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巨匠 | 林散之與啟功的翰墨緣

2020-10-21 百年巨匠

《百年巨匠》第一季書法篇共拍攝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

《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儀式暨學術研討會2015年4月16日在南京林散之紀念館舉行。央視CCTV-1《新聞聯播》、CCTV-1《晚間新聞》、CCTV-13《朝聞天下》、光明日報、新華日報、人民網、光明網、中新網、鳳凰網、新浪等報導了開機儀式。

《百年巨匠——啟功》開機儀式於2015年8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央視CCTV-1《晚間新聞》、央視CCTV-13《朝聞天下》、央視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北京衛視《直播北京》等報導了開機儀式。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日邦交正常化,揭開了兩國書畫交流新篇章。1972年8月,江蘇省《新華日報》美術編輯田原先生被借調《人民中國》雜誌社作為美術編輯為該雜誌創作1973年插頁版畫十二幅,同時被借調的還有安徽省文聯韓瀚先生,因韓瀚是一位詩人,被安排在雜誌社擔任詩歌編輯工作。在《人民中國》雜誌工作期間,田原從雜誌社日籍朋友李玉鴻處得知,在日本國內,書法界普遍認為:「經過『文革』,中國書法在中國已無指望,振興書法之責應落在日本人肩上。」針對日本書法界的偏見,田原先生義憤填膺,與另一位編輯韓瀚商量,決心利用《人民中國》雜誌編輯一期「中國現代書法特輯」,想藉此機會好好地將林散之先生宣傳一番,此事也得到日籍編輯李玉鴻的認可。

於是田原和韓瀚一道首先來到南京,找到了亞明,拜訪了林老,聽取意見,徵集挑選書法作品。以後林老的草書毛澤東詩詞《清平樂·會昌》經田原和韓瀚的推薦,啟功先生看了,脫帽三鞠躬,贊曰:「太好了,太好了!」頓立夫先生看了,大拇指一翹,翻著兩眼贊曰:「能代表中國!」趙樸初先生見了林老的字贊曰:「此老功力至深,佩服,佩服!」

1973年1月5日《人民中國》(第一期)日文版「現代中國書法特輯」出版後,在日本引起很大震動,林老一躍成為中國當代書法的領軍人物,由是名馳中外,從此林老與啟功先生結下了翰墨緣。

1976年啟功跋《林散之草書中日友誼詩卷》

在此之前的1972年冬,林老曾為韓瀚繪《太湖東山紀遊》橫幅長卷,韓瀚遍請諸名家題跋。1973年夏,啟功先生見到林老《太湖東山紀遊》圖後,題詩二首並云:「韓瀚同志出示林散之先生太湖東山紀遊詩畫袖卷,敬題二首即希斧正,一九七三年夏,啟功。」詩云:

昔從湖畔望雲山,半面青螺卅六鬟。

今日披圖如見戴,不須林屋叩瓊關。

吳生畫筆杜陵詩,紙上依稀兩見之。

觸我飛騰江上夢,嘉陵千裡夜潮時。

不久,啟功先生又將跋詩書寫成條幅,寄贈林老,林老將其裝裱後掛在牆上,每日觀摩欣賞,遂作了《嘉陵舊遊圖題贈啟功教授》詩,詩云:

讀君詩句感君意,同是嘉陵惜遠遊。

江上曾聽連夜雨,客中猶記一年秋。

亂山處處飛黃葉,斷岸時時起白鷗。

四十二年陳跡在,浪花聲裡送歸舟。

待至1975年5月中旬,林老應榮寶齋之邀,在長女林蓀若、次子林昌庚陪同下來到北京,以《江上詩存》稿本奉請趙樸初、啟功教正,倆人極讚譽並為之作詩、作序;啟功先生評為「伏讀老人詩,胸羅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讀萬卷書,而行萬裡路者」。

林老在北京期間,某次與啟功先生在友人家做客,座中筆談,啟功寫道:「散老,書法上你是大鵬鳥,我是蓬間麻雀。」雖是戲語,說明啟功對林老的推崇和自己的虛懷若谷。是年7月,啟功由田原代呈一封信給林老,說要拜林老作老師。

