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巨匠|啟功舊藏師友信札 稱謂大有講究

2020-12-07 品讀文化圈

《百年大師》第一季書法篇共拍攝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大師。

《百年大師——啟功》開機典禮於2015年8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央視CCTV-1《晚間新聞》、央視CCTV-13《朝聞天下》、央視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北京衛視《直播北京》等報導了開機典禮。

書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的手腕,曾經漸漸淡呈現代人的生活,但在舊時,作為主要的通訊方式,書寫時要服從很多規矩,今分離啟功先生舊藏師友信札之內容,淺談舊時文人關於稱謂的請求,敬請專家學者有以指正。

啟功先生舊藏的這一組師友信札,包含了先生教師、同道、後學,從中能夠窺見文人關於稱謂的請求,今作如下的闡明:

其一,關於稱謂,應用詞謙卑。啟功先生的晚輩,這裡特別闡明的是戴姜福先生和陳垣先生,二位先生能夠說是啟功先生的真正的教師,這教師的含義不是掛名的,也不是附會的,能夠說是真正傳道受業解惑的。陳垣先生上款用「元白先生著席」,下款用「弟陳垣謹上」,信封用「啟元伯先生大啟」。戴姜福先生上款用「元伯同研如晤」,下款用「侍生福再拜」,信封用「啟元伯先生升」。由此可見二位先生關於後學的稱謂是多麼的尊重。信中「弟」字、「侍生」都是右行小字,有「侍右」之意。

戴姜福先生長啟功先生40歲。信箋上款稱謂:元伯同研如晤;信箋下款稱謂:侍生福再拜;信封稱謂:啟元伯先生升

戴姜福先生的生卒狀況:先生生年,據江南光緒乙酉科優貢戴姜福硃卷載,先生生於同治壬申年十月十六日,即1872年11月16日。先生卒年,據啟功先生《戴先生之事略》載:「丙子年夏正十月十六日,吾師吳縣戴先生以疾卒於北京旅寓。」知先生卒於1936年11月29日。

陳垣先生長啟功先生32歲。信箋上款稱謂:元白先生著席;信箋下款稱謂:弟陳垣謹上;信封稱謂:啟元伯先生大啟

啟功先生在給同輩及晚輩寫信的時分同樣服從了謙卑的慣例,在這裡有一封啟功先生寫給梁靜蓮女士的信。(梁靜蓮女士為啟功先生在民國時期輔仁大學美術系任教時教授的學生,該信未發出)

信箋上款稱謂:靜蓮學長;信箋下款稱謂:啟功再拜

除此以外,再試舉例幾通訊札:

鄭誦先先生長啟功先生20歲。信箋上款稱謂:一為元白兄,二為元白道兄左右;信箋下款稱謂:一為弟誦先啟,二為弟誦先頓首;信封稱謂:啟元白同志 誦先拜託

那麼晚輩對晚輩尚且如此,同輩自不用多談,僅舉一例:

張中行先生長啟功先生3歲。信箋上款稱謂:元白上人法席;信箋下款稱謂:弟中行再拜

其二,關於稱謂,按舊時文人,皆稱字,而不能稱名。這裡比擬有意義的是黃君坦、鄭誦先先生,在信封上寫「啟元白同志」,能夠看出舊時文人的習氣,到了新時期也是如此。

信封稱謂:啟元白同志

信封稱謂:啟元白老先生

多數信札皆稱為啟元白先生,但如楊振寧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受西式教育,則稱啟功先生。

楊振寧先生小啟功先生10歲。信箋上款稱謂:啟功先生;信箋下款稱謂:楊振寧上

其三,滿人因姻親關係比擬複雜,所以輩分多有不同。比方,溥佐先生,依照如今的人的了解,當善於啟功先生三輩,其實這是不對的。如啟功先生三外祖克諴在溥雪齋父載瀛府教家館,溥心畬母項太夫人是啟功先生祖母(即毓隆夫人)的親姐姐,故啟功先生叫溥心畬先生表叔。因而,溥佐先生在稱謂上只稱啟功先生表字,以表尊崇。

