟等各級領導和行業專家出席了本場開幕儀式並發言致辭,政府相關部門領導、文化遺產保護相關部門學者、新華社、北京電視臺、CHINA DAILY等三十餘家媒體列席本場開幕式,鳳凰網、新浪、網易同步直播,線上線下共聚紫禁之巔,探問輝煌遠景。

▲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紫禁之巔望中軸」開幕現場

開幕儀式現場,向德春副局長代表市文物局對「紫禁之顛望中軸」特展表達了支持,並對「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工作提出期待。他在致辭中指出:「 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紫禁之巔望中軸』從籌備到開展,是社會參與『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重要體現,為促進『北京中軸線』遺產價值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景山公園作為中軸線遺址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物騰退、保護修繕方面發揮了榜樣和示範作用。此次,在剛剛完成保護修繕工作的觀德殿舉辦特展,對宣傳中軸線申遺工作、傳播中軸線遺產價值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向德春致開幕辭

向德春副局長回顧了北京市就中軸線的申遺工作部署。他表示,北京市總體規劃把中軸線申遺保護,列為推動老城整體保護的中心工作。2011年,北京市委即提出「應特別保護和規劃好首都文化血脈的中軸線,並力爭為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此,北京市文物局委託清華大學、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名錄文本》及《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並於2012年上報國家文物局,促使北京中軸線被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近日,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將中軸線申遺列為一項重點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中軸線申遺工作已經全面啟動,三年行動計劃已經通過市委市政府的批准。

國家強,則文化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國文化繁榮昌盛。向德春副局長強調,「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北京中軸線的國際影響力,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獨特的審美理念和人文精神,使北京中軸線成為國家文化符號,樹立人民的文化自信。」

▲景山公園園長叢一蓬致辭

作為展覽的「東道主」,叢一蓬園長向參與展覽的嘉賓、媒體簡述了景山公園和展場所在地觀德殿的歷史,作為北京南北中軸線的制高點、重要節點景山公園的核心建築群觀德殿「明清時期曾是皇帝觀看臣子射箭的地方,後因歷史原因被非文物單位長期佔用。近年來,北京市加大中軸線文物遺產騰退與保護工作力度,景山觀德殿建築群實現騰退、拆遷、修繕、布展開放的完美蛻變,彰顯了景山公園對遺產文物保護的決心與推動,助力中軸線申遺的信心。」今天,借古人觀德之地,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北京市景山公園管理處聯合舉辦特展,依觀德殿的空間序列設「中軸密碼、中軸未來、中軸申遺」三大版塊,視覺與體驗並重、歷史與發展同行,全面立體地向社會大眾展示北京中軸線的歷史、空間構成、文化意義和發展潛力。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副總建築師劉玉龍致辭

作為展覽主辦方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代表,劉玉龍副院長引述1951年的時候梁思成先生所著《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重申了「北京中軸線」的重要意義,「一根長達八公裡,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 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今時今日,在中軸線的重要組成建築中重讀如此激蕩的文字,不由為文化自豪所感動、感懷身上所擔負的歷史責任之 厚重。劉玉龍副院長表示,清華大學 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將中軸線的保護發展視作這些年來孜孜不倦努力工作的起點。

劉玉龍副院長強調,作為此次展覽的主辦方之一,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餘年來一直致力於承擔大量國家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本次展覽策展人呂舟老師作為清華大學遺產保 護的學術帶頭人,最近這些年從三峽文物搬遷保護到北京人遺址管理處的人人洞的保護設計,以及北京舊城區、什剎海等等北京城的相關遺產保護工作,這些工作為我院的設計和學術 研究領域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成果,對城市的發展和人文的建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展覽策展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ICOMOS-CHINA)副主席呂舟

