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黃南希、羅鑫、趙旭)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與北京市景山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的「紫禁之巔望中軸」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日前亮相景山公園觀德殿。這是觀德殿建築群修繕後的首次亮相。
此次展覽依觀德殿的空間序列設「中軸密碼、中軸未來、中軸申遺」三大版塊,全面立體地向社會大眾展示北京中軸線的歷史、空間構成、文化意義和發展潛力,並介紹北京中軸線申遺的籌備歷程,講述申遺工作的點滴進程。
圖為觀德殿二宮門。
景山公園觀德殿位於公園東門內北側,緊鄰護國忠義廟西牆,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八年五月。明清時期,這裡曾是皇帝觀看兒臣射箭之處。整個建築群為四進院落,總佔地面積6075.96平方米。其中一、二進院落曾被北京市少年宮佔用;三、四進院落曾為公園生產用房、庫房,其中第四進院落還包括一些住戶。
據介紹,2018年7月,景山公園積極配合中軸線申遺,為保護觀德殿建築群的完整性,計劃恢復其歷史風韻。觀德殿建築群由此經歷了由騰退、修繕、布展,再到開放的完美蛻變。
經過整修後的觀德殿大致恢復了乾隆十三年的歷史原貌,修繕後的觀德殿一二進院落已完成臨時展覽展廳改造工作,今後將不定期舉辦中軸線相關題材展覽,而觀德殿的三四進院落今後將作為景山學堂文化空間,有組織地對外開放。
北京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全長約7.8公裡,是世界現存最長、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軸線,匯集了北京古代建築的精髓。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玉龍重申了「北京中軸線」的重要意義:「一根長達八公裡,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
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重要參與者,本次展覽策展人、清華大學教授呂舟表示,目前中軸線申遺正處於「衝刺」階段,按照世界遺產保護的標準,中軸線沿線環境正在整治和改善,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作為申遺服務團隊之一,預計在2023年初完成所有需要提交的文件,迎接2024年世界遺產大會。「北京中軸線不僅是歷史的遺存,更是當代生活的場景,它是活態的遺產,是仍在延續其價值的遺產。」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談到歷史遺產對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意義時表示:「我們要發覺自身的歷史傳承,特別強調城市的空間格局、歷史演進過程中的城市街道建築以及環境所特有的中國文化氣質。」
圖為「紫禁之巔望中軸」2020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海報。
據悉,此次北京中軸線申遺特展在觀德殿的第二進院落展出,將持續到今年12月20日,期間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6:00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