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版納旅遊:西川版納有哪些重要的民族,他們有什麼重要文化?
民族
西雙版納是一個以傣族為主的民族自治州,境內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白族等44個少數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2個。除了傣族以外,基諾族和布朗族是這片土地上另外兩個主要的民族。
傣族
傣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考古發現表明,遠古時期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於四川南部、貴州西南、廣西、雲南一帶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史記》、《漢書》中開始有了傣族先民的記載。稱之為「滇越」、「」,後來又有「金齒」、「擺夷等多種叫法,但其自稱為「傣」,意思是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於漢藏語系中的壯語族。分為德宏方言和西雙版納方言兩種。傣族有拼音文字,但各地略有不同,可分為傣仂文(西雙版納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4種。傣文字母都來源於古印度字母。
傣族文化相當發達,並有自己的曆法。傣歷分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每隔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曆法至今仍通用於泰緬等地。傣醫為中國六大民族醫藥體系中重要的一支,不僅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還有自己的醫學典籍。傣族人非常喜愛詩歌,有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流傳。傣劇是雲南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之一,發源於傣族歌舞及佛經的吟唱,後來逐步形成了較完整的戲劇。不過和許多其他地方劇樣,傣劇現在的觀眾多為老年人。
絕大多數傣族人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也有些傣族人信奉原始宗教。傣族人將佛經刻在一種棕櫚植物貝葉上,稱為「貝葉經」。傣族村寨幾乎都建有佛寺,男子七八歲的時候都要去當幾年和尚,歷史上傣族還曾建有佛教國家—焚香國。傣族歌舞在雲南民族歌舞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孔雀舞》家喻戶曉,集中體現了傣族舞蹈擅長模擬動物的動作,並加以人格化的特徵。
傣家的民居—竹樓也具有美觀和實用的特點,竹樓為方形,用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房頂用茅草覆蓋,以竹為牆般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
傣族的服飾、串姑娘、丟包和江邊沐浴的風俗都是別具一格的。水在傣族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且傣族人十分注意保持水源的清潔。傣家寨子裡都會有一口裝飾得十分漂亮的水井,遊客從水井經過,一定不要往裡面扔東西。
在傣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的祭祀活動,外人是不允許參觀的。傣族人在進行祭寨神的活動時,更不允許外人入寨。傣族男性在一生中一定要過一段宗教生活,一般在七八歲時去佛寺裡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外人絕對不能撫摸小和尚的頭(尤其是女性),否則會被視為仇人。進佛寺必須脫鞋。
傣家人的臥室是不容許外人窺視的過去的風俗,要是看了的話,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者是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人也要在主人家服役三年。雖然現在傳統的風俗已被打破,但這種行為還是常不受歡迎的。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主要的房柱,兩根在臥室與客廳邊,一根在火塘旁邊,在火塘邊的柱子是絕對不能靠的,那是傣家人的頂天柱,靠了柱子就意味著對主人不尊重。投宿在傣族人家,夜裡不能吹口哨,也不要隨便挪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不能從三腳架上跨過,也不能用凳子做枕頭,如果看到竹樓門口有用竹子編成「米」字形的標誌,說明這家有產婦,這種時候,他們是不歡迎外人到家裡來的。如果是掛著一個裝水的竹 桶,而且在水中放有樹葉,說明這家新喪。出門時,主人會往你頭上灑水,這是為了驅走邪魔。
基諾族
「基諾」的意思是「舅舅的後代」或者「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諾族是中國56個民族裡最後被認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市周圍的基諾山寨,這是一個有著悠久制茶歷史的民族。基諾族過去有住長房的習俗,一家人以父係為中心,同住於一個大房子裡這種風俗現在已改變。
基諾山是出產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基諾人善於種茶,喜愛喝茶,同時也喜歡喝酒,有一日不可無酒的說法,而且酒多半都是自家酸制的。基諾人喜歡飲酒,民間還保持著以酒代罰的習俗:如果有人違反了寨子的規矩或做錯事,一般要罰10碗酒,重者還要罰豬、大米和更多的基諾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基諾族流傳著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故事等,民間音樂也相當豐富,主要樂器有口弦、「畢吐魯」、「塞土」等,基諾人大多從小就學習傳統曲調,能歌善舞。基諾族的青年舉行過成年禮之後即可談情說愛,兩人情投意合就可以同居,生了第一個孩子之後才舉行婚禮。基諾族信奉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蜀漢丞相諸葛亮。
每年的農曆六月間,基諾寨子有次歷時3天的祭祀活動,這期間,外人是不被允許進入寨子的。還有就是看到基諾人家大門上插著兩 枝帶葉的桐枝尖,表示這家剛生了孩子,你最好不要貿然進入;孩子滿月的那天,也謝絕外人進門。基諾族的重要節日有新米節、打鐵節、特懋克節等。
布朗族
布朗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州勐海景洪縣和臨滄地區的雙江、永德、雲縣、耿馬思茅地區的瀾滄、墨江等縣。布朗族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布朗族山區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區。
布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分布朗、烏兩種方言,但沒有文字,其文學限於口頭文學有神話、古詩、詩歌等。
與傣族一樣,布朗族人多信奉小乘佛教,崇拜祖先。布朗男性有紋身的習布朗族一對夫妻一般要舉行兩次婚禮,擺兩次婚宴。第一次是新郎到新娘家同居,新娘家宴請親友;第二次要等到孩子出生後,由新郎家置辦酒席,而且規模要比第一次大,菜餚一定要成雙。如果參加布朗族的婚禮,在主人家門口,新郎和新娘會各持水壺和毛巾,你要在他們的幫助下洗過手,才能入席。
布朗族人走路時忌諱和別人擦身而過,也不能從坐著的人腿上跨過。在登上布朗族人家的竹樓時,要先脫掉鞋子或換上拖鞋,不能進入他們的裡屋。布朗家家都有自己供奉的家神,通常是用芭蕉葉、甘蔗葉或者蠟條等物包裹著的,供奉在堂屋內的柱上,外人不能觸摸。另外,外人不能觸摸的還有布朗族男人的包頭帕,那是布朗族男人尊嚴的象徵。看到布朗族村寨裡的寨神「得 那曼也不能觸摸,「得那曼」通常是在寨子中央豎著的一根木樁,周圍壘有石塊;也不能在寨神附近大小便。
布朗族的祭祀活動不允許外人參加,活動中布朗族會在寨門外掛上篾盤或木刻等物。他們還對村寨周圍的參天古樹懷有敬畏,認為那是神樹,遊客不要在樹的附近做不雅之事,也不要採摘樹葉,在西雙版納生活著的傣族和布朗族人多信奉小乘佛教。
這兩個民族的男童都要出家,在佛寺裡過一段出家修行的生活,這也就是在西雙版納隨處都能看到佛寺和佛塔的原因。不能踩小和尚的影子,更不能觸摸小和尚的頭,這樣會讓小和尚的修行作廢,切從頭開始,女性遊客更要注意。另外,進入佛寺要脫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