作為遺產保護的學術帶頭人以及「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呂舟教授向在場的嘉賓、媒體介紹了「紫禁之顛望中軸」特展的內容,並宣布特展正式開幕。踐行研究先行的工作模式,呂舟教授在申遺過程中不斷強調一個概念,「北京中軸線不僅是歷史的遺存,更是當代生活的場景,它是活態的遺產,是人在延續其價值的遺產。」

▲嘉賓觀展

據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在展覽開幕前接受記者採訪,強調「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之於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重要意義。他提出:「歷史遺產、以及歷史名城是清華在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重點。北京作為六百年的古都,其研究價值毋庸置疑,而『北京中軸線』作為北京心臟,在學科發展、城市發展、人文建設層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北京中軸線』的研究和保護、開發工作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日常業務中的重中之重。」

依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綜合學科建設和研究積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搭建自身優勢平臺,匯集眾多院士工作室,不僅在建築、規劃和景觀方面頗有建樹,同時跨越結構、水利、建造、管理、節能等相關學科,形成以研究為先導、由研究決策設計的工作模式,這對遺產研究、保護、整治、管理工作尤其適用。

▲展覽現場

行勝於言,中軸線申遺工作的巨大成就在本場展覽中悉數呈現,展場觀德殿建築群亦作為研究、騰退、保護、再利用的示範點精彩亮相,「北京中軸線」的拼圖將慢慢找回拼好,輪廓日益清晰。未來,將會有一系列的展覽、文化活動注入中軸線的各個建築群,真正促成遺產建築從被保護到再利用的涅槃重生,參與到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其記憶、情感與生活的精神中軸,讓「文化自信」的火種埋藏在每個人的心中,星火燎原!

▲展覽現場

展覽地點

Exhibition Site

▲展場地圖

《紫禁之巔望中軸》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觀展方式

入園遊客在觀德殿景區南門領取參觀卡入內免費遊覽,展覽將實行限流,景區內參觀遊客超過限額時,將採取限流措施。觀展遊客切記提前做好景山公園門票預約。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開放,提前半小時遊客停止入內,周一全天觀德殿關閉(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展期將延續至2020年12月20日。