啟功先生長溥佐先生6歲。信箋上款稱謂:元白如晤;信箋下款稱謂:溥佐

溥佐先生在疊信之時,也是依照傳統的方式,將上款人的名字朝外,本人的名字在裡,且少折半格,以表對收信人的尊崇。另見溥雪齋先生為啟功先生畫作,題「元白宗彥」,這也證明啟功先生在當時宗族的位置和關係。

( 本文信札圖片來自中國嘉德網站)

【聲明】文章和圖片著作權歸原作者一切,本公眾號已標明來源,如有觸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即作處置。

啟功與《百年大師》出品人、總籌劃楊京島

啟功與《百年大師》出品人、總籌劃楊京島

2014年12月19日,《百年大師·書法篇》開機典禮在國博揭幕

《百年大師——啟功》開機典禮

文章來源 / 啟功研討會

監製 / 淵默 燕辰

相關焦點

  • 走近巨匠 | 啟功舊藏師友信札,稱謂大有講究
    書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的手段,已經慢慢淡出現代人的生活,但在舊時,作為主要的通訊方式,書寫時要遵從很多規矩,今結合啟功先生舊藏師友信札之內容,淺談舊時文人對於稱謂的要求,敬請專家學者指正。啟功先生舊藏的這一組師友信札,包含了先生老師、同道、後學,從中可以窺見文人對於稱謂的要求,今作表如下:
  • 走近巨匠 | 林散之與啟功的翰墨緣
    、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後學啟功謹上。七月二十四日。信中表達了對林老藝術的深切思慕,對林老的高度敬仰以及希望就教於林老的心願。林老接函後,亦復函云:啟功先生閣下,頃惠書並舊墨兩頂均由田原同志一一交到,感謝無已。日昨田原由北京回來,又復得悉,近況勝常,欣慰之至。今有同學王冬齡欽慕先生大名,懇鄙人介識尊面,幸予接談為荷。鄙人近患高血壓,因索書者多,虛名累人,實無可如何耳。又,前函謙虛太過,實不敢當,匆匆拜復不盡。愚弟散之上。
  • 走近巨匠 | 啟功先生的老式愛情
    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不管靈魂有無有,此心終不負雙星。夢裡分明笑語長,醒來號痛臥空床。鰥魚豈愛長開眼,為怕深宵出睡鄉。只有潔淨的心靈,才有純潔的深情。啟功與《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2014年12月19日,《百年巨匠·書法篇》開機儀式在國博揭幕
  • 啟功的「朋友圈」
    閱讀啟功與師友的往還信札,差堪比擬「聽他跟別人說話」,稍可彌補不能親見他們咳唾珠玉的遺憾。也著實能「偷」到不少好東西。中國嘉德第十七期網絡拍賣「浮光掠影——啟功先生舊藏師友書札」,其中有不少信札屬首次面世,讓我們得以進一步窺見啟功的「朋友圈」,看他如何與師友「互動」「點讚」。
  • 走近巨匠|林散之與啟功的翰墨緣|啟功|林散之|書法|於林老|翰墨|韓瀚
    後學啟功謹上。七月二十四日。信中表達了對林老藝術的深切思慕,對林老的高度敬仰以及希望就教於林老的心願。林老接函後,亦復函云:啟功先生閣下,頃惠書並舊墨兩頂均由田原同志一一交到,感謝無已。日昨田原由北京回來,又復得悉,近況勝常,欣慰之至。今有同學王冬齡欽慕先生大名,懇鄙人介識尊面,幸予接談為荷。鄙人近患高血壓,因索書者多,虛名累人,實無可如何耳。又,前函謙虛太過,實不敢當,匆匆拜復不盡。愚弟散之上。
  • 如何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字?
    向啟功先生求墨寶者,有通過市場渠道的,有通過官方或學校途徑的,還有一類出於或親或友的交情。如果是寫信給啟功先生,意在索求墨寶,怎樣才能把信寫得客氣大方而恰到好處呢?中國嘉德網絡拍賣的「浮光掠影——啟功先生舊藏師友書札」專題讓我們有幸見證如何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墨寶。
  •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