信云:散之先生函丈:久欽山鬥,瞻近無緣。累奉惠賜書畫,敬懸鬥室壁間,起居瞻仰如對。承提命,攻錯他山,獲益深厚。且蒙以長句賜題大作,諷誦迴環,精醇莫喻。此種分量,求之元明諸家,······功生於壬子,今始六十過三,而衰病侵尋,已竟若此。所恨不能日侍筆硯,時獲鉗棰,則十年夙疾,不愁不涊然汗而霍然病已也。未悉尊址地名,敬肅寸箋由韓瀚同志、田原同志代呈。又,先祖昔在安徽曾制墨數種,今猶什襲數錠。因韓瀚同志行期在即,不敢煩其代發郵裹,請俟獲得詳細通訊地址,徑為郵寄,以為筆硯之助。倘蒙恕其煩瀆,當時修箋牘,以求教誨。頭昏筆戰,紙短意長,瞻望南天,不勝依溯。專此敬叩,萬福!後學啟功謹上。七月二十四日。信中表達了對林老藝術的深切思慕,對林老的高度敬仰以及希望就教於林老的心願。林老接函後,亦復函云:啟功先生閣下,頃惠書並舊墨兩頂均由田原同志一一交到,感謝無已。日昨田原由北京回來,又復得悉,近況勝常,欣慰之至。今有同學王冬齡欽慕先生大名,懇鄙人介識尊面,幸予接談為荷。鄙人近患高血壓,因索書者多,虛名累人,實無可如何耳。又,前函謙虛太過,實不敢當,匆匆拜復不盡。愚弟散之上。

此時林老已是78歲的老人了,而啟功先生剛63歲,從其兩人的年齡來看,林老長啟功15歲,故啟功稱林老為函丈,其意是對前輩學者或師長的敬稱。而林老則認為啟功「謙虛太過,實不敢當。」他們的高貴品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978年2月21日,由次子林昌庚、孫女林麗青陪同,林老乘火車去北京,參加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住在友誼賓館。在京期間,林老除會見趙樸初、啟功、彭衝、李真、陳英諸老友外,又結識了黎雄才、張君秋、袁世海、七齡童等文藝界朋友。還利用開會休息時間拜訪了啟功先生,趙樸初先生因參加端硯展覽會未能拜訪。啟功先生住在北京西直門小乘巷胡同內,1978年2月下旬某日的上午十一時左右,忽然幾個鄰居小孩跑進啟功先生家,氣喘噓噓地喊:「啟爺爺,有人來找您來啦,坐大紅旗車,車開不進來。」啟功在北京畫院青年畫家萬青屴的陪同下出門朝小乘巷胡同西口走去,遠處見到一輛大紅旗車停在南草廠路邊,有不少人圍觀。快走到路口,看見幾個人簇擁著一位老人走過來,這位老人就是被日本書學界譽為「當代草聖」的林散之先生。

幾位客人走進小院南房啟功先生的居室,小屋頓時顯得十分擁擠。陪同來的軍人先行離去,說好時間再來接林老。最後屋裡只剩下四個人,林老與啟功先生,林老次子林昌庚和畫家萬青屴作陪。大家都很高興,林老耳背,說話聲音很大,啟先生微笑對答,倆位老人相聚甚歡。臨行,啟功先生取出一套四冊自注本《紅樓夢》(啟功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8月)籤名贈送給林老。款云:「舊作注釋呈:散之先生教正,啟功。」

2020年5月18日於秦淮瓜廬

文章來源 | 邵川

聲明 | 文章和圖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眾號已標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即作處理。

2015年4月16日,《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林散之紀念館舉行

2015年4月16日,《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儀式出席嘉賓合影

2014年12月19日,《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與林散之長子林筱之,沙孟海之子沙更世合影於國家博物館《百年巨匠·書法篇》開機儀式

《百年巨匠——林散之》國際版 敦煌文藝出版社

啟功與《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

啟功與《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

2014年12月19日,《百年巨匠·書法篇》開機儀式在國博揭幕

《百年巨匠——啟功》開機儀式

《百年巨匠——啟功》 文物出版社

監製 | 衎堂 燕辰

責任編輯 | 天辰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光陰、博覽欄目)、重慶衛視、浙江衛視、黑龍江衛視、山東衛視、河南衛視、甘肅衛視、新疆衛視、青海衛視、寧夏衛視、西藏衛視、廣東衛視、廣西衛視、北京紀實高清頻道、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100餘家省級衛視、地方電視臺,以及馬來西亞電視臺等海外電視臺播出,受到廣泛好評。《百年巨匠》已獲8項紀錄片獎項。