媒體支持

Media Support

撰稿 | 企劃部

編輯 | 企劃部

版權 | THAD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轉載,請聯繫THAD企劃部



相關焦點

  • 「紫禁之巔望中軸」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即將開展
    近年來,「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工作在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的牽頭下取得卓越進展,並引發全社會關注。2020年9月29日,「紫禁之巔望中軸」2020北京中軸線特展將於景山公園核心建築群——觀德殿建築群舉辦開幕儀式。
  • 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開展,景山公園觀德殿建築群迎客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黃南希、羅鑫、趙旭)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與北京市景山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的「紫禁之巔望中軸」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日前亮相景山公園觀德殿。這是觀德殿建築群修繕後的首次亮相。
  • 微縮「中軸線」講述老城故事
    正在景山公園觀德殿進行的「紫禁之巔望中軸」特展,展出了永定門、正陽門、太和殿、萬春亭、鼓樓、鐘樓6個精緻的木質模型 攝影/本報記者林豔本報訊(記者 林豔)今年「十一」期間,景山公園觀德殿中全新開啟的北京中軸線申遺系列特展之一「紫禁之巔望中軸」展,無疑是一大亮點。
  • 「中軸現時與願景」主題展開展
    《中軸現時與願景》主題展之導覽請北京市民登上展板講故事,突出新聞視角,關注中軸線申遺和老城保護現時場景……11月19日,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北京青年報社聯合主辦的《中軸現時與願景》展覽在景山公園觀德殿正式開展。
  • 景山公園壽皇殿舉辦「紫禁之巔」專場音樂會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池夢蕊)10月14日晚,景山公園壽皇殿建築群壽皇門前,一場名為「紫禁之巔——-歌詠·探戈」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作品專場音樂會正在上演,這是有著近三百年歷史的壽皇殿開放後迎來的首次大型演出。
  • 國慶中秋,北京公園這些展覽活動值得看
    「兩展」突出「一園一品」花卉文化,祈年殿院內及其西側的月季園內,一萬餘株各色月季暗香浮動。為了讓200多個品種的月季在國慶期間同時綻放,綠化隊園藝師特意採取了花期控制修剪技術。景山公園:觀德殿修繕後首次開放 中軸線特展開幕經過騰退、搬遷、修繕,觀德殿院落9月29日首次面向遊客開放。
  • 「中軸祈福 紫禁之巔過大年」景山公園打造首都節日文化盛宴
    「中軸祈福 紫禁之巔過大年」春節系列主題文化活動日前在北京市景山公園啟動,祈福祖國繁榮昌盛;祈福人民安康幸福;祈福家庭和睦快樂;祈福社會和諧美好。今年景山公園節日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紅紅火火過大年的中國年味兒」為主題,重磅推出「福履紫禁之巔」祈福活動,公園在萬歲山周邊圍繞「壽、祿、安、康、德」主題設置不同的文化景觀,新年登高,納新祈福,充分彰顯「福滿京城春賀神州」的神韻。
  • 景山觀德殿開放了
    景山公園觀德殿位於公園東門內北側,緊鄰護國忠義廟西牆,始建於萬曆二十八年五月,明清時期,這裡曾是皇帝觀看兒臣射箭之處。《康熙起居注》記載:「帝多次在此召見各地總兵射箭並賜茶。有時亦命宗室親王在此射箭。」整個建築群為四進院落,但此次只開放兩進院落。
  • 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四家市屬公園完成園內住戶騰退
    記者今天上午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四家市屬公園在市文物局、東城區及西城區政府的支持下,現已完成33戶住戶騰退工作及騰退區域歷史景觀恢復的方案設計。中心將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出發點,不斷加大市屬公園文物古建的保護管理力度和周邊環境整治力度,特別是結合當前北京市正在開展中軸線申遺工作,加快落實公園兩規及遺產保護方面工作,全力推進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公園內住戶騰退、環境整治、文物修繕及景區開放等一系列工作,恢復北京公園的歷史風貌,助力北京市中軸線申遺工作,儘快面向遊客開放,使其不僅是遊客仰慕的名勝古蹟,更成為市民生活其中的美好家園。
  • 景山公園觀德殿預計2019年底對外開放
    景山公園已啟動觀德殿修繕工程,預計2019年底對外開放  經過4年規劃修繕布展,壽皇殿建築群已恢復清乾隆十四年(1749)壽皇殿院落的歷史面貌,並對公眾開放。目前,景山公園已啟動觀德殿修繕工程,預計年底完成並對公眾開放。明年,公園還將完成除永思殿外其餘文物古建的大修,全面恢復老北京中軸線上最北端古建築群的歷史風貌。
  • 「中軸線—現時與願景」展覽昨日閉幕
    本報訊(記者 王薇)昨天,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北京青年報社聯合主辦的《中軸線—現時與願景》展覽在景山公園觀德殿圓滿閉幕。展覽從11月19日開幕到12月20日閉幕,歷時1個月,接待觀眾3萬餘人。通過本次展覽,首都市民多方位了解到了北京市中軸線壓茬推進申遺的每一步工作以及老城保護的重要性。《中軸線—現時與願景》展覽分為室內(西配殿)、室外兩個部分。