    二〇一七年歲末、二〇一八年歲初,「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展」在嘉德藝術中心及恭王府博物館兩地展出,得到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支持與關心。很多友人都跟我說,希望能將先生的碑帖藏品結集出版。由於當時時間緊,至今一年有餘,才將這些先生的舊藏整理如前。
  • 啟功672種舊藏碑帖、法書亮相嘉德
    啟功672種舊藏碑帖、法書亮相嘉德 2019中國嘉德秋拍 推出重要藏品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
  • 走近巨匠 | 沈尹默致函潘伯鷹,自由隨意的書寫
    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所以沈尹默很多的信札寫得遠比他的其他作品豐富、可愛、親近、有味。同樣五封給潘伯鷹信,每件書寫筆調都不一樣,或重筆紛飛、或簡潔精緻、或放縱暢快。一件有一件的基調,都有著別於常規作品的理性與嚴謹。
  • 剛剛丨啟功舊藏拍出2550萬元,近距離欣賞啟功先生題跋高清墨跡
    近日啟功舊藏金石碑帖、法書影本672種在嘉德藝術中心B廳舉槌啟功舊藏金石碑帖、法書影本672種中有啟功先生題籤、批校、題跋本共212種這套舊藏是啟功一生心血的結晶是其書學思想的來源212冊題跋本不僅反映了啟功日常書寫的真實面貌更是完整的記錄了他的治學方法 啟功舊藏金石碑帖、 法書影本部分題跋
  • 能與諸賢齊品目:《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讀後記
    正如《啟功先生舊藏善本碑帖》的主編王靖憲先生指出的那樣,「鑑定法帖,理清源流,還其原貌,和碑刻相比,不知要難多少倍」⑦。「宋四家」名氣大,作品流傳廣,法帖刻本尤其眾多。在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啟功曾對米芾的字下過一番功夫。雖然在日後很少提及,但是目前有一些臨摹作品存世。
  • 啟功的書法難免有應付之作,但他隨手所寫信札,才是他真正的水平
    大家對啟功的書法並不陌生,他的書法結字瘦長有著濃鬱的書卷氣。其實,真正代表啟功書法水平的是他隨手書寫的信札,很多人看過啟功的書信之後大呼難以企及。其實啟功的書法,很難看到長篇大論,而這些信件字數之多,實屬罕見,讓我們也感受了啟功的另一番書法面貌。因為在寫信的時候,不會顧及筆法和章法,都是自然的流露,所以古人說尺牘之間方見真功夫這句至理名言。從啟功的這些信件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有前所未有的流暢感,在氣功那傳世書法中多以行書和楷書居多,而書信卻有行草之氣。
  • 啟功先生的詼諧,在他的弟子師友之間經常說起
    作者 |耕心堂G(孔網店鋪:耕心書店)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晨讀說啟功《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澤東時代的舊體詩》(日)木山英雄著。本書有《生老病死的戲謔——啟功》一章,摘錄了幾首啟功先生戲謔的詩章,我有啟功先生《啟功韻語》一書,有些讀過,有些通過木山英雄的敘述,更增加了新認識……啟功先生的詼諧,在他的弟子師友之間經常說起,讓我們旁觀者聽了嚮往。他的那一首《墓志銘》,前面一讀就記住了:「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並無後。
  • 啟功舊藏金石碑帖、法書影本整體亮相中國嘉德秋拍
    啟功舊藏金石碑帖、法書影本672種581冊841張並2卷 附出版物37冊民國以來,金石收藏領域可稱為學者之人鳳毛麟角,啟功先生當在此列。此批先生舊藏金石碑帖、法書影本,在啟功先生生前授課錄像當中多有出現,先生所著《論書絕句百首》、《古代字體論稿》等著作中所用碑帖插圖多出於此,先生考證史實,佐證校碑,撰寫論文、題跋之內容皆從中而得。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法書影本672種,分為兩大類:第一部分為金石碑帖320種,內含啟功先生題籤、批校、題跋本149種。