相關焦點

  • 走近巨匠|林散之與啟功的翰墨緣|啟功|林散之|書法|於林老|翰墨|韓瀚
    《百年巨匠》第一季書法篇共拍攝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儀式暨學術研討會2015年4月16日在南京林散之紀念館舉行。央視CCTV-1《新聞聯播》、CCTV-1《晚間新聞》、CCTV-13《朝聞天下》、光明日報、新華日報、人民網、光明網、中新網、鳳凰網、新浪等報導了開機儀式。
  • 走近巨匠 | 林散之,寂寞1972
    到了啟功家裡,他是書家兼鑑定家。他的法眼是頗為嚴酷的。對我拿去的作品,或褒或貶,每一幅都有中肯的評價。看到林老墨跡時,他突然站起來,向後退了兩步,脫下帽,鞠起躬來。但是,他是經我一番介紹,才知道林散之先生的。
  • 風華正茂·林散之作品展|——林散之|草書|啟功|水墨|趙樸初|林散之
    《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儀式暨學術研討會2015年4月16日在南京林散之紀念館舉行。《百年巨匠——林散之》片段由北京榮寶拍賣主辦的「風華正茂一林散之作品展」將於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上午9:00在榮寶齋開幕,展出作品分為行旅贊景、毛主席詩詞和自作詩三個專題,收錄了林散之先生自1973-1987年即75-89歲,共29件晚年書畫精品。林散之一生治學嚴謹、臨池不輟。
  • 走近巨匠 | 啟功先生的老式愛情
    《百年巨匠》第一季書法篇共拍攝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百年巨匠——啟功》開機儀式於2015年8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央視CCTV-1《晚間新聞》、央視CCTV-13《朝聞天下》、央視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北京衛視《直播北京》等報導了開機儀式。啟功先生離開已經十五個年頭了。
  • 走近巨匠 | 林散之:以字為字本書奴,天機透出即功夫
    《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儀式暨學術研討會2015年4月16日在南京林散之紀念館舉行。當學生詢問緣由,他才說:「啟功老識我啊,我今天就給他一個人寫字!」還有一次,宜興某陶瓷廠求寫廠牌。來人看到林散之80多歲,名氣那麼大而且又寫得那麼認真嚴謹,覺得心裡過意不去,就給了1000塊錢。當林散之一轉身看到錢的厚度不對,連忙從桌子上拿起錢,退還了500元。他笑著說:「我們之前說好500元,你也要守信用。你們也不容易,絕不多收。」
  • 紀錄片《百年巨匠——啟功》在京開機
    紀錄片《百年巨匠——啟功》在京開機 2015-08-04 23:33:04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等單位聯合攝製的百集人物傳記紀錄片中的《百年巨匠——啟功》4日在京開機。  當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的開機儀式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啟功先生是百年來卓有成就的一位文化巨匠,集書法家、詩人、畫家、文物鑑定專家、文史專家、教育家等身份於一身,在諸多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曾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顧問,為故宮的文物鑑定和保護事業盡心盡力。
  • 走近巨匠 | 王冬齡:沙孟海先生借我一支筆
    》第一季書法篇共拍攝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巨匠。《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與沙孟海之子(右一)、林散之之子(右二)合影」走近巨匠 | 魯迅當年為何要遠離胡適?走近巨匠 | 風雲歷史中的舒同走近巨匠 | 饒宗頤:要讓小孩心裡天地寬廣,充滿幻想走近巨匠 | 趙樸初:忍與不忍識大局走近巨匠 | 潘天壽等「傳統派」證明了中國畫是進步的
  • 「當代草聖」林散之,草書行雲流水,啟功先生也稱讚!
    林散之先生出生於1898年,但是在書法的道路上一直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林散之並沒有為了出名而練習書法,反而踏踏實實的學習著中國傳統書法,直到1972年的時候林散之的書法才得到當時書法名家的認可,特別是啟功先生更是對林散之的書法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林散之的書法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當代的「草聖」,草書無人能超越。
  • 走近巨匠|啟功舊藏師友信札 稱謂大有講究
    《百年大師》第一季書法篇共拍攝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7位大師。《百年大師——啟功》開機典禮於2015年8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央視CCTV-1《晚間新聞》、央視CCTV-13《朝聞天下》、央視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北京衛視《直播北京》等報導了開機典禮。
  • 評價啟功書法的人很多,我感覺林散之先生說的最到位!