  • 華表鶴歸古城郭 略分中軸七百年——北京的中軸線申遺
    ——北京的中軸線申遺  北京中軸線創始於元代,形成、完善於明清至近現代,歷經750餘年,貫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長約7.8公裡,是由歷史道路聯繫起來的城市空間整體,包括城門、廣場、宮殿、御苑、壇廟等。,是一系列輕重不一的宮門和廣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頂,一層又一層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導到太和殿頂,到達中線前半的極點,然後向北,重點逐漸退削,以神武門為尾聲;再往北,又「奇峰突起」地立著景山做了宮城背後的襯託;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遠距離重點的呼應;到鼓樓、鐘樓,高大的建築物都繼續在中軸線上。
  • 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方非/攝 資料圖故宮餘暉、景山月升、東交民巷老教堂、民國天橋民俗……111幅美術作品展現了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與現代之美。16日,「京城之脊·一脈綿延」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2020年是北京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為更好地配合好北京中軸線申遺整體工作,北京市文聯、北京美協於2019年4月開始策劃,邀請社科院的歷史學家共整理出117個選題,通過培訓、採風活動使美術家們走進中軸線,了解中軸線。創作活動採取定向邀請和廣泛徵集的方式,得到了首都美術界的積極響應,共收到作品近500幅。
  • 四大公園多方騰退 園內古蹟依次開放
    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天壇、景山、北海、中山等四家市屬公園,在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的全力推動下,加快落實公園兩規及遺產保護方面的工作,近年來相繼開展了佔地騰退、環境整治、文物修繕、景區開放等工作,古建院落的騰退開放不僅為遊客增加了50000平方米遊覽空間,還恢復了北京公園的歷史風貌,助力北京市中軸線申遺。
  • 景山觀德殿年內完成修繕,中軸線上又一古建景觀將開放
    在北京的中軸線上,繼故宮之後第二建築群景山壽皇殿建築群的修繕完成後,景山公園又開始了新的古建築修繕。,在該園,幾個古老的建築修繕工程陸續開始,萬春亭、綺望樓、西北角興慶閣修繕計劃正在制定中,向文化財產局報告,之後,永思殿的大修理日程也將提高。
  • 北京市屬公園預約限流比例上調至75% 5處新文化空間、40項遊園活動...
    景山公園南門花壇中,城牆造型象徵著北京城,圓形造型的設計結合了中秋賞月的習俗,搭配五顏六色的時令花卉為遊客呈現中軸攬月的景致。雙節期間,北京植物園第28屆北京市花展迎來花期,在楊樹林及中軸路布置近2萬平方米花境景觀,溫室珍稀植物展、秋季盆景展同時開展;頤和園開啟「頤和秋韻」桂花文化節;天壇公園祈年殿院內、月季園10000餘株品種月季喜慶綻放;中山公園推出觀果盆栽、蘭花展、大麗花精品等節日花卉展,陸續拉開金秋賞花觀景的遊園帷幕。
  • 重現老北京中軸線 景山公園預計年底開「新殿」
    來源:北京青年報壽皇殿去年11月22日試開放以來迎客31萬人次壽皇殿正殿的修繕保持了歷史原貌北京青年報訊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景山公園獲悉,經過4年規劃修繕布展,壽皇殿建築群已恢復清乾隆十四年(1749)壽皇殿院落的歷史面貌
  • 北京老城中軸線上建築整體亮相,壽皇殿已吸引近4萬人次市民參觀
    去景山公園逛逛,對許多北京人來說是最近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兒。因為中軸線上最後一處隱藏的皇家建築群——壽皇殿剛剛在公園北端露出真容。自今年11月22日正式開放以來,這座瑰麗的建築群已吸引近4萬人次市民參觀。其開放也意味著北京老城中軸線上的全部建築實現了整體亮相。
  • 景山公園構建「北京中軸文化客廳」 推出名家精品書畫藝術長廊
    此次展出的作品從多個角度,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展示了北京中軸線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溫暖感人的人文之美與科學發展的和諧之美。通過作品升華人與城市、過去現在與未來中軸的對話。
  • 知道"北京中軸線"申遺嗎?這是其上很重要的一點
    1987年第一次申遺就有北京故宮、泰山、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和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等6項遺產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止2019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已有55項。還有更多的項目奔跑於"申遺"的路上,比如北京中軸線項目。古代建城是非常講究的,比如風水(這不是迷信),比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