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夜」專題讀書會九||趙青:中國古代圖騰文化
「人文之夜」是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2019級漢語言文學四班組織策劃的大型系列專題讀書會,主要邀請本院教師和本班同學主講,旨在開拓視野,紮實專業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也是為了有效貫徹四班「五個一」人才發展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1月27日晚七點,文學院2019級漢語言文學四班在行知樓114教室舉辦了「人文之夜」第九場專題讀書報告會,本次報告會由四班趙青同學主講,主題是:中國古代圖騰文化。班主任趙玉龍老師、四班和2020級免師一班全體同學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賈書婷同學主持。報告伊始,趙玉龍老師對趙青同學的選題作了剖析,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選題,視角新穎,並結合古代神話,談了他對圖騰文化起源和演變的認識。張舒雅和張星宇同學在報告最後作了點評,他們充分肯定了趙青同學的報告分享,認為她對古代圖騰文化的講解,極大地拓展了同學們的學術視野,增強了同學們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認識,對提高我們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古典文化素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趙青同學將中國古代圖騰分三部分講解。第一部分,她介紹了圖騰文化的起源,指出「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我們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來應對危險。這種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就叫做圖騰。
第二部分,趙青同學以中國的古代圖騰為例,對圖騰的分類以及寓意做了全面的講解。在我國古代,圖騰主要有三大類型,即氏族圖騰、姓氏圖騰和個人圖騰。目前,史學界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氏族圖騰,但是姓氏圖騰本身也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這對於我們研究古漢語有著重要意義。講解中,趙青同學對姓氏圖騰中的「張」姓和「趙」姓圖騰進行了介紹。她指出,「張」姓圖騰在金文中是箭在弦上的形狀,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而金文中的「趙」,是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肖」的圖形組成。「肖」是玄鳥燕子(偃、贏)的象形。趙氏圖騰最初是一隻伯勞鳥,說明趙姓民族屬於鳥圖騰,因為趙姓氏族是伯益的後代。伯益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賢人,他能調訓鳥獸,所以說「趙」姓圖騰與鳥有關。整個講解過程中,趙青運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既富有趣味性,又不失專業性。
商部落——玄鳥
《詩經·商頌·玄鳥》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即殷商的後代說自己的先祖——殷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了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祖。所以商代的時候,會出現兩種圖騰,龍和鳳。
緊接著,報告人別出心裁,運用視頻播放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示了氏族圖騰文化對我們當代文化產生的影響,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新的文化成果——西北中原地區流行的社戲。每逢祭祀時節,人們在身上繪上圖騰圖案或戴上圖騰面具,一邊擊打勞動工具,一邊跳著模擬圖騰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圖騰能給予他們一種神奇的力量。通過觀看視頻,同學們在對圖騰文化概念理性認知的基礎上,又加深了對圖騰文化的感性認知,這種展示形式使圖騰文化別具一格的魅力和無與倫比的感染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現。
第三部分,趙青同學拓寬了圖騰文化的講述範圍,將圖騰與神話相結合,反映出了圖騰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她用《山海經》中刑天無頭人的形象舉例說明了神話與圖騰結合的文化成果,同時也表明了神話與歷史現實的關係。在「刑天舞幹戚」之外,還有很多神話都有一定的歷史依據。神話本身就產生於現實,並不是純粹的遐想,尤其是類似《山海經》這樣的早期神話,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就是歷史真實。
刑天舞幹戚
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
在最後的總結部分,趙青強調了圖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對圖騰文化研究的價值。圖騰研究是探究我國古代先民生活圖景的重要手段,對圖騰文化的研究也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視角。同時,圖騰文化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風泱泱,大海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中華文明,千古不絕,和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光。
報告最後,張舒雅和張星宇同學就趙青同學的報告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認識,此次報告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取得圓滿成功。
指導教師:趙玉龍
撰 稿:劉欣悅
圖片攝製:居 寧
編輯排版:居 寧
圖文審核:趙玉龍