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基諾族有何歷史淵源,有哪些多彩民俗?

2020-11-29 葉三說

坐落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不僅有著彩雲之南的雅稱,而且也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在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僅雲南一省就有二十五個少數民族,可以稱得上是名符其實的少數民族大省。

在雲南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中,有七個起源於當地的原生民族,這其中就包括聚居於基諾山上的基諾族。作為1979年才被確定為,具有單一民族條件的少數民族,在建國之前還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由於沒有民族文字所以只能,通過刻木、刻竹等方式記事。

關於基諾族的最早記載始於明末清初,也就是說在清朝建立之後,基諾族才被發現。基諾山位於西雙版納景洪市區域內,相傳基諾山漫山遍野都長滿茶樹。漢族茶商曾深入基諾山腹地,並發現了世居於此地的基諾族。

由於基諾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所以基諾族曾與傣族有過密切交往。據說傣族土司曾實際控制過基諾族村寨,並以領主的身份任命過叭、鮓、先等,基諾族內部基層頭人以便於管控基諾族。

作為我國境內最後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基諾族就像一顆滄海遺珠一樣,隱匿於方圓600多公裡的基諾山中。正所謂「小隱隱於野」,基諾族人就像熱愛隱逸的文人雅客一樣,千百年來一直棲身於茶香飄逸的基諾山。

隱逸於基諾山中的基諾族

相信去過雲南西雙版納基諾山寨的人,都能夠被這隱逸於深山的民族所吸引。層巒疊嶂的山峰、茂密深邃的原始森林,總會給人一種無盡的神秘之感。歷經歲月滄桑的基諾山中,到底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傳奇呢?走近基諾族才能掀開這個謎底。

基諾族先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對自然現象並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形成了很多比較原始的自然崇拜行為。基諾族認為世間的萬物皆有「靈」,所以天、地、日、月、山、河等,都是基諾族人崇拜的對象。

同時,基諾族人還擁有祖先崇拜,尤其對諸葛孔明更是倍加尊奉。相信提到這一點很多人都會特別疑惑,基諾族是聚居於基諾山上的少數民族。而諸葛亮則是蜀漢丞相,這二者之間到底存在什麼關係呢?

一、基諾族與諸葛亮的傳說

相傳基諾族先民曾是蜀軍麾下的普通士兵,諸葛亮率軍「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時,由於當地氣候過於潮溼且瘴氣特別多,諸葛亮曾下令停軍休整,於是將士們就在森林中席地而坐。但由於過於疲勞所以皆酣睡,當蜀軍開拔之時有一部分人,居然因沒有聽到號令而耽擱於此地。

但大軍已經渡河,他們無法與之匯合,所以就只能長居於此地。並且與當地少數民族結婚,經過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之後,終於形成了一個有認知感的民族,只不過並未形成單一民族而已。這其實就是關於基諾族起源,較為廣泛流傳的傳說之一。

二、女神「阿嫫腰北」創造

在基諾族的傳說中曾有一位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嫫腰北」,是她創造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但是當她把這個個世界被創造出來之後,卻發現這個世界充滿了喋喋不休的爭吵。於是她決心毀掉這個舊世界,重新創造一個安靜、祥和的新世界。

女神阿嫫腰北將一對親兄妹,「瑪黑」、「瑪妞」放入木鼓中,然後就開始了毀滅世界的計劃。當這對兄妹在木鼓裡漂泊了七天七夜之後,整個世界都變得異常安靜。於是他們破鼓而出肩負起了,創造人類的重要歷史任務,這也是基諾族的起源傳說。

可能有很多讀者看到基諾族,是由親生兄妹結婚後形成的民族,都會感到既驚奇又特別詫異。事實上作為少數民族起源傳說,不僅在真實性方面欠缺真憑實據,而且也只是基諾族人的一種想像罷了。