  • 紀錄片《百年巨匠——啟功》在京開機
    紀錄片《百年巨匠——啟功》在京開機 2015-08-04 23:33:04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等單位聯合攝製的百集人物傳記紀錄片中的《百年巨匠——啟功》4日在京開機。  當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的開機儀式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啟功先生是百年來卓有成就的一位文化巨匠,集書法家、詩人、畫家、文物鑑定專家、文史專家、教育家等身份於一身,在諸多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曾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顧問,為故宮的文物鑑定和保護事業盡心盡力。
  • 啟功舊藏金石碑帖、 法書影本題籤、批校、 題跋高清墨跡欣賞
    舊藏金石碑帖、法書影本672種中有啟功先生題籤、批校、題跋本共212種這套舊藏是啟功一生心血的結晶是其書學思想的來源212冊題跋本不僅反映了啟功日常書寫的真實面貌更是完整的記錄了他的治學方法 啟功舊藏金石碑帖、
  • 周作人84通信札首上拍場 系學者鄭子瑜舊藏(圖)
    這組手札為新加坡著名學者鄭子瑜舊藏,以周作人致鄭子瑜的84通信札為主體,此次上拍北京匡時6月3日舉槌的「百年遺墨——二十世紀名家書法專場」。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稱,亮相的這些信札是一批有價值的文物。它們是重現和佐證歷史的重要依據。其透露北京匡時希望藉此次拍賣,能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一起做這批信札的相關出版工作,給後來的研究者留下重要的資料。
  • 名人信札有無藝術和收藏價值?
    為此,北京保利用心良苦、做足功課,用了近萬字對這些大千信札做了詳細的解讀。該信札上拍後,受到藏家的青睞和追逐,最後以1012萬元天價拍出,轟動海內外拍場。那麼,名人信札為何有如此魅力,筆者作如下解讀。名人信札往往體現了書家深厚的書法造詣和淵博的學養,民間收藏這些是很有意義的。自古以來,民間一直保存著收藏信札習慣,很多大藏家也涉足名人信札的收藏。記得1997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剛興起沒幾年,翰海曾推出過民國時期大收藏家張蔥玉的舊藏——5通宋代書札,即石介的行楷書《與長官執事事札》、富弼行楷書《兒子帖》、左膚的行書《與通判承議札》、何慄的行草書《屏居帖》、呂嘉問的行書《與元翰札》。
  • 八大山人書法《七夕文》拓本啟功舊藏
    八大山人行草《七夕文》拓本為啟功先生舊藏 。此帖內容抒寫七夕感慨,其中借「裲襠雙心共一抹」的詩句表達夫妻想念之情。
  • 走近巨匠 | 王冬齡:沙孟海先生借我一支筆
    》第一季書法篇共拍攝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這樣的作品以其擘窠大字為代表,懸掛在靈隱寺的「大雄寶殿」,字大經丈,他的榜書、摩崖分布八方,有論書者稱道:「海內榜書,沙翁第一。」尤為難得的是,1986年,已經87歲(虛歲)高齡的沙老仍能作大字,他在杭州西子國賓館創作的7個巨大的龍字,疾筆澀勢,氣力不衰,毫無筆顫之形,真是老筆紛披,「真手不壞」。他的《耕字記》中,自述了其書寫原大榜書的歷程,尤對靈隱寺中的「大雄寶殿」和「龍」字的書寫過程記錄詳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