    對於啟功書法的特點,大家也給了準確的評價,說他的字鐵畫銀鉤,這個評價十分中肯,但是這是從筆畫形態上說的,只是外在的東西,他的字內裡深層的東西,少有人提到。評價書法,應該以氣韻為上,形態次之。因為氣韻是不可複製的,是創作者真正不同於別人的地方,形態點畫,結體取勢都是可以複製的。
  • 邱振中:林散之、陸維釗、沙孟海堪稱大師,啟功和沈鵬打不到
    邱振中:林散之先生、陸維釗先生、沙孟海先生,都堪稱大師,都可以被寫進藝術史的。記者:啟功先生、沈鵬先生呢?他們的地位似乎存在不少爭議。邱振中:在我看來,還不到大師的級別。邱振中先生為什麼會做出這種評價呢?想要知道其中緣由,還要從每個人的創作風格中來尋找答案。1、 沙孟海、陸維釗。
  • 邱振中:論書法,林散之和沙孟海是大家,啟功和沈鵬還差點
    邱振中是這麼回答的:論書法,林散之和沙孟海是大家。同時他還補充說,啟功和沈鵬還差點。邱振中老師評價的有沒有道理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還是要回歸到個人的作品風格。首先來說沙孟海。沙孟海先生的成功,主要得益於碑帖的融合。帖學的底子,再加上碑學的厚重,才造就了沙孟海的大氣和雄強。
  • 入選《百年巨匠》,登陸「學習強國」!草聖林散之火遍中國
    林老的個人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 林散之》登上了「學習強國」APP,成為億萬國人學習的楷模和榜樣;12月10日,林散之林老的作品與汪道涵、顧廷龍、金庸、南懷瑾、李敖等名人墨跡一起,亮相文旅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立雪南門——張耀偉藏名人名家墨跡暨習作展」。這是「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的最好詮釋,這是林老精神在中華神州大地生根發芽的最強推手。
  • 走近巨匠 | 年譜中的林散之:書人,詩人,武人
    《林散之年譜》便是如此,記錄了一個書畫家從歷史的變換中執著走來的踽踽足印,再現了一個摯愛書畫的老人生命的韌度、廣度和深度。概而言之,做到了有序、有史、有料、有證。有序。全譜時間跨度為林散之的生卒年,共九十一年,接近一個世紀的時間。
  • 林散之行書《古銀杏行》過眼錄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於南京江浦。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等。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裡行,60歲開始專攻草書。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
  • 與90高齡的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林筱之談林散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林筱之在工作室 苟忠寬 攝    林筱之,又名林昌午,1928年10月出生,江蘇南京人,著名書畫家,其父乃當代草聖林散之。林筱之3歲識字,5歲跟父親學畫,21歲進杭州華東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深造,師從一代巨匠黃賓虹。在其父林散之和黃賓虹的教導下,詩文與書畫兼進,遍遊名山大川。
  • 當代「草聖」林散之拜黃賓虹為師,書法震驚中外,啟功見了鞠三躬
    ,深得運筆用墨之法,震驚啟功。林散之,歷經清末,民國,走向現代社會,活了90多歲。他沒有高學歷,只從江蘇的小地方不遠萬裡,拜師上海黃賓虹。在黃賓虹的影響下,林散之深得運筆用墨之法。而後,回到江蘇當了一個副縣長。江蘇國畫院成立,亞明先生發現了這位書藝了得的老先生,遂調入省國畫院。林散之潛心鑽研書畫,後因中日文化交流,林散之先生的書作被刊發在中日文化交流的雜誌《人民中國》上。從此,震驚中外。
  • 13封書信道出一段書壇氣象,林散之與王冬齡的半生師生緣
    以其張法正齊,遒媚精嚴也(林散之與啟功的書信節錄)。」近年嘉德拍賣了一封介紹信,林散之介紹王冬齡拜會啟功,「我那時沒有拍照的意識,也沒有複印,這封信最後留在了啟功先生那裡。」1972年8月,臥病在床的啟功,第一次看到林散之的一張草書條幅《東方欲曉》,起床,把作品掛到牆上,看了一會兒,脫下帽子,後退三步,向作品鞠了三個躬:太好了,太好了。
  • 林散之:60歲學草書成為大師,啟功見到他書法之後,脫帽三鞠躬!
    在書壇上有這麼一個人,他60歲才開始學草書,卻能夠被稱為當代草聖,啟功見到他的草書之後,曾經脫帽三鞠躬。郭沫若也曾對他的書法讚賞不已,曾說他的書法,可以代表草書最高水平,這個人就是林散之。也許現在我們提起林散之這個名字會感到有些陌生,但是他是真真正正的詩書畫三絕藝術家。林散之是一位長壽書畫家,但是他的草書卻是在60歲之後才開始練習。這讓人很多人感到林散之拿起毛筆就成為了草書大家,其實這是對林散之的一種誤解,從他學書畫的歷程來看,他能在草書上取得成就這並不是偶然,在1930年的時候,他跟隨黃賓虹學習繪畫。
  • 林筱之:說說我的父親——你所不知道的林散之
    林筱之3歲識字,5歲跟父親學畫,21歲進杭州華東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深造,師從一代巨匠黃賓虹。在其父林散之和黃賓虹的教導下,詩文與書畫兼進,遍遊名山大川。林筱之創作,胸有丘壑,灑脫不拘,運筆老辣,用墨蒼潤,黑白得體,布局空靈,既有賓老遺法,亦有散翁意趣,從而自成一家。數次在全國多地舉辦個人書畫作品展,特別是在臺灣、日本影響極大,作品深受專業機構和資深藏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