筆者認為關於基諾族的起源,雖然時至今日依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基諾族是雲南省的土著民族;也有人根據史料猜測基諾族,應該是由普洱、墨江或北方遷徙而來。無論哪一種說法目前都尚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基諾族在基諾山上,已經聚居了大約兩千年左右。

三、關於基諾族遷徙說

目前,史學界關於基諾族到底是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原生民族,還是由外地遷入當地的遷徙民族,始終都存在著較為激烈的爭論。實際上就算基諾族屬於遷徙民族,但也只是由雲南的普洱遷至基諾山而已。

所以筆者認為關於基諾族的族源問題,實際上根本沒有必要過於較真,畢竟都是雲南地區的特有民族,所以無論基諾族起源於何地,其實都沒有離開過雲南地界。而基諾族的族名中的「基諾」二字,既可以譯為「舅舅的後人」,也可以稱為「尊重舅舅的民族」。

尤其是基諾族聚居的基諾山,曾經又被稱作「攸樂山」,而「基諾」二字則譯為「攸樂」。這其實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基諾族應該起源於基諾山,否則也不可能將族名定為「基諾」。所以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基諾族應該就是基諾山上的土著民族。

普洱茶山上的基諾族,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

基諾族聚居地基諾山,又被稱作普洱茶山。這主要是因為基諾山上一年四季,都飄逸著令人回味無窮的茶香。雖然基諾族不像阿昌族,將自己稱為「茶樹之子」,但是每天都生活在茶香四溢的基諾山上,也會給人一種猶如人間仙境之感。

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的基諾族同胞,由於在清朝時還依然保留了,原始的母系氏族社會遺風,所以他們的很多民俗文化,其實都蘊含著一股久遠的歷史氣息。

一、崇拜太陽的民族基諾族

基諾族對大自然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心理,這也是基諾族人崇拜太陽的契機。基諾族的衣服、背包以及物品上,一般都會紋繡或雕刻上太陽圖案。基諾族的太陽鼓舞蹈,更是基諾族人熱愛太陽的突出表現。

從正面看太陽鼓仿佛一輪,從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鼓身上插著的17根木管,就像太陽散發出的萬丈光芒。基諾族人每當除夕到來之時,都會敲響太陽鼓祈求幸福與吉祥。實際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基諾族人的日常生活與習俗,都在處處的彰顯著對太陽的虔誠與崇拜。

但是也有人認為基諾族在衣服上,或者是其他器物上刺繡的太陽,仔細看起來有點像諸葛亮使用的八卦,這一點也比較符合基諾族源自蜀軍的說法。當然,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猜想,而且與諸葛亮的八卦也有一點牽強附會。

二、實行「一夫一妻」制

基諾族先民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俗。正常情況下基諾族青年男女,在舉行「成年禮」之後就會開始談戀愛。實際上基諾族的戀愛方式也比較特殊,他們會在勞動的過程中通過對歌的方式,表達對彼此的愛慕之情。

而且還會將司空見慣的樹葉作為定情信物,雖然看起來有一點過於隨意,但是卻彰顯出了基諾族人簡單的愛情觀。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人情投意合,就可以在家長的允許下同居,而且只有在生完孩子之後才能舉行婚禮。

這種驚世駭俗的婚戀習俗,在基諾族卻顯得習以為常。基諾族人在舉辦婚禮的時候,雙方父母一定要親臨婚禮現場,只有這樣還能顯出結婚典禮的隆重。一對新人在結婚之後新娘子會在,婚後第五天足有回娘家,這一點與漢族人的「回門」習俗一樣。

三、基諾族的文化習俗

相比較於其他少數民族來說,基諾族幾乎人人都有文化。這一點與其崇拜諸葛孔明息息相關,因為在基諾族的起源傳說中。基諾族先民曾是諸葛亮麾下的軍士,所以他們對諸葛亮的才學十分崇敬,所以才會讓每一個族人都學習文化知識。

筆者認為基諾族被稱為少數民族中的文化明燈,主要與基諾族中幾乎沒有文盲有關係。作為一個處於雲南基諾山的少數民族,能夠在吃飽穿暖的前提下學習文化,但從這一點來看,這個民族就具有其先進性。

四、基諾族建築習俗

基諾族村寨中坐落著很多大房子,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最大的房子群落,至少可以居住三四百人,而相對較小的房子群落也至少有十餘戶。這其實也是基諾族的一種建築習俗,據說基諾族房屋形制是按照,諸葛亮的冠帽形狀設計而成。

一般情況下基諾族村寨,都會建築在向陽的山坡上。村寨中的每一個房子,都是使用竹子或茅草等材料建築,簡而言之就是基諾族的傳統房屋,主體都是由竹木結構組成,而房頂上則覆蓋著較厚的茅草。

每一個家庭都會有一個竹樓,而竹樓則呈長方體形制,建築樣式屬「幹欄」式樣。正常情況下每一個竹樓的面積都非常大,高度至少在10-12米左右,而跨度也不會低於10米,長度最多可以達35米,這種高大而又雄偉的建築,時至今日,依然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筆者認為在歷經了千百年的風雨之後,基諾族竹樓依然屹立於山坡之上。這種極具民族民族色彩的建築特色,實際上也是基諾族的一種歷史風採。作為基諾族世代居住的龐然大物,在現代社會中,竹樓依然是基諾族人重要的居住場所之一。

五、基諾族飲食習俗

基諾族聚居地除了盛產茶葉之外,其實也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大米、玉米,就是基諾族人的日常主食。同時,基諾族人也特別喜歡吃糯米,他們的早餐基本上就是糯米糰。

基諾族人特別喜歡吃辣、吃鹹,所以他們的菜品一般都以鹹辣味為主。酸筍就是基諾族人餐桌上的必備食物,同時,火燒飛螞蟻、烤蜘蛛、竹鼠煮稀飯,以及竹筒烤飯、酸筍煮狗肉等,也都是基諾族人的特色美食。

筆者認為每一個民族的飲食習俗,其實都與聚居地的氣候現象,以及大自然的饋贈息息相關。居住在基諾山的基諾族人的飲食風俗,其實與當地的實際情況有關係。尤其是他們喜歡吃鹹、辣食物,更與當地潮溼的氣候條件,以及瘴氣繁多息息相關。

結 語

基諾族作為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中,世代聚居於基諾山中的茶農,從清朝初期被漢族人發現之後,就一直與漢族人有著比較和諧的相處關係。作為我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基諾族正在以濃鬱的歷史神韻,以及嶄新的民族面貌迎接新時代。

【參考文獻】

趙雲豔《基諾族大鼓舞的形態與流變》

戴慶廈《基諾族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

陳紅偉《布朗族與基諾族茶文化比較研究》

相關焦點

  • 基諾族有兩萬多人 是我國56個民族中最後的一朵花
    2008年3月10日16時15分,八位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少數民族代表將在大會新聞中心(梅地亞賓館多功能廳)接受中外記者集體採訪。    [雲南電視臺記者]我是雲南電視臺記者,我想請問包代表,我留意到你的資料,是來自基諾山的一位基層教師,因為基諾族是人口只有2萬的人口較少民族,可否介紹一下當地的教育情況,您覺得全國的少數民族,尤其是人口較少民族在教育資源共享方面有什麼建議或獨到見解?謝謝。
  • 我國少數民族苗族歷史悠久,在他們的民俗中,還留有哪些呢?
    我國少數民族苗族歷史悠久,在他們的民俗中,還留有哪些呢?苗族人口現約1300萬,在全球各地區都有所分布。但是主要還是分布在中國的貴州、湖南、廣西等東南和西南地區。由於地域分布較集中,這一民族得以保留下來,實在不容易。
  • 多彩傳統民俗:傈僳族起源於何時,與彝族又有哪些歷史淵源?
    在中國民族版圖上,有很多色彩絢麗、歷史與文化極為濃鬱的少數民族。雖然他們的人口數量、民族底蘊都無法與漢族相提並論,但卻以不同的民族風採彰顯著獨特的民族之光。在我國境內眾多少數民族中,有一個與彝族淵源頗深的民族,她就是傈僳族。目前,傈僳族主要分布於中國、緬甸、泰國、印度。
  • 我國最後一個被確定的少數民族,崇拜諸葛亮,但有個習俗難以接受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這些民族是專家們根據調查情況最終確定的。除了漢族外,每一個少數民族發現的故事都不盡相同。那麼,在55個少數民族中,哪一個少數民族最終被確認呢?在雲南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景洪市東北50公裡,有一座山,名為基諾山。
  • 雲南這個少數民族才有40年歷史?竟然成為了中國最「年輕」民族!
    你一定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但你一定不知道,最後才被認定的民族是哪個民族!作為雲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基諾族直到1979年被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因此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少數民族!相傳,基諾族的祖先是一對叫瑪黑瑪妞的兄妹,因受創世女神阿膜腰北保護和指點,躲在鼓裡面,躲過了洪水,最後結為夫妻,繁衍後代,所以基諾族叫做舅舅的後代,在基諾族中,家中舅舅的地位也是最高的,高於父母。基諾族有著自己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
  • 看看雲南少數民族姑娘有多美 多彩服飾文化各領風騷(二)
    每個民族都有著他們特有的歷史文化和服飾穿戴,由於少數民族的很多服飾、居家的色彩花花綠綠、裝飾性很強,具有觀賞性,很多色彩搭配慢慢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也有很多民族元素融入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的穿著、居家變得生態、自然、獨特、多彩、有藝術感。上期我們介紹了前8個民族的服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雲南25個少數民族當中的另8個民族,姑娘們的服飾特點和她們的美麗身影。
  • 中華民族「最後」一支花——走進神秘基諾族[組圖]
    曾作為基諾族民族友好使者的白玲玲提到自己的民族時話語滔滔,「基諾族是中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也是中國第56個民族,她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數和文化習俗,基諾族應該被人們所熟知。」近幾年,白玲玲一直在福州工作,遠離家鄉後才得知外界竟有那麼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民族。但是,她覺得這些都會改變,因為她相信基諾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習俗和秀美的山川河流會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這個民族。
  • 基諾山寨基諾族 56個單一民族的最後一個民族 非遺文化在這裡
    基諾族在莽莽蒼蒼的熱帶雨林裡,與世隔絕的地方,孕育出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族,他們在深山裡自取火種、打獵、刻木記事、染布、釀酒、打鐵、種菜,用竹子做成樂器,農閒時頂竹槓、爬雲梯、上刀山、敲大鼓,過著他們獨特的無憂無慮的生活
  • 基諾山寨基諾族 56個單一民族的最後一個 非遺文化在這裡
    ,與世隔絕的地方,孕育出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族,他們在深山裡自取火種、打獵、刻木記事、染布、釀酒、打鐵、種菜,用竹子做成樂器,農閒時頂竹槓、爬雲梯、上刀山、敲大鼓,過著他們獨特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古稱攸樂山,基諾族就世代繁衍生息在這裡,這裡距離西雙版納景洪市28公裡,基諾族是國家承認的56個單一民族的最後一個,基諾族有著他們獨特的狩獵文化、民間藝術和原始宗教,由於人口稀少,為了保護歷史遺留文化,於是國家建蓋了基諾山寨景區,成為了西雙版納州基諾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區,全國唯一一個最全面最集中地展示,並以基諾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區,這裡成為了了解基諾文化最重要的窗口。
  • 你不知道的少數民族歷史——基諾族
    基諾族是我國民族較少的民族之一,僅有20000多人,說基諾語,沒有自己的文字,以前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民族鄉及四鄰的勐旺、勐養、勐罕,勐臘縣的勐侖、象明也有少量基諾族散居。它是我國最後一個確立下來的少數民族。
  • 帶你揭開20世紀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單一少數民族的神秘面紗
    遠在我國雲南省景洪市基諾山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穿著藍紅色相間的服飾,佩戴耳環和手鐲,常年穿梭在山間小路,雅致美觀且顏色協調的服飾色彩,成為了這個民族特殊的文化符號。他們是一群單一少數民族,更是20世紀最後一個被確認的民族,這支發源於氐羌族系分支且由西北遷徙而來的族源,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民族神話,這個民族就是基諾族。
  • 我國最後一個少數民族基諾族聚集地——基諾山寨遊玩兒感受
    基諾族是雲南省人口較少的幾個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基諾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民族鄉及四鄰的勐旺、勐養、勐罕等地。1979年,基諾族被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基諾族總人口數為23143人。
  • 基諾族
    歷史沿革    關於基諾族的族源,有土著說和南遷說兩種。「基諾」一詞源於基諾族先民在傑卓山居住的時代,當時出現了「基諾洛克」的名稱,「基」為舅舅,「諾」為跟在後面的,直譯是「跟在舅舅後面的人」。相傳基諾族的發祥地是「司傑卓米」。它是基諾山東部邊緣一座海拔近1440米的高山,現在稱為孔明山。
  • 這些民族的盛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生活更加多彩
    中國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不同的特色,他們有著各自的民族節日和風俗習慣,每當他們迎來各自的民族盛會時,他們就會齊聚在一起,根據本民族的習慣,一起來歡度盛會。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四舉行,為期五天,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那達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而又神聖。它有著悠久的歷史。
  • 西川版納旅遊:西川版納有哪些重要的民族,他們有什麼重要文化?
    西川版納旅遊:西川版納有哪些重要的民族,他們有什麼重要文化?民族西雙版納是一個以傣族為主的民族自治州,境內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白族等44個少數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2個。除了傣族以外,基諾族和布朗族是這片土地上另外兩個主要的民族。傣族傣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考古發現表明,遠古時期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於四川南部、貴州西南、廣西、雲南一帶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史記》、《漢書》中開始有了傣族先民的記載。
  • 基諾族傳統服飾中的愛情文化研究
    摘 要:[研究意義]基諾族的服飾文化特質淳樸而獨特,其服飾愛情文化如同一朵瑰麗的奇葩,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輝,闡釋著以愛情為中心的信仰與哲理。關鍵詞:基諾族;服飾;愛情文化;紋樣基諾族作為西雙版納特有的少數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服飾文化與傳統愛情文化更是別具一格。
  • 我國最後被認定的少數民族:女孩13歲舉行成人禮,舅舅是一家之主
    我國最後被認定的少數民族:女孩13歲舉行成人禮,舅舅是一家之主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地區,這裡地理環境獨特、地形複雜,層層疊疊的大山造成了交通不便,所以各地居民都生活在一個相對於"封閉"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開始有了自己的語言、服飾、生活方式
  • 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展現多彩中國文化之韻
    央廣網北京8月27日消息(記者 於子月 熱蘇力 沙爾娜)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連日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選送參與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的優秀少數民族舞臺劇,在北京多個劇場陸續上演,受到了首都各界群眾的喜愛。
  • 傣族民俗風情大賞:傣族歷史起源於何時?其有哪些趣味性習俗
    翻開中國編年史長卷不禁心潮澎湃,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古代文明體系中。不僅有華夏民族一脈相承的歷史韻味,同時也有色彩斑斕的少數民族文化基因。如果將長達5000多年的中華歷史比喻成一幅畫卷,那麼少數民族就是這幅畫卷上的濃墨重彩。在我國雲南邊陲各地分布著一個,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少數民族。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留存。1956年國務院正式確認其為我國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少數民族。畲是刀耕火種的意思,從這可以反映出古代畲族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出畲族是一個"善田"的民族。雖然是"善田"的民族,但由於是在我國南部的山區,當中原大地開始鐵器牛耕的時候,他們仍然依靠原始的刀耕